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一位寶媽,在網上呼籲千萬別再給孩子看小豬佩奇。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位寶媽的孩子很喜歡看小豬佩奇,而且還喜歡模仿。寶媽在帖子裡吐槽,說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學豬叫,天天學天天學,學了一年多。"
寶媽的帖子火了,很多父母都在下面爭相吐槽,說自己的孩子也差不多,看了小豬佩奇後見水坑就跳,還要拉著爸爸媽媽一起跳;還有的寶媽說,自己的孩子看了熊大熊二,一開口就是"俺俺俺",讓人頭疼。
孩子學壞了真的怪動畫片?
回想起我們小的時候,陪伴童年的電視劇和動畫片也不少,比如西遊記、舒克貝塔等。那個時候,孫悟空可是很多孩子的偶像,模仿他的人也不少。大多孩子都喜歡拿個木棍揮舞,想像自己就是孫悟空。
可是那個時候,咱們的爸爸媽媽總是叮囑我們,要注意不要拿木棍打到人哦,你的金箍棒是用來斬妖除魔的,不是用來打人。所以那個時候,孩子們模仿歸模仿,但卻很少出現錯誤的行為。
再回到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大火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喜歡看。那是不是所有看動畫片的孩子,都會學豬叫、跳水坑、一天到晚蹦來蹦去?動畫片真錯了?當然不是,很多孩子通過小豬佩奇,學到了不少優點,而產生這樣差距的原因在於孩子的父母。
孩子看了動畫片就學壞,父母有兩方面沒做到位:
1.沒有正確引導孩子
看到孩子有了模仿動畫片上面錯誤的行為時,父母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正確地引導孩子,而不是責怪動畫片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當父母沒有正確引導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比如上文說的寶媽,孩子都學豬叫一整年了,難道就不應採取一點措施糾正嗎?
所以說,父母與其抱怨動畫片,還不如想辦法讓孩子從錯誤的行為習慣中走出來,以免越陷越深,最後難以改正。
2.把動畫片當作"帶娃工具"而不是"教育工具"
動畫片對於父母來說有什麼好處?那就是帶娃方便,自己忙的時候,打開電視播放動畫片,孩子就能安安靜靜地觀看動畫片,不會吵鬧也不會打擾父母。但是動畫片的意義,在於教導孩子學會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
比如小豬佩奇裡跳水坑的那一集,是爸爸幫孩子拿卡在樹上風箏失敗,失足掉進水坑,為了讓孩子不沮喪,爸爸就在水坑裡跳,孩子也高興地跳。這一集的意義旨在教育孩子面對挫折和悲傷時,不要沮喪要樂觀。
可是年幼的孩子,是體會不到畫面之外的意思的。那麼就需要父母去引導,去告訴他們這樣一個道理。但是,很多父母把動畫片當作"帶娃工具"而不是"教育工具"。只給孩子看,不給孩子講一些道理,又怎麼能行呢?
想要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不模仿壞行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選擇好的動畫片給孩子看
想要避免孩子看動畫片學壞,父母就得選擇一些良好的動畫片給孩子看。如果動畫片裡面含有有血腥、暴力等內容,就不應給孩子看了。另外,有的動畫片臺詞不好,裡面的動畫角色動不動就說髒話,這一類動畫片,也不應該給孩子看。在動畫片的質量上把好關,可以避免很多問題的發生。
2)陪孩子看,正確引導
動畫片有很大的教育意義,但很多道理需要父母講給孩子聽。所以,父母要陪孩子看動畫片,然後正確引導。
還是小豬佩奇,動畫片裡有一幕,是佩奇和弟弟喬治在玩耍,佩奇把球扔到了遠處,喬治傷心地哭了起來。要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會責怪老大又欺負老二。但是佩奇的爸爸媽媽,卻說:"佩奇你不應該這樣逗喬治玩"。
一來汙沒有蔑佩奇,二來輕鬆化解了可能出現的矛盾。如果給孩子看這一段,還可以順勢教導孩子跟兄弟姐妹和平相處的道理。
寫在最後
總而言之,動畫片對孩子是好是壞,其實更多的是取決於父母怎麼教、怎麼用。如果單純地把動畫片當作安撫孩子的工具,不對孩子進行引導和管教,就別怪孩子學壞。
今日互動話題:你平時會不會給孩子看動畫片?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