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為什麼志向高、才華高的龔自珍卻得不到重用?

2020-12-16 大學老師談閱讀與教育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是清代後期著名學者、詩人、思想家。他出生於仕宦之家,家裡歷來做官的人有很多。他的祖父、父親也都是學者,都有一些著作。他的母親出身名門,是著名學者段玉裁的女兒。段玉裁寫過一本偉大的著作,叫《說文解字注》,是對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權威注本。大家如果想了解漢字的奧秘,必須要仔細研讀這本巨著。

龔自珍從小便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外祖父段玉裁對他也很欣賞,給予他很多指導、教誨。如此得天獨厚的家庭條件,為他日後的創作、治學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現象:特別有才華的人往往不會考試。龔自珍考進士的時候也是歷盡坎坷,屢試不第。一直到道光九年(1829年),他才中了進士。後來做官時,由於他的個性比較孤傲,不太合群,對當時官場中的很多現象非常不滿,經常感慨時事,還愛罵人,樹敵很多,所以官職就一直升不上去,政治上很難有作為。直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厭倦了官場生活,於是辭去官職回家了。之後再過兩年,年紀還不大,逝世於江蘇丹陽。

從生平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龔自珍的一些人格特點:志向很高,才華很高,但在當時的官場上不能得到很好的任用。他心氣非常高,對很多事情看得透,看不慣了就要罵,就要諷刺。他就是這麼個慷慨激昂的人物。

龔自珍生活的年代,清朝已經到了晚期。喪權辱國的鴉片戰爭,是在1840年以後展開的,中國從此陷入漫長的屈辱史。龔自珍去世的時候是1841年,基本生活在悲慘時代之前。我們常說一句話,叫「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1840年以後的種種災難,在此之前很早就暴露出原因了。龔自珍對當時整個清朝的衰敗局面、官場的萎靡不振,感到非常痛恨。

龔自珍寫《己亥雜詩》,數量非常多,共315首。己亥是1839年,距離龔自珍去世已經不遠。這一年,龔自珍辭官回家。辭官之後,心中很多牢騷也就一下子迸發出來了:我不跟你們玩了,我可以想怎麼罵就怎麼罵了!於是一口氣洋洋灑灑寫了三百多首詩。這裡面反映的社會問題非常豐富,比如昏聵的官吏,腐敗的軍隊,衰退的經濟,沉重的賦稅,等等。接下來我們要讀的只是三百多首《己亥雜詩》的其中之一首。

這首詩中的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常聽到有人引用。龔自珍為什麼要「勸天公」呢?這裡有個背景。詩後面有一段詩人自己的注釋。古人寫詩,有時候會主動說明創作背景,免得別人胡猜。龔自珍自注說:「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萬數,道士乞撰青詞。」

他辭官回家,到鎮江的時候看到一個風俗活動,即賽神會。什麼是賽神會?簡而言之就是用各種儀式來迎接神靈。他看見百姓在迎接玉皇、風神、雷神,參加祭祀的人非常多。主持祭祀的當然是一些宗教人士,即道士。道士覺得龔自珍這麼有名氣,文採這麼好,就請他幫忙寫一段「青詞」。什麼是青詞呢?就是道士獻給神靈的祝文。這些文字是用紅色的墨寫在青藤紙上,所以叫青詞。

上面這段自注,與詩歌正文之間有什麼關聯呢?至少有兩點。一個是「九州生氣恃風雷」,道士要祭祀神仙,其中就有風神和雷神,所以說「恃風雷」。另一個關聯點是「天公」,除了祭祀風神、雷神,還要祭祀玉皇,也就是「天公」。由此我們知道,龔自珍參加或者觀看了這次祭祀儀式,看到很多人非常虔誠地向神靈祈福,他也就跟著祈福。但是,他不是為自己升官發財、娶妻生子來祈福,而是為了全中國祈福。也就是說,龔自珍寫詩是想向老天祈求救國的藥方、救國的人才。這是他當時心境的真切寫照。

「九州生氣恃風雷」,顯然是從賽神會中的神仙形象受到啟發。「九州」是什麼意思?中國有部非常古老的書叫《尚書》,裡面有一篇《禹貢》,這篇文章把全國分成了九個州。後來人們就用「九州」來泛指全中國。「生氣」,這個詞今天還在使用,就是生機、活力的意思。「恃風雷」的「恃」,就是倚仗、依靠。賽神會上,人們希望靠著風神、雷神的幫助獲得某種福報,獲得某種生命力,於是龔自珍就此發揮聯想:我們全中國也要依靠風神、雷神的力量才能振作起來。他希望大清國不要再死氣沉沉了,應該有人率先振作,引領新風氣。

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願望呢?下面一句交代了,「萬馬齊喑究可哀」。這麼多馬,全部都啞了。「喑」就是啞,比喻非常沉悶的清代社會。大家都沒有理想壯志,活得萎靡,活得腐敗。「究可哀」,這話說得非常沉重。「究」就是畢竟、終究。意思是說,「萬馬齊喑」實在是太可悲了!可見,龔自珍對於時局、社會的態度,是多麼不滿和憤慨!

社會死氣沉沉怎麼辦?眼前這些祭祀的人們,將希望全部寄託給天公,那麼龔自珍也向天公提出一個願望,即「我勸天公重抖擻」。他說天公啊天公,請你振作精神。振作精神幹什麼呢?「不拘一格降人才」。注意,「降」的意思就是降生、創造。「格」,有方法的意思,也有格式、類型的意思。他向天吶喊:老天啊老天,請求你給我們這個國家帶來更多的人才吧!不管用什麼方法,請你高抬貴手,讓人才能夠大批湧現吧!而且我希望,這些人才不要只有一種類型,而是多種多樣,多才多藝,多多益善啊!

慷慨激昂的龔自珍,想向老天祈求救國的藥方、救國的人才。

從最後這句吶喊我們得知:一方面,在當時的清代社會,很多像龔自珍這樣的人才是得不到重用的,會被很多規矩、勢力所束縛、壓制;另一方面,國家的各行各業都萎靡不振,都迫切需要人才。很顯然,龔自珍是用「天公」來比喻皇帝,希望皇帝能夠重視培養人才,廣泛任用賢才,挽救國家的衰敗之勢。

龔自珍對於人才的渴望,對於皇帝能夠重視人才的嚮往,是貫穿他一生的。他曾寫過一封《上大學士書》,裡面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無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所恃者,人才必不絕於世而已。」大概意思是說,從古到今,很多人都希望變革法律,造就時勢,變遷制度,改善風俗,應該靠什麼去實現這一切呢?依靠的就是人才。只有連綿不斷、前赴後繼的人才,才能改變時局、振興國家。此種迫切願望,在《己亥雜詩》中迎來了劇烈的

爆發,於是誕生了名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事實上,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常常表達這樣的愛國深情。《己亥雜詩》還有一首也非常有名,因為也有一個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首沒有那麼激昂慷慨,寫得很溫柔,但是溫柔中又包含了一種博大和悲憫的奉獻精神。他的意思是,我雖然走了,雖然離開京城、離開官場了,但對於朝廷、皇上、百姓蒼生,我仍然非常牽掛,就像落花離開了樹枝,會繾綣不舍。落花不是無情之物,粉身碎骨之後會化作春泥,還能繼續滋養花朵。我也是如此,哪怕死了,也要用我的文章、詩歌乃至靈魂,滋養我的國家,滋養我的人民。這種獻身改革、為國效力、至死不渝的精神,是龔自珍身上最耀眼的光芒。

相關焦點

  • 已亥雜詩 【清】龔自珍
    降:降生,降臨。人材:一作人才。譯文:只有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煥發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運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砸爛黑暗統治,出現一個嶄新世界的願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謂老天爺。詩人揭露時弊,忽然就勸起老天爺來了,詩末自注云:「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數萬,道士乞撰青詞。」這個自注說明了詩人寫這首詩的具體環境,看出了詩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詞」之機,用民間迷信活動來為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服務。
  • 龔自珍最經典的一首《己亥雜詩》,最後兩句堪稱清朝的時代最強音
    因對現實社會的腐朽和黑暗失望透頂,1839年,48歲的龔自珍辭官南歸,第二年便在江蘇丹陽雲陽書院去世。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詩人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其二百二十》【清】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一天一個成語——萬馬齊喑.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成語故事】清代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龔自珍,也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先驅者之一。龔自珍27歲中舉,11年後才中進土。 倒不是他不肯用心,而是因為他從小討厭那些禁錮思想的八股文,不願寫華而不實的文章;他所鑽研的,都是對興國濟世有作用的學問,並以此引為驕傲。
  • 漢武帝教你御人之術:不拘一格降人才~
    其實,在人才管理上,漢武帝最善於平衡術,在提拔人才和冷落人才之間達到平衡。武帝的用人藝術,值得後人借鑑。丞相田蚡和竇嬰的明爭暗鬥,在他的手中都成了煙雲。衛青之後有霍去病,霍去病之後有霍光,誰也威脅不了他的權威。竇嬰,是漢文帝皇后竇氏堂兄之子,竇太后的侄子,吳、楚七國之亂時,被景帝任為大將軍,守滎陽,監齊、趙兵。七國破,封魏其侯。
  • 未來講堂|龔自珍《己亥雜詩》誦讀:原傑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四十八歲辭官南歸,次年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
  • 辛棄疾文武雙全,為什麼得不到南宋朝廷的重用?
    論文才,辛棄疾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論武略,辛棄疾也曾在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可以說辛棄疾是文武雙全的人才。因此有人說辛棄疾是文人中武功最好,武將中文採最高的人。但就是這樣優秀的人才,卻一生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不受重用。到了晚年時常發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感嘆。
  • 不拘一格降人才!劉國梁宣布兩位主教練人選,馬龍陪練迎來新身份
    2020年10月12日,國乒青年、少年集訓隊競聘會正式結束,經過專家、教練和運動員的現場投票,選出了國青國少十佳競聘教練員,同時國青男隊主教練、女隊主教練已經確定,劉國梁不拘一格降人才,重用有能力的教練,給他們施展的舞臺,進一步完善國乒的人才培養體系。
  • 龔自珍很著名的一首詩,「美人如玉劍如虹」出處,14字道破人生
    【臨其詩境】這一句詩的原作者是清代的著名詩人龔自珍,最早知道龔自珍當然是課本上他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當時不覺得他的詩有多好,只覺得沒有唐詩的風韻,語言通俗平易如同白話詩一般。不過從這首詩中,也感覺到了作者一顆疾呼救國的熱心。
  • 「三百年來第一流」:清代大詩人龔自珍的十首代表詩,你讀過哪首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相信這首詩,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並且印象深刻,詩中表達出的激昂熱情與壯志情緒讓很多人為之動容,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龔自珍。 龔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詩人,出生在1792年8月22日,逝世於1841年9月26日,今天是龔自珍逝世179周年紀念日,讓我們用他的十首比較經典並具有代表性的詩作來紀念他,紀念這位優秀的愛國詩人,紀念這位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出生於浙江仁和,仁和即現在的杭州。
  • 每日背詩 243 | 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清·龔自珍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家串門的時候,總會開著玩笑說:「長的太高了也彆扭,到了誰家裡都得低著頭才能進去。」說著就低著頭邁進了門檻,往往我母親就會接上一句:「是因為你長的高了,俺這門容不下你。」
  • 譯典 | 龔自珍《己亥雜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1792~1841),字璱人,號定盦。浙江臨安(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著名詩作《己亥雜詩》共315首。
  • 國乒出臺「新規定」,不拘一格降人才
    2,在原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優秀運動隊人才培養和輸送模式的基礎之上,更加開放:面向社會、面向學校、面向俱樂部、面向個人公開選拔優秀後備人才,最大限度激發社會的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夯實國乒青少年兒童後備人才基礎。
  • 龔自珍20歲時作的這首詞,道出少年雄心和抱負,實為不世出之奇才
    龔自珍出生於乾隆五十七年,等他長大時,「康乾盛世」已經結束,他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經進入「衰世」,是「日之將夕」;因而他大膽地批判清朝腐朽的統治,大聲地呼喚改革風雷的風氣。我們熟悉龔自珍,自然是因為他的《己亥雜詩》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 劉國梁教練團隊人手緊缺,打破常規不拘一格降人才
    2020年9月14日國乒發布了一條招賢令,在全國招募人才共同組建國青、國少教練員團隊,目前國乒教練組人手緊缺,一位教練需要主管很多的隊員,根本分不出來人手去負責年輕選手的培養工作,因此國乒這次也是請求支援,希望能吸引到更多有能力的教練員加入,待遇面談。
  •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選才用人一定要堅持「唯才是舉」的原則要求人才,泛指各行各業中的領軍人物。那些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從本質上講應該是人力資源中那些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能力和素質」是衡量一個是否是人才的兩個最重要的標準。韓愈在《師說》篇裡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能力與素質常常表現為某種程度的專業性或局限性。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才的發現與使用要堅持「唯才是舉」的原則要求,以能夠解決某一個方面的具體問題為標準,不必求全責備,甚至也不必思前想後。
  • 劉國梁不拘一格降人才!國乒教練組人手緊缺,請求支援談三項原則
    就在今年劉國梁宣布國乒將組建青少年隊獲得了多方關注,對此大家的態度都是全力支持,青少年集訓隊成立後國乒的人才體系也將更加完善,為了做好這件事情,劉國梁更是請出自己的老師尹宵出山擔任總教練,尹宵是國乒功勳教練,執教經驗豐富,由此劉國梁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
  • 為什麼有些職場人能力很強,卻得不到重用?原因是什麼?
    有網友問:為什麼有些職場人能力很強卻得不到重用?原因是什麼?能力強和重用是兩個概念,能力強只是重用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不一定可以重用有一些客觀原因。例如,領導者具有威脅感、能力強、難以控制、與領導者發生衝突,無意中損害領導者個人利益等,這些就是他們不被重用的原因。堅強的人有什麼特點1、有天賦的其中一些屬於那些有天賦的人。現實是,有些人才在某些方面有太多的優勢,雖然人才不多,但他們確實存在,有能力的人會有一些有才能的人。
  • 中年龔自珍一首悲涼的詩詞,其中滿是懷才不遇的人生失意
    龔自珍是晚清非常著名的一個詩人,他繼承了中國古代士大夫身上的那種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尤其是他生活的時代正處於大變革時代的前夜,敏銳的覺察到了大變革的到來,對於國家的命運和自己的前途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思考,由此寫出了很多精彩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