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掉「粗心」,家長怎樣培養孩子認真的能力

2020-12-27 考霸擺渡人

疫情的原因,有的學生沒有返校,就要期末考試,放暑假了。

估計每次考試回來,家長都會問:

家長:考試考了多少分啊?

孩子:70多分,

家長:你覺得你會做的題目有多少分?

孩子:85分~90分吧!

家長:會做的題目是85到90分,那為什麼只得了70來分?

孩子:粗心唄!

家長:那上回有沒有粗心?

孩子:也有

很多時候因為粗心導致的錯誤,往往只是認為粗心,於是輕描淡寫地放過自己。

下一次依然會粗心,當然還會原諒自己,粗心嘛,又不是真的不會,下一次認真就可以了啊!

家長和老師們一般也會這麼說:「粗心了吧?下回認真點!」

家長有沒有想過,在您和孩子說話的過程中,什麼詞是使用的次數、重複的頻率最高?

我想,您一定會說,經常對孩子提要求的幾個詞「認真點、仔細點、快點」......

也許從來沒有要求過自己「耐心點」。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頻率最高的「認真點」這個詞,使用次數最多的場景就是家長輔導作業的時候。

家長有沒有問過自己,怎麼做就能認真點呢?

在「學習」這個問題上,孩子聽到家長說「認真點」這個詞的時候,真正能夠明白怎麼才是認真學習的,真正去認真學習的是鳳毛麟角,至少我沒有聽家長說起過。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原因就是這些家長通常沒有告訴孩子,具體怎麼學習才算是認真,怎麼做才算是認真?

雖然在學習上說過很多的話和要求,但卻從來沒有,很詳細地做出說明和示範,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往往無所適從。

家長對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喜歡單方面的表達自己的感受、願望、想法,客觀上具體怎麼做卻又疏於指導。

說「認真」往往是針對學習,到底應該怎麼進行?自己心裡並不太清楚,清楚的又往往是偏頗和不完全的認知,甚至是錯誤的理解。

「認真點,一定要認真」,給孩子更多的信息,只不過是主觀意願的表達,而缺乏對客觀行動中的明確指導,孩子怎麼會能知道如何認真,如何能實現認真呢?

比如寫一個生字,拿「好」為例,

如果是寫的標準,首先告訴這個字是左右的結構!給孩子一邊做示範一邊講解,橫平豎直等筆劃的標準,然後告訴孩子,這個字寫好的標準就是這樣的。

如果要是會的標準呢?那就還得需要講解這個字意思,組詞、造句加延伸。我想這三項就是教會孩子「認真」了。

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是需要用名詞和動詞來做表達和解釋的。而不是單純的是表達意願和想法。

既然這麼重要,如何培養孩子認真的能力呢?

第一步:做事情一點都能不馬虎,一次性做到不出任何錯誤,也就是一絲不苟。

第二步,精益求精,凡是要在當下盡全力把事情做好,然後持續改進,不斷進步,做到極致。

所以認真是一種能力,是一次性把事情做到極致的能力。

一次性在做好一件事情之前不再做別的事情,直到把這件事情做到好。

極致就是把這件事情有能力做出來,就要堅決做到一絲不苟,不出任何差錯,而且要做得精益求精,不斷改進。

有人說99%=0,怎麼會是0?

這不是打雞血,比喻性的,象徵性的。99%=0,講的是人生質地。

運動員在國際比賽裡面,半決賽和奧運會冠軍選手比賽的第1名相差0.53秒,決賽的時候相差0.07秒,人眼根本分辨不出來,那只能是通過電子計時器才能分辨出來的。

但是就差那0.07秒啊,就拿到第一。

0.07秒都不到百分之一,就是亞軍而不是冠軍,可是歷史上誰記得亞軍?

人常說萬丈高樓平地起,怎麼才能平地起?

憑的就是每一個環節都扎紮實實,否則的話磚頭瓦碗塊,材料都沒弄好,你宏偉的藍圖畫的再好,大廈它都會一次一次的倒塌的。

如果你一點一滴都做好了,知識點雖然很簡單,但是力圖100%把它拿下,再拿一個,再拿一個,再拿一個,這樣你的信心就會長起來了。心中設計的願望藍圖,是自然而然的逐漸變成了事實,從每一天每一個點滴都在變成事實。

比勝負、決高下,是你在開始做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而不是臨門一腳那一瞬!

要想取得很好的結果,必須要求自己達到傑出的,頂尖的水平,你才能有可能性達到你想要的那個非常好的那個結果,欲求其上,必求上上。

所以培養做事認真的能力,要擁有極致的心態,才能對知識有深度的把握,結果就是一通百通,一通百通之後是急速地推進,急速地發展,急速地進步,才能實現躍遷。

相關焦點

  • 孩子一直「粗心」怎麼辦?家長們快收下這10條對策|夜讀
    導致孩子「粗心」的原因很多,需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① 注意力不集中② 視知覺能力發展失衡③ 缺乏精加工④ 思維能力問題造成的審題不明⑤ 概念模糊保持適度的緊張情緒,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第四,教師和家長不插手有些教師和家長總怕孩子做錯題,一天天堅持給孩子做檢查,無形中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做題毫不在意,反正有人檢查,錯了再改。教師和家長應讓孩子自己檢查,鍛鍊其能力,克服馬虎的毛病。
  •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不用著急,改變孩子的對策在這裡
    老師找了央央的媽媽去辦公室,老師告訴央央的媽媽:「央央媽媽,其實央央很聰明,大多數題目她都會,就是不認真,上課也總走神。你們要好好引導她,讓她改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才讓她有所進步。」相信很多家長家裡,都有和央央一樣粗心大意的孩子。為什麼孩子會變得粗心大意呢?接下來將為大家分析一下。
  • 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並非孩子不用心,是「視知覺能力」欠缺
    不斷地抱怨之下,不知家長是否曾冷靜下來,分析孩子經常犯錯的原因?每位親愛的父母,你真的認識你的孩子嗎?事實上,孩子們在做作業時總是犯錯誤的原因有很多。當然,有些是孩子不愛學習或不認真上課造成的。我們的討論不包括這種熊孩子。事實上,孩子寫作業馬虎粗心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其中,"視知覺能力"欠缺則是其中很大的一點原因。
  • 孩子粗心大意,我們家長該怎樣做?告訴你背後的原因和好用的方法
    很多家長在一起聊天的時候,經常會提及這樣一個問題:「我家孩子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要不是因為粗心,這次考試就能考100分了」、「我家那孩子不也是嗎?要不是因為粗心,這次就能考全班第二名」、「你說粗心這毛病可怎麼改呢?」
  • 避免語文考試太粗心,日常學習從3個方面練習,提高書寫準確率
    在考試中,想要避免粗心,老師和家長都會反覆強調,要認真審題,仔細檢查,似乎對學生來說,並不起什麼作用,因為學習習慣的問題要靠磨練而不是反覆去說,光說沒有實踐,在考試中還會犯同樣的錯誤。怎樣做一個不粗心的學生?
  • 孩子膽子特別小怎麼辦 家長怎樣給予幫助
    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怎樣讓孩子鍛鍊的有膽量,在孩子性格還沒有完全養成的時候,家長朋友們一定要認真的對孩子進行積極的教育和引導,並且給孩子培養良好的性格和生活習慣,有些小孩子小的時候膽子是很小的,也許他的父母膽子也不大,家長的性格對孩子的成長起碰上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朋友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勇敢開朗
  • 孩子粗心怎麼辦?首先看他是不是「真粗心」,才能「對症下藥」
    有些媽媽反映,自己的孩子總是在考試中粗心大意而丟了很多的分數,那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粗心!首先家長要正確了解什麼是「粗心」,粗心是結果並不是原因。其次要分辨什麼是「真粗心」和「假粗心」。這時候就會有家長說:「那為什麼提醒一下他就會做了?」因為家長在「提醒」的時候就已經把答案「大門」的鑰匙給了孩子,他只要稍一用勁就能打開「門」了。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孩子在考場的時候,沒有人給他提供這把「鑰匙」,失去了引導的孩子自然就不知道題的「入口」在哪裡,導致不會做或者做錯題。
  • 孩子沒耐心聽別人說話,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那麼父母要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1、給孩子做榜樣我們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傾訴時,認真傾聽,耐心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在向孩子提問時,耐心等待和聆聽孩子的回答。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都應以目光、手勢、語言來傳遞聽到的感受,表達內心的感受,讓孩子覺得家長認真聽了,在關注著他。2、利用故事,結合自然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他愛聽的故事,每天堅持給他讀一段或者一篇,孩子感興趣自然就會聽。讀的時候放慢語速,把重點的詞彙加重語氣,加深孩子的記憶,從聽故事過渡到聽規則。
  • 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愛玩童萌兒,ID:xcxdjg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怎樣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大部分孩子都有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相對很有專注力,小到認真吃飯把飯吃完,大到把一本書看完,小到拼圖一定拼好,大到可以一人安靜的玩兩個小時,或者數年如一日的堅持踢球,堅持跳舞,或者堅持每個周末回去看爺爺奶奶,可以多年不爽約
  • 學生想提升成績,粗心問題不能忽視,否則容易造成「積懶成笨」
    缺乏學習內在驅動性學習是枯燥無味的,所以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學習,只有在家長與老師的監督下才會好好的學習。所以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老師與家長的監督是不行的。所以家長與老師一定要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
  • 真不是因為粗心!
    」家長說:「我孩子這次因為粗心沒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真的是這樣嗎?想像這樣一個場景:一個選手幾個月後要參加比賽,他了解了基本動作,也練了幾次。有那麼一兩次很標準,有幾次有失誤,不過他認為自己比賽時就能做到。比賽很快到了,他很緊張,結果失誤了。
  • 壹拾壹:家長要懂得培養孩子的自身能力,發揮孩子的潛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都佔據相當重要位置,一方面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另一方面還要給予孩子物質和精神的幫助和支持,讓孩子能夠順利地走向社會,迎接美好的未來。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用什麼方式和方法,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呢?一是努力創造環境,包括認知的環境、開發興趣的環境、學習的環境,幫助孩子最大限度地發揮天性,發揮潛力。
  •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決定了其未來人生的高度,如何培養抗挫能力?
    首先: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毅力家長不必過於在意孩子的成績,而需要在意的是孩子的態度,在意的是孩子是否努力,是否盡心盡力,珍惜學校的學習時光,這相對來說是公平的。步入社會,成功有很多因素,有句話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保持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笑對人生。
  • 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家長、老師收藏!
    小學階段是孩子想像力、創造力發展的黃金時刻,他們思維活躍,可塑性強,想像力大膽、豐富,是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但由於部分教師習慣認為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中高年級的事,從而帶來指導上的盲目性及閱讀環境創設的無計劃性。
  • 暫停家長「群內打卡」有喜有憂,怎樣培養孩子「自覺」的學習品質
    對此,有的家長歡天喜地,認為自己解脫了;但也有家長擔心孩子不自覺,取消群內打卡後影響學習。對此,您怎麼看?理順家校關係,既給家長減負,又能培養孩子「自覺」的學習品質,您有什麼好建議?王麗娜:取消群內打卡對家長們來說應該是喜憂參半。有些孩子非常自覺,自我管理能力也很強,老師布置的作業不用催促就會認真完成。對於這些孩子的家長,打卡制度本來就是不需要的。而有些孩子非常不自覺,一放學就忘了家庭作業,就算記得也不主動完成,好像在幫家長、幫老師完成作業。
  • 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要從良好的家庭溝通氛圍開始,家長要牢記
    孩子的溝通能力需要培養,怎麼培養,都是先從家庭開始的,家庭首先要有一個溝通的氛圍。孩子與孩子之間溝通的行為表現多種多樣,常見的也有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溝通。當孩子在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時,不知不覺到了飯點的時間,媽媽就要叫孩子結束吃飯,那孩子正玩得高興著,肯定不會結束。這個時候我想肯定會有許多父母強制性的要求孩子去吃飯,有的孩子就用哭鬧錶示抗議。
  • 孩子做事總是3分鐘熱度?家長可巧用4個方法,培養孩子專注力
    在各種信息各種媒介的影響下,孩子們總因為年紀尚小,對周遭事物好奇心比較重,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形成做事3分鐘熱度,專注力不足的現象。也就是說,由於眾多的媒介或信息,孩子可能會出現沒法專注於一件事情,做了一會兒就放棄,轉身投入其他事情中的情況。對於家長來說,孩子專注力不夠,是一個令家長頭疼的問題。
  • 轉給家長!人大附中特級教師:居家學習,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這件事...
    」怎樣讓孩子想學習、會學習?各位家長別著急,中教君為您請來了一位特級教師,幫您解解圍!我要成為怎樣的人?研究表明,西方人才培養模式注重這些特質:知識面、創造力、適應性、獨立性和實踐能力。東方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的特質是:邏輯思維、知識深度、重視讀書、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而未來的人才可能是集東西方培養模式之長的像圖釘一樣的「T型」人才,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 家長迷戀的機器人式培養法,看似完美,實際在扼殺孩子創造力
    現在我們父母的工作越來越忙,有許多的時候都顧不上陪伴孩子。很多父母用來陪伴孩子的那一一點時間也只限於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這些生活上的事情。對孩子思想上的教育和道德上的培養可以說是很少涉及,導致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方面陷入了機器人式培養模式。
  • 自律有助於孩子規範自我,怎樣培養孩子自律性?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所以如果想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家長也需要重視這個問題,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前不久,李女士參加了兒子幼兒園的見面會。發現兒子班級裡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小朋友,不僅僅在學習方面領先於同班同學,各項能力和品格素質也極其優秀。因此李女士忍不住和對方的媽媽攀談起來,想要請教一下是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