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風起葉落,這是一個斑斕的季節,也是一個詩意的季節。面對澄澈的天空,和踩上去沙沙作響的落葉,總讓人忍不住想起範仲淹的《蘇幕遮·懷舊》這首被認為是寫出美美秋天的宋詞。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仰頭望,天遼遠,雲悠悠,碧空如洗。低頭看,葉落滿地,秋水明淨,縹緲的霧氣縈繞著淡淡的寒意。眺望遠方,只見水波粼粼,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山的那頭籠罩在夕陽溫和的餘暉中,舉目是搖曳著的芳草,似乎綿延至無邊無際的遠方。
素來文韜武略的範仲淹,揮筆就是意境雄渾的大場面。不同於柔情繾綣的婉約派詞風,範仲淹筆下的秋色,空靈而闊遠,有濃濃秋思,卻遠比愁緒來的渾厚蒼茫。尤其是起首兩句,更被「清詞後七家」譚獻譽贊為「大筆振迅」之作,也被王實甫寫進《西廂記》的《長亭送別》一折之中,經久傳唱。
彼時的範仲淹,遠在離鄉千裡的西北邊塞,戎馬生涯雖是自己的選擇,但到底常常思念起故鄉。秋景颯爽,更是刮過一場羈旅的寒風,揚起了塵封的思緒。想當年松花釀酒的山居生活,兩三個好友一起吟詩作畫,不亦樂乎;想當年春水煎茶的平靜日子,那是家的味道,什麼都不能取代。而如今,遠離故土黯然神傷,只能站在高樓處倚欄眺望,望月思鄉。
詞的結構是我們熟悉的上片寫景,下片抒情,並沒有什麼特殊。特殊的在於景色開闊,情卻深切,情景交融而鐵骨柔腸,悠悠不減離愁卻又力透紙背的筆墨。思鄉情緒由天地河山層層鋪墊而至,在苦酒灌入愁腸,化作思鄉的淚水時達到頂峰。
猶記得桂子落下時,滿庭暗香浮動;猶記得晚楓醉紅時,你我攜手相遊。而今也只有在夢中,才能回到故地重遊。兩行思鄉淚,誰解其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