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2月23日從市體育局獲悉,為加快推動體育強市建設,我市近日下發體育強市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近三年將重點實施全民健身活動普及工程、健身設施惠民工程、科學健身指導工程、體育產業提升工程等九項工程。
全民健身活動普及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制定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打造「港城健身大聯動」活動品牌,每年開展面向基層、參與性強、普及面廣、特色鮮明的健身活動150項以上,經常參加體育鍛鍊人數比例達到41%以上。促進青少年健身活動普及,全力推動青少年陽光體育運動,完善青少年體育聯賽制度,每年舉辦全市三大球、田徑運動會等青少年比賽15項以上,同時推動班級、年級、學校建立運動隊,定期開展訓練、比賽,每年舉辦校達標運動會,開展課間操、「冬鍛三項」等活動,確保學生在校每天體育活動時間達到1小時以上,掌握2項以上可以終身鍛鍊的體育運動技能。
健身設施惠民工程。推進大型體育設施完善配套,落實《連雲港市區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布局規劃(2017-2030)》,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南廣場)城市體育綜合體,建成鬱洲健身中心(原衛校地塊)、海州區全民健身中心、灌南縣體育中心。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完善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建設體育設施。引導各類學校、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對社會開放。推進公共休閒場所健身設施建設,合理利用城市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空置場所等,建成80個有一定規模、服務功能較為完善的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總裡程達1000公裡。
業餘訓練體系構建工程。科學布局競技訓練項目,重點投入、全力保障,發揮「三大球」、田徑投擲和拳擊等項目優勢。重振摔跤、舉重、空手道等重競技項目。推進自行車、賽艇和皮划艇等項目開展內外合作。逐步發展橄欖球、棒球、壘球、輪滑、高爾夫球、曲棍球、鐵人三項、帆船帆板和手球等新興項目。依託社會培訓機構,以桌球、羽毛球、擊劍和體操等項目為重點,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社會化辦隊模式,明確權利義務、管理權限、評估機制、經費支持和獎勵政策。
體教融合發展工程。推進「名校辦名隊」、「名隊進名校」,根據學校的優勢和特色,科學規劃學校體育項目布局,加強體育傳統校建設,穩步推廣市隊校辦、市校聯辦運動隊模式,實現市隊校辦、市校聯辦的運動隊不少於30支。加強市縣聯動、體教聯動,支持和鼓勵社團組織等社會力量進入學校參與業餘訓練,多形式、多渠道培養優秀體育苗子,實現資源共享。制定和實施《連雲港市快樂幼兒體育工程》,在學前教育機構和中小學校中廣泛開展快樂體操、小籃球、小足球、少兒趣味田徑等體育項目,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培育優秀的體育後備人才。
體育產業提升工程。適應市民體育消費新需求,完善體育產業業態,大力培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運營、體育培訓等體育服務業,拓展體育旅遊、體育創意、運動康復等新興體育服務業,爭創省級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逐步發展職業體育,鼓勵多元投入,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和大型體育場館採取單獨組建、合作聯辦、冠名贊助等方式參與職業體育發展。打造山海休閒體育賽事品牌,圍繞活力動感城市和「一帶一路」主題,繼續辦好亞洲杯暨「一帶一路」鐵人三項、徐圩馬拉松等國際重大體育賽事,積極承接全國和省青少年U系列賽事及健身秧歌等群眾性賽事,扶持海濱、山地馬拉松和自行車等品牌賽事,培育滑翔傘、龍舟、帆船等具有發展潛力的體育賽事。
此外,該行動方案還明確提出實施科學健身指導工程、業餘訓練質量提升工程、競賽體系完善工程以及體育文化培育工程。(記者肖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