範仲淹的這首詞寫秋天之景、思鄉之情,景開闊情深切,是經典佳作

2020-12-18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風起葉落,這是一個斑斕的季節,也是一個詩意的季節。面對澄澈的天空,和踩上去沙沙作響的落葉,總讓人忍不住想起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這首被認為是寫出美美秋天的宋詞。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仰頭望,天遼遠,雲悠悠,碧空如洗。低頭看,葉落滿地,秋水明淨,縹緲的霧氣縈繞著淡淡的寒意。眺望遠方,只見水波粼粼,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山的那頭籠罩在夕陽溫和的餘暉中,舉目是搖曳著的芳草,似乎綿延至無邊無際的遠方。

素來文韜武略的範仲淹,揮筆就是意境雄渾的大場面。不同於柔情繾綣的婉約派詞風,範仲淹筆下的秋色,空靈而闊遠,有濃濃秋思,卻遠比愁緒來的渾厚蒼茫。尤其是起首兩句,更被「清詞後七家」譚獻譽贊為「大筆振迅」之作,也被王實甫寫進《西廂記》的《長亭送別》一折之中,經久傳唱。

彼時的範仲淹,遠在離鄉千裡的西北邊塞,戎馬生涯雖是自己的選擇,但到底常常思念起故鄉。秋景颯爽,更是刮過一場羈旅的寒風,揚起了塵封的思緒。想當年松花釀酒的山居生活,兩三個好友一起吟詩作畫,不亦樂乎;想當年春水煎茶的平靜日子,那是家的味道,什麼都不能取代。而如今,遠離故土黯然神傷,只能站在高樓處倚欄眺望,望月思鄉。

詞的結構是我們熟悉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沒有什麼特殊。特殊的在於景色開闊,情卻深切,情景交融而鐵骨柔腸,悠悠不減離愁卻又力透紙背的筆墨。思鄉情緒由天地河山層層鋪墊而至,在苦酒灌入愁腸,化作思鄉的淚水時達到頂峰。

猶記得桂子落下時,滿庭暗香浮動;猶記得晚楓醉紅時,你我攜手相遊。而今也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故地重遊。兩行思鄉淚,誰解其中愁?

相關焦點

  • 範仲淹寫了一首描繪秋天的詞,因為意境優美,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這首詞抒寫羈旅相思之情,題材基本不脫傳統的離愁別恨的範圍,但意境的闊大卻為這類詞所少有。上片展現的是一幅壯麗遼闊的秋景圖。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從詞人目之所及的地方延伸到想像中的天涯。尤其是詞中提及的「芳草」意象,足可以讓人將它與相思之情和離愁別緒聯繫起來。
  • 範仲淹的這首《蘇幕遮》堪稱文學史上的「絕美秋詞」(圖文原創)
    詩人羈旅在外,家鄉遠在天涯卻歸而無期,愁緒難排,因為這樣的心情,芳草此時也似乎變得一樣無情,這兩句足見詩人思鄉情感的真摯和濃烈,這種「由景及情」的寫作手法非常的自然與流暢,可謂「水到渠成」。下闕提頭的「黯鄉魂 追旅思」六個字,承接「芳草天涯」,自然與直接的點出主旨「鄉魂」,表達出詩人羈旅思鄉的情思愁緒難解,黯然悽愴……此句與詞的上闕互文對舉,思鄉離愁之深切自見於筆端。
  • 範仲淹的這兩首詞,一首婉約,一首大氣,當之無愧的千古絕唱!
    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的範仲淹,我們是通過他的詩詞、散文認識他,但誰承想,作為文人的他,帶兵打仗亦有模有樣,像一武將,後人評價他為:文武兼備,出將入相,一代名臣。作為文人,範仲淹留下的詞作並不多,但出手不凡,篇篇堪稱經典。北宋初期的詞壇基本上還沉浸在淺斟低唱的軟語聲中,詞仍然被視為「詩餘小道」。
  • 韋莊的這首詞,訴說了江南的美好,飽含濃濃的思鄉之情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也是與江南有關的詩詞,韋莊的這首《菩薩蠻》,訴說了江南的美好,沉醉在江南的美景中,也忘不了家鄉。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 範仲淹很美的一個名句,被蘇軾調皮地反駁,寫成了另一個千古名句
    而在本期筆者要說的這首秋詞中,秋愁則不只是離愁別意那麼簡單,這就是來自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範仲淹的婉約詞一向寫得細膩動人,這首經典詞作也是如此。此詞寫於範仲淹在西北戍邊期間,思鄉之愁、思人之情再加上處邊塞的孤獨和無奈,種種情緒都被范文正公寫入了這寥寥數字中,讓我們來讀一讀:《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蘇軾這首詩,千迴百折的情感波瀾,觸景生情,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這首詩創作的作者是蘇軾,是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等等,他的這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資歷深,詩文書畫樣樣精通,他的詩特點為喜歡使用誇張、比喻等等的藝術手法。
  • 如何用詩詞來表達對思鄉之情?這三首詩意境太適合
    ——王維這首詩是王維在九九重陽時所作,也是思鄉類的詩詞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每一個人長大過後,便面臨著自身未來發展的問題,此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是否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獨自在外闖蕩。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父母是一個人最深的牽掛。
  • 兩首送別詩,滯留而不能歸,樂景寫哀情,思鄉之情幾欲發狂
    古人一旦分別,就很難重逢;加上行旅艱險異常,生離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死別,因此特別珍重最後相聚的時光,並以不朽之詩來表達惜別之情、關切之意、勸勉之心。二是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一直以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國都。士人想要建功立業揚名後世,就不得不離開家鄉遠赴京師,而一旦離開,就很難再回歸故裡了。
  • 朦朧寂寞的景色,悽苦的思鄉之情——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北宋詞人秦觀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上片描繪朦朧寂寞的景色,下片則抒發了人在異地的思鄉之情,由虛轉實,以景入情,令人難以忘懷。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這首詞充滿了失意人的悽苦和哀怨之情,因為這是秦觀在遭受多次打擊後憤筆而書,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和無奈。秦觀,字少遊,北宋婉約派詞人,與蘇軾亦師亦友,一生仕途坎坷。公元1094年,宋哲宗親政後,重用「新黨」,「舊黨」多人遭到清洗,秦觀亦未能倖免。
  • 讀懂這首詩,弄懂古詩詞中景與情的關係
    詩詞簡析 這首送別詩,通過送別環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出依依惜別之情。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構成工麗的對偶句,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橫」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動靜結合,用詞準確而傳神。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景色,雖未見「送別」二字,卻是以景襯情,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頷聯直寫惜別之情: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像那隨風飛舞的蓬草,飄到萬裡之外了。
  • 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到底有何影射?他為什麼會因詞作獲罪?
    真實歷史中,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範仲淹時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期間戍邊禦敵,勸課農桑,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百姓安居樂業,西夏深為憚服。但是,畢竟是遠離親人而戍守苦寒邊疆,秋風襲來,滿目蕭條,難免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千古絕唱《漁家傲·秋思》。
  • 範仲淹很有氣勢的一首詞,只有寥寥數語,但是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範仲淹是文人中最具有代性的一位,無論是他的學識,還是才華,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特別是一首經典的《嶽陽樓記》,不僅讓我們記住了這篇優美的文章,同時從中也能夠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一個人不僅要心繫天下,還要有所擔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這首元曲以樂景襯哀情,巧妙抒發了懷人之情和亡國之痛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一首元曲,其作者雖然不如鄭光祖、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元曲四大家)等人著名,但他對後世的「元曲四大家」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他其實是金朝人,但按照習慣上的說法,我們把他的作品歸為元曲之列。他與元好問乃好友,其散曲作品內容多詠自然風光,曲辭華美,富於文採。明代朱權評其曲「如花柳芳妍」。他就是——楊果。
  • 納蘭性德很經典的一首詞,濃濃的相思之情,感人肺腑
    ,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的納蘭性德,現存348首詞作中,有大量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長相思·山一程》便是納蘭性德的一首代表作。 當康熙帝一行出山海關來到關外時,風雪交加的苦寒天氣,讓納蘭性德不禁產生了對家的思念之情,於是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詞。當然,對家產生思念之情的人不止他一個,還有那「夜深千帳燈」,一同出塞的萬千將士們。
  • 範仲淹此詞最後9字太美,李清照忍不住模仿一首,800多年難分高下
    千年文壇中,有很多被低估了的文人,範仲淹是其中一個。因為是朝廷肱骨,他在文學上的才華被低估了,讀《嶽陽樓記》很多人只看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氣魄,卻忽略了這篇散文本身的美感。這首詞的創作年份不詳,有人認為是思君,也有人認為是久在外思鄉了。全詞句句經典,是宋詞中的精品。詞的上片,先從落葉起句,落葉紛紛飄落在石階上,在這寂靜的夜裡仿佛聽得到聲響。後兩句由錦簾寫到你銀河,再引出代表相思的月亮。
  • 「每日詩詞」蘇幕遮·懷舊,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情之深意至濃
    創作背景範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這首詞作於公元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至公元1043年(慶曆三年)間,當時範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陝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禦西夏的軍事。
  •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抒發戍邊苦悶之情,意境開闊,氣概蒼涼
    #最美詩詞#《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範仲淹創作的一首詞③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④邊聲:馬嘶風號之類的邊地荒寒肅殺之聲。角:軍中的號角。⑤嶂:像屏障一樣並列的山峰。 ⑥長煙:荒漠上的煙。
  • 歐陽修這首詩,句句寫景,景景關情,描繪了一幅清麗明快的洞庭夜景圖
    注:本詩寫於作者被貶夷陵途中。1.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 首聯點明停舟的地點和時間。兩句倒裝,因「繫舟嶽陽城下樹」才「臥聞嶽陽城裡鍾」,起句樸素自然。B. 頷聯的「空江」兩個字既指洞庭湖口的空曠景象,也點明了詩人剛從遐想中醒來的一點愉悅之情。C.
  • 範仲淹的一首邊塞詞,最後一句充滿了人生的悲涼,令人讀後落淚
    已經年過半百的範仲淹臨危受命,他不計前嫌,不怨恨皇帝對他直言勸諫的貶謫,而是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立刻投入到戰鬥當中。範仲淹是個軍事天才,他的指揮令西夏軍心驚膽寒。當時流傳著一句話:「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骨寒;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這一韓,說的就是韓琦,一範,當然就是範仲淹了。
  • 範仲淹:憂國思君,胸懷天下,古詩詞是他人生的見證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緊承「長煙落日,」到了夜晚,笛聲悠揚,秋霜遍地,更引動了徵人的鄉思。全詞結束在「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二句上,此二句從寫景轉入寫情。戍邊將士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本可以戰勝敵人,無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艱苦,又無歸計,人怎麼能睡得著呢!曠日持久的守邊白了將軍的頭,使徵夫灑下許多思鄉的熱淚。《蘇幕遮·懷舊》碧雲天,黃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