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什麼叫他「嶽帥」 ——專訪全國優秀楹聯活動家、運城市楹聯學會顧問委員會主任嶽民立

2021-02-07 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嶽民立老先生算得上是當代楹聯界一個「公眾人物」。他對報導自己的「虛譽」,興趣並不大。最關鍵的還是,他忙。2020年後半年,運城市楹聯學會組織"千年古都"安邑徵聯,組織湖湘楹聯七子與河東流派學術交流,組織中國農民豐收節楹聯大賽,籌建中國楹聯大廈……哪一件不是大事情?八十多歲的人啦,還把自己當小夥子使喚。在河東楹聯界,嶽老素有「工作狂人」「工作強人」的稱謂。耄耋之年仍思路清晰,口齒流利,說話一點兒也不打結兒。講起運城楹聯的事情來,如數家珍,有板有眼,像是談論自家的孩子。他脫稿,一口氣能講幾十個對聯人的故事,條分縷析,情感在焉。談到高潮處,臺上臺下氣場密閉,短暫的靜闃之後,是長久的熱烈掌聲,讓人不禁想起「談笑深時風雨來」的聯句。——這就是嶽民立,中國楹聯學會顧問,當了二十多年的運城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如今是這個楹聯大市的楹聯學會顧問委員會主任。不過,這些頭銜是說給外面人的。對楹聯圈裡人,嶽老名字前面似乎用不著加修飾語。嶽民立先生,大概是筆者所見過的最務實、最不「名譽」的一位名譽會長。


2021年01期《對聯》雜誌精彩導讀


我們試著用幾個「一」,來梳理運城楹聯走過的二十多年:一個人——當了20多年「掛帥幹實事」的名譽會長嶽民立;一個團隊——運城市楹聯學會從王秀清、薛起珠到楊振生、王文廣四任會長和他們的實幹班子;一支大軍——活躍於全市的500多個楹聯組織及其萬餘名會員;一片紅——全市13個縣(市、區)創建「中國楹聯文化縣(市、區)」全部達標,聞喜縣和新絳縣還是「中國最佳楹聯文化縣」。運城市被中國楹聯學會命名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和「中國楹聯文化強市」;一個流派——從高原邁向高峰,當代楹聯「河東流派」奮力崛起。一種理論——由開拓者嶽民立牽頭,河東楹聯人從本土楹聯文化實踐中提煉升華、又回到實踐中反覆淬鍊出來的新型楹聯文化理論。


嶽民立和他的「戰友們」,用二十多年時間,做成一件不得了、了不得的事情:在有著540萬人口、1.4萬平方公裡面積的運城,在有著「古中國」之稱的五千年文明的神奇土地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粹楹聯得到大面積的傳承與普及。運城古稱河東,位於秦晉豫黃河金三角,是中華民族根祖之地,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聚居於此的先民們創造了燦爛的河東文化。這裡還是「中華楹聯巨匠」——明代聯家喬應甲的故鄉。運城市楹聯學會前任會長楊振生先生,曾為這個城市寫過一副「市聯」:如今,在以嶽民立為代表的河東楹聯人的不懈努力下,這裡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他們提出「服務政治,參與經濟,薈萃精品,抓好普及」的楹聯文化工作16字方針;他們總結出「三個提升」,即由學會行為提升為政府行為、由一般的聯事活動提升為社會文化工程、由聯人的圈裡熱提升為社會熱、大眾熱——這已成為楹聯界公認的推動楹聯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正確途徑。他們還提出「四化」:楹聯知識普及化、楹聯創作精品化、楹聯文化產業化、楹聯文化功能社會化;「三同步」:學校楹聯教育與校園文化活動、語文教學、德育教育同步;「三到位」:楹聯文化與工程規劃、施工、裝修同步到位等。尤其是總結出「四位一體」(聯事、聯創、聯教、聯產),成為楹聯文化事業發展的規律性經驗。

第一個做到了全市中小學校楹聯教育基本全覆蓋;由天津楹聯界支持,創建了全國第一所楹聯希望小學;由聞喜縣創新的「送中堂」演變拍攝了國內第一部農村楹聯題材電影《喜滿堂》;第一個提出並評出首批「河東楹聯傳承人」;第一個創建楹聯產業化基地——世紀品盛「中國楹聯製作基地」和「普天紅楹聯文化傳播中心」等等。而在風靡全國的「運城楹聯文化現象」中誕生的「當代楹聯河東流派」,更是一支文化勁旅。流派命題由文化學者扆長茂提出,由領軍人楊振生倡導並推向全國。歷十餘年,三大體系(理論支撐、語言風格、梯隊傳承)建設日臻完善,河東萬人楹聯文化大軍已經形成。


如果說,成長於運城的「河東流派」在全國是「開壇立派」的一面旗幟,那她上面一定鐫刻著長長一串奮鬥者的名字——以嶽民立為「帥」,以楊振生為領軍人的「七星」「九老」「十傑」「十二秀」「二十佳」「一百單八將」和「一百五十七名傳承人」等等優秀楹聯人方陣。


嶽帥是一盆火,或者是一臺激情工作發動機。即便一個年輕人跟他交流,也得調動情緒,拿出勁兒,這樣才「搭」。有一個直覺是,「嶽帥」本質上更是一個兵——兵的素養,兵的作風,兵的幹勁,兵的風範。他當過兵。早先在原北京軍區政治部《華北民兵》編輯部工作,後來當過運城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轉業後當過行署秘書長。那種老兵風範和作派,已經積澱成為下意識,在嶽老身上體現得很明顯:做事麻利,雷厲風行,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務求必勝。以前當兵拿槍,現在是一根棗木拐杖不離左右。眼前的嶽老,壽眉舒朗,神態安詳。只是頭髮花白了,腰板不那麼直了,腳步不那麼靈便了。但他依然是一個戰士。他的內心是熱燙的,激情還在燃燒,理性的習慣、思辨的氣質、流利的表達也都還在。

早在1997年,退休後一個偶然機會,經薛起珠先生推薦,嶽民立先生接觸到楹聯,「我並沒有家庭傳承,沒有像人家一樣爺爺父親之類的啟蒙薰陶。」只是因喜歡而學習,然後是深入參加活動後,覺得有趣,就決心做點兒事情。於是擔任了剛剛成立的原運城地區楹聯學會名譽會長。「主要是為會長幹工作創造條件。我當『名譽』,照樣可以多做實事。」這些年,嶽老充分發揮其行政、社會、媒體和教育資源優勢,一心一意為學會作頂層設計,思謀大事。「主要是策劃運作、組織發動。注重出點子、用人才,而不拘泥於事務中,不著力具體創作。」嶽老說。一出書齋,春意盎然。楊振生先生這樣評價:嶽是做平臺的。一個「運城楹聯現象」,一個「河東流派」,在他手上做成了。「他把聯事做大了,全國少有。嶽是一個戰略家。」一張「軍用地圖」掛在辦公室牆上。嶽老佇立凝思,眼前仿佛雄師百萬——那不是打仗用的地圖,那是一張河東楹聯文化發展動態圖。他把軍事上標識作戰示意圖的作法拿來,在運城地圖上用不同符號標出各級命名的楹聯文化先進單位。運城已經形成以汾河、峨嵋嶺、中條山為標誌的三條楹聯文化帶,燎原之勢,一目了然。


這張「聯卷河東示意圖」,「三條楹聯文化帶」「九個楹聯文化密集區」的新提法,讓人耳目一新,觀者無不稱奇。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即便是老帥,有些具體事情還得親自出馬。為了實現自己提出來的「十六字方針」,嶽老曾一次次找有關領導和部門。「上山擒虎易,開口求人難」,即便有從政的人脈,可架不住領導一茬茬地換,他又得一個個地做工作。「退下來比嶽官大的、人脈比他深廣的有的是,但未必有嶽的精神。」楊振生說,有的領導要找十幾次,看到他在領導門前一等就是一兩個小時,領導家門口手按門鈴又收回的舉動,哪個楹聯人能不動情呢。正是他的超前理念,他的「釘子精神」,讓領導一次次批籤。這些年以市委、政府紅頭文件和政務簡報,發布楹聯學會工作的有20次之多,在市委會議廳召開各種大會、新聞發布會有十幾次之多,以政府明傳發會議通知也不少。在運城,楹聯最終被納入主流文化,一屆屆領導支持楹聯工作,甚至出現了2020年市委把農民楹聯大賽列入國家級節慶「中國農民豐收節」和萬榮縣「三級書記抓楹聯」的典型經驗,真正做到了「由學會行為提升為政府行為」。

中央領導親臨第二屆中國十大農民楹聯家頒獎現場,參與對句活動。


首屆農民楹聯大賽



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山西運城黃河農耕文明博覽園隆重開幕


十大農民楹聯家與中國楹聯學會、省市楹聯學會領導合影嶽老有一輛老舊的「飛鴿」自行車。20年裡,一次次騎著到市委開會,到市直單位找人。也不知有多少次,在市委大樓前的情景給他帶來小小的尷尬。他自吟的幾句打油詩可以見證:大雨傾盆下,「高官」乘車歸。我在雨中站,冷水刺腳心。

今年80歲的河東聯壇「七星」之一文振西先生,提起嶽老有說不完的話:他幹了幾十件「創新事」,最可貴的是他身上凝結出的「運城楹聯精神」,「痴於國粹醉於夢,紅了對聯白了頭。」「我至少6次見他流淚。兩行熱淚兩行字,一片赤心一片紅。」「在楹聯工作會上,親眼見他談到工作中的艱難,談到河東楹聯人的感人事跡時,幾次不能自已。」

2017年冬,在山西河津市召開的「楹聯流派與楹聯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上,嶽老為與會代表介紹運城楹聯的發展,他指著會場張貼的大幅「聯卷河東一片紅」地圖說:「一個月前,我們終於實現了全市十三市縣楹聯全覆蓋!」他幾乎哽咽。大家傾情訴說嶽老諸多感人事跡,臺上臺下幾百人哭成一片,掌聲伴著熱淚經久不息。

在寺底村,嶽老講到動情處聲淚俱下


「聞喜縣寺底村口,立起『中國楹聯文化村』的高碑,嶽老一夜難眠。隨後的大會上,便有了著名的嶽老『寺底四鞠躬,感謝有功人』的故事。」「對楹聯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摯愛,做事百折不回。他的生命已和楹聯融合在一起。聯界有人說,河東楹聯就是嶽老的心肝寶貝!這話一點不假。」

2012年陪時任中聯會會長孟繁錦先生冒雨考察寺底村中國楹聯學會前會長孟繁錦多次來運城考察。他曾動情地說:「運城楹聯文化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嶽民立現象』。」

「趕時髦」,嶽老不比年輕人差。前不久聞喜縣東鎮詩聯學會成立20年活動,嶽老因身體原因沒能去,他用微信發過去肺腑之言,「親們」的詞語都用上了。聞喜學會執行會長何沁學代念的時候,下面是會意的笑聲和激動的淚水。「我原在河東楹聯網發上發帖。從2018年開始在微信中發。荊齊美幫我在整理,東西太多。」嶽老說,2009年5月開通的「河東楹聯網」,目前網上楹聯會員4000餘人,與國內20多個網站連結,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網友瀏覽,是比較活躍、很有影響的網站。嶽老堅持每天上網。建站10年來,他發帖近萬條,在線時間之長無法計算。他發的帖多是肯定、鼓勁,舉一反三,提些建設性意見。提起他的網絡接受能力、使用能力和營造「網上輿情」能力,沒人不豎大拇哥兒。三年前,嶽老開始發微信,大量微信跟帖,傳播信息,指導工作。他還用微信溝通,結交了一大批天南海北的朋友。運城楹聯的很多大事,都濫觴於微信上的最初交流和碰撞。這種「指尖上的楹聯風雲」(學會顧問許豐慶先生語)成為嶽老的工作特點和生活內容。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天天留心楹聯事,抒發楹聯情,真像一臺上滿發條的時鐘,鏗鏗鏘鏘地走著。嶽帥的腦子,問題的簍子。嶽老常有「時不我待之感」。思維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晚上睡覺時往往還在工作。又是一個凌晨四點,他習慣性地醒了,定定神,幾天來的對聯界事情過電影般在腦際流過,一些想法和動議開始形成。他擰開檯燈,「指尖風雲」開始了。這時候的窗外,曉風殘月,萬籟俱寂。嶽老的書房齋號正是「曉月齋」,不知道他是不是對聯界起得最早的人。從中國楹聯學會到村鎮級別的學會,從地廳級領導到縣鄉村領導,從徵聯活動到聯教基地,從理論探討到基層實踐,不知有多少圈裡圈外人收到過他言辭懇切、思路清晰、直達旨要的簡訊留言。筆者同嶽老同在一些微信群,經常看到他「浮出水面」,發文點評、切磋、談感想,簡直是一個「楹聯活動達人」。


隆冬時見到嶽老,他剛參加「安邑海內外徵聯頒獎總結會」,政府給他頒發了「特殊貢獻獎」——嶽老用微信發動全國聯友,在100多個群裡轉發徵聯啟事。徵回好聯,宣傳有著「禹都安邑」之稱的古都,下一步呢,是佳聯製作和懸掛,提升古都品位,把這裡建成運城市作為「中國楹聯文化強市」的標誌性區域。「我的主要注意力是時刻關注黨和國家大事,關注地方政府大事,關注聯界新動態、新經驗、新生事物。」嶽老經常站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不失時機地給市委、市政府領導當參謀、找機遇,開展有效的楹聯活動,不斷探索當代楹聯文化與行政體制相結合、與社會主流文化相融合的途徑,使楹聯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日漸增強。運城市官方的許多重大活動,都用楹聯反映。而舉辦徵聯,便是重要抓手之一。早在2006年7月,在慶祝運城市當選「全國十佳魅力城市」海內外大徵聯中,嶽民立別出心裁地在啟事中增加徵集「市聯」內容。在徵回的1300多副作品中,初評20副,過年時放在南風廣場和市委大院門口讓人投票,同時向全國楹聯名家發函徵求意見。徵集「市聯」為全國首創,評市聯更能體現市民意願。他們組織專家確定候選作品,編了號,在南風廣場公布,讓市民公開投票選十副。此事一時轟動起來,全家三代人共同討論的,熟人當面商討推薦的,機關幹部多人參與的,學會一天能接上百個電話。人們沉浸在為自己的城市遴選「名片語言」的幸福時刻。事後證明,選出的10副「市聯」確實得人心順民意。楊振生先生撰寫的:

一聯在市區隨處可見。「市聯」由政府發文公布,進入政府對外宣傳工具書和學校教材,很好地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對外形象。對時政的敏感度決定了與社會結合的粘度。有一年市裡確定十項重點工程項目。嶽民立馬上意識到,楹聯人出場的機會又來了。時來易失,赴機在速。他很快與市發改委主任商議,搞一次重點工程大徵聯。全國聯家投來2000副聯作,評選出100副,交付各個重點工程使用。20年來,上百次的大小徵聯,歷練了楹聯人,幫助了政府工作,提升了運城的城市知名度。還有一件事情,也反映了運城楹聯人這隻參與社會生活之手「伸得夠長」。春節,紅彤彤的春聯世界。但現在機制聯泛濫,病聯、不規範的春聯實在太多了!又是學會操心,協助有關部門,整頓規範春聯市場,包括生產、批發和營銷市場。機關單位是使用春聯的重要主體,要帶頭使用優質春聯。他們倡議各機關、單位的大門和大院帶頭張貼新春聯,不出現病聯和過時聯;各機關提出自己春聯張貼的位置和需求數量,學會組織力量,分配任務,認真撰寫,滿足要求。運城市城區裡,創建領導組確定河東東街為「春聯示範一條街」,由市楹聯學會組織楹聯骨幹,為400多個單位和門店撰寫合格的嵌名新春聯,搞出樣板,影響帶動整個市區……

2020年,運城撤地建市20周年。嶽民立先生實至名歸,被評選進入「20名功勳人物」。運城成為「中國楹聯文化強市」,被列入20件大事。他感慨道,這不是他個人的榮譽,而是全體河東楹聯人的榮譽。


運城楹聯人活動多,報臺和新媒體上出鏡多,以至於有時候坐計程車,連司機都認出了嶽老和同事:「你們是搞對聯的吧。」在更多場合碰上熟人,人家會上前招呼:嶽老,還在忙您的楹聯啊。該歇歇啦!


嶽老是1937年生人,今年本命年,84歲整。「該『裸退』啦。綰一個結,完全交給年輕人幹吧。」嶽老說,長期的睡眠問題,加上最近身患小恙,此次接受採訪,也算是他的一個「收官動作」吧。嶽老很清醒,他們做成了一些事情,從大的方面講,其實是抓住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良機:有「復興傳統文化」的大氣候,有積澱深厚的河東文化底蘊,有一批熱愛楹聯、痴迷楹聯的楹聯家、書法家和企業家,以及敢擔當、有作為、助力楹聯的黨政領導和部門領導。天幫人助,何事不成?從軍,從政,從文;妻賢,子孝,家和;精神健旺,舉重若輕……從某種意義上說,嶽老是一個難以複製的楹聯活動家。今天楹聯文化實踐進入深水區,光靠人際關係顯然難以推動。嶽老經常自問:「實現一片紅之後,在諸多榮譽、讚揚聲以及不同意見面前怎麼辦?」嶽老講了一個故事。前幾天夜裡很晚了,臨猗縣楚侯中學校長張展玉打來電話,說他們是聯聖喬應甲故鄉的學校,想搞楹聯教育,卻不知從何抓起,一著急,冒昧打來電話。嶽老一聽睡意全無,馬上跟他聊了起來,推薦他學習新絳縣西街學校等楹聯示範校。嶽老深知,抓聯教、抓傳承,才是治本之策。他們曾組織力量編寫中小學實用教材,率先提出「楹聯進校園」的響亮口號,尤其是最先在全國提出並實踐「全覆蓋」的艱巨目標。



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運城市教育局已把「楹聯教育」寫進10大工程,這在全國來說也是少見的。
嶽老還談到一個好消息。運城萬榮縣著名的李家大院,不久前撥給學會兩座院子,供他們搞楹聯博物館,可將散落在民間的古聯、牌匾、楹聯傳說故事等楹聯遺產,以及現當代聯家名作、楹聯研究成果等展示出來,傳承廣播。還是有人擔心,嶽老、楊振生先生把臺子搭這麼高,後面的人怎麼辦?


王文廣,70後,聯墨俱佳,運城楹聯學會現任會長,2020年接替楊會長成為學會第三梯隊的領頭羊。他當過基層領導,有管理經驗。正值壯年,事業心強。他表態說:嶽老不可複製。但他做人做事的精神可以繼承學習。「今後,學校聯教仍是最大努力方向。此外增強自我造血能力,給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楹聯本來是最接地氣的,不能辦成象牙塔,小圈子裡玩。學會要發展自己的楹聯文化產業,為萬名會員提供服務,為成千上萬老百姓提供服務。我有信心接過前輩的大旗扛下去,高高舉起。」事實證明,以王文廣為會長,包括趙若迪、扆軍宣、何沁學、閆波、閆鵬、馬堂寬、張丹薇、毛建民、張俊珠、荊富強、董學政、荊齊美等在內的新班子,在去年防疫抗疫戰鬥、農民楹聯大賽等幾項大的活動中,表現出很強的組織領導能力和業務水準。在楊振生會長交班之後,運城市楹聯學會順利實現新老交替,在年輕化上邁出可喜的步伐。

做人圓融,做事精進,修來福氣,渡人渡己。已過杖朝之年,嶽老顯得平靜:這些年把楹聯當事業,把事業當追求,走出了一條切合實際、有河東特色的楹聯文化繁榮發展的路子。「自己也收穫了內心的豐盈,學習在其中,責任在其中,快樂在其中,情感在其中,朋友在其中——很慶幸,這『五個其中』,使我的晚年變得有價值、有意義。」聯都無冕帝,勁旅有軍魂。運城楹聯界的朋友說,用20多年時間,在河東大地打贏了一場楹聯文化普及的「人民戰爭」,嶽老其實一直是名譽會長,也沒有留下更多聯作。——外身而進,無我而成。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用在嶽民立老先生身上真是妥帖。

《對聯》雜誌微博

海內外唯一公開發行的對聯藝術期刊

投稿:13269221236(微信同號)

徵訂:15735155820(微信同號)

郵箱:duilian2008@sina.com

郵局微信訂閱

客戶端中華聯墨

對聯雜誌官微

青青導讀對聯雜誌



相關焦點

  • 2012全國楹聯名家河東採風精彩回顧
    從網絡到現實  從相識到相逢全國楹聯名家 河東採風講學請在視頻中找找您年輕的身影本刊消息(記者傅海青)2012年3月17日至20日,寒暑均,晝夜平的時節,運城市創建中國最佳楹聯文化城市領導組、運城市楹聯學會、空港度假村特邀「河東杯」第二屆中國對聯巔峰對決邀請賽的參賽選手
  • 新聞「聯」播 (31) 聯詠瀏陽河——全國楹聯書法名家聯墨邀請展
    聯詠瀏陽河——全國楹聯書法名家聯墨邀請展本次展覽以瀏陽河為主題,創作楹聯及聯墨作品作為慶祝湖南省瀏陽市楹聯學會成立三十周年主要活動之一。楹聯作品;由湖南楹聯家協會、長沙市楹聯家協會、瀏陽市楹聯學會組織楹聯家撰寫楹聯150副;聯墨作品;由中國楹聯學會傳統文化研究院特邀150名全國書法名家(含中國書協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各地書協負責人及創作骨幹、高校書法教授、國展獲獎書家等)創作楹聯書法作品。
  • 聯詠瀏陽河——全國楹聯書法名家聯墨邀請展之二
    聯詠瀏陽河全國楹聯書法名家聯墨學術邀請展本次展覽以瀏陽河為主題,創作楹聯及聯墨作品作為慶祝湖南省瀏陽市楹聯學會成立三十周年主要活動之一。楹聯作品;由湖南楹聯家協會、長沙市楹聯家協會、瀏陽市楹聯學會組織楹聯家撰寫楹聯150副;聯墨作品;由中國楹聯學會傳統文化研究院特邀150名全國書法名家(含中國書協專業委員會委員、全國各地書協負責人及創作骨幹、高校書法教授、國展獲獎書家等)創作楹聯書法作品。
  • 全國楹聯盛會落戶濰城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李培雋,常務副會長、教育委員會主任劉太品,濰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田凱文,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陳偉明、方留聚,中國楹聯學會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教育委員會主任、濰城區詩詞楹聯學會會長陳寶玉,濰城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韓吉東等領導出席活動。韓吉東局長主持大會。
  • 記全國優秀楹聯教師懷來縣沙城第六小學黃永君
    十載白師開雅徑——園紅蕾沐聯風·記白城師範學院宋彩霞教授(3)文騰異彩對聯紅——記深圳市珠光小學楹聯教師劉紅豔(4)十年一日竹精神——記全國優秀楹聯教師江蘇太倉周黎霞(5)記全國優秀楹聯教師山西新絳西街實驗小學副校長吳海霞(6)記東莞市厚街鎮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文聯專職副主席歐明熾築夢校園揚國粹
  • 「興福街道杯」全國楹聯大賽徵稿啟事
    濟南西站為推進興福新城文化振興,努力創建山東省楹聯文化街道和中國楹聯文化街道,在山東省文聯的指導下,濟南市槐蔭區興福街道與山東省楹聯藝術家協會聯合舉辦本次全國大徵聯活動。興福寺本次徵聯活動以「建設和諧平安村居」、「興福品質新城」、「興福靚麗新城」、「興福生態宜居新城」為主題,圍繞興福街道轄區的主要建築、道路及其整體文化內涵,面向全國聯家開展徵集活動
  • 文化名人訪談丨每得佳聯便忘形 ——訪楹聯家王家安
    王家安甘肅天水人,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對聯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中國青年楹聯研究會會長,《對聯》雜誌編委,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甘肅省詩歌創作研究會副會長。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它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對聯,尤其是春節期間,對聯不僅增添了節日氣氛,創作與賞析對聯的過程更是妙趣橫生。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國青年楹聯研究會會長、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家安,聆聽他娓娓道來與楹聯的不解之緣。
  • 文化名人訪談丨每得佳聯便忘形——訪楹聯家王家安
    王家安甘肅天水人,中國楹聯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對聯文化研究院副秘書長,中國青年楹聯研究會會長,《對聯》雜誌編委,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甘肅省詩歌創作研究會副會長。對聯,又稱楹聯或對子,它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獨特的藝術形式,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都會接觸到對聯,尤其是春節期間,對聯不僅增添了節日氣氛,創作與賞析對聯的過程更是妙趣橫生。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國青年楹聯研究會會長、甘肅省楹聯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家安,聆聽他娓娓道來與楹聯的不解之緣。
  • 中華楹聯報2018年6月15日一版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蔣有泉、顧問委員會主任孫本勝,天津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潤蘭,天津警備區原副司令員楊鈞,天津市文聯事業發展部部長劉文紅、正處級調研員何麗榮,天津市委原常務副秘書長李清和,天津市政府原副秘書長張峻屹,中國楹聯學會顧問、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主席唐雲來,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助理、天津市楹聯學會會長陳偉明,天津市楹聯學會名譽副會長趙玉森、姜忍,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澤潤、李鋒,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原顧問王全聚
  • 翰墨芳華·天津市女子詩詞聯墨展暨研討會在中國楹聯博物館舉行
    中國楹聯學會會長、中國楹聯書畫院院長蔣有泉,市人大原副主任、市楹聯學會榮譽會長李潤蘭,市政協原副主席、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曹秀榮,市書協主席、市楹聯學會名譽會長唐雲來,市楹聯學會會長、中國楹聯書畫院執行院長陳偉明,市黨史辦原主任王以鴻,紅橋區政協原主席、市楹聯學會顧問黃祿衡,以及本市詩聯書畫界名家李澤潤、何俊田、陳傳武、李向群、楊士勳、李延春、況兆鴻、張志連、彭英科、周小林、蘇玉作、馬春來、張同明
  • 3萬元一聯,不比武功比楹聯:「武功山」杯全國楹聯大賽向您徵稿!
    為了宣傳萍鄉武功山旅遊文化和旅遊產業,通過優秀的楹聯作品充分展示國家5A級景區武功山的文化和特色,發掘武功山旅遊的文化內涵和精髓,進一步提高武功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萍鄉武功山景區管委會與中國楹聯館特聯合舉辦「武功山杯」全國楹聯大賽。熱誠歡迎廣大楹聯愛好者積極參與、踴躍投稿、貢獻佳作。
  • 王建民:全國各地關帝廟楹聯面面觀
    淺談關帝廟楹聯上海 王建民作者簡介王建民(頑伯),化工工程高級工程師,項目管理專家。現為上海詩詞學會會員,上海楹聯學會講師團授課教授,上海老年大學對聯課程講師。上海黃浦區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中華書畫協會會員。
  • 廣東楹聯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賀聯(46副)《對聯研究》(第十七期)(總026期)
    廣東楹聯學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將於2020年11月21日在南海西樵山召開,全省乃至全國楹聯界的各級組織和個人聞訊喜出望外,紛紛撰寫賀聯。我們共收到賀聯、書法46副(件),現編成微信公眾號刊發。上圖書、聯作者:43、鍾寶勝(中國楹聯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原副秘書長,廣東楹聯學會副會長,廣東對聯文化研究院化州分院院長等)文思縝密
  • 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舉辦「喜迎國慶 歡度中秋」慶祝雙節活動
    採風網滄州站趙志忠報導:2020年10月1日,河北省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與運河區西環辦事處光榮路社區,在獅城公園共同舉辦了「喜迎國慶 歡度中秋」賀雙節活動。在活動現場,河北省詩詞協會副會長、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會長王今偉致辭講話。
  • 兩句三年得|莫非楹聯工作回顧展
    2018年4月中旬,莫非楹聯與洛陽市文聯、魏家坡古民居旅遊文化機構等聯合主辦的「中國洛陽·魏家坡——魏紫杯楹聯大賽」,以《對聯》、《中國楹聯報》、中國楹聯論壇、「對聯中國」、中華國粹網、「荊楚聯壇」、「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燕趙聯壇」等為媒體支持,邀請中國楹聯學會主要創始人常江、中國楹聯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劉太品、河南省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文鄭、「對聯中國」主編王永江、
  • 中國楹聯五溪縱隊·鯤鵬突擊隊成立「八零九零後」挺進懷化聯壇
    12月19日,一群充滿活力的青年匯聚一堂,在寒冬中開啟學習中華優秀詩聯傳統文化的新徵程、掀開新篇章。當天,「中國楹聯五溪縱隊·鯤鵬突擊隊」成立,近50名「80後」「90後」青年俊才踴躍參加,成為第一批隊員。
  • 牛轉乾坤春聯書法展--------趙 勇(篇)||中國楹聯學會傳統文化研究院
    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讓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就是迄今為止我們知道的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楹聯的靈魂與精髓就是詞語對仗和聲律協調。因此,對春聯的規範要求包括:做到字句對等、詞性對品、結構對應、節律對拍、平仄對立、形對意聯。
  • 海南省楹聯學會會長這樣評價徵聯活動...
    阿伯的這個「對對子」活動吸引到了各界人士的密切關注海南省楹聯學會會長也點讚了本次活動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海南省楹聯學會會長羊宏:徵聯活動很有意義建議年輕一代參加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次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村委會王平自出上聯,自掏腰包作為獎勵資金,面向社會公開應徵下聯,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又對這一活動進行連續報導,這麼多網友積極應徵下聯,真是影響力很大
  • 中國楹聯學會組織聯家詩友到毓英中心小學觀摩
    3月26日下午,全國楹聯教育會議在晉江召開之際,中國楹聯學會組織參會的聯家詩友到毓英中心小學觀摩「楹聯入校」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