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谷麥釣大魚之精準選位2——石坎篇

2020-12-23 谷麥釣老兵

新手看過來!老手請繞道。

許多剛學谷麥釣法的新手,面對寬闊的野外水域,感到十分迷茫:這麼大的江河湖泊或水庫,大魚究竟呆在哪裡?該選擇什麼地方下鉤?敝人以近十年的谷釣經歷和用心探索,告訴你答案:慢慢看完這個谷釣選位的系列篇,你就不迷糊了。

以下案例,是幾年前我獨自一人選擇石坎谷釣的真實記錄,現打包發出。

這裡是風景如畫的大江大河,巨物出沒的野外釣場,任何釣手見了都會小小的激動。

圖1:嘉陵江支流、河寬80-120米

一、基本情況

時間:2016年8月下旬2天、2017年2月中旬2天、2018年7月上旬2天、2019年9月下旬2天、2020年6月中旬2天。

地點:嘉陵江四川段支流白溪河。

天氣:夏天30-35度、冬天5-9度。

工具:谷麥2包、雨傘1把、谷釣竿1支(當時自己改制的、顯得土炮,圖2)、小魚護1個,總共5斤不到。沒帶抄網(太重、上魚後溜累直接拉到淺灘解決)。

釣組:1.2號尼龍線100米、6號鉤1枚、A1七星漂6顆、太空豆1枚、小鉛。

釣手:本人。

圖2:2013年自己改制的谷麥竿

二、選位

1、選大勢

根據多年垂釣經驗,結合春夏秋冬氣候特點、魚類習性,除了春天以外(大魚奔淺灘板仔去了),夏秋冬三季大魚呆得深,因此,大趨勢選擇在深水區。打開奧維地圖,顯示如下(圖3)。

圖3:亂石灘電站深水區

2、選精準

「磨刀不誤砍柴工」,選釣位是第一重要的,不能走攏河邊就盲目地打窩開整,往往空軍。找到好釣位,就找到了大魚的「家」。

2016年初次到達這裡時,我向當地一位姓何的大爺打聽到:這個小型電站修建於1958年,裡面大魚很多,品種也多,夏秋季漲水發電,冬春季節不發電,大壩這一節水深、大魚最多、經常看到大魚衝出水面「板水」。聽了他的話,心裡明白了八分,這大勢恐怕是選對了。

於是結合上圖和大爺的話,我到河的兩岸實地踏勘了一上午,試水的深淺、看水的顏色、觀洄水情況、察魚星走向和水邊障礙物等等,根據前輩的經驗和谷釣大師楊老師的講解,最好能找到石坎子,那就比較理想了。最後,終於在河的西岸找到一處類似於「鏵尖」的石坎,上面是4米深的硬土層和頁巖,下面是4米多的砂巖石,且基本垂直到底,水深6米以上。毫無疑問,這裡必是「魚道」,「魚窩」也離這裡不遠。如圖4、5。

圖4:釣位平面示意圖
圖5:釣位剖面示意圖

從遠處和近處拍攝的實景圖,如圖6、7。

圖6:遠看鏵尖
圖7:近看鏵尖

選位解析:

1、安全性:此河段水深,砍下6米、河中間10米多,大魚能躲能藏,感覺安全。

2、趨氧性:

-夏季:進入雨季,漲水後電站發電會走水,流水不缺氧,魚兒活躍。

-秋冬季:該處南北向,下風口,北風習習,不缺氧,魚兒活性好。

3、感溫性:

-夏季:進入高溫季節,大魚可躲藏至河中間深水或石坎下,這裡涼快。

-秋冬季:水深6米,天氣逐漸寒冷,深水區溫暖,適合魚兒棲息、越冬。

4、覓食性:

-夏季:石坎下顯然是魚兒近岸覓食、上二道坎覓食、進出巡遊之道,萬一感覺危險,也可立馬逃離躲藏至坎下或深水區。

-秋冬季:處在下風口、深水區,水上漂浮物多,加之夏季洪水衝下來的各種食物沉積在此,比其他地方好尋覓,是大魚最愛拱食的河段。

三、打窩

第一步:選釣餌

當年(2015年前),還沒有現在這麼多五花八門的商品谷麥,我都是自己做谷麥(圖7),一次做20斤用一兩個月(圖8)。我每次都要先選出煮得比較爛、軟的玉米粒或麥粒,單獨裝袋作釣餌,因為爛軟的玉米味道大、適口性好、大魚喜歡;硬的更適合打窩,因為魚品嘗後感覺硬了,很快會吐掉,它會等待1-3天玉米泡軟了再回來吃,因此留魚久。

圖8:自己做的谷麥窩餌

第二步:打窩

選擇鏵尖位置的A、B、C三處(圖4),間隔5-10米,打3個窩,以便多窩走釣,儘量確保不當空軍。

1、夏季即時窩:

夏天打輕窩、即時窩。我一般早上6點到達釣位,按照每窩三大把的量(約0.25斤),在ABC三處打窩,儘量貼坎而打,以便釣近岸(5-6米)和二道坎(1-3米)。

2、秋冬隔夜窩:

冬天打重窩、隔夜窩。我一般在頭一天的下午5點左右到達釣位,按照每窩1-2袋(約1-2斤),在ABC三處打窩,儘量打在離坎2-3米處,以便釣深水(6米以上)。

四、開釣

圖9:夏天貼坎而釣

夏季打窩後,安靜地等待1-2小時;秋冬季節,可以補一小把窩料,等待開釣。在此期間做些準備工作,主要是檢查線組。確保線、鉤、車盤、抄網完好。

準備好後,分別掛玉米粒、麥粒、穀子餌試釣,哪個餌料有吃口,就掛哪一種。若3個窩均無反應,歇息半小時或1小時後,再試,如此循環往復,總有一口跑不脫。

圖10:秋冬適當釣遠

夏天,適當多提逗;秋冬,少提逗、耐心守。

五、上貨

以下是2016年-2020年中的夏季8天和冬季2天在該鏵尖釣位的魚獲,品種有點多,鯽魚、鯉魚、青波(學名:中華倒刺䰾,高檔貨,市場絕跡,行情每斤約60-100元)、翹嘴等等,居然還有烏龜,搞笑。

圖11:三個大板鯽約3斤
圖12:河鯉約8斤
圖13:五兄弟近20斤
圖14:稀有品種青波約2.5斤
圖15:奇葩品種烏龜4斤
圖16:約8斤的河鯉
圖17:兩個青波兄弟
圖18:大河鯉約12斤
圖19:三個青波約5斤
圖20:烏棒一枚1.5斤
圖21:翹嘴1枚1.5斤
圖22:大河鯉11斤

【本篇小結】

1、不是所有河邊的石坎都會藏魚,需根據所處河段位置、水深、水流、水下障礙(二道坎、亂石堆、樹枝枝),花功夫實地勘察或問詢當地老農、釣友,才能選得精準。千萬不要急於打窩開釣,否則空軍。

2、請認真觀察、反覆琢磨您當地作釣水域的情況,如果能找到類似於本篇這種石坎位置,恭喜您發財。

親愛的朋友,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若對您有幫助,請點讚、推薦和關注,未完待續。 釣無定法、學無止境。怎麼能釣得更好,您還有哪些好的技巧和辦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分享。

揭秘谷麥釣大魚之精準選位1——水壩篇

相關焦點

  • 揭秘谷麥釣大魚之精準選位3——暗坎篇
    許多剛學谷麥釣法的新手,面對寬闊的野外水域,感到十分迷茫:這麼大的江河湖泊或水庫,大魚究竟呆在哪裡?該選擇什麼地方下鉤?敝人以近十年的谷釣經歷和用心探索,告訴你答案:慢慢看完這個谷釣選位的系列篇,你就不迷糊了。
  • 為什麼谷麥釣法容易中大魚?
    谷麥釣法,釣到大魚的概率比其他任何釣法都要高。特別是掛老玉米,釣到的鯉魚、草魚等都是大物、巨物,輕則五斤、十斤,重則可達幾十斤;就是釣鯽魚,也容易釣到大板鯽,甚至1~2斤左右的斤鯽。許多玩臺釣或遠投的釣友,起初根本看不起拿著一根奇怪的車盤竿(竿子後面加一個紡車輪)走來走去玩谷麥釣的人,認為不過是一些鄉野之人的「歪門邪術」,根本不能登大雅之堂。
  • 丟2把谷麥就能上大魚?太天真,不理解釣法精髓,啥也釣不到
    網上對谷麥釣法的評論是褒貶不一,有些人說得是神乎其神,而有些人則表示不屑一顧。我有一朋友,原先只玩臺釣,後來也是因為看了一些視頻,就下定決心要學習谷麥釣法釣大魚,為此他還專門買了前打竿等裝備。不理解釣法精髓,啥也釣不到前面兩點是外因,說白了就是你被忽悠了,還有一種原因是內因,可能是你自己理解不到位,或者太急於求成了。谷麥窩料能釣到大魚不假,但也要看什麼人釣、會不會釣,如果不理解這種釣法的精髓,只是隨意往水裡丟兩把谷麥就想守到大魚,那勸你還是算了吧,別浪費錢浪費精力了。
  • 谷麥魚竿套路深,新手購買要當心
    當下,谷麥釣法在川渝黔地區十分火爆,並已迅速推廣至祖國的大江南北,儼然有衝出國門之勢,各路網上的谷釣「大師」、「大俠」、「高手」紛紛粉墨登場,線下漁具店也緊隨其後,其實大多都是賣谷釣竿、谷麥、小藥之貨色,牛皮吹上天,坑蒙拐騙消費者,賺昧心錢,已經出現一兩百元臺釣竿改制谷釣竿後賣五六百元的各種亂象,利潤高的離譜,新手被洗腦後甘願挨宰,卻不知情。
  • 谷麥釣背後的秘密一:教你做窩、搭配魚竿
    現在「谷麥逗釣」越來越流行了,但是有不少釣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窩中有泡,但是鯉魚卻始終不咬鉤。那接下來,就給各位分享一下關於「谷麥逗釣」的個人經驗。首先我們需要一根合適的魚竿組合。谷麥逗釣常用的就是19調6.3m或7.2m的大長竿(魚竿上儘量配個線輪),然後就是適量(鉛墜在滿足能把七星漂全部拉到水中的情況下越輕越好)鉛墜和七星漂。為什麼要適量呢?因為大魚生性狡猾,如果鉛皮太重,逗釣的時候很容易驚到魚;如果鉛皮太輕,又不能讓魚鉤沉到水底,無法釣到底層的鯉魚;鉛墜與鉤的間距保持在15~20cm左右,七星漂間距儘量保持在10cm左右。然後就是魚鉤,魚鉤大小根據當地鯉魚個頭來定。
  • 走位精準迷離,逗法銷魂高效,詳解大魚的集大成釣法:走逗釣
    做為一個合格的釣魚人,心中都會裝著一個釣大魚的夢,這種口號也被無數次喊出來,但是實際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因為釣大魚實在是太難了,尤其是現在的野釣環境。資源少不說,釣魚人還多,魚的狡猾程度變的越來越高,已經不像30年前的傻魚了,給啥都吃,怎麼釣都能爆護。
  • 谷麥逗釣逐漸流行,別人爆護你卻空手而歸,這些外在因素值得考慮
    當我們以谷麥逗釣的方式垂釣野生鯉魚時,一些外在的條件要求是值得我們去考慮的,把握好垂釣的時機往往更利於提升我們最終的漁獲成績。1、時節要求在不同的時節,環境溫度以及水溫也都有著不同的表現,但在相對適應的氣溫水溫環境下,野生鯉魚的活性相對較高且進食積極性較強。
  • 橋筏釣魚,釣大魚的實戰操作,我說你聽
    大鯉魚聊到橋筏釣大魚,絕對屬一個永恆的話題,橋筏並不懼怕大魚,這是橋筏的特性所決定的。一、選位橋筏選位其實很簡單,大家都知道一座普通的橋也就10-20米,去釣兩邊4-5米,我們可選位置也就那麼幾個點,選點的原則:首先避開橋墩,至少保留1米以上的距離,這樣不至於中魚後直接繞墩,然後就要看你是不是願意帶抄網,如果你不想帶抄網,那麼一定要找到人可以走到橋下的一側,可以方便你下到河邊逮魚,要不然只能在橋面上干著急
  • 懸崖溝渠釣魚,爆炸魚餌作釣,釣獲一盆5條野生長江大魚
    懸崖溝渠釣魚,爆炸魚餌作釣,釣獲一盆5條野生長江大魚。新裝備登場,魚竿長3.9米,2號硬度。輪子1000型,2.5號大線滿杯情況下95米,這套裝備的配置主要是考慮操控,竿子140克輪子180克確保單手拋竿無壓力。
  • 釣鯽魚和釣鯉魚的區別,看懂之後,釣上來的再也不是魚嘴唇了
    相信很多釣友都經歷過這樣一件事,野釣鯽魚的時候,魚沒上岸,鉤上卻有一個魚嘴,這就是沒有把握好揚竿的力度,用釣鯉魚的手法去釣鯽魚的後果,接下來咱們就來談談釣鯽魚和釣鯉魚的不同之處:一是所用的釣組不同。但是鯉魚是大個體魚類,所以釣鯉魚的釣組搭配,就要適當地把線組加粗,因為不同地區的魚情不同,所以線組搭配也不同。浮漂和魚鉤也要加大號數,釣竿則選擇28偏19調或者19調的長竿,這樣搭配的線組釣到鯉魚之後,才能更好地控制鯉魚的猛烈掙扎,才可以成功的遛魚,不造成斷竿斷線。二是所用的釣餌不同。
  • 三伏天也能釣大魚,時間、釣位以及釣大魚技巧一次說明白
    先來說一下釣點的情況,水深大概1.5米左右,斜坡處最深不會超過2米。誘餌還是自製的玉米,成本低。前幾天釣了幾次白魚,今天還是選擇鯽魚吧。下午過去的時候釣點大概有七八個人,幸運的是,我的老釣位沒有人佔,於是便在老釣位上架竿、打窩,準備戰鬥。這個天氣真遭罪的,但是我忍了。
  • 抓住春季釣大魚的一份報告
    現在很多釣友們在群裡評論一到冬天冷時就說釣不到魚去到也沒用,也沒口,有的釣友還把竿子封了,這是可恥的,這就對釣魚文化思想太不負責任了,怎麼續傳釣魚傳統文化,你不去,他不去,還有意義嗎。一去就想釣大魚,首先我們要了解在釣魚過程中以小魚為中心,20斤以上魚為動力,百斤以上大魚為核心,釣百斤魚就要有密切聯繫團隊思想的,這是釣魚人必須做到的事情,要有團隊的精神才能喧傳下去。在冬天的過去,春季即將到來,我們要抓住這個春季時節釣大魚的機會,必須動員起來,要有釣大魚的思想工作,釣大魚必須釣大黑皖魚.青魚.大草魚.巨鯉.等等釣這種大核心魚。
  • 守大魚線組要結實,論「通線單鉤」在野釣中的優勢及用法
    釣法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魚情,線組等裝備也是一樣的,我們不需要捧一個貶一個。雙鉤有雙鉤的優勢,在大多數情況下我肯定優先選擇它,其優點在於可以保護主線、可以根據魚情快速更換不同的粗細、不同大小的魚鉤。然而雙鉤也有一定的劣勢,最主要的就是體現在垂釣大魚上,而這時就需要用「單鉤通線」來彌補了。
  • 釣鈍!釣鈍!釣鈍!未釣獲過大魚的朋友們抓緊了,老釣友也別落下
    對於釣底釣鈍,釣底不是越深越好,我們要結合水深去選釣位,一般情況下釣大魚水深2-3米,甚至3-4米的水深足矣,也相對出魚比較好,不宜過深。具體結合實情而定。天氣涼一分,我們就要在餌料方面多一分腥,由粘硬變為鬆軟,增加餌料的霧化,這是對於商品餌而言。
  • 什麼技巧都不會,怎麼釣大魚?學會這幾招,下竿就上大魚
    釣魚人都喜歡釣大魚,釣到大魚就說明自己技術過硬,如果能上它個三五條,那簡直可以吹一年了!所以要釣大魚,優先考慮深水區。2、回水灣大魚喜歡生活在水流緩慢處,水流緩慢適合它們覓食和生活。水流緩慢處小魚小蝦比較多,還有其它經過水流走向帶過來的食物。魚個體越大,食量就越大,每天都需要吃掉很多食物的。所以我們選擇釣位時,可以考慮選擇水流緩慢處,這樣才有機會上大魚。
  • 帶漂遠投的釣組搭配和調漂技巧,晚春開始釣大魚,這種釣法很萬能
    帶漂遠投釣組在野釣中還是非常實用的,而且比較好玩。很多釣友喜歡玩手竿,很大的原因是手竿釣法基本都是帶漂的,看著浮漂的點動,跟水中的魚鬥智鬥勇,比較有樂趣。拋竿類的釣法,多數都是看竿稍或者鈴鐺響,玩起來輕鬆一些,雖然是釣大魚的利器,但是樂趣少了一些。
  • 鯉魚如何逗釣?什麼情況下容易吃死口,這樣釣收穫更好
    要釣好鯉魚,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只要熟悉了以下幾點,釣好鯉魚是容易的!1、鯉魚的生活習性2、鯉魚什麼情況下容易吃死口3、鯉魚如何逗釣鯉魚屬於底層魚,個體偏大,是自然小域中常釣的魚種之一。而在釣生口鯉魚(從來沒有釣過的塘),個體在一斤以下的鯉魚時,吃口比較猛,特別小個體鯉魚成群結隊的時候,互相搶食。魚兒見食,直接咬餌迅速離開,這時候吃口猛烈,容易吃成死口。鯉魚是可以逗釣的,在重慶的谷麥釣,就是以逗釣為主,針對個體偏大的鯉魚,草魚。逗釣的季節最好選擇晚春,夏季,秋季。這些時間的魚兒比較活躍,進食量大,而多。
  • 水越淺、大魚越難釣,釣點水深低於1米,你要牢記3件事
    有一句話叫做「深水有大魚」,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吧。從理論上來講,這句話是沒錯的,因為它只是說深水有大魚,而沒有說深水一定有大魚或者大魚只待在深水。可實際上,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時,無論面對的是養殖水域還是自然水域,想釣大魚總會優先考慮深水,甚至認為淺水是一定不會藏大魚,如果是這樣去考慮,那就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