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青天白日旗的由來和含義

2021-02-07 歷史五千年


一、由來
 

    武昌起義後,醞釀成立中華民國,選用什麼旗幟作為國旗展開激烈爭論。有人主張用五色旗。五色旗最早於1906年冬同盟會本部討論《革命方略》和國旗草案時被提出來,為程德全、宋教仁所支持。認為五色在中國傳統中的五行學說中有所反映,且與五德等中國文化使用五數的習慣相符合。代表五個民族的五色可以緩和種族革命的意義,亦是政治清明的象徵。

 

    1912年2月20日,臨時參議院經激烈辯論定以五色旗為國旗,鐵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並諮請總統頒行,但孫中山先生認為以五色表示五族取義不確,將五色上下排列亦不平等、仍有階級,未可遽付頒行,遂函覆參議院可俟諸民選國會成立後,再經由國民公開表決。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正式就第二任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臨時政府遷往北京。5月10日,參議院討論國旗統一案;5月14日,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以十八星旗為陸軍旗,海軍旗不變,商旗適用國旗;6月8日,此案由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公布施行。孫中山喜歡的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該旗系陸皓東和孫中山設計。

 

    1921年5月5日,旨在推翻北洋北京政府的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以青天白日紅旗為國旗;但北洋政府仍為當時統治全國的政權,五色國旗仍然廣受認同。1924年6月3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1925年,國民政府於廣州成立,1926年進行北伐,所克之處,皆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1928年12月,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中國東北的奉系將領張學良在12月29日宣布東北易幟,廢五色旗,立青天白日紅旗。國民政府名義上統一中國大陸各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亦隨之用於全中國各地,國旗的認同逐步建立。

 

    但也有許多名流不承認其正統性,如在1936年,國學大師章太炎逝世的時候,只願以五色旗覆蓋,不承認青天白日紅旗。1946年12月25日,制憲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將國旗入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於北京建政後,採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確定的五星紅旗作為其國旗,退守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則繼續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此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僅於臺澎金馬地區普遍使用至今。

二、含義

    中華民國國旗由青、白、紅三色組成,單就色彩而言,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以及民族、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若配合色彩的形狀,青天則同時又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白日象徵光明坦白、大公無私的純正心地與思想,十二道光芒形象徵中華文化所傳承的美德;即:禮義廉恥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精神。中華民國政府更賦予該旗幟以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含義,蔣中正曾在1949年10月公開宣布「只要有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在我們中國領土之上,那就是我黃帝子孫獨立自由的標識。」


相關焦點

  • 中華民國的國旗由來,和一場戰役有關,之後孫中山力挺青天白日旗
    國民黨用的旗幟叫青天白日旗,它的由來也是很有講究的, 青天白日旗是由革命志士陸皓東親自設計的,孫中山對這個國旗十分喜歡,在1895年的幹部會議上提議將青天白日旗作為革命軍旗,就是在以後改名為中國國民黨,也把這個旗幟作為國民黨的黨旗。那青天白日旗究竟有什麼含義讓孫中山對它這麼看重呢?這還得從一場戰役說起。
  • 民國旗飄飄:青天白日滿地紅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的前身是「青天白日旗」,是在光緒十九年(1893)秋天, 是有 共和革命而犧牲第一人之稱的 陸皓東居住於「四大寇」之一的尢列的家「聽濤閣」時設計的。陸皓東自幼聰慧過人,能工善畫,陸認為革命必要制定一面國旗,一為革命的標誌和象徵,一為戰時方便指揮。
  • 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旗由來,為何藍底白日?
    不久,上海、南京等長江下遊地區皆懸掛五色旗,作為新政權的象徵。  (三)廣東軍政府的青天白日滿地紅三色旗。11月9日,廣東宣告獨立。同盟會領導人之一胡漢民就任廣東都督,在全城懸掛起孫中山制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四)陳炯明在惠州舉兵時,使用了井字旗。當時,除了北方少數省還懸掛大龍旗外,武漢旗十八星旗、上海、南京五色旗和廣東青天白日旗成為革命旗幟的主流。
  • 中華民國國旗之謎: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旗的由來
    黃興認為,青天白日旗的形式不美觀,以太陽為標誌,是效法日本國旗。於是設計了井字旗,表示平均地權之意,但被孫中山否定。1907年的潮州、黃崗、七女湖、欽州防城、廣西鎮南關等起義,以及1908年欽州馬篤山、雲南河口起義,和1901年?1911年4月廣州諸役中,革命黨均打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作為反清的象徵。
  • 舊中國的秘密: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旗有何內涵?
    舊中國有三種國旗:五色旗、龍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很多人不明就裡,將這三面旗幟混合使用,比如有人將五色旗作為北洋政府國旗,將青天白日旗作為民國國旗,而將龍旗作為北洋水師軍旗。本號前面文章指出,民國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歷史上屬於不同的地方政權(詳見《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民國政府,究竟有什麼區別?》)。那麼這三面國旗,究竟有什麼內涵,又如何和三個地方政權相對應呢?先來看五色旗。五色旗究竟怎麼來的?
  • 青天白日旗民國時代十大新軍閥
    1928年起,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開啟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新時代,史稱青天白日旗民國時代。這期間,南京國民政府雖然名義上統一中國,但是在南京中央政府的有效控制範圍之外,仍然盤踞著各大軍閥各行其是,並不一定遵從政府的統一號令。
  • 辛亥革命與青天白日滿地紅
    親歷江西九江光復的吳鐵城,在回憶錄中說,九江光復所用的軍旗,就是青天白日旗。11月7日,革命黨人在廣東香山起義,街上有一位店主「早就把青天白日旗幟預先制就了一大批,因此在起義之日,革命軍旗幟就高豎在城樓和通衢大道隨風招展了。」
  • 美軍官網再現「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前段時間,美國政府多個官網掀起了一陣「撤旗潮」,美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與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官網在更新後撤掉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圖案,令臺當局「無法接受」。不過,一個美軍領導的軍事行動網站卻重新掛上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按照該網站新聞機構的說法,此前的撤旗行為系技術問題。
  • 民國五色旗出自趙鳳昌之手 被國父孫中山擱置
    同盟會中部總會和東南立憲派骨幹人物宋教仁、陳其美、程德全、莊蘊寬、趙鳳昌等是五色旗的主要推手,其中有「民國產婆」之稱的趙鳳昌便是旗幟的設計者。之後,他將五色旗降等為區域性的「蘇浙之旗」,最終得出結論:民國國旗「本總統以為暫勿頒定施行,而俟民選國會成立之後」,堅決地擱置了「國旗案」。但新生的共和國離不開國旗,孫中山儘管不情願,實際運作中還是把五色旗作為國旗對待。例如,1月7日,孫中山在「規定陸軍服制」時,要求「將國旗標本暨陸軍旗幟、軍服圖樣頒發各省」,而他頒發各省的國旗正是五色旗。
  • 民國文章:中華民國國旗史
    青天白日旗實用於戰事,以庚子惠州一役為第一。海內外各地以青天白日旗為國徽者,以新加坡中華堂為第一次。此堂乃惠州人所組織發起,人多惠州臨戰之士。方該堂高樹此新旗於屋頂時,一般奴性之僑民鹹為詫異,然英官毫不幹涉,故南洋各島之革命黨遂相率採用,而黃龍病旗由是大為減色。
  •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出現在2017年ATP成都網球公開賽賽場上,這是想上天嗎?
    然而隨著臺灣島內在李登輝「去中國化」政策下,臺灣年青一代所受的教育也深受其影響,這個旗幟的含義和對其內涵的認同愈發混亂,藍營往往舉此旗代表支持中華民國,綠營另有旗幟,但是有臺獨傾向的媒體往往以在海外公開場合尤其是與中華民國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行為,來渾水摸魚達成表現「兩個中國」、「一邊一國」或「臺獨」的企圖,島內人民也紛紛歡喜鼓舞,這也從側面展示了島內認同的混亂狀態。
  • 國旗簡史:民國國旗那些事兒
    自中華民族確立起自己的主權意識以來,先後有三面旗幟在國際上最有中國代表性,分別是:黃龍旗、青天白日旗和五星紅旗。        傳奇的是,該艦外訪期間,國內發生辛亥革命,出國時艦旗還是清廷的黃龍旗,歸國時已變成了中華民國的五色旗。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然而孫中山倡導的青天白日旗並未成為民國國旗。
  • 印尼亞運會籌備現場現「青天白日旗」 籌委會要求停用
    印尼亞運會籌備現場日前出現所謂「青天白日旗」。
  • 舊金山僑社「撤旗案」爭議 美法官:須保留「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美國舊金山「中華總會館」(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據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27日報導,紛擾多年的美國舊金山「中華總會館」撤除「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官司結果26日出爐。針對原本被撤除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所引發的爭議,舊金山高等法院法官懷斯曼做出最終裁決,稱該「撤旗案」無效,相關旗幟應掛回原處。
  • 臺媒曝亞運會賽場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然而,22日,臺媒又曝出,在亞運自行車女子個人100公裡公路賽上,又出現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還與五星紅旗並列。據臺媒報導,有教練員在社交媒體上爆料,22日上午舉行的亞運自行車女子個人100公裡公路賽的起點處,拱門上出現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還與五星紅旗並列。報導稱,根據規定,臺灣運動員參與國際會議或比賽時,必須只能以中華臺北名稱出席。
  • 「民國的那些事」:中華民國的國名、國旗與國歌
    章太炎在各種場合的演講和報紙刊物上的文章說:「革命大事,不怕不成;中華民國,不怕不立。」「掃除腥羶,建立民國、家給人壽,四裔來享。」最後都要高呼:「中華民國萬歲!」這此都體現了章太炎對宣傳「中華民國」這個國名的積極態度。章太炎主要是從歷史文化上考證和梳理「中華」二字的淵源,為「中華民國」這一新生的國名尋求文化認同和歷史支持。
  • 中 華 民 國 國 父、國 體、國 號、國 旗、國 歌|國 旗 歌、國 都、國 璽 的 詳 細 由 來!
    >四、民國國歌的由來五、民國國旗歌的由來六、民國國旗的由來  民國元年中華民國誕生,孫中山先生再度主張以青天白日旗為我國國旗,惟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定五色旗為國旗,並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定為海軍軍旗,十八星旗定為陸軍軍旗。但孫中山先生堅認五色旗為國旗之決議不妥,於是在同年元月十二日諮覆參議院,申明其反對之理由:  1.清國舊例,海軍以五色旗為一二品大官之旗,今黜滿清之國旗而用其官旗,未免失體。
  • 文史 關於民國國旗
    當時孫中山提出未來的新國旗用青天白日旗,黃興不贊同,認為青天白日旗不好看,而且與日本旗相似,主張用井字旗。孫中山不容異議,斷然否定了黃興的意見,導致黃興「怒而退會」。從宋教仁的日記還可以看到,宋從那時已不看好孫中山。就在寫這段日記的第二天,宋教仁就到孫逸仙寓所辭職,並移交文件。孫逸仙開始不允,但宋教仁固辭,把工作交待清楚就離去了。
  • 中華民國國父、國體、國號、國旗、國歌|國旗歌、國都、國璽的詳細由來!
    三、民國國號的由來四、民國國歌的由來五、民國國旗歌的由來  民國元年中華民國誕生,孫中山先生再度主張以青天白日旗為我國國旗,惟南京臨時參議院議定五色旗為國旗,並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定為海軍軍旗,十八星旗定為陸軍軍旗。
  • 五色旗很忙 低一度的歷史
    中華民國初期的國旗——五色旗 孫中山和國民黨人一直想推翻北洋軍閥政府,把他們心目中真正的國旗——青天白日旗掛在全國各地。由於經常不順利,他們也就經常把怨氣撒在那面看起來很不吉利的五色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