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聚焦軌道交通產業 探索城市發展模式

2020-12-14 身邊24小時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陶濤攝

人民網蕪湖11月21日電(陶濤)日前,「『徽』煌十三五,擘畫新藍圖——網絡名人安徽行」活動走進蕪湖。11月18日,人民網安徽頻道來到位於安徽省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車浦鎮龐巴迪運輸系統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在生產線上忙碌。

陶濤攝

近年來,蕪湖市通過以項目帶動產業提升,以產業促進項目發展,吸引眾多軌道交通配套企業陸續來蕪湖投資建廠,在龍頭企業中車龐巴迪的影響下,已有新譽集團、今創集團、力鈞軌道等多家配套企業落戶蕪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鏈集群。

陶濤攝

據了解,蕪湖規劃建設5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1號、2號線均選用跨座式單軌。該項目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建設模式,是全國首條全自動無人駕駛輕型跨座式單軌項目,設計最高運行時速80公裡。目前,1號、2號線工程施工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預計2021年投入載客運營。

陶濤攝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蕪湖軌道交通插上「科技」雙翼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是方便居民出行的重要載體,也象徵著一座城市的發展速度。在全面迎來「輕軌時代」之際,蕪湖軌道交通有哪些設計、施工、技術等方面的亮點,也日益成為廣大市民普遍關注的話題。記者近日前往施工一線探訪,為您「揭秘」蕪湖軌道交通建設全線亮點。
  • 產業發展司赴重慶調研城市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為推動城市軌道交通裝備自主創新和智能化、標準化,近日,產業發展司對重慶軌道交通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開展專題調研,召開了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有關地鐵業主、裝備製造企業、工程設計院等單位和專家參加的座談會,實地調研了列車跨線運行和調度指揮中心、互聯互通裝備測試驗證平臺及有關裝備製造企業,就「十四五」時期加快推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
  • 上海地鐵技術中心與上海電氣泰雷茲合作籤約,探索5G在城市軌道交通...
    (原標題:上海地鐵技術中心與上海電氣泰雷茲合作籤約,探索5G在城市軌道交通列控運維領域創新應用)
  • 蕪湖交通又有新動向!
    蕪湖交通又有新動向!、安徽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印發安徽省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4規劃建設南陵—繁昌—蕪湖—江北產業集中區城際鐵路我省鼓勵建設中心城區連接周邊主要城鎮的市域(郊)鐵路,研究利用既有鐵路開行城際、市域(郊)列車。有序推進合肥、蕪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城市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
  • 馬鞍山修建地鐵,蕪湖軌道交通與南京的現實選擇和雄心
    對於城市修建軌道交通的要求為:GDP3000億以上,財政收入300億以上,市區人口300萬。為此2018年一些城市的軌道交通被暫停,包括太原,昆明,包頭等等。但安徽蕪湖軌道交通卻獲批,蕪湖2019年常住人口總量僅為360多萬人,GDP3000億出頭,與暫停城市相比並不佔優。
  • 2016-2019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AFC專用設備產業發展新形勢透析
    2.1 城市軌道交通AFC技術發展現狀縱觀我國的當前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運行情況來看,根據車票媒介對AFC系統技術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2.1.1 非接觸式智能IC卡由微型集成電路晶片封裝而成
  • 新舊動能轉換跑出「加速度」 青島市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招商推介...
    會議現場,青島市工信局對青島市軌道交通產業招商服務政策進行了解讀推介,中車科技園(青島)有限公司對中車智匯港項目總體規劃和產業示範區招商運營服務模式進行了推介,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久軍,市北區委書記張新竹共同為中車四方智匯港招商運營中心揭牌。
  • 智庫視點 | 推動我國都市圈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
    超大特大城市演進為都市圈,軌道交通網與都市圈產業和城鎮空間協同發展是客觀規律,建設都市圈軌道交通系統需「網城協同、因地制宜」確定供給策略。準確把握都市圈交通、產業和空間協同規律超大特大城市向都市圈演進主要體現為在1小時通勤圈內人口和產業資源的調整與重組,軌道交通網與都市圈產業和城鎮空間高效協同,實現中心城市與都市圈經濟實力雙提升。
  • 唐山市豐潤區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
    截止2019年底,軌道交通產業配套企業達80家,完成主營收入202.78億元,同比增長7%,佔全省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的48.96%,產品產量佔到全省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80%以上。一、雄厚的產業基礎具有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交通優勢。
  • 正在新建軌道交通的城市(含高清規劃圖)
    隨著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已出現其它一些新交通系統,例如雲軌,巴鐵等,但是否應該列入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還沒有定論。  01城市軌道交通現狀  根據目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相關數據:截至2020年7月,中國內地累計有41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總裡程超過6730公裡。另外,港澳臺地區還有6個城市開通了城軌交通。
  • 國內首創 跨徑最大 蕪湖軌道交通首榀軌道梁澆築完成
    中安在線訊 據蕪湖日報報導, 11月10日9時08分,保順路制梁場中機器轟鳴,巨大的龍門吊拖動料鬥向橫跨在地面上的綠色結構梁中倒入第一鬥混凝土,意味著蕪湖軌道交通國內首榀PC軌道梁啟動澆築施工。
  • 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成立 促智慧軌道交通發展
    儀式上,京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燕友表示,推動北京軌道交通數字轉型和創新發展對全國有示範意義,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成立順應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是打通北京軌道交通行業「政、產、學、研、用」多環節壁壘、提升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
  • 蕪湖:交通建設領航城市發展 便捷出行給力幸福生活
    蕪湖初步形成與周邊重點發展區域互通,市、縣、鎮(鄉)互聯的交通綜合運輸體系,有效支撐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重大交通項目的建設與落地不僅激發了改革發展的內生動力,成為驅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而且讓380萬蕪湖人切實感受到了建設發展帶來的便利與實惠。道路通達,行有所乘,往來便捷……幾乎每個蕪湖人都能從這樣或那樣的日常變化中細細體會到幸福的滋味。
  • 第二屆中國鐵路發展論壇開幕 中關村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10月23日,第二屆中國鐵路發展論壇在北京豐臺開幕,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軌道交通智能化」,旨在提升軌道交通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智能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為服務經濟社會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議。記者從論壇開幕式上獲悉,豐臺區政府發布了《中關村豐臺園軌道交通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
  • 圖解大課堂 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互聯互通的四種運營模式
    對於城市軌道交通,如果採用地面或高架敷設方式,設置越行設施成本相對較低;如果為地下敷設方式,設置越行設施成本會大幅提高。常見越行站臺布置如圖2所示。但是,快車在進入市區後要新建線路,不僅增大了投資,在市區慢車線路已建成情況下,也會增加施工難度和工程造價;快慢車之間的換乘便利性相對於共線共軌運營模式也較低。我國部分大城市在大力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網絡的情況下,隨著交通出行距離的不斷增加,都提出了發展軌道交通快線的訴求。
  • 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揭牌成立
    人民網北京12月18日電 12月18日,北京協同創新軌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協同創新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踐行產業轉型的有益嘗試,將成為首都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引擎。京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燕友表示,推動北京軌道交通數字轉型和創新發展對全國有示範意義,協同創新研究院的成立順應了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是打通北京軌道交通行業「政、產、學、研、用」多環節壁壘、提升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
  • 全國政協委員鍾章隊:建議在三四線城市積極發展低成本軌道交通
    他建議,在三、四線城市積極發展低成本軌道交通模式,與國家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實現互聯互通,有效銜接,構建高效、快速、中等容量的軌道交通網絡,助力國家產業轉移和整體布局,助力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與一、二線城市的均衡發展。
  • 成都:加速軌道營城 助力大城崛起
    堅持規劃優先 構建世界城市線網格局成都市堅持貫徹以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的營城理念,充分考量城市總規劃、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和產業規劃,編制2035年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遠期規劃36條1666公裡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地鐵1389公裡、市域鐵路277公裡),科學精準完成「三鐵融合」,實現線網建設和城市發展精準匹配
  • EOD模式下:環保產業的發展與變革
    如果回顧城市發展歷程,我們其實可以發現EOD並不算是一種全新物種,類似的還有TOD(公共運輸導向型開發模式),SOD(公共服務導向型開發模式)等等。以TOD為例,項目公司以火車站、地鐵站等為中心,以400-800米為半徑,打造集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體的商業綜合體,實現土地增值+物業增值。大家常見的各大地鐵商場即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例如上海五角場的萬達商場。
  • 賽為智能亮相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維與通信技術高峰論壇
    來自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單位、設備與服務供應商的12家單位、200餘位軌道交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軌交發展。    受大會邀請,賽為智能攜巡檢機器人產品,以及智慧城軌解決方案亮相大會,全面展示公司在軌道交通領域的研發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