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喬治!豬姥姥!快點向我佩奇姐姐請安!」
和老公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女兒披著一件粉紅色紗巾,學著「小豬佩奇」的腔調大喊。老公也努力配合她的「演出」,用幼稚的語氣問道:「我和媽媽誰是豬姥姥呀?」女兒嬉笑著指向我,我拿掉她身上的紗巾,假裝生氣道:「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怎麼還這麼幼稚。」
「可惡的光頭強,你敢這樣和我說話!」聽到女兒各種「瘋言瘋語」,我選擇去廚房準備晚飯,只聽到客廳裡女兒和老公的各種「神對話」。
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中,都有難以忘卻的動畫片,各位寶爸寶媽肯定記得年少時看的《葫蘆娃》、《黑貓警長》、《貓和老鼠》、《灌籃高手》、等等。我記得小時候沉迷《葫蘆娃》中的火娃,每次看到媽媽在燒菜,都會做出噴火的姿勢,並說道:「蛇精!快看我噴火!」
如今進階為父母之後,看到孩子模仿動畫片中的情節,感到幼稚的同時也會想起年少時的自己。看動畫片並模仿臺詞和情節,幾乎是所有小孩子都會經歷的一段「幼稚時期」。
為什麼小孩子喜歡模仿動畫片情節呢?
詩人歌德曾說:模仿是人的'天性,雖然人們不承認自己是模仿
一方面是他們的代入感和想像力較強,孩子沉迷動畫片的主要原因,便是將自己代入其中。他們的心思完全融入到動畫片中,同時會以為那是真實存在的世界,無法理清現實和虛擬動畫的差別,便會將自己想像成動畫中的人物。
另一方面是滿足內心的需求,和動畫中的「好朋友」建立了友誼之後,孩子便希望可以成為理想中的角色,通過臺詞和情節的模仿,為自己帶來短暫的慰藉。
模仿動畫情節的弊端。
雖然孩子模仿動畫情節顯得天真可愛,但近幾年,各種小孩子因模仿動畫片中不合理情節而受到傷害的新聞,也讓很多家長擔憂模仿的安全問題。畢竟他們的心智尚不成熟,對動畫片和現實操作沒有明顯的界限感,很容易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有些孩子看到動畫片中有人拿傘飛翔,在好奇心和認知局限的促使下,會拿出傘模仿跳躍。如果父母沒有在身邊,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雖然現在的動畫片大都會附上「」危險動作請勿模仿」的字樣,但對於孩子的模仿行為,家長同樣不可忽視。
如何引導喜歡模仿動畫片的孩子呢?家長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陪孩子「演戲」。
文學家胡適先生曾說:凡富於創造性的人必敏於模仿,凡不善於模仿的人絕不能創造。
當孩子模仿動畫片的情節時,也希望父母能夠配合「表演」,如果家長用「幼稚無聊」回絕請求,會打消他們互動的主動積極性。我們要陪孩子「演戲」,順著他們的臺詞編造劇情故事,並鼓勵孩子想像出更多的臺詞和劇情,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在互動時,家長也可以做出思考的表情,讓孩子明確虛幻和現實的差別。比如他們說:「媽媽,你現在可以隨意飛翔。」我們可以說:「雖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假裝飛翔。」
第二個方法:告訴他們哪些行為不能模仿。
動畫片中的很多劇情和場景都顯得較為荒誕,不符合現實,這也是其魅力所在。但小孩子的代入感較強,認知範疇較窄,無法辨別行為的真實性,看到有趣危險的行為,便會嘗試模仿,從而造成傷害。
陪孩子看動畫片時,遇到奇幻的行為,我們要為其解釋清楚,告訴他們哪些行為不可以模仿。心中有了明確的界限,孩子自然不會輕易模仿危險的行為。
寄語:有些父母會將模仿的責任怪罪在動畫片,其實它只是客觀地提供故事,主觀意識才能操控「模仿行為」。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現實和動畫的界限和差別,他們才不會「信以為真」。你家寶貝喜歡模仿嗎?你會配合他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