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海拔高度5198米,觀景臺周邊很多的經幡和風馬旗,山高風大旗飄揚很有氣勢。
下午就到達曲當鄉了,入住客棧,收拾自己的裝備和公共物資,準備好明天進山的一切。
珠峰東坡的後方「大本營」為曲當鄉,有超市,旅館和飯店,飯店可以聯繫成都飯館的代老闆1364892025,唯一的川菜店,其他都是藏餐。
我們在這裡走向珠峰東坡,也在這裡離開珠峰東坡。
在西藏的第四天,也是開始徒步的第一天。從曲當鄉優帕村開始,走完環線回到曲當鄉輪朱林村,全程共70餘公裡,需要徒步7半天時間,線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馬上就要進山,開始七天的跋涉了,近山情切,每個人都滿懷興奮和期待,在成都飯館吃過早餐後,就坐客棧老闆的車前往珠峰東坡的起點:優帕村。
一下車,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人群熙熙攘攘,比想像中多人。也難怪,畢竟是國慶和中秋雙節長達8天的假期,另一方面可能是新疆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往西藏的戶外路線來了。
進山前需在優帕村前的旅遊集散中心按需辦理犛牛租用手續,按天計費,價格公道。
最後由gogo辦理好進山的手續,還訂好6頭犛牛。因為物資和裝備需要人看著,等候犛牛和犛牛工的到來,於是留下gogo、暮色、瓜瓜斷後,其他人先行出發。
徒步第1天(9月28日),曲當鄉——優帕村(3750米)——曉烏錯(4700米),從曲當鄉乘車前往優帕村,徒步全程約7.5公裡,耗時約5小時,上升900m。
極目遠眺,河流從山腳下蜿蜒向南,河岸附件的村落星羅棋布,遠處高大巍峨的雪山橫亙在天際,猶如一幅壯麗的畫卷。
走過一段新修的鄉村水泥路,開始了最初緩慢爬升的碎石路段。
由於自己之前攀登哈巴雪山,因為適應性不夠,出現輕微的高反症狀,於是剛剛開始進山的時候,我特意走的特別慢,以身體更好適應高原的海拔,以至於老飛機突然跑過來問我,是不是出什麼事了,哈哈!
第一天是海拔上升最快的一天,在碎石、大石、水石的交替中持續爬升近900米。
崇山峻岭、亂石嶙峋中,會看到一面面鮮豔的五星紅旗,原來這是路標,為旅途中的人指引方向。
慢慢的,我們的犛牛工追上來,經過後面這些天的接觸,兩位大哥還挺負責任的,時不時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雖然有點小問題,但是真的挺好的了,在最後出山的時候,也給兩位大哥小費,以感謝他們這段辛苦,其實曲當鄉的犛牛/犛牛工價格真的公道。
曲當鄉的犛牛工歷來為人詬病,無外乎不按計劃行走、索要小費等等。以這次我親身體驗來說,確有其事,但多半是由於溝通或習慣問題造成的。
多注意以下問題也並非無法協調:一是合理規劃路線,儘量避免出現某一天強度很大的行程;二是出發前跟鄉政府工作人員和犛牛工就行程安排進行詳細的面對面的三方溝通;三是行程中多和犛牛工溝通交流,特別要注意平等對待每一個犛牛工,出現問題的時候聯繫鄉政府工作人員協商解決;
基本好的營地都被商隊佔了,一般商業隊都會提前排人出發佔營地的,想想有點無奈,但是還是覺得無可厚非。前隊最後在上曉烏錯湖找到相對平坦的營地。
曉烏錯營地更是欣賞馬卡魯峰的最佳地點,但是天公不作美,大家只能坦然接受事實。
趁天色還早,大家趕緊做起晚飯,是以集體開爐的形式,大家分工配合。
吃過晚飯後,霧氣越來越大,沒有太陽,氣溫也直降,晚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最開心的是能找一些乾柴烤火取暖,吃瓜子喝茶聊天。
第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徒步第2天(9月30日),曉烏錯(4700米)——曉烏拉埡口(4900米)——卓湘(4000m米),全程約17公裡,耗時7-9小時,上升350m 下降900m。
早上起來的天氣非常好,雖然遠處霧氣還沒有散,但在營地能看到雪光閃閃,漸入佳境,心情舒暢。
吃完大師兄煮的早餐後,我們就開始上路了,因為國慶期間是珠峰東坡徒步高峰期,所以我和華華、老飛機、大師兄先行出發。
▲上曉烏措
此刻,陽光照在上曉烏措湖面,湖水清澈碧藍,顯得幽深靜謐。
曉烏錯是曉烏拉埡口下的一個美麗的高山湖泊,天氣晴好,水無波瀾,就像天空之鏡。分為上曉烏錯和下曉烏錯,我和小夥伴就是在上曉烏錯附近露營的。
隨著逐漸登高,曉烏措完整的呈現在眼前,此時,晨光中的微瀾,像是曉烏措對我們的歡送。
爬上山坡,是一條巨石遍布的溝,可聽到巨石下汩汩的流水聲,整個隊伍沿著巨石溝的右側前行,即將達到4900米曉烏拉埡口。
曉烏拉埡口是嘎瑪溝大環線上的第一個難點,從曉烏錯營地出發,一路急上升,到達海拔4900米的曉烏拉埡口
剛到曉烏拉埡口,陽光頑強地穿透了迷霧,天氣開始放晴了起來。
看到遠處海拔8463米的馬卡魯峰雪峰,在暖和的陽光加持下,心情無比舒暢,於是趕緊大呼在身後的華華、老飛機、大師兄。
但只有發現華華、老飛機、AMY,大師兄沒有緊跟上,後面才知道大師兄狀態不好從而出現輕微高反症狀。
華華帶上雪鏡,躺在石頭上,兩手一攤,那動作和神情一一到位,感覺在沙灘沐浴陽光。
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也終於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展現出它的絕世容顏。這一刻,它高大、純潔而純粹,讓你不由自主愛上它。
人人生是一場旅程,
我們經歷了幾次輪迴,
才換來這個旅程
而這個旅程很短,
因此不妨大膽一些,
不妨大膽一些去愛一個人
去攀一座山
去追一個夢
……
《大魚海棠》
看到馬卡魯峰,有點激動,畢竟徒步,也是為看到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看到大姐姐們穿著豔紅的長裙,於是趕緊用鏡頭記錄色彩反差的一刻,長飄的紅裙與遠方馬卡魯白雪形成極度反差。
馬卡魯,藏語中為「黑色巨峰」之意,形容它那在強風之下呈裸露狀態的黑色山巖。
馬卡魯峰(Makalu)海拔8485米,是世界第五高峰,西北方距珠穆朗瑪峰僅19.5公裡,北部在西藏境內,南部在尼泊爾境內。
「Makalu」是來自於梵語Maha-Kala,代表著大惡,也同樣是印度教中至高無上的溼婆神的別稱,她的性情反覆無常,時而冷酷無情,時而仁慈善良。
在曉烏拉埡口,有個小海子,天氣晴朗,而且湖面波浪不大,於是趕緊拍一波馬卡魯峰倒影。
大家活躍而帶著點搞笑的動作與雪山的冷酷形成強烈的反差。在大自然的美景,我們開心像一個小孩。
雪山直面而來,感覺就在眼前。如果不親臨現場,是無法感受那種震撼感。人類的渺小和雪山的宏偉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一路下行往蘭花谷而去,很長一段時間馬卡魯近在眼前她。
卓湘是嘎瑪溝的起點,又名蘭花谷。茂盛的植被,潺潺的溪流和遠方的雪山,構成一幅絕美的水畫。營地周邊可以拍攝溪流慢門和雪山倒影。
然後繼續下坡,一直下到溝底,此時老飛機、Amy、華華、啊蓮、榴槤走在前面了。
剛開始我走了另外一條路,最後發現走錯路了,越走越距離溝底遠,後來只能原路返回,於是碰上後面跟上來的大師兄。
大師兄突然發現自己的保暖杯不見了,於是只是往回爬坡找,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找到。其實在高原線,能有一杯熱水,極為重要,所以一定保管好自己的保暖杯或其他物品。
讓我們稱讚的是,領隊gogo後面把自己的保暖杯給了大師兄,所以在高原線,跟對隊伍和領隊也挺重要的。
珠峰東坡徒步,除了以上所說無比震撼的雪山和湖泊還有那繁星般燦爛的花卉植物。
她們以纖弱的身軀,迎接著雪山的狂暴氣候在人跡罕至之境自開自落她們組成了全世界最酷的植物天堂。可惜我不是植物學家,很多都叫上不名。
慢慢的,gogo、暮色、瓜瓜三位收隊大佬也跟上來了。
此後氣溫下降,雲霧增多,風也大了起來,遠處的馬卡魯峰也被雲霧遮擋了,高原天氣說變就變。
到達溝底之後,有沿河流而下一段布滿石頭的溼地非常考驗人的騰挪功力。
下午三點半左右,終於順利抵達到蘭花谷營地,也就是卓湘營地,發現商業隊已經把好的營地佔了,我和其他隊友只能迅速找相對好的營地了。
卓湘營地海拔4000米。卓湘是嘎瑪溝的一個氣候分界點,卓湘以後植被會越來越豐富。
最後紮營的營地,並非早上和犛牛工溝通的營地,是犛牛工提前把物資在半道下包了,應該犛牛工理解不到位。
當時前隊辛辛苦苦把事先溝通的營地清理了一個小時,也把今晚取暖的木紫也準備了,然後又在營地等犛牛工1個小時,最終等來如此結果,其實說真的,那時候我真生氣了,只是選擇尊重組織者領隊的決定,只能和其他隊友悶悶不樂往回走。
茂盛的植被,潺潺的溪流和遠方的山,構成一幅絕美的山水畫。若是在6月份前往,河谷大片的高山杜鵑盛開,更是美妙。
值得一說的是,後來每到一個營地,暮色都會準備一堆木柴,畢竟高海拔的山裡真的冷。
其實海拔較高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氣溫降低,充足的保暖衣物和足夠應對低溫的睡袋帳篷是必不可少的。在氣溫變化時合理的增減衣物也能避免失溫的發生。
相對於第一天,在山裡的第二天那麼冷,而且蘭花谷植被豐富,含氧量較足,大家沒有什麼不好狀況,於是夜色降臨,大家還是在天幕下繼續唱著茶、聊著天。
徒步第3天,今天我們出發將先穿越一片原始森林,來到嘎瑪溝北側的一個二級臺階,之後我們將行走於喜馬拉雅的高山草甸間,不斷上下,經過密閉牧場、措朗湖、塔松牧場、夏濃牧場翻越今天走個一個大坡後下山來到今天的營地湯湘牧場。期間嘎瑪藏布將一直位於我們的左側谷底。
約14km 徒步約7-8小時 上升650m
8點吃過早餐後就出發了,9點鐘穿越原始森林後到達一個小平臺,視線非常開闊,天空也適時露出了藍天,但是遠方還是雲霧圍繞。
到這裡才發現,我們隊伍出發比較晚了,很多隊伍都走在前往了。
人會變老,生活也會逼著我們去成為大人,拋棄稚嫩,變得穩重,而你就會發現以前的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擁有一顆童心是值得慶幸的事。
回頭一笑的小哥哥是當地的嚮導,年齡和我相差,但是走過東坡多數,這次他的主要任務是幫一位大叔背包、背相機。
錯朗措是一個不大的高山湖泊,三面環山,湖水碧藍,就像電影中的修仙秘境一般。
那些走過的山山水水
一輩子可能就見一面走了
再回首看一眼
這就是那條著名的嘎瑪溝啦,它是雪山河流侵蝕而成的谷地,長達55公裡。
1921年,英國探險家霍華•巴瑞先生在《珠峰考察》中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山谷」。1995年,美國高山研究所所長丹尼爾•泰勒博士在《西藏紀實》中稱之為「世界十大景觀之一」。
於是只能冒著小雨,但是別有一番愜意!無論怎樣,大自然給予的,要學會接受,生活也這樣!
湯湘營地是此行中最好的拍攝點之一,營地周圍群山環保,360°觀景平臺,可以看到珠峰和洛子峰和近在咫尺的珠穆郎卓。
但是今天的霧氣非常大,能見度不超500米,小夥伴只能接受這個現實。
本來計劃扎帳熱嘎,雖然湯湘營地人多水少犛牛遍地跑,但是下著小雨而且風也比較大,於是只能選擇在湯湘營地。
gogo、暮色、華華三位大佬橫切下某個坡採摘的松茸,問過犛牛工後確定是松茸,算是難得可貴的加餐,湯非常清甜可口,是這些天吃過最好的湯。
今天即是國慶又是中秋,普天同慶,山的外面,人們與家人享樂難得的節日之樂,而我們享受這世外的安寧。
夜深,馬和犛牛在高高的坡上吃草,空氣中是濃鬱的植物香氣,山谷中隱隱傳來犛牛帶著共鳴的鈴聲。
晚安,珠峰,夢裡見!
徒步第4天,沿著陡峭的「之」字形山路下降到俄嘎草原的巴當,下降過程中右側出現的山谷和冰川河床就是嘎瑪溝的上端源頭,需要穿越一片亂石區,繼續前行就到達今天的營地俄嘎,
徒步約6-7小時 約10km 上升450m 下降300m
吃過早餐後,前隊老飛機、Amy、大師兄先行出發,大師兄和燕子再出發,其他人慢悠悠收好東西,到湯湘營地前面的山脊線看
還是非常壯觀的嘎瑪溝。聽說嘎瑪溝景區開放時間為每年5月份到10月份,每年5-10月份埡口積雪少才可以進山,十月中旬以後就大雪封山了。
於是大家突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不走正常明顯的軌跡,而是往下來嘎瑪溝橫切下去,主要也是在兩步路看到下面有明顯的軌跡可以走少點路。
於是華華、暮色、榴槤、啊蓮、gogo、藍天一行六人往嘎瑪溝溝底下切,等待他們會是怎樣的驚喜呢,請往下看。
橫切下的途中,慢慢的太陽出來,對面的無名山體也露出真面目。
我後來才知道,珠峰東坡是包含蘭花谷、嘎瑪溝和窮卓谷三條山谷。我們徒步的第二天營地就是位於蘭花谷,第五天走到珠峰大本營會看到窮卓谷,親身經歷最壯美的是噶瑪溝。
噶瑪溝東自陳塘,西抵珠峰東坡,是一條海拔從2000多米到5000多米的美麗山谷。
整個山谷東西長55公裡,人跡罕至,巨大落差使得生態類型豐富多彩,發育著珠峰地區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
山谷林地間,清幽安靜,生機盎然。古木森森,根深葉茂,枝杆粗壯,歷經高原風雪的礪煉,更顯蒼勁挺拔,給人以歲月倒流,回歸古昔的奇特感受。
這1公裡的下坡,足足走了兩個小時,這一路上全部是茂盛的小樹木,非常容易卡住,費時費體力。
遠處的霧氣慢慢變成雲海,像仙氣縈繞在雪山周圍,加綠色的嘎瑪溝,簡直是一處仙境,像陱淵明筆下世外桃源,我們外來者駐足久久不願離去!
從山坡橫切下來,最後還走回原路,慢慢天空又下起小雨,不過早已習慣大自然變化多端的氣候!
慢慢的我和華華、暮色、gogo悠哉走著最後,一般走要經過巴當營地,但是我們選擇往山半腰橫切過去,其實路非常好走的。
突然又看到松茸了,非常開心,主要昨天非常可口的松茸海鮮湯,著實讓我們想念,於是今天繼續尋找著!
俄嘎營地是拍攝珠穆郎卓最近的營地,在這裡拍攝的珠穆郎卓兩邊的山峰接近對稱,這裡看珠穆郎卓更像一隻展翅翱翔的雄鷹,氣勢無敵!
徒步第5天,今天是比較辛苦的一天,在俄嘎(4690米)停留一天,從俄嘎營地專程前往珠峰東坡大本營(5320米),經停白當營地(4950米),最終抵達珠峰東坡大本營,然後當天返回俄嘎營地。
徒步約8-10小時 約18km 上升350m 下降350m
凌晨四點鐘左右,即有隊伍出發前往珠峰東坡,天空陰沉,現在是中秋後的第二天,還是滿月時光,月亮不時衝破雲隙,灑下銀色星輝,映照在白色的雪山上,有點月照銀山的感覺,月亮正好在珠峰頂端,即將落下,第一次見證月落珠峰的神奇景觀。
我們是五點半才從營地出發的,借著黑夜的涼爽,四周看不見地形和風景,為了不錯過日照金山,我們悶頭往前趕,隊伍也分散了。
差點6點左右,基本很多隊伍在巴當營地等待日照金山,gogo和其他小夥伴已經尋找最佳機位,等候激動人心、縈繞心頭的一刻。
雖然喜馬拉雅山脈雪山群遲遲不肯露面,但是看到片刻晨光,也讓我們心滿意足。
天開始慢慢亮起來,霧氣也開始完全遮擋雪山群,但是我們充滿期待繼續往東坡東坡大本營去,因為我們相信,我們遠道而來,用徒步的方式接近它,它不會讓我們失望的,
天空濛蒙亮時刻,可惜此刻雲霧瀰漫,飄忽不定。這時,老飛機和Amy已經走在最前面,我和大師兄其次,其他小夥伴在後面,其實這樣分開也挺好的,整個隊伍可以不從角度去欣賞到雪山群。
越靠珠峰東坡,海拔越來越高,氣溫也越來越低,路邊的植物結霜了。於是我開始加衣服,大師兄在我後面走著。
周圍的雪峰露出魚白色的山體,意味天氣漸漸好起來,這給我很大的信心,因為我不停看到有其他隊伍往回走,但是我充滿信心繼續往前走。
老天不負有心人,隨著太陽升起,雲霧漸漸散開,露出藍色的天空,主峰山脈的雪峰,也一個個揭開了它們神秘的面紗,潔白的雪色中帶著淡淡的金,似乎是雪山抹的胭脂,自然,清新,秀美,朝氣。
除了震撼,還是震撼。那是世界之巔的風雲止步,那是冰川礫石的聲聲低吟。
終於可以親眼看到世界之巔,雪山近距離人那種壓迫感,第一次真正體驗什麼雄偉,這一刻內心真的無比激動的。
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又叫聖母峰,國外稱之為Everest,為世界第一高峰,氣勢磅礴,舉世無雙,是登山者心中的聖地,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被稱為「地球的第三極」。
右二是洛子峰,海拔8516米的洛子峰是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意為「南面的山峰」,就因為它地處珠穆朗瑪峰以南3公裡處,兩峰之間隔著一條山坳,即通常所說的「南坳」。
洛子藏語稱之為「丁結協桑瑪」,意思是「青色美貌的仙女」。以山峰的北山脊與東南山脊為界,其東側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境內,其西側屬尼泊爾。
在洛子峰的左(東南)側通過山脊線上凸起的一個海拔7591米小尖峰,那就是卓窮峰(左二)。
象鼻處薄如鋒刃,整個雪峰通體潔白,其中一個稜角攜裹著無數冰雪,一直伸向底部的冰川,在它的腳下就是巨大的窮卓冰川。也許,冰川的名字正是因它而得名。
整個雪峰群繼續向東南(左側)延伸,與卓窮峰通過雪色山坳相連的,是一座突兀的雪峰名為佩唐策(左一),海拔6706米,看見它的第一眼就很喜歡它了。
他像珠峰山脈的守衛,站在珠峰的一側。絕世獨立,高大威猛,巍峨壯美,有一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概
雲霧還在瀰漫,雪山時隱時現
在腦中搜尋著相關的知識和記憶
努力的辨識著它們的容顏
我總算知道gogo為什麼取名:佛系戶外,可能和他的性格一樣:佛系,隨緣!恰巧國慶,與國旗在珠峰腳下合照,向祖國母親獻禮,祝她生日快樂。
相比珠峰北坡的遊客紛至,珠峰東坡則顯得分外清幽,但這並不代表這裡不如北坡壯觀,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欣賞珠穆朗瑪,完成一段旁人無法輕易到達的路。
此時,小夥伴躺在草地上看著遠方賞珠穆朗瑪,此份愜意只有他們才能體會到,不必急於趕路,享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