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達生物:做個有理想的企業

2021-01-09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信達生物抗體產業化基地中的製劑(抗體藥物)生產車間。(資料照片)

  信達生物工藝開發部員工在開發PD-1抗體的產業化生產工藝。(資料照片)

  俞德超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創辦了一家有理想的公司——信達生物。

  他的理想是:「做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創新藥!」

  這個理想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度卻很高。26億元、10年,這是業界公認的生物創新藥從研發到上市的成本和周期。高昂的成本和漫長的周期,讓初創企業很難下決心挑戰這樣的Hard模式,而往往去選擇更輕鬆、收益更快的仿製藥路線。

  但2011年8月才成立的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卻偏偏知難而行,選擇了生物創新藥研發生產之路。短短不足6年的時間裡,這家企業飛速發展,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建立起12個新藥品種的產業鏈,其中5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5個品種已進入臨床研究,4個處於臨床3期階段。

  ——建成同時符合美國、歐盟、中國GMP標準的產業化基地,其中2條1000升的生物藥產業化生產線,是中國首個符合美國FDAGMP標準的生物藥生產線。

  ——成功完成四輪融資,獲得近5億美元的資金支持,融資規模在國內生物醫藥行業遙遙領先。

  ——與美國禮來製藥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將5種創新產品的海外市場轉讓給美國禮來製藥開發,獲得首付及裡程碑款33億美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生物醫藥領域金額最大的國際合作,第一次讓中國發明的原創藥賣出了國際價。

  理想,激發世界水準的創新

  如果說研發化學藥相當於造自行車,那研發生物藥就相當於造飛機。生物藥中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更是飛機中的戰鬥機。理想的推動力,讓信達生物造出了國際水準的生物藥「戰鬥機」

  2012年5月,信達生物第一次戰略會議在蘇州平江路的一家茶館裡召開。那時的信達生物很小,剛剛註冊成立9個月,只有20多個人,從蘇州生物納米園借來一個房間當作大家共用的辦公室,站在這頭打電話,另一頭聽得清清楚楚。

  雖然只是一家初創小公司,但「小公司」著手繪製的藍圖卻很大。第一次戰略會上信達生物就確定了兩條在同行看來堪稱「瘋狂」的決議:開發達到國際標準的生物創新藥產品鏈,建設國際標準的生物創新藥生產基地。

  那時候,這樣定義一家國內的初創公司是非常冒險的。因為國內市場上大部分藥是門檻要低得多的仿製藥。初創階段尋求投資時,信達生物的發展定位飽受投資人的質疑:「現階段中國怎麼可能做出國際標準創新藥?」在他們看來,信達生物好高騖遠,極有可能燒錢燒到血本無歸。

  但在俞德超看來,從藥品研發到生產,全面對標國際標準,才是實現自己理想的必經之路。

  1964年出生於浙江台州天台山一個小山村的俞德超,是中國「千人計劃」引進人才。1993年,他在中國科學院獲得分子遺傳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在加州大學博士後站從事藥物化學專業研究,隨後在美國多家生物藥公司從事新藥研發。在美10餘年,俞德超擁有多項專利,在矽谷安家。但在美國,他不時聽說一些老家熟識的鄉親患上癌症等大病,有些疾病在美國有生物藥可治療治癒,但因進口藥過於昂貴,這些中國鄉親買不起而不得不放棄治療。俞德超深感痛心,2006年,他決意回國,研發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

  「中國應該有自己開發的高質量生物藥,讓中國老百姓更好地分享世界科技進步的成果。對我而言,這不僅是巨大的商機,也是讓我的人生變得非常有意義的機會。」俞德超說。

  讓俞德超深感振奮的是,在2012年看起來過於超前的公司戰略,因為契合了國家需要,現在已變成了先發優勢:「現在國家藥監局正在實施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信達生物當初的發展目標和目前國家改革方向『不謀而合、同頻共振』。」

  理想,是推動俞德超和他的信達生物一步步前行的動力。如果說研發化學藥相當於造自行車,那研發生物藥就相當於造飛機。生物藥中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更是飛機中的戰鬥機。單抗藥物治療因其靶向、低毒、療效好,被廣泛應用在腫瘤、自身免疫病、病毒感染、骨質疏鬆、心腦血管等領域,但是其開發成本高、難度大、產能有限,對研發公司的技術、資金都有著極高的要求。理想的推動力,讓信達生物造出了國際水準的生物藥「戰鬥機」。

  成立不到6年,信達生物已經搭建起12個單克隆抗體產品鏈,其中4種已進入臨床三期研究。這些藥品都是世界級水準的創新。

  IBI302,是一種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年齡相關性黃斑病變的單抗注射液,被業內人士評價為「有最完美的設計」,破解了目前國際同類藥物治標不治本的致命缺陷;

  IBI306,一種單抗降脂藥,對降脂不理想的頑固性病人有良好療效,將目前國際同類藥的注射周期大大延長,可大幅降低患者治療成本;

  IBI308,一種PD-1抗癌藥物,國際生物藥巨頭禮來公司經過檢測,發現該藥低於100倍劑量的效果都比目前市場上已有的PD-1藥物更好,於是叫停自己的同類研發項目,轉而購買信達的產品;

  ……

  「按目前的進度,預計2019年我們的第一個新藥就將完成臨床試驗後正式上市。」俞德超高興地說。

  理想,凝聚志同道合的團隊

  「信達生物創辦之時就確立『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一使命。這樣的使命會幫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讓這個使命不再是你個人的事,讓大家一起努力做偉大的事。」

  擁有61項發明專利、其中38項為美國專利的俞德超,是一個典型的新藥研發科學家。在2011年赴蘇州創辦信達生物公司之前,俞德超已經發明了國家一類新藥兩個:安柯瑞是全球第一個用病毒治療腫瘤的生物創新藥,眼科生物藥康柏西普是中國第一個具有全球智慧財產權的單克隆抗體新藥。

  但僅僅作為一個科學家,並不能實現他的理想,這也是他創辦信達生物的由來。「信達,意思是『始於信,達於行』。」俞德超說,優秀的企業總是與「使命」相伴相隨,「信達生物創辦之時就確立『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一使命。這樣的使命會幫助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讓這個使命不再是你個人的事,讓大家一起努力做偉大的事。」

  始於信之後,就是達於行。在共同的信念下,信達人踏踏實實地做事。

  俞德超還記得信達公司開發第一個生物藥IBI301時的艱辛。「這種藥物用於治療淋巴癌,一種藥物從立項到申請臨床試驗,一般要2年,我們12個月就做好了。」

  超常規的速度背後,是信達團隊超常規的付出。

  當時,公司在借來的房子裡辦公,籌建的實驗室還在圖紙上,訂製的設備在外國設計師的電腦裡……每個人都想儘快把項目運轉起來,無米無鍋怎麼辦?

  信達人把「借」字發揮到了極致:沒有實驗室,就借用蘇州納米生物園區的公共實驗平臺做實驗;定製的儀器設備還沒做好,就纏著供應商去租借現有的樣品;借來的辦公室太小甚至放不下一個存放試劑的冰箱,就借用臨近公司的冰箱中騰出來的一小塊地方……可以說,IBI301這顆金蛋,三分之一是借別人的雞孵出來的!

  「那時黃小樂和李智經常自己騎著自行車拉設備,借設備,租試劑;旦巧榮剛生完小孩幾個月,就經常加班加點工作……」說起公司裡第一批跟隨他的老員工,俞德超充滿感情:「他們跟我有共同的理念,覺得做創新藥有奔頭,在公司什麼都沒有的時候遠離家鄉、拖家帶口來到蘇州。公司初創階段,雖然已拿到第一筆融資500萬美金,但這筆錢買設備都不夠,當時我每天如履薄冰,最擔心的就是公司發展不好辜負了這些員工。直到幾個月後融到第二筆錢,我才鬆口氣。現在我比較欣慰的是,他們都發展得很好,都有公司股份。」

  俞德超堅持以國際標準進行新藥研發和生產線建設,他所組建的團隊也是國際化的。

  劉曉林、孫左宇、餘彩玲、周勤偉、闞紅、劉軍建、胡國強、徐煒……這些核心領導團隊的成員,都具備多年海外著名藥企的工作經驗。短短5年多,信達已經從起初僅有一間辦公室的小公司,擴大成為擁有9萬多平方米集研發、辦公、生產為一體的生物創新藥基地,信達團隊也從幾個人發展到450多人,10%是海歸,其中「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就有4位。

  理想,吸引國際視野的投資

  信達生物的成功實踐表明,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質量創新藥,可以在上市之前的研發階段,就能通過海外授權持續地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來源

  做生物創新藥,既要有人,也要有錢。由於風險高、投入大、周期長,「資本要素」歷來是中國創新藥研發的「軟肋」,這不僅關係到藥企的生存與發展,也嚴重製約著我國醫藥產業的創新水平。

  以國際水準的團隊,做國際標準的創新,讓信達生物這家初創公司贏得了國際同行的尊重與國際資本的垂青。

  創辦至今,信達生物共進行了4輪融資:2011年10月A輪500萬美元,富達領投;2012年6月B輪3000萬美元,禮來亞洲基金領投,富達跟投;2015年1月C輪1.15億美元,新晉投資人包括聯想君聯資本、新加坡淡馬錫、高瓴資本;2016年11月D輪2.6億美元,國投創新領投,新晉投資人包括國壽大健康基金、理成資產、中國平安、泰康保險集團,聯想君聯資本、新加坡淡馬錫、高瓴資本跟投。

  「我們融資還挺順利的,除了第一輪是我們找錢,後面都是錢來找我們。企業做得好壞,投資人很重要,一定要找支持你發展理念和價值觀的投資人。」俞德超說,找到認可企業使命的投資人,才能讓企業有長遠、健康的發展。「要通過國際認可的創新成果,把資本要素從過去的創新『軟肋』變為保障創新的『鎧甲』。」

  在信達生物的發展中,與美國禮來製藥的合作是一個裡程碑。

  美國禮來製藥是一家擁有140年歷史的世界領先製藥公司,曾對信達生物的研發能力和產業化基地生產線進行現場審計,並進行「盡職調查」。當時,美國禮來派出157人的檢查組,三次進駐信達生物,「每個角落、翻箱倒櫃」地檢查,以防止研發的原創性和合規性出現問題。當美國禮來製藥拿著信達生物的新藥跟美國最好的藥進行樣品對比時,發現信達生物研製的新藥,超過美國同類藥藥效的100倍,這才確定投資與信達合作。

  2015年,美國禮來製藥與信達生物兩度籤署協議,達成了總金額為33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這是國際醫藥巨頭第一次不計成本地買下中國人自主創新的生物藥。

  俞德超說,最讓他感到自豪的,是這一合作改變了中國生物製藥的創新生態和商業模式。以往中國製藥公司可能需要先高投入10年,直到新藥上市後才有回報,但信達生物的成功實踐表明,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質量創新藥,可以在上市之前的研發階段,就能通過海外授權持續地為企業發展提供資金來源。

  談及未來發展,俞德超說:「實現『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一使命,任重道遠。當下,我們致力做好三件事:一是把好藥的質量關,要做國際水準的高質量創新藥;二是要建立國際標準生產基地並達到一定生產規模,這才能讓藥價便宜下來;三是創新藥的品種要有更大突破,這樣才能惠及更多患者。」

  創業者言

  ●做企業就像做人。人來到這個世界,一定要有他的使命,生命才有意義。一個公司的起始也要確定它的使命,這能團結、凝聚、借用很多外來力量

  ●在這個世界上你碰到偉大事業的機會很有限,一旦碰到就是生命中難得的機遇。如果有一天我們一起努力,開發出真正幫助到中國老百姓的、能解決他們疾病痛苦的生物藥,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編輯:

相關焦點

  • 信達生物:做中國最好的生物藥製藥公司
    接受記者採訪時,俞德超剛剛從北京返回,馬不停蹄地部署完手上的工作,思維敏捷而清晰的俞德超快速地交給記者一份「成績單」:目前,信達生物已經建立起一條包括12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覆蓋腫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領域。其中2個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5個品種進入臨床研究,3個品種處於臨床III期。信達的原創成果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
  • 中國創新藥的拓荒者信達生物(01801.HK)做對了什麼?
    (一)上市2018年10月31日,信達生物(01801.HK)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在當日上市敲鐘儀式上,合照環節裡有一個中年男人表情略顯嚴肅,他站在右起的第四個位置面對鏡頭若有所思,其便是推進此次港股IPO全過程的信達生物執行董事兼財務長奚浩。
  • 蘇州信達生物完成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最大融資
    蘇州信達生物完成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最大融資 發布時間:2016-12-15 16:21:27.0中國日報網       近日,蘇州生物納米園內企業信達生物宣布成功完成2.6億美元(約17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是今年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最大一筆融資。
  • 藍紹敏赴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調研
    6月8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藍紹敏一行赴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調研,深入了解企業情況,現場會辦需要政府部門協調解決的問題,支持企業實現更大發展。藍紹敏強調,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龍頭引領、致力創新賦能,構建最好的產業生態、創新生態,為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創造最好的環境。
  • 第四個適應症獲批 信達生物阿達木單抗再添利器
    新京報訊(記者張秀蘭)11月23日晚間,港股上市公司信達生物披露,重組人抗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單克隆抗體藥物蘇立信(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用於治療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這是蘇立信獲批的第4個適應症。在競爭頗為激烈的阿達木單抗市場,信達生物再添利器。
  • 信達生物(01801)董事長俞德超:現在有兩個產品上市,還有兩個產品...
    當然在公共衛生事件之中和公共衛生事件過後,我們分別有兩輪融資follow-onthe offering,這個融資的資金不但進一步加強了信達的財務安全,更重要是允許我們加強了研發投入,特別是在產能擴張方面的資金需求。」「信達上市以後,現在有兩個產品上市,還有兩個產品已經在藥監局的審評審批當中,到今年年底我們有可能會有4個產品上市。」
  • 吉因加與信達生物達成戰略合作 共推抗腫瘤藥Pemigatinib伴隨診斷...
    雙方將共同開發和商業化基於信達生物合作夥伴Incyte在美上市抗腫瘤藥物pemigatinib(信達生物研發代號:IBI375)在中國地區的CDx試劑,用於檢測膽管癌患者的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突變。信達生物新藥生物與轉化醫學部副總裁徐偉博士表示:「伴隨診斷作為精準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預測患者針對特定藥物的治療反應至關重要。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它憑啥讓信達生物、基石藥業為其打CALL?
    在BioBAY剛成立時,上海張江就已經發展了十幾年,有大量國內外頂級藥企入駐。對於剛剛開業的BioBAY而言,與上海張江正面衝突無異於是以卵擊石。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制定了差異競爭的路線,瞄準生物高科技的初創公司或剛起步的公司,同時將行業範圍鎖定在藥物開發、醫療器械和生物技術三個大方向上。這一定位至今仍是BioBAY多年來發展的基石。
  • 信達生物聯合禮來製藥宣布關於達伯舒®(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的七...
    目前有超過20項臨床研究(其中10多項是註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以評估信迪利單抗在各類實體腫瘤和血液腫瘤上的抗腫瘤作用。信達生物同時正在全球開展信迪利單抗注射液的臨床研究工作。 關於信達生物 「始於信,達於行」,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是信達生物的理想和目標。
  • 信達生物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 國產第二家
    財聯社(杭州,記者 鄧浩)訊,10月9日,據國家藥監局官網數據顯示,信達生物(01801.HK)與禮來(LLY.N)共同研發的「利妥昔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成為國產第二家生物類似藥。信達生物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利妥昔單抗中國市場有30億元以上的市場規模,公司正在努力推進,儘快將這個產品推向市場。「使用利妥昔單抗治療的瘤種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該人士表示,「利妥昔單抗中國市場2019年有30億人民幣左右的規模且還在增長,使用的病人還在增加。廣闊的三四線市場,都還存在未滿足的病人需求。」
  • 2020醫保談判在京啟動 抗癌明星藥「火拼」|醫保|信達生物|信迪利|...
    截至目前,在國內獲批上市的PD-1單抗產品達到6個,除百時美施貴寶以及默沙東旗下2款進口產品外,還包括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信達生物的信迪利、恆瑞醫藥的艾瑞卡和百濟神州的百澤安4個國產產品。在2019年11月的醫保談判中,信達生物的信迪利成為唯一列入國家醫保目錄的PD-1單抗藥物,而這也正式開啟抗癌藥平價時代的大幕。
  • 信達生物宣布蘇立信®(阿達木單抗注射液)在中國獲批新適應症...
    信達生物製藥醫學科學與戰略特病部高級醫學總監錢鐳博士表示:「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不僅造成患兒身體機能、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下降,也給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蘇立信®治療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適應症成功獲批,這將為國內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兒提供一個高質量、高可及性的治療選擇,也使得信達生物再次踐行了『開發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這一使命。
  • 蘇州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與全球製藥巨頭達成近20億美元戰略合作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蘇州「一號產業」再迎大單與全球製藥巨頭達成近20億美元戰略合作9日,蘇州企業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與全球製藥巨頭羅氏製藥達成一項總金額近2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生物製藥領域最大的國際技術合作之一。
  • 信達生物宣布蘇立信?(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獲批兩項新適應症,治療...
    信達生物自主研發的蘇立信作為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的生物類似藥,臨床研究結果曾在2019年被刊登在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風溼病學》創刊號上。蘇立信的上市為更多中國患者提供了高品質且相對可負擔的阿達木單抗注射液,給更多患者帶來希望與治療機會。信達生物製藥醫學科學戰略特病部高級醫學總監錢鐳博士表示:「銀屑病和葡萄膜炎在中國都存在著大量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 我們該如何看待創新生物企業
    都是花大錢做研發,百濟算是第一家自主研發走出國內與國際競爭的企業,而天士力做足了十年的三期還在三期,這可能是「效率」問題,又同樣是花錢研發,效率又不在一個層次上。研發團隊上我們可以看看有兩種不同的類型,比如中國生物製藥花大錢引入的高管是證券市場的大咖。而康方生物和君實生物卻在找那種讓自家產品協同發展戰略和規劃的人才。
  • 我國醫藥領域最大海外授權合同籤署:蘇州信達生物牽手羅氏製藥
    近日,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與羅氏製藥籤署迄今為止我國生物製藥領域最大一筆海外授權合作。6月9日,信達生物製藥集團宣布與全球製藥巨頭羅氏製藥達成一項總金額近20億美元的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雙特異性抗體和免疫細胞治療領域開展深度合作,造福全球腫瘤患者。
  • 信達生物與馴鹿醫療合作開發的BCMA CAR-T臨床數據亮相ASH年會
    (信達生物研發代號:IBI326;馴鹿醫療研發代號:CT103A)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最新臨床數據(摘要#582)。 信達生物醫學科學與戰略腫瘤部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今年在ASCO、EHA和ASH上的報告,標誌著信達生物和馴鹿醫療這一年來在細胞治療領域中獲得了激動人心的成果。我們很高興能看到患者對該治療有極高的反應率,並且延長了緩解時間,非常期待明年年初我們的II期臨床試驗可以給更多患者帶來治癒的希望。」
  • 每經數說丨9月上半月新藥研發:雙抗賽道如火如荼,信達生物挑戰...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中國做best-in-class(首創)藥物的企業獲得全球認可,比如本期談到的雙抗產品,康方生物和康寧傑瑞的研發進度均在領先陣營。但從未來趨勢來看,創新藥上市後3~5年處於銷量快速上升期,銷售峰值會在競品上市或者專利到期前到來,而銷售放量又需要進入醫保目錄,這也對企業的定價帶來挑戰。
  • 創新生物企業錨定價值
    來源:雪球生物醫藥我目前是如何錨定價值的。目前生物醫藥的第一階梯依次為:恆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恆瑞醫藥:2019年銷售10億,2020年Q2銷售預計達到20億(企業銷售團隊15000)百濟神州:2020年Q1上市至Q2銷售額達到4.99千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銷售渠道主要有國藥自有團隊)信達生物:2019年銷售10億,2020年Q2銷售達到9.21億(銷售隊伍從700到1100人)君實生物:2019年銷售7.74億,2020年Q2
  • 信達生物(01801.HK):創新藥管線布局前瞻,腫瘤免疫療法行業龍頭...
    其中兩項聯合化療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症已提交 NDA 申請,此外尚有肝癌、胃癌以及食管癌等適應症處於臨床 III 期階段或即將報 NDA,尤其肝癌一線聯合療法的臨床數據達到了優效標準,有望在 2021 年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