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立華 郭慧巖 李相伯 張琳
從體育女兵夢碎到國際比賽冠軍,從截癱患者成為「女籃一號」,從運動場到刻皮影……唐山大地震親歷者李冬梅,讓輪椅上的人生發出了灼目的光。
她說:「既然大地重新塑造了另一個我,就以另一個我重新屹立在這個世界上。」
李冬梅與她的獎牌 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相伯 攝
夢碎
唐山大地震發生前,學習成績好,體育成績突出,當個體育女兵一直是李冬梅的目標。打破唐山市小學生跳遠紀錄、校女子籃球隊的主力……這些成績一直是她的驕傲。
然而,這些驕傲在幾秒鐘時間內就被摧毀了。
那一天凌晨,李冬梅還沒跑出房門,就被預製板砸倒了,「一下子就悶裡面了,腦袋、肚子都被砸了。幸虧門框為我支出了一個狹小空間。」
被救出來的李冬梅滿臉是血、內臟也被壓壞了。當李冬梅再醒過來,感覺自己在一個棚子裡,想看清周邊的環境,但無論怎麼看都看不清。
等到震後3個多月完全清醒過來的時候,李冬梅問醫生的第一句話是:「我還能上學嗎?」醫生告訴她:「可以」。「他們當時並沒有說實話,而且也沒告訴我以後再也不能站起來了。」李冬梅說。
後來,李冬梅發現自己的雙腿沒有感覺的時候,她感到絕望,「那時候我才13歲啊。」
1985年,李冬梅來到唐山截癱療養院,「療養院裡的工作人員對我都特別好,再加上年齡小,得到的關愛更多一些。但我過不了心裡的坎兒,想念在地震中去世的媽媽、妹妹,看到同齡人能跑能跳自己卻只能坐在輪椅上,會在晚上偷偷地哭。」李冬梅說。
即便如此,李冬梅內心深處並沒有完全放棄體育夢,一個偶然的消息,讓她重新「站」了起來。
李冬梅獲得的獎牌(部分) 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相伯 攝
新生
當年,李冬梅通過報紙、廣播知道了在第一屆中國殘疾人運動會上,有唐山運動員參加。這一消息立刻像一個火把,點燃了希望,「我是不是也可以參加運動會,是不是也可以用另一種形式圓自己的夢?」
很快,她的夢實現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從唐山到河北,從國內到國際,許多大大小小的賽場上都留下了李冬梅的身影。
「尤其當在賽場上聽到報China時,我特別激動。」李冬梅說,「我雖然殘疾了,但還可以為國爭光。」
「這是我獲得第一塊獎牌。我對它情有獨鍾。」「這是我到泰國參加比賽獲得的金牌。」「這是我第一次當籃球隊長後與姐妹們獲得的獎牌。」「那幾塊是我最喜歡的,也應該擺出來。」
隨意拿出一塊獎牌,李冬梅都能說出它的特別之處。輪椅上的李冬梅就像一個驕傲的公主,在「顯擺著」她的珍寶,又像個孩子似的吐了吐舌頭,「有的我都記不清了。」
至今,李冬梅一共收穫了42枚國內、國際獎牌,項目涉及籃球、競速輪椅、射擊、羽毛球、鐵餅等,其中金牌36枚。
對她來說每一塊都來之不易,每一塊背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
「你看我這裡,這是練槓鈴時造成的撕裂傷。」李冬梅指著自己的脖子說,「一到陰天下雨就會疼。」
像這樣的傷,對李冬梅來說在訓練時已是家常便飯。當初訓練最苦的是競速輪椅。「現在競速運動員都有護具,那時候哪有啊。」李冬梅把思緒拉回到備戰1987年舉行的河北省第二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
李冬梅(前)在賽場上拼搏 受訪者供圖
「我用手推輪子,剛開始的時候手上全是血、全是泡,纏上繃帶繼續練,最後都成了繭子。」李冬梅攤開手,指著手上的繭子說。
最讓她難受的是,不敢喝水。因為重度截癱,肚臍以下神經沒有感覺,在運動的時候,有時候會大小便失禁,「怕影響訓練,也不好意思。」
「你喜歡、你熱愛,就不會覺得苦和累。」李冬梅說。
同樣是因為喜歡,因為熱愛,年齡漸長的李冬梅又開始學習刻皮影。
「你們看,這是我刻的皮影,上面這句『一口訴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李冬梅向記者展示她刻的皮影 長城新媒體記者 李相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