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時候,東方的漢帝國經過文景之治,解決七國之亂,快要迎來漢武大帝的時代了。然而,在遙遠的西方,羅馬帝國也在冉冉興起,但是在他的進程中,似乎不像漢帝國那樣順風順水。他們都面臨著疆域擴大,貧富分化而帶來的問題,漢帝國或多或少解決了部分問題,但羅馬面臨這些問題,兜兜轉轉,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也沒有將這些問題給解決。直到羅馬人迎來了凱撒,或許使羅馬人看到了曙光,但凱撒遇刺,羅馬的亂局又該如何收拾?這都留給了凱撒的繼承人屋大維,這個愣頭小子如何將羅馬這局爛棋給一步一步走活。
尤裡烏斯·凱撒 魯本斯
第一部分:追根溯源,羅馬建國之初到發展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羅馬人由一個小小的城邦,擴展到一個大帝國,在這期間,羅馬人贏得了無數次勝利,獲得了無上的榮耀,在光彩照人的背後,又有多少危機在醞釀,在發酵。
第一個問題,羅馬人在進行對外擴張,打下了這麼多的領土,但他的政治制度卻沒有配套完成。從適合羅馬城邦的政治管理制度,該如何演變成適合疆域廣大的羅馬帝國?
羅馬經過上百年的對外擴張,已經將整個地中海變成了自己的內湖。面臨如此巨大的領土和眾多的人口,羅馬原本的政治制度已經不管用了,可能會有人說羅馬人有自己的元老院制,執行官制,保民官制,多好的制度啊。但是要注意的是,羅馬一開始是一個城邦,這些制度是服務於羅馬城邦的。
問題是,現如今羅馬擁有了上百萬平方公裡的領土,上千萬的人口,難道這些制度還適合現如今的羅馬嗎?就好比中國的秦朝,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前,秦國擁有一套軍功制,郡縣制,中央管理制度,這在秦國本土被靈活運用,但是當秦國統一六國之後,將這套制度推及全國,那它引起的後果是什麼?先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之後便是浩浩蕩蕩的反秦運動。
秦朝被後世稱為暴秦,是不是很好奇,這種制度在秦國本土沒問題?但擴大到全國問題就來了,此時的羅馬帝國面臨的問題也是如此。如何去管理邊疆不發生動亂,如何管理人口這個問題,便使得羅馬人找了上百年,到了到了屋大維時期才得到了解決。
第二個問題便是羅馬人在對外進行擴張時,戰爭之後分享勝利果實。羅馬人講的是多勞多得,有錢人出力多,出錢又出糧,那麼他們分得的戰利品就多;而窮人出的力少,那麼他們的戰利品就很少。
最終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分化現象。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大部分的資源全部掌握在較少數人手中,大部分人很窮,那麼這個國家就危險了,這肯定會發展成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羅馬越往後發展這種情況越嚴重。
比如在羅馬剛開始的那100年間,20%的羅馬人當過兵,他們一次性服役七年,去外部擴張,然後回家種田,但是等這些士兵七八年回家之後,看到的是田園荒蕪了,家人也快被餓死了,有的已經把家中的田地給賣了,這些士兵一下子變成了貧農。
在羅馬共和國時期,這種情況十分嚴重,這些淪為貧農的士兵,自己什麼東西也沒有了,他們便會跑到最繁華的羅馬城中尋找生計,最高峰的時候這些人大約有32萬,佔到了羅馬公民的1/3,從中可知羅馬的貧富分化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
這時就可能會出現一種勢力,便是軍閥,這些軍閥一看窮人吃不上飯,那就跟著我走吧,有飯吃。一旦這些人加入軍閥,他們就成為獨立於規則之外的一個暴力機器。比如三頭時代的克拉蘇,龐培,還有以後的凱撒,這些人都是軍閥。
這些問題愈演愈烈,必須得有人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時一個影響羅馬甚至後世的人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便是奧古斯都屋大維。
第二部分:初出茅廬,面對亂局,屋大維該怎麼辦?
這些矛盾在羅馬的擴張中發酵,先是格拉古兄弟進行的改革,弄了兩個方法,一個叫小麥法,另一個叫土地法。面對社會的貧富分化,這倆兄弟做的比較直接,趕緊讓有錢人來掏錢掏地,但顯然這觸動了貴族階級的利益。
那這倆兄弟的結果很明顯,元老院將這倆兄弟給殺了,將屍體拋入了臺伯河中。
在接下來的上百年中,幾輪軍閥混戰,這些問題依然很尖銳,直到凱撒的出現,凱撒將自己扮演成窮人和富人的粘合劑。凱撒依仗擁有強大的軍權,他便使用專制的方法來打壓元老院,進行緩和社會階級。
羅馬元老院
比如當時凱撒在元老院發表演講,他認為格拉古兄弟的兩個方法不錯,他不徵求元老院的同意,便直接頒布政令,元老院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凱撒的專制統治取得了一定的好處,但是他將元老院打壓得如此厲害,那麼這肯定會反彈。
不出所料,凱撒遇刺,元老院的大佬們派了14個人去行刺凱撒,凱撒被捅成了血窟窿,凱撒就這樣死了。元老院以為將獨裁君給殺了,會獲得老百姓的愛戴,但是老百姓已經不鳥這些元老院的人了。
凱撒之死
凱撒雖然死了,但國家依然得進行運行,矛盾依然存在。凱撒一死,羅馬帝國的粘合劑不見了,但也非常好奇的是,愷撒指定的第一繼承人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子,這便是屋大維,當時的屋大維才19歲,還是一個愣頭青,也沒有什麼政治經驗。
面對如此亂局,上百年社會矛盾,面對凱撒的屍體,那他該如何做呢?屋大維做了一件非常明智的事,以凱撒遇刺為由,懲治兇手,將元老院給血洗了一番。將元老院這部分權貴給打壓了,面對軍閥與元老院殺來殺去,屋大維先將元老院給剁了,那接下來該是軍閥了。
屋大維
當時凱撒給屋大維留下了輔佐屋大維的大軍頭安東尼。屋大維知道安東尼在軍隊中輩分高,威望大,自己也沒有什麼軍功,他是不可能服從自己的。那該怎麼辦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屋大維對掌握羅馬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他得將軍閥給削弱呀!他表面和安東尼好得不得了,是一輩子的好基友。但是屋大維一直防著他,屋大維必須得將自己和安東尼綁在一起,他先逼安東尼離婚,之後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安東尼,讓他們生兒子。
這樣屋大維就將安東尼綁在自己的戰車上了,你們生出來的兒子有我的血統,咱們是親戚。從此消除了軍頭對執政官,對於羅馬現行體制的威脅,這是他的第一步棋。將院子打掃乾淨,再開始支鍋做飯。
第三部分:潛移默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面對羅馬的問題,屋大維得解決呀,接下來的棋該如何走呢?
當安東尼死後,屋大維跑到元老院中,給這些大佬們說「我們恢復共和吧,我可不想像凱撒一樣被人捅死」。元老院中的大佬拍手叫好,「好啊,好啊」,元老院中的人就說咱們得有來有往呀,就給屋大維封了一個奧古斯都的名號,這個詞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是一個很偉大的人,是一個聖人。
他們的關係和好了不少,屋大維又提出「現在國內已經很安定了,但邊疆很亂,要不這樣吧,我們將帝國分為兩部分,富裕的行省歸元老院管,邊疆地區歸我管,我給你們提供安全保障」,元老院的一堆人又拍手叫好,越看屋大維越順眼。但是元老院這一做法無疑是將軍權交給了屋大維,經過了上百年探索,中央管理制度算是建立了雛形。
解決了國家的政治管理制度,接下來得解決貧富分化問題呀!
屋大維潛移默化的開始定了很多的規矩,比如說徵收遺產稅。貴族們有錢嗎,交點來建國家吧,有錢人當然不願意,屋大維就說「這樣吧,咱們得養軍隊吧,我帶頭捐錢」(當時屋大維將埃及已經打下,作為自己的私人領地,非常有錢)。
屋大維劇照
富人一看屋大維都捐錢了,自己不捐的話,不是那麼回事,所以這些有錢人也不得不捐錢。就這樣潛移默化進行財富再均衡,屋大維作的另一點也非常的好。將元老院的氛圍弄得特別好,屋大維的口才不好,但是喜歡在元老院演講,元老院的人就跟他咋乎。
如果屋大維說出一條不對的地方,下面的人就反駁他,好幾次懟的屋大維摔門而出。他手下的軍官就問他,你怎麼受這種窩囊氣?屋大維微微一笑,「不錯了,就這個氣氛好,只要不對我掏出劍,對著我劍拔弩張,我就知足了」。
所以說屋大維將國家統治管理制度以及社會財富嚴重分化的現象給削弱了,為之後羅馬建立帝制打下了基礎。
總結
面對上百年的矛盾,屋大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將這局棋給下活了。他解決了統治疆域領土擴大了之後的問題,緩和了元老院與軍閥的關係,極大的促成了社會財富再分配,他也為之後羅馬建立帝制打下了基礎。
文章思想來源於《羅馬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