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章:中華民國國旗史

2021-02-08 書書娛樂圈

中華民國旗未制定以前,吾國本無所謂國旗。海禁即開,外人有以國旗為問者,滿廷諸臣瞠目不能答,時會商制定國旗事。僉謂中國以龍為最貴之物,而黃色則代表帝王,帝王既著黃龍袍,則國旗亦可效之,此制定黃龍旗之由來也。顧其式為三角,非如今日之方式,嗣以各國皆用方式,滿清不便獨異,復改三角為方,此為十八年前事。自黃龍旗出,世界鹹誚為病蛇旗,蓋近世無龍之一物,則代之者惟蛇耳。蛇以病名,不死何待?此黃龍旗所以消滅而中華民國旗所以招展於世界也。

中華民國旗之始作者為陸烈士浩東。甲午戰後,陸與孫逸仙倡議於廣州,事敗流血,為天下倡此製造國旗之第一人也。其旗最大之特色曰「青天白日」,蓋隱藏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太陽之旁有十二角,即叉光也,叉光必以十二者,以地球十二時而自轉一周是為一日,故十二角即地支之號也。

青天白日旗實用於戰事,以庚子惠州一役為第一。此役大將黃福、先鋒黃耀廷以敢死士二百人大破清軍於三洲田,復連破虜將何長清、杜鳳梧、鄧萬林於白沙洋佛子澳等處,攻戰二十餘日,每戰必克,清軍披靡,及最後三多祝之大捷彈藥全乏,不得不下令解散。是為革命軍旗最初得勝之光榮。

海內外各地以青天白日旗為國徽者,以新加坡中華堂為第一次。此堂乃惠州人所組織發起,人多惠州臨戰之士。方該堂高樹此新旗於屋頂時,一般奴性之僑民鹹為詫異,然英官毫不幹涉,故南洋各島之革命黨遂相率採用,而黃龍病旗由是大為減色。

乙巳年,各省革命黨大會於日本東京,組織中國同盟會。次年某月,本部為制定國旗事大開會議,會員中有廖恩煦者提議宜立井字大紅旗,以示井田之意,餘人亦皆有陳議,後由孫逸仙以歷史問題解決此事,並陳改良三色旗之方法,全體贊成,皆無異辭。此即革黨所用三色旗之由來也。

前此之青天白日旗改為軍旗,而紅藍白三色旗則為民國旗,亦當時大會所制定也。三色之意義非起源於中國革命黨,乃出自世界各國之革命黨。紅者,血之色,言必以流血求自由也;藍者,天之色,公正之義,言公正即平等也;白者,清潔之色,言人心清潔則能博愛也,故三色之主義自由、平等、博愛,即三大主義,歐美各國之革命黨無不以三色為標幟者。

丁未年,革命軍起義於惠州七女湖及潮州黃岡,是為三色旗實用於戰事之濫觴,蓋國旗與軍旗兼而用之也。此役之後,南洋《中興報》及香港《中國報》之月份牌皆印此二旗為國徽,世人遂得漸知革命黨之旗號。

欽州防城之役、廣西鎮南關之役、欽州馬篤山之役皆民國旗光榮之歷史也。防城之統師為王和順,斬虜吏,收降兵數千人。鎮南關炮臺之破則由孫逸仙、黃興、胡漢民自將之,連破三臺,與劉榮廷以重創,及因彈藥告罄而退兵。下至半山,軍中忽有十三齡之幼童偶憶炮臺上之革命旗尚隨風飄展,恐落清軍之手,返而取之。時清軍火線皆以旗章為的,事至危險,眾力勸止之,童憤然曰:「旗章者,一軍之靈魂也,烏可為敵所有!」卒冒險上山,盤旋至杆上而取還之,清軍彈如急雨,竟無恙,及離臺時,清兵大隊亦將登矣。此英勇之少年真足為國旗之保護者。有此一段佳話於革命歷史上,當增無限之光榮。嘗讀西史及英雄傳略皆以國旗之犧牲為第一奇男子,觀諸此童,吾國少年豈在歐美英傑之下?然其名沒而不彰,良為憾事。至馬篤山之戰,黃興、黎仲實、梁少廷諸君更高樹國旗,大吹洋號,由越南法界而入欽州,法國守將皆目送之,絕不幹涉。則此新民國旗更能招展與外人境遇而毫無阻力矣。

戊申三月,王明堂等破清軍於雲南河口,斬道臺王鎮邦,佔據附近州縣,與虜師相持二十餘日。其時河口橋頭隨風招展者,即此最光榮之國旗也。越南《法文報》及日本各報皆繪此旗式於報端,是為外人傳播此旗式之嚆矢。

庚戌春初,廣州新軍之反正黨人預製民國旗絕夥,己酉臘月已在香港縫製數百幅,皆藏被褥中運入羊城。及倪烈士映典奮袂而起,新軍皆舉民國旗從之。報上所載有藍袍將手持大紅日光旗馳馬指揮中炮就義者即倪君也,同時女黨員徐宗漢偕其侄李應生聞新軍已起,遂縱火焚其寓所以為回應,詎為鄰人救熄,竟以所存國旗報警,盡為李準搜去,此則國旗最初之厄運也。

辛亥三月廿九廣州一役,毀督署、擲炸彈,數十健兒同為此三色旗流血,可謂烈矣。及武昌起義、各省相繼光復,旗式數變,乃暫定用今之五色旗。自今而後,或即用五色旗,或更改定他種之旗式,要皆足以照耀大地,為吾漢族增無限之光榮。世有侮辱吾國徽者,誓與吾同胞共擊之。

編後:中華民國初建,因滿清滅亡而投身民國之前改良派,紛紛反對用「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共和革命旗幟為「國旗」,竟然選用滿清海軍二品武官的軍旗「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其事雖為無知,其情實為反對共和革命之餘緒。直至十七年後,蔣公領導北伐,打倒軍閥,重建中華民國南京政權,始正式選用青天白日滿地紅之國旗。

相關焦點

  • 「民國的那些事」:中華民國的國名、國旗與國歌
    主張為章太炎者則認為,《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雖然被收入到後出版的《孫中山全集》中,其實卻是由孫中山、黃興、章太炎等人共同參與制定,章太炎才是「中華民國」國名的真正發明者。在中華民國成立前後,章太炎確實是傳播「中華民國」這個國名出力最勤者。章太炎在各種場合的演講和報紙刊物上的文章說:「革命大事,不怕不成;中華民國,不怕不立。」
  • 民國私鑄幣《中華民國三年袁世凱銀元(一組)》
    袁大頭銀元是民國時期的一種通用貨幣,全名「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軍閥政府正式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先在天津造幣廠鑄造袁大頭壹圓銀幣。後在南京廣東武昌等造幣廠陸續鑄造。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各地軍閥紛紛私鑄袁大頭。
  • 中國近代國旗史
    中國自產生國旗以來,三個被國際廣泛承認的政權分別為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這三個政權分別使用過四種旗幟,分別為清末黃龍旗;民國早期的五色旗;民國中後期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五星紅旗。清代末期我國第一面現代意義上的國旗是在清代晚期出現的。
  • 中華民國的國旗
    1906年同盟會討論國旗問題。黃興認為青天白日旗不甚美觀且像日本的旭日旗,因此孫中山親自加上紅色作底,成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 不過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卻至民國十七年(1928年)年底時才正式成為中華民國國旗。這是因為辛亥革命,滿清政府覆滅,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於南京成立。
  • 【民國收藏】中華民國地圖和現在地圖有什麼不同?
  • 民國那些事—未被採用的幾首中華民國國歌
    治史者比較熟悉的,有沈恩孚作詞之《亞東開化中華早》:(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頒布了《中華民國國歌》,沈恩孕作詞,沈彭年作曲。)    「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 山西驚現民國訂婚證書 印有中華民國國旗(圖)
    民國時期的《訂婚證書》局部  日前,筆者在平定一位朋友家中見到一張民國時期的《訂婚證書》。經考證,此證書出自中華民國時期平定縣當政者的政令,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婚姻制度已開始由買賣包辦婚姻向男女自主婚姻轉變,不僅體現民國時期一個縣域的婚姻法規制度的文明,同時,又對研究我國婚姻制度的沿革,提供了可貴的歷史資料。  這張書寫於民國二十四年(即1935年)的訂婚證書,大紅紙燙金印製,折裝,四周印製著鮮花圖案,最上端正中印有中華民國國旗。
  • 中華民國的歷史簡介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 歷任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國璋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後黎元洪與段祺瑞爆發「府院之爭」,引發張勳復闢,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民國七年(1918年)8月13日,馮國璋通電辭去副總統,於民國八年(1919年)返回河間故裡。民國八年(1919年)10月,馮國璋抵北京,12月28日病逝,終年60歲。
  • 徽章話北洋:中華民國國號的由來
    在民國之前,「中國」一詞沒有作為正式的國名出現,因為那時的王朝或政權,只有國號,而沒有國名。當時所說的「中國」,是指地域、文化上的概念。從中華民國開始,「中國」才真正成為我國正式的國名簡稱。那中華民國的國號又是怎麼來的呢?徽章話北洋,就從國號說起吧。
  • 傲骨冷霜話梅花——中華民國之國花
    梅花,中華民國國花,由「行政院」在「民國」53年(1964年)7月21日正式核定[1]。
  • 中華民國國旗歌
    中華民國國旗歌,名為《青天白日滿地紅》[1],由戴傳賢作詞[2]、黃自譜曲,國民政府時期供升降中華民國國旗[3]及現今中華臺北奧委會會旗時演奏
  • 中華民國十年袁大頭(精品賞析)
    上海國玄藝術網帶你賞析:中華民國十年袁大頭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貨幣之一,"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清朝滅亡之後,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1914年2月7日,袁世凱以大總統令形式公布了《國幣條例》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其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點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其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
  • 中華民國紀念幣——雙旗幣介紹,你家有嗎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後,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民國政府發行的一款紀念銅錢,正面「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字樣,十文,背面交叉龍旗
  • 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晚十時,在江蘇省諮議局舉行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在樂隊高奏《馬賽曲》後,孫中山莊嚴宣誓,同時發布了《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宣告中華民國成立。 上海南京路上五色旗迎風招展,歡慶民國成立(圖片來自人民網) 宣言稱,將努力「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宗旨,完國民之志願。」
  • 中華民國三年蘇維埃(籤字版)金幣
    袁大頭錢幣在市場上一直備受歡迎,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且因錢幣本身製作精美,文字清秀,銀光璀璨,其貌可人,民國三年袁大頭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
  • 哪座山是中華民國的國父山?
    紫金山為什麼叫中華民國的國父山?首先我們要知道誰是國父。大多數朋友都知道,這就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為什麼孫中山會成為國父呢?「國父」之稱從何而來?孫中山於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逝世,當時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在公開場合孫中山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 中華民國十年袁像銀幣(圖)
    在民國時期頒發的中華民國八年、九年、十年來袁大頭銀。其中,袁大頭十年紀念幣是最受歡迎的,其原因之一,整體幣面非常漂亮,袁大頭在中華民國時期元的影響很大,因此銀幣收藏價值的集合將會改善很多,價格越高,民國九年和十年的袁大頭市場價格非常穩定,知名度也非常高。
  • 中華民國雙旗幣貳百文市場價格怎麼樣?
    雙旗幣起源民國,1911年清帝退位後,中華民國宣布成立。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在頒布的「臨時大總統令」中提出要「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隨後武昌和南京兩處造幣廠率先鑄行了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元輔幣,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朝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
  • 民國軍閥割據時代的銀元解析。
    錢背:中南海懷仁堂外景圖案,建築物下側空間中鑄有漢字「仁壽同堂」四字,珠圈外上環「中華民國十年九月」,下環「紀念幣」三字,左右兩側各一五瓣花。 背景:民國十年(1921年)9月是徐世昌被北洋軍閥的「安福會」選為大總統三周年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