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才用人一定要堅持「唯才是舉」的原則要求
人才,泛指各行各業中的領軍人物。那些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人才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人力資源中那些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能力和素質」是衡量一個是否是人才的兩個最重要的標準。韓愈在《師說》篇裡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能力與素質常常表現為某種程度的專業性或局限性。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才的發現與使用要堅持「唯才是舉」的原則要求,以能夠解決某一個方面的具體問題為標準,不必求全責備,甚至也不必思前想後。
想當年,達爾文讀的是劍橋神學院,神學成績不佳。很多人認為達爾文只知道飛雞鬥狗,智力遠在普通人以下,是個平庸者。但是植物學教授漢羅卻看出達爾文有特殊的才能。他特別器重達爾文的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治學品質,並力保他隨貝格爾艦進行環球科學考察,出版《物種起源》,創立進化論,從而使一個「平庸」者,成為舉世矚目的科學家。
還是這個達爾文,他在臨終前卻懺悔並否定他自己創立的進化論。達爾文在他的《自傳》裡這樣寫道;「我相信原初的生命始於造物的上帝,若沒有一個至極的原因,宇宙就不可能存在。」 他在73歲臨終時還說:「我觀察這個世界,尤其是人類的特質,我不贊成『世界是由任無目的的力量來支配』這種武斷的觀點,我認為這個世界對於善和惡,必然有一個無所不在、巨細靡遺、遍及宇宙的定則存在其間。」在臨終前的達爾文看來,這個「定則」就是上帝及其因果的法則。
我們都知道,雖然達爾文晚年糊塗了,說自己當年的進化論有問題,不成立,這也不妨礙其他科學工作者通過考察實踐,證實進化論的成立。客觀規律不以發現者的意志為轉移,這就好比說地球並不在哥白尼發表日心說理論的那一刻才開始圍繞太陽轉的一樣。同樣的道理,牛頓晚年研究神學,堅信星星有序圍繞太陽運轉,是由於「上帝」的第一推動力,這也不能抹殺他作為萬有引力的發明者在科學史上的崇高地位,牛頓毫無疑問仍然是一位劃時代的科學集大成者。
除了能力之外,品評人物的另一個標準是素質。素質有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之內涵。教育事業的使命是立德樹人。組織工作的使命就是要努力發現和培養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都十分優秀卓異的傑出人才。正常情況下,我們選拔和任用幹部自然是希望能夠有更多「德才兼備,又紅又專」的人才儲備,但我們的事業日新月異,日益壯大,我們需要的人才也越來越多,如果我們牢固確立全能理念,始終堅持完人標準,就會堵塞人才進步的坦途,棄絕事業興旺的可能。
司馬光在評論三家分晉時曾經言及自己的用人觀:德才兼備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是聖人,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德才全無是愚人。用人,最好用聖人君子之類的,沒有聖人君子用愚人也不用小人。小人有能力做更大的壞事,愚蠢的人要能力沒能力,要智力沒智力,好控制。司馬光的這個用人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這是帝王治國的教科書,態度倒是十分的嚴肅,但論證卻不一定嚴謹。歷史上,齊桓公、秦孝公、呂后這三個重量級人物的用人實例就恰恰相反,用有才無德的人取得了巨大成功。
齊桓公用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會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如此有才的管仲,他的德行是什麼樣的呢?用他自己的話說: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多吃多佔;每次打仗,都是臨陣脫逃;主子公子糾失敗,大臣召忽殉難,管仲則主動請求關押以能活命。一句話,典型的見利忘義、貪生怕死之徒。但是,就這樣的人能輔助齊桓公稱霸諸侯。管仲死後,齊桓公一落千丈,最後落得被餓死的悽慘下場。
秦孝公用商鞅。商鞅對於秦王朝結束戰國後期長期軍閥混戰的局面,建立大一統國家政權起著決定性的奠基作用。「人死政未廢」,即使秦惠王車裂商鞅後,他的治國方略仍然繼續推行。可見商鞅的超級才幹。梁啓超在《中國六大政治家》中,將商鞅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與管仲、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張居正同列。就是這樣一位在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人物,他又有什麼樣的德行呢?商鞅沒有什麼政治理念,唯一的理念就是鑽營。班固說:「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這一個「鑽」字,就點出了商鞅投機鑽營的功利本性。秦國和魏國交戰,為了取勝,商鞅竟利用自己與魏國將軍公子卬的友誼,寫信欺騙公子卬,說希望在一起喝酒,罷兵,籤和約。誰知道酒喝到一半,摔杯為號,公子卬成為秦人的俘虜,商鞅獲得「商君」的封號,佔據最高的爵位。
呂后用陳平。很多人認為陳平的智謀不輸張良。漢高祖劉邦在世時,他出謀劃策離間了項羽和範增的君臣關係,巧解白登之圍。劉邦死後,他被呂后選拔為郎中令,成為了太子也就是未來的漢惠帝的老師。他的才能,周勃都自認不如。可這樣一個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的人,道德怎麼樣呢?盜嫂受金!在家幹出亂倫之事,在外收受賄賂。
由此看來,能任事的未必都是完人,心術好的卻未必能夠任事。是任人唯賢?還是唯才是舉?取捨的標準有二:一是我們選才用人是目的是成就事?還是忠於人?二是我們懲惡揚善的價值追求依靠的纖塵不染的君子之風?還是牢不可破的制度籠子?如果擁有了足夠牢固的制度籠子,我們就一定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造就一個人人奮勇向前、個個堪當大用的嶄新局面。
壹點號陌上風文藝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