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易經思維?曾仕強: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戳中國人特性

2020-12-14 馮記嘉麗

曾仕強每日箴言:

每一個人都可以活一百二十歲,因為老天給你的配額就是一百二十歲,但是能不能活到一百二十歲,由你自己決定。

《易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稱為「大道之源,群經之首」,可謂是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在我看來,《易經》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曾仕強曾說:如何才能擁有想我一樣的易經思維?只需讀懂這簡單的三句話。也是含括易經精髓的三句話。到底是哪三句話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第一句話,吉無不利,自天佑之。

現在我們理解的「自天佑之」是指來自上天的保佑。其實這是不對的,上天是公正的,不會保佑任何人。從一開始我們就把「自天佑之」解釋錯了,然後一直這樣以訛傳訛流傳了下來。正是由於我們的誤解,所以沒有使之發揮良好的效果。其實「自天佑之」就是告訴我們,自己努力,老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己助者。

老天只會幫助那些自己努力的人。孔子其實講得更清楚,「盡人事以聽天命」。不盡人事,就不要期待有什麼天命。天命是計劃,人是執行。沒有執行,計劃也等於空。我們一生都在追求大吉大利,要記住,重點在自己,不在別人。

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在遇到困難時,總是祈求上帝,而中國人就是靠自己。西方人子遭遇洪水時,請求神的幫助,而中國人就是靠自己,比如大禹治水。而且西方的火種是靠普羅米修斯盜取來的,中國祖先卻是靠自己鑽木取火。再說,中國人那麼多,我們根本就是無所依賴,想來想去,發現還是靠自己最實在。

《易經》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要靠自己,不要寄希望於人家的幫助。所以孔子才講,「不怨天不尤人」。意思是說,怨天尤人沒有用,根本跟天和人沒有關係

第二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現在很多人崇洋媚外,覺得國外的東西什麼都好。不是說西方文化不好,但是我們應該秉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去學習。比如現在很多人受西方的影響,喜歡說計劃確定以後,就要按照計劃去執行,這其實是行不通的,因為計劃確定以後,照樣會起變化。

就像是現在科學告訴我們未來不可預測,我們看到氣象臺報氣象經常不準,是為什麼呢?是人員的問題還是氣象臺的儀器不行?都不是。其實當時技術人員測得很準,但是測完了以後,它又開始變化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類無法管控自然的變化。所以說,萬事皆有變化,人類無法控制。所以,計劃需發生變動時,還是按照原計劃去實行,那不就大錯特錯了嘛。

因此,中國人有了應對此種情況的一句話,就是「看著辦」。看著辦永遠是對的。當一切都在快速變化的時候,定數只有一個,就是道德修養,就是我們今天講的憑良心。憑良心,會歪打正著,不憑良心,會正打歪著。

明明可以賺錢,最後虧本了,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就是當初的一時惡念將整個事情搞亂掉了。而怎麼做怎麼不對的人,最後的效果卻很好,仿佛是老天在保佑,其實不過是人的良心在發生作用。本來會做壞的,有了良心的牽引,能夠自我修正過來,我們的信仰就在這裡。

現在一切物質的東西都是不可靠的,比如數據不可靠,資訊不可靠,這裡不會說它們是假的,不可靠是因為它們會變化,唯一不變就是自然。自然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是《易經》告訴我們的。自然地真理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之家,是可以永遠存在下去的。所以,人一生只需做一件事情,就是提升自己的品德。

第三句話,順天應人。

中國人講求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如果做事情做到了彼此之間沒有了情,最後的結局是很悽慘的。中華文化是有情的文化,但是中華民族不是講情的民族。因為我們的情必須是講道理的,只要情是不合理的,情就非常可怕。

比如,你罵一個中國人,「你這個人沒有感情」,他不太在乎。他只說一句話,你就啞口無言了:「對你這種人講什麼感情?」你對一個中國人講,「你不守法」,他也不在乎:「我承認我不守法,難道你就守法了?我是不忍心說你而已。」所以,你會發現,中國人講話是既不欺騙,也不說實話,只說第三種話,就是妥當的話。總結起來就是中國人既順天,又應人,這就是人們經常講的「天人合一」。

《易經》裡有太多中華文化的源頭,可以說全面且準確地點出了國人的特性。孔子曾說過,「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簡單理解,《易經》可以讓你知天命,知人命。知天命方可順天時,知人命,才可盡人事。有人說: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易經》這部特殊的經典,在我國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今天就給大家推薦這本《圖解易經》。

這本書使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把難懂的古文用白話告訴你,把深奧的原理一一圖解給你看,從起卦到講解,結合生活中具體的例子,讓你即使讀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經所說的知識。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最後引入到《周易》,以圖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統地為您講授學習《周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這本《圖解易經》,才45元錢,一杯咖啡錢就能讓你買到中華文化的群經之首,真真正正的物有所值,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

相關焦點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事實上,易經的核心就是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而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也離不開陰陽辯證法。外行人讀易經,總是用易經來佔卜預測,而真正讀懂易經的人,往往都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物的發展做進一步的準備,這才是學習易經的最終目標。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易經》告訴我們,未來是變化的,一個人要重視你的未來,但未來又是不確定的,是會變化的,而這種變化又是有一定規律性的,這就是我們所要去掌握的。"半信半疑的曾仕強開始聽父親的建議讀《易經》,對它的認知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熟讀《易經》之後,曾仕強總結了四個字的成功格言"順勢而變"。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易經》的本質講的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將天地萬象的變化。讀懂了《易經》,你就讀懂了為為人處事和成功之道。"半信半疑的曾仕強開始聽父親的建議讀《易經》,對它的認知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熟讀《易經》之後,曾仕強總結了四個字的成功格言"順勢而變"。
  • 想讓自己順風順水,實現目標,讀懂《易經》中這5句話,助你成功
    我想你完全可以大膽地回答出《易經》,《易經》這本書雖然距離現在已經有了數千年,但是不論時代怎麼發展,它的思想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歷朝歷代,大家也都認為這本書是群經之首,歷代大家也都願意為這本書進行一番註解。很多人認為這一生讀再多的書籍,都遠遠不如徹徹底底地讀懂一本易經,歷代君王也將這本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
  • 《易經》:人生的精髓,全藏在這三個簡單的字裡面,希望你全擁有
    中國歷史上下幾千年,因為《易經》而成就的傑出人物也非常多,比如:周文王、姜太公、孔子、孟子、劉伯溫、諸葛亮等等他們精通《易經》;在現代社會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曾仕強,一個沉迷《易經》,分享《易經》的學者。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核心只有3個字,讀懂後豁然開朗
    其實易經千百年來飽受非議,無外乎是因為其太過神秘,而且又屬於玄學的範疇,再加上其中又有佔卜決斷的思想,而這些又未被科學證實,才會有此首鼠兩端的說法。想要學好易經,又不是一件易事,根據《呂氏春秋下賢》中記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此之謂至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易經的道理十分的廣闊無邊,廣闊到什麼程度呢?
  • 讀完《易經》,曾仕強回憶說:我40歲才頓悟,因為明白了持經達變
    曾仕強教授研究《易經》已經超過50年了。他還分享了《易經》是如何改變自己,影響人生的。曾仕強教授回憶說:「當我快40歲的時候,我突然感到不舒服。去了醫院,發現自己患了很多病。這讓曾仕強教授的家人非常擔心。
  •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如果讀懂了《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易經》是中國古典哲學與文化的源頭,其中蘊藏的古人智慧與哲學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滋潤與啟沃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而《易經》六十四卦更是博大精深,其中的哲理與文明之光,更是人類前行中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但由於其文字的艱澀難懂,阻礙了人們認識與了解其內涵的動力,但「大道至簡」,你只要讀懂《易經》中的這三句話,你的人生將會與眾不同!
  • 曾仕強:身在困境中如何自救?越有本事的人,越懂得這2句話
    易經作為我國古老的智慧書籍,千年來一直影響著華夏兒女的思維方式。很多人學習易經往往只專注於爻辭,糾結在文言文的翻譯上,而忽略了易經最本質的「象」。何謂易經的「象」,就是以八卦作為根基,衍生出各種各樣的人生階段,一共是64個,因此稱為64卦。
  • 讀懂《易經》精髓,你就明白了
    「大道至簡」是《易經》整體最重要的理念,其實濃縮起來,精髓就是三句話,仔細研讀,領悟其中的智慧,自己的命運就會越來越好。第一句: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易經》裡面有這樣一句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 易經提醒:運氣不好需注意,輸了這3件小事,難怪日子越過越窮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是意識思維。那些運氣特別好、順風順水的人,往往是因為他們可以洞察易經中的這三條規律,緊緊抓住了一般人不知道的機遇。陰陽平衡,勞逸結合,缺一不可。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的事業、生活中擁有好運氣,自己整個人的狀態不能差。簡單來說,該拼的時候拼,得休息的時候還是要休息。
  • 中國人不能管,只能理;道理是直的,但路經常是彎的——曾仕強
    所以我們中國人考試成績好,人家說:「喔,你好會讀書。」我們從來沒有說:「是啊」,我們會說:「哪裡有!運氣好!」這是很高的智慧。6、什麼叫養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叫養生,其他都是騙人的。7、中國人往往同時會講兩句非常矛盾的話。要想真正了解中國人,就要從這裡開始。
  • 曾仕強:孩子從小要背誦這三本經典
    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先後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著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而最讓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他一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與普及,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生活化地傳播,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 曾仕良回憶:我的阿兄曾仕強
    《漢書》有云:「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易學橫穿上古、中古和下古時期,歷經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聖賢的傳承,才有了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但是千百年以來,歷朝歷代依然有無數仁人志士願意花時間和精力不斷地研究和發展易經。 曾仕強教授就是這樣一個人。
  •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7.8.9集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7.8.9集 易經的智慧07乾卦-六龍御天 易經的智慧08孔子文言傳 易經的智慧09坤卦-陽極成陰
  • 曾仕強:從你拿筷子就可以看出你的人品!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中國的國學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曾任職國立交通大學的教授,美國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專職研究中美日管理比較,還有易經管理。現任職臺灣智慧大學的校長,著有《易經的奧秘》、《胡雪巖的啟示》。曾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中講《易經》和《胡雪巖的啟示》受到廣泛的好評。
  • 曾仕強 古人今人若流水,痛失文化指路人
    好,那麼你願意說出下面這句話嗎?我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帶著一生的計劃來到這個世上,這就是我們的靈魂。」 —— 曾仕強那麼他的靈魂大概就是用他的一生去延續傳統文化。
  • 易經中有3句話,揭示了變化之中的真諦,讀懂了會大有成就
    中華古老的易經看似複雜高深莫測,但其實非常的簡單,也非常容易應用。有很多人覺得易經難學,那是因為這些人在讀易經的時候,只是單純地去看表面的文字,而沒有進行思考,更沒有和自己的生活聯繫在一起。 其實學習易經,最好的方法就是一邊學習,一邊想自己的處境,這樣就會很容易看透很多道理。
  • 《易經》:人到中年,領悟了這三句話,你會越來越順,越來越好
    這句話來自《易經》中的第一卦,乾卦,是一條最根本的道理。它告誡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男人,女人,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活在世上,就要自強不息,不可虛度年華。想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就得努力拼搏,不會因虛度光陰而悔恨,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 《易經》經典的5句話,讀懂受益匪淺!
    若說哪部書對中國這幾千年來影響深遠,非《易經》莫屬。《易經》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那易經的有些經典句子是教人如何修齊治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