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變革的時代催生偉大的思想,偉大的思想引領時代的實踐。《習近平在廈門》等系列採訪實錄,全景式再現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的生動實踐,為深入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提供了鮮活教材。同安區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矢志不渝的初心守望、永在路上的使命擔當、深沉真摯的為民情懷、從嚴從實的優良作風,在常學常新中汲取力量,推動富美同安高質量趕超發展行穩致遠。
深學真悟守初心心懷百姓顯擔當
廈門是習總書記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同安是習總書記在廈調研的第一站。1985年報到上班第三天,他帶隊到同安調研,之後多次到同安,上高山下海島,每到一處,他和大家坐小板凳,和群眾親切交談。一次,習近平同志到五峰村調研,村支書請喝茶,茶具積滿了茶垢,黑不溜秋的,他毫不猶豫拿起杯喝了起來,茶杯一端,他和群眾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同安的軍營村現在怎麼樣了?」哪怕是很多年以後,他對同安基層百姓仍然如此牽掛。場景歷歷在目,話語言猶在耳。從中可以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真摯深厚的為民情懷和一以貫之的品格風範。他稱自己是「人民的勤務員」,關心百姓冷暖,記掛貧困群眾,群眾利益大如天。
深學習近平總書記的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安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要求,心懷百姓情系家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3月底全區在建重點項目復工率100%。當復工復產摁下快進鍵,同安區將用好用足省24條、市15條,落實區級15條惠企政策,加快加急兌現扶持資金,確保疫情不反彈,行業快復甦,穩住經濟盤。
細照差距謀趕超久久為功促實幹
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發展傾注了心血,體現在他對廈門發展戰略的思考上,2002年他明確提出「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戰略思維。為推動同安發展,在他的科學引領和傾情扶持下,同安興建銀城啤酒廠,拉開同安工業企業成規模發展的序幕,為如今的富美同安奠定了基礎。習近平同志說,既要立足於當前,更要著眼於長遠,甘做鋪墊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功成不必在我,處處體現「嚴、細、實、新」的工作作風。
越是關鍵時刻,越需要思想感召、旗幟指引;越是轉型發展,越需要歷史耐心、戰略定力。當前同安正處於負重前行、滾石上山趕超發展的關鍵時刻。同安區要貫徹習總書記「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實幹作風,細照差距對標一流,錨定「富美同安高質量趕超發展」不動搖,在廈門跨島發展時代浪潮中奮楫爭先、久久為功。在幹部隊伍建設中構建崇尚實幹、主動擔當、加油鼓勁的正向激勵體系,始終把招商引資、徵地拆遷、重點項目等中心工作、重大任務一線作為淬鍊檢驗幹部擔當精神的主戰場、主陣地,聚焦一線派幹部,深入一線識幹部,突出一線用幹部。去年全市12項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中,同安區6項第一,折射的正是同安幹部奔跑幹事、實幹實效、趕超發展的精氣神。
篤行砥礪增動力扶貧扶志勇爭先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總書記在廈工作三年裡,走遍廈門農村、海島,1986年他到軍營村,要求綠化造林多種茶多種果;1998年他再到軍營村,要求種茶種果不忘綠化,做到「山上戴帽、山下開發」。實踐證明,習近平同志提出「山上戴帽、山下開發」「振奮精神、扶貧扶志」的發展思路具有遠見卓識。軍營村早已從「窮鄉僻壤」蛻變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榮膺「全國文明村」等殊榮,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32550元,是1986年的125倍。
同安區是全市農村面積最大、農業佔比最重、鄉村人口最多的區,是廈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同安區要大力弘揚總書記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將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通過扶貧扶志、補齊短板、篤行砥礪,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堅持壯大現代都市農業促「業興」;堅持推動農民增收求「家富」;堅持因地制宜補短板贏「村美」;堅持德治法治自治並舉得「人和」,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目標,讓綠水青山更雋秀,讓金山銀山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