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孩子從小要背誦這三本經典

2021-01-19 騰訊網

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先後獲得英國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著有《胡雪巖的啟示》、《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家庭教育》、《孫子兵法與人力自動化》等,而最讓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百家講壇》中的演講。他一生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與普及,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生活化地傳播,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

曾先生主張孩子小時候讓他背三本書,一個是《易經》,一個是《道德經》,一個是《論語》,對孩子終生都有用。

曾先生認為,《易經》《論語》《道德經》,就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中華大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智慧。從小讓孩子背誦、學習、實踐其中的道理,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一輩子受用。

為什麼要讀《論語》呢?因為,《論語》不是知識,而是智慧,它是會遺傳的。這樣我們才知道有人一出生他就特別聰明,就是遺傳到高智慧,智慧是什麼?用現代人話講叫思路,叫做腦筋清楚不清楚。

《論語》是給我們些思路,所以你看它東一句西一句,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可是你他它整個連起來,你會覺得這不得了,把人類的思路很完整的把它陳述出來。這是我們讀《論語》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的。比如這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對我們有什麼啟發?就是告訴我們,現代人最好明白隔行如隔山的道理,在某一行再有名,對其他行業的人來說,也未必熟悉。人家不了解自己,原本是正常的現象,用不著不高興。反倒是自己要求擴展視野,不妨多多認識別人。把別人當做鏡子,以便反過來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與被知,孔子認為前者比後者更重要,和孔門三樂中的「人不知而不慍」,可以互相對照,更能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

在這裡,我們也特別說明一下,我們讓孩子讀《論語》,不管他是否理解,都沒有關係,你就讓他讀,然後背下來,將來長大以後慢慢的去悟,智慧是要靠悟的,而且,人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認識。因此我們才常常說,能悟多少算多少。像《論語》這種國學經典,值得我們一輩子學習和參悟。

既然學問的特色在思維,那我們就需要非讀《易經》不可。讀《易經》就是給我們一種思維方式。讓孩子從小背《易經》,再從實際活動上去練習思維方式,這個將來不得了,一輩子受用。我們應該在小孩子年紀最小、最適合記憶的時候,給他記一生最有用的東西,否則就費掉了。

我們要為孩子未來的二十年、三十年去想事情,而不是現在,這才叫良心。我們要替他想到,他現在學的,二十年以後要用,這樣的思路才正確。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要從小讀經典?
    答:讀經典的孩子的人生觀是從小樹立的,一個目標執行力很多年,也沒有改變過,自然懂得承擔。   舉個例子:讀經典的孩子與不讀經典的孩子成人後去拜佛。一個孩子說:『佛祖,請保佑我事事順意,家人平安吧。』這是推卸責任啊,佛沒有辦法去承擔每個人的責任,如果有,那就是迷信了。
  • 曾仕強:孩童時期萬萬不可學英語,這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崇洋媚外
    如今的社會十分推崇精英教育,於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尚處於學前教育階段,就將孩子送入雙語學校學習,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沉浸在英語的文化環境之中,成為一個在各種語言環境中都可以遊刃有餘的人。
  • 如何讓孩子有效背誦古詩詞?這3個方法,讓他們主動接觸古詩詞
    所以後天培養家長的努力是很關鍵的,而背誦古詩詞有助於孩子的詞語積累、文化素養,對以後他的學習成績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從小讓他背誦古詩詞,他的大腦啟蒙發育會越來越好。要想有效地讓孩子背誦古詩詞,很多專家都會提出了不同的建議,這邊我給大家整理了三條比較重要的,大家學習之後一定可以讓孩子在背誦古詩詞方面事半功倍。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學者葉嘉瑩,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先後有《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節目播出,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掀起了「詩詞熱「。 很多家長看完節目後, 紛紛表示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好好學習詩詞。不學詩,不能言;腹有詩書,氣吐芳華。 學習詩詞確實好處多多,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即使不說話,那股氣韻也是能感受得到的。
  • 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是最好的答案
    近些年來,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越來越重視讓孩子背古詩詞這件事了。尤其是在《中國詩詞大會》的武亦姝火了之後,更是讓不少家長堅定了讓孩子從小接觸故事的想法。所以說,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入讀清華的武亦姝就已經是最好的答案了。因為從小背古詩,這3個「隱形的好處」完全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輕鬆。對於語文、歷史成績的提升教育部對中小學生語文教材改革,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 中國人不能管,只能理;道理是直的,但路經常是彎的——曾仕強
    這是很高的智慧。6、什麼叫養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叫養生,其他都是騙人的。7、中國人往往同時會講兩句非常矛盾的話。要想真正了解中國人,就要從這裡開始。他嘴上講「你看著辦」,心裡卻會告訴你「你敢看著辦?試試看!」他口口聲聲說「沒有關係」,心裡卻想「沒有關係才怪呢」。
  • 一個五歲孩子:能背誦五百多首古詩詞,會認三千多字,怎麼做到的
    五歲孩子,如此大的詩詞儲備量,令人驚嘆不已。怎麼做到的呢?我翻看了王恆屹的所有網絡視頻,從三歲時會背三百多首,到現在五歲能背五百八十多首,這就是日積月累,一點一滴背誦的成果。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從這個五歲孩子身上,我們體會到了詩詞歌賦的魅力,讀背唐詩就得從小抓起。
  • 孩子從小就要背古詩詞,背後這3點好處,讓孩子「受益匪淺」
    在現在的語文科目中,古詩詞也佔有不少的比例,是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很多孩子在沒有讀書的時候,還在幼兒園就被很多父母要求背誦古詩詞,就連很多國外的孩子也被要求背誦故事。金融巨鱷羅傑斯的女兒就曾經字正腔圓地背誦過《山村詠懷》,當時被中國網友稱讚了一番。
  • 孩子背誦古詩詞,有哪些好處?這幾個方面,家長要知道
    需要學一些新的古詩,這個過程很磨人,可一想到能夠和孩子一起進步就覺得很棒呢!孩子喜歡背誦古詩詞有哪些好處呢?學習傳統文化現代語文教育中,課後作業有許多是要求我們背誦的。也許這是會令大部分學生感覺煩惱的事情,像詩詞歌賦、文言文這類文章更難記,克也正是因為我們的背誦和學習,才能了解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學習詩詞,同時也會知道作者生活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再宏觀一點我們可以知道 一個人給當時的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力。
  • 全文背誦《三字經》是念歪「經」
    ,目前不作為考試科目,也不進行評估,只是會階段性調研和抽測,但對經典教育的達標要求很高:幼兒園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等,小學一年級要全本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二年級至六年級則分別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誦《千家詩》、《大學》、《論語》、《中庸》、《古文觀止》等(9月20日《南方日報》)  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社會道德不斷滑坡,人心變冷,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和世俗文化又不斷對校園進行侵蝕
  • 為什麼要從小背古詩?尹建莉:被古詩滋養的孩子多一份命運的垂青
    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詞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古詩詞能以其凝練、厚重、美好的含義陶冶情操,加強文化修養。孩子那麼小又聽不懂,他背了真的會記住嗎?記憶在行雲流水間就增長了孩子的底蘊。」蒙曼曾說:「詩詞三歲聽有三歲的味道,六十歲聽有六十歲的味道」。臺灣學者蔣勳在自己書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爸爸讓他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背熟了,但當時並不理解它的意思。
  • 孩子從小背古詩對不對?父母儘早了解這3件事,與糾結說拜拜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或者正在有這樣一個困惑: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開始背誦古詩詞呢?其中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是各有千秋,有的父母以武亦姝、王恆屹等優秀兒童為例,說明背誦古詩詞的孩子有多麼的鶴立雞群,有多有優秀氣質。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今天就為大家分享曾仕強教授的5句智慧箴言,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第一 《易經》是包容文化,而不是整合文化文化需要彼此的包容,不是誰吃掉誰。就好比是生物科學,生物科學裡面有一個概念叫多樣化,如果整個地球的生物只有一樣化,那麼整個地球很快就會毀滅掉了。
  • 為什麼從小「逼」孩子背古文?有意義嗎?
    隨著以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詩詞類節目的大熱,大家對於「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詩的意思有了新的感悟,那些出口成章的才子、才女們,甚至只有幾歲的小朋友,都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不少學校和家長,也加入背誦經典的大軍,開始帶著孩子學習。但可能很多人只知道「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意思,卻對整首詩的出處和含義不甚了解。
  • 史上最出名的400首古詩詞,從小讓孩子讀一讀!首首經典
    18年年初啟動的新高考改革: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2020年高考,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也由60篇增加到70篇。詩詞學習再也不能隨便「糊弄」過去,量的積累能引發質變,詩詞學習更是要從小抓起。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的「給孩子讀的古詩詞」版本,可哪個版本不僅能貼合教材適合孩子讀,還能讓孩子有興趣去讀?
  • 孩子從小背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益處」,未來學習會很輕鬆
    但究竟要不要讓孩子從小背古詩,一直是存在著爭議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能夠完全理解古詩的意思,就算背會了也沒有用,長大以後就會忘記了;還有一些父母認為,讓孩子從小開始背古詩,會影響到孩子的創造力。其實背古詩不僅僅有以上這些好處,讓孩子從小開始背古詩,還會對孩子的大腦有這4種「益處」,孩子未來學習會很輕鬆,父母了解以後再決定要不要讓孩子背古詩。
  • 「詩詞女神」葉嘉瑩,3歲開始背誦古詩,用詩詞餵大的孩子不一般
    先後有《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經典詠流傳》等節目播出,引起巨大反響,一時間掀起了「詩詞熱「。很多家長看完節目後, 紛紛表示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也好好學習詩詞。不學詩,不能言;腹有詩書,氣吐芳華。學習詩詞確實好處多多,一個飽讀詩書的人即使不說話,那股氣韻也是能感受得到的。
  • 曾仕強 古人今人若流水,痛失文化指路人
    好,那麼你願意說出下面這句話嗎?我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人。「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我們帶著一生的計劃來到這個世上,這就是我們的靈魂。」 —— 曾仕強那麼他的靈魂大概就是用他的一生去延續傳統文化。
  • 常讓孩子念這10首詩,能讓孩子早開口,還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社會眾多傑出的人士也是背誦過很多的詩文。不比如說錢學森,在他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背出很多的唐詩宋詞。在郭沫若三歲的時候,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朗讀詩文,從小積累了大量的美文。徐悲鴻同樣是從小就受到了古詩詞的薰陶,六歲的時候就可以很熟練地讀出《論語》。而如今深受喜愛的董卿,身上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也是從小背誦詩文的原因。
  • 孩子從小背古詩詞,對大腦有這4種「益處」,以後成績不會太差
    兩三歲的孩子一般比較喜歡看動畫片,寶媽就找了有關古詩的動畫片給兒子,兒子非常喜歡,也不牴觸。因為古詩動畫片的功勞,兒子對古詩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寶媽就帶兒子到書店買一些古詩的圖畫書,當然早期購買的古詩是簡單級別的,適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學習。寶媽信奉學習是要循序漸進的,難度要一點點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