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什麼時候? 立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喻意春季的開始,時間在2月4或5日之間,該時太陽位於黃經315°。從這一天到立夏這段期間,都被稱之為春天。此外,立春還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代表新的一年開始,因此立春又稱立春節、打春等,流行鞭春牛的風俗。立春這天吃春餅和春卷,稱為咬春。
立春的由來與含義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稱「打春」,「立」是「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
古人將立春定為24個節氣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鬥七星的鬥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稱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由來
舊俗立春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春節」,中國自古為農業國,春種秋收,關鍵在春。民諺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說法。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日。《事物記原》記載:「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就有了,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到了《禮記·月令》一書和西漢劉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中,才有24個節氣的記載。
立春這一天,中國民間還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民間「咬春」的另一種食品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
「雷打立春節,驚蟄雨不歇」、「立春一聲雷,一月不見天」等;以冷暖為依據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風力為依據的有「立春北風雨水多」、「立春東風回暖早、立春西風回暖遲」等等。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蔔之習俗等。
打春的風俗,最早來自皇宮。傳說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把它當作節日一般,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現在,一些農村仍有打春牛的風俗。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稱為春牛。婦女們抱小孩繞春牛轉三圈,舊說可以不患疾病,今已成為娛樂。【千裡飄香提供】
彭澤零距離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
投稿、爆料請聯繫
QQ:34713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