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劉迅 通訊員薛源
6歲女孩慶慶(化名)學跳舞時一個側手翻,竟導致雙下肢麻木無力,無法動彈,武漢兒童醫院醫生給出診斷:脊髓損傷、創傷性截癱。經過1個多月治療,女孩可以自主抬腿,但想要站起來,還需長時間的康復治療,令人惋惜。記者調查發現,全國類似的兒童意外受傷事件頻發。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兒童柔韌性雖好,如動作稍有不慎可能傷到脊髓,導致癱瘓。
女孩跳舞側手翻下肢癱瘓
6歲的慶慶(化名)家住洪山區,從小長相漂亮、身材修長。從4歲起,媽媽就送她去學跳舞,希望能培養女兒優雅氣質,今後也有一技之長。學習一段時間後,慶慶很快跳得有模有樣,收穫了不少獎狀、證書。
沒想到,女兒竟突發意外。去年11月底,慶慶正在培訓班學舞蹈,練習的基本功中,有個動作是「側手翻」——雙手撐地,頭朝下,腳朝上,空中兩腿形成橫叉。慶慶回憶,她倒立打完橫叉後,正準備雙腳落地,突然腰一軟,摔倒在地。
雖然有些不適,慶慶強忍著沒告訴老師,又繼續做了幾組其他動作。她說:「當時腿腳沒力,我爬到牆邊,坐在地上,一直站不起來。」
老師發現異樣,趕緊將她送到附近醫院,但檢查並未發現脊柱、四肢骨骼有問題,腰椎也沒有明顯外傷性異常。但慶慶仍雙腿無力,直喊腿疼,為求進一步診治,當即被轉到武漢兒童醫院。
「送來醫院時,孩子下肢肌力為零,兩條腿無法動彈,不過按壓時有痛感,腳底板也有輕微知覺。」該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馬盼表示,結合病史,初步懷疑是因舞蹈過度拉伸導致的脊髓損傷。
受傷的脊髓
隨後,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孩子胸椎有部分脊髓腫脹,確診為無骨折脫位型脊髓損傷、創傷性截癱,這是雙下肢癱瘓的原因。得知女兒可能要與輪椅為伴,父母以淚洗面。
兒童柔韌性好也更易受傷
入院後,醫生及時給予大劑量激素衝擊、消腫、營養神經等治療,幫慶慶度過脊髓水腫高峰期,並隨之開始接受高壓氧艙等康復治療。幸運的是,目前慶慶的雙腿可自主抬起,但站立仍需時間。
「脊髓損傷通常是由鈍性傷導致的,從醫院以往收治的情況來看,除車禍等外力原因外,每年都會收治3至4例因跳舞導致脊髓受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8歲以下的女孩。」馬盼介紹,8歲以下的孩子,被認為是最適宜學舞的年齡段,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韌帶、關節囊和椎間盤彈性較大,柔韌性強,脊柱活動範圍大,可承受較大程度的拉伸而不斷裂,但脊髓在受到輕微拉伸後,就可能出現損傷。
康復科醫生幫助患兒做腿部訓練(資料圖)攝影張祖國
此外,兒童脊柱周圍肌力相對薄弱,保護力量不足,再加上脊柱穩定性差,很容易在過伸過屈中,導致移位、滑脫而損傷脊髓。
「翻跟頭或下腰時,因突然脫力摔倒在地導致脊髓受損,有的孩子甚至終身要與輪椅相伴,十分遺憾。」馬盼提醒,家長和培訓班舞蹈老師都應該引起重視,孩子在做柔韌性較高要求的拉伸舞蹈動作、體操動作時,一定要在專業機構、人員的輔導和看護下,從小幅度的動作練起,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要操之過急。
受傷後8小時內是治療黃金期
「脊髓損傷後的24小時是影響預後的關鍵治療窗口期,在此期間使用激素衝擊等治療可顯著改善患兒預後,這其中,受傷後8小時之內又是黃金治療期。」馬盼表示,有不少孩子發生損傷後,還能站起來走路,所以家長並沒有在意,以為只要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但殊不知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如果發生了跌倒等意外,建議首先要判斷損傷的部位,腳能否抬起是神經功能是否受到損傷的重要判斷指標,及時到醫院就診非常關鍵。另外,如果判斷為脊髓受損,最好平躺,呼叫專業急救人員進行轉運,避免「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