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規範治療垂體瘤導致的庫欣病?|庫欣病|垂體瘤|皮質醇|藥物|...

2020-12-17 健康界

       庫欣病(CD),又稱垂體依賴型庫欣症候群(CS),是內源性庫欣病最常見的一種,約佔慢性內源性高皮質激素血症的70%。庫欣病是一種嚴重的內分泌疾病,由垂體腫瘤分泌過多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腎上腺分泌過多的皮質醇引起。導致庫欣病的垂體瘤通常是一種腺瘤,而垂體癌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病因。垂體腺瘤導致庫欣病的微腺瘤佔90%以上,大腺瘤佔不到10%;微腺瘤在放射檢查中不可見,高達40%的病例,和大腺瘤可能偶爾獲得一種侵襲行為,特徵是快速生長和侵犯周圍結構。


圖片來自:doi: 10.1210/er.2013-1048

  據估計,每百萬人中約有40例患有庫欣病,而每年的發病率在每百萬人中1.2至2.4例之間。庫欣病在女性中的發病率至少是男性的三倍,主要發生在人生的第4至60歲。

  庫欣病的特徵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中斷,從而導致循環血清和尿中皮質醇水平升高,皮質醇晝夜節律缺乏。CD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體重增加伴中央型肥胖、疲勞伴近端肌病、皮膚變薄伴紫色條紋和瀰漫性瘀傷。臨床表現通常伴有多種合併症,主要包括全身性動脈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骨質疏鬆症、抑鬱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礙;女性月經紊亂、痤瘡和多毛;以及男性和女性的不孕症

  庫欣病的診斷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很不穩定,特別是庫欣病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和體徵。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激素測試才能作出明確的診斷;然而,這些檢測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是可變的,無法達到100%的準確率。因此,在考慮治療之前,有效的篩查和確診診斷是至關重要的。此外,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於防止導致與該病相關的死亡率增加的共病和臨床併發症的發展和/或惡化至關重要。

  目前的綜述總結了現有的庫欣病治療方法,描述了不同治療方法在控制激素分泌和腫瘤大小方面的療效,以及安全性。對臨床情況和詳細具體的影響以及併發症和臨床併發症,患者最重要的死因死亡率和發病率的CD。

  庫欣病如何治療?

  一般而言,CD的初始治療選擇以垂體手術為代表,通常包括選擇性切除垂體瘤(腺瘤切除術),很少切除一半(半-垂體切除術)或幾乎全切除(全垂體切除術)垂體;垂體手術最好由有相關經驗的外科醫生進行。經顱手術(TCS)已經使用在過去,今天偶爾使用,而蝶手術(TSS)代表主要的手術入路垂體病變CD。垂體手術的結果可能包括hypercortisolism的決議或者持久性,根據完整的或不完整的切除垂體病變。一個完整而成功的腫瘤切除術通常會導致短暫的皮質醇缺乏,因為長期的高皮質醇血症抑制了剩餘的正常皮質滋養細胞。在HPA軸恢復之前,用生理糖皮質激素替代療法來治療皮質醇缺乏。在成功的手術後,一組患者可能會出現永久性的皮質醇缺乏,這需要終身更換糖皮質激素。在選定的一組患者中,成功的手術也可能使皮質醇水平恢復正常,從而排除了額外治療的必要性。不完全或不成功的腫瘤切除與持續的高皮質激素有關。此外,最初的術後疾病緩解後可能會出現疾病復發,主要是在接下來的10年期間。疾病持續或復發需要二線治療;根據患者的特點或病史,可考慮重複垂體手術、垂體放療、腎上腺手術或藥物治療。使用不同類別藥物進行的醫療治療,在治療計劃的不同階段逐漸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目前,藥物治療可以成功地用於慢性控制皮質醇分泌,但它仍不是一個明確的治療方法。重複垂體手術可能完成最初的tumoral切除垂體手術和誘發疾病緩解沒有明顯的併發症,但它與失敗的比例有關,所以垂體放療和腎上腺手術的雙邊腎上腺切除術,加上藥物治療,也可能代表一個三線治療。如果安全控制的高皮質激素症在二線或三線治療中藥物治療失敗,特別是當單獨或聯合不同藥物治療被證明無效或不能耐受時,也可以考慮垂體放射治療和雙側腎上腺切除術。二線和三線治療的選擇需要基於患者和疾病特點,並平衡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緩解和治癒的標準

  由於各種原因,建立庫欣病治癒機制是目前庫欣病治療的一個關鍵而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首先,對於建立或預測治癒的標準沒有明確的一致意見,而且標準的異質性阻礙了對不同研究之間治療結果的直接比較。其次,評價建立或預測治療的不同標準的研究局限於評價垂體手術的結果,這些研究的結果不能完全適應不同的治療方法。第三,有證據表明,一個明顯的治療垂體手術後復發可能緊隨其後的是即使在多年之後,誘導需要區分一個臨時疾病治療,通常定義為疾病緩解評估後立即手術,從明確疾病治癒,只能評價一個或多個幾十年手術後。

  垂體手術

  CD的一線治療主要以TSS手術切除垂體瘤為代表(1,2,7,84,-87)。神經外科技術的進步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積累的經驗通過垂體手術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改善結果垂體手術後患者CD。然而,因為仍然沒有廣泛的協議對於緩解或治癒的定義,緩解或治癒率垂體手術後根據每個研究的標準不同。

  糖皮質激素受體導向藥物

  糖皮質激素受體導向藥物,或糖皮質激素拮抗劑,代表了一組CD患者的替代治療。糖皮質激素拮抗劑能迅速有效地控制高皮質醇血症,因此它可以在CD的治療中發揮作用,特別是當有嚴重疾病或伴隨疾病需要快速控制皮質醇過量時。米非司酮是第一個也是唯一可用的糖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並於2012年2月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與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受相關的內源性CS患者的高血糖,這些患者不是手術的候選者,也沒有對之前的手術做出反應。目前只有關於屬於這一類別的不同潛在藥物的實驗數據。

  聯合治療

  使用不同藥物聯合治療CD有雙重目的:與單藥治療相比,增加疾病控制,特別是當它們在不同水平發揮作用時;以及減少不良反應,特別是當藥物的使用劑量低於傳統的單藥治療時。

  在庫欣病中,聯合療法已經用相同或不同種類的藥物進行了試驗。

  文獻中描述的第一個聯合治療組是由不同的腎上腺素導向藥物組合而成。

  療法與低劑量氨魯米特和甲吡酮相結合,在有限數量的病人在有限的一段時間,展示了正常化的皮質醇水平很高比例的患者CD。這些研究評估這種聯合治療的有效性在CD患者時暗示,它可能比單一療法劑量高於1 g / d的氨魯米特是必要的。當兩種藥物同時使用時,其副作用是輕微和可逆的。

  總結:

  庫欣病是一種與死亡率增加有關的嚴重疾病,主要與心血管疾病和傳染病有關,也是一種嚴重的負擔,主要是由於代謝併發症和精神障礙,嚴重損害與健康有關的生活質量。由於庫欣病患者的死亡率與暴露於過量皮質醇的時間顯著相關,因此必須儘快使皮質醇分泌正常化,才能扭轉共病,防止與過早死亡相關的臨床併發症。治療CD的目標不僅包括皮質醇分泌正常化以最小的損傷和隨之而來的臨床情況和生活質量的提高,而且腫瘤切除或控制腫瘤生長,保護垂體功能和長期控制的疾病,沒有復發。CD的管理需要多學科和個性化的方法。目前CD的一線治療方法是經蝶竇入路垂體手術,目的是切除垂體腫瘤。然而,除了垂體功能減退的可能性外,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在手術後10年內會經歷立即的失敗或復發。因此,相當大比例的患者將需要二線治療方法。二線治療可能以重複手術為代表,但與初次手術相比,重複手術的成功率較低,垂體機能減退的機率較高,或更徹底的治療,如垂體放射治療和雙側腎上腺切除術。垂體放射治療成功控制了半數以上患者的皮質醇分泌,其優勢是針對垂體腫瘤,但缺點是治療與疾病控制之間存在潛伏期,可能持續數年,發生垂體機能減退的風險較高。另一方面,雙側腎上腺切除術後立即成功控制了幾乎所有患者的疾病。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庫欣症候群嗎?一種罕見的神經內分泌疾病,值得世界去關注
    庫欣症候群,帶你走進神經內分泌罕見病的世界1、庫欣症候群的概述庫欣症候群是一種嚴重的神經內分泌性疾病,指的是垂體源性增多導致的高皮質醇血症,約佔所有內源性庫欣症候群的70%。自1932年首次報導庫欣病以來,該病的診斷和治療便成為困擾內分泌科和神經外科醫師的一個重要難題。持續的高皮質醇血症可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向心性肥胖等多種疾病,使得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
  • 肩膀之間脂肪駝峰很奇怪,可能是庫欣症候群惹的禍,越早治療越好
    導語:當身體長期暴露於高水平的皮質醇劑激素時,身體就極其容易發生庫欣症候群,而庫欣綜合症又稱皮質醇過多症,可能是因為口服皮質類固醇藥物引起的,當然身體自行製造過多的皮質醇時也會出現此症狀,而皮質醇過多產生的庫欣症候群,其標誌性的症狀就是肩膀之間的脂肪駝峰,或者是粉色和紫色的妊娠紋,及時的治療可以很好的恢復體內並皮質醇產生
  • 近20年僅上市2款新藥 「庫欣症候群」臨床需求何時才能滿足?
    ACTH依賴性主要是由於ACTH分泌過多,刺激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大量皮質醇;根據ACTH來源不同其又分為內源性與外源性。ACTH非依賴性主要是由於腎上腺皮質腺癌或腺癌分泌大量皮質醇導致,血中皮質醇水平高,反饋抑制的垂體分泌ACTH,使無病變的腎上腺皮質萎縮。另外,結節性腎上腺增生是一種特殊類型,但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而腎上腺皮質癌佔庫欣症候群的5%,病情重,進展快。
  • 或許是垂體瘤惹的禍
    結合頭顱MRI、CT以及鼻顱底組織活檢結果,蔡大媽被確診為「侵襲性垂體瘤」,腫瘤侵襲破壞顱底骨質、硬腦膜致腦脊液鼻漏。也就是說,蔡大媽鼻子裡流出的清水不是鼻涕而是腦脊液。一聽「腦子裡長了瘤」,蔡大媽整個人都懵了。隨後,蔡大媽行手術治療,通過全體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護理,蔡大媽於近日終於康復出院。
  • 庫欣症候群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病因 1.垂體分泌ACTH過多 垂體瘤或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導致的ACTH分泌過多,刺激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至皮質醇分泌增多,產生相應的臨床症狀,是庫欣症候群最常見的原因,約佔60%~70%,又稱為庫欣病。
  • 神經外科手術技巧專欄丨垂體腺瘤和經蝶竇入路
    過量的催乳素(高催乳素血症)可導致女性出現閉經-溢乳綜合症,男性陽痿;除此之外也可表現為不育及骨質流失。青春期前的兒童病人,常因腺瘤的佔位效應表現出相應的症狀及長期的生長遲滯、無月經來潮。。過量的ACTH可導致庫欣病,其表現從隱匿到明顯,較為多樣。
  • 垂體瘤症狀 女人得了垂體瘤身體竟有這表現
    在生活中,當女人出現溢乳、停經的問題的時候,就該想到是不是垂體瘤在作怪,那麼,你知道垂體瘤症狀有哪些嗎?垂體瘤能治癒嗎?垂體瘤手術後會怎麼樣?一起來看看吧!女人這裡一擠壓就出水,體內長瘤了?一位38歲女性,患者1年前擠壓乳房時發現雙側乳房均有溢乳,乳房表面無明顯異常,未觸及明顯結節,無脹痛感,便未予重視。
  • 垂體瘤是什麼?小小垂體影響大,發現異常是否都需要手術?
    垂體是丘腦下部的一個卵圓形小體,是身體內最複雜的內分泌腺,所產生的激素影響身體的多方面,這些激素對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這也就導致垂體瘤患者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有的病人出現長期不孕、月經紊亂,有些患者出現陽痿、不育等,還有些患者會出現視力障礙,而這些很可能都與這個小小的垂體有關。
  • 出現了滿月臉和皮膚紫紋,需要提高警惕,可能是庫欣綜合症惹的禍
    導語:庫欣綜合症綜合症綜合症綜合症綜合症又被稱作為皮質醇增多症,它是由下丘腦腎上腺軸調控失常,從而導致了腎上腺分泌多的糖皮質激素所致病症的總稱,在臨床上它主要是因為皮質醇分泌過多,從而引起代謝混亂和一些器官的功能障礙,對感染抵抗力下降後誘發的疾病。
  • 垂體危象的診治總結
    本文對垂體危象的歷史、流行病學、病因、臨床特點、診斷要點、治療措施等各個方面進行了回顧性和經驗性的總結, 特別是對產後垂體缺血性壞死和垂體瘤出血性卒中引起的危象臨床處理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 視物不清可能是垂體瘤作祟
    近日,南京49歲的陶先生因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被確診為垂體瘤伴出血(垂體瘤卒中)。最終,醫院通過微創手術為他清除血塊並切除腫瘤,保住右眼視力。為何垂體瘤卒中會引起失明呢?垂體瘤卒中引發頭痛失明近半年來,陶先生雙眼的視野變窄,剛開始以為是老花了,他就沒當回事。
  • 什麼是庫欣症候群?該疾病會導致患者腎上腺分泌過多,要及時了解
    導語:庫欣症候群(Cushing syndrome)又被醫學界稱之為皮質醇增多症(hypercortisolism)這類疾病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糖皮質激素從而導致的。會導致患者發生各種感染。(二)庫欣綜合的危害1、患者的骨質會流失,導致出現骨折的現象。2、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各類疾病。3、肌肉萎縮、全身乏力。
  • 醫生:一起看看庫欣綜合症
    根據醫生的判斷,孩子現在的症狀非常有特徵,滿月臉,水牛背,而且毛髮嚴重,可以初步的診斷是庫欣綜合症。但是庫欣綜合症是什麼呢?為什麼這些名詞看著這麼陌生,但是還很形象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庫欣症候群和庫欣病到底什麼來頭?一、庫欣綜合症。
  • 直播|上海瑞金醫院吳哲褒:疫情期間,垂體瘤患者該怎麼做?
    垂體瘤是神經系統和分泌系統的常見腫瘤之一,雖為良性腫瘤,但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診治,也是很多患者及家屬關注的焦點。很多垂體瘤患者想要知道,疫情期間,除了少出門、勤洗手、戴口罩外,還要注意些什麼呢?患者可以推遲去醫院複診的時間嗎?哪些垂體瘤病人需要儘快手術?
  • 小心是「垂體瘤」
    但當他們聽說李士其教授做的手術是微創的「經蝶竇垂體瘤切除術」,不用開顱,他們這才放心。李士其教授詳細解析,此技術是運用神經內鏡、鼻竇內窺鏡等手段,借鼻腔通道,經蝶竇微創直達垂體切除腫瘤,具有腫瘤暴露佳,創傷和危險性小,手術時間縮短、顱面外觀無損傷等優點,可很大程度降低對腦組織、腦神經和血管的損傷,微創切除垂體瘤,確保患者安全。
  • 新型藥物減少1型神經纖維瘤病患者的腫瘤體積和疼痛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基於臨床前研究的試驗藥物治療周圍神經腫瘤,費城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切)作為神經纖維瘤的臨床試驗的一部分,財團已經表明,藥物,cabozantinib,減少腫瘤體積和疼痛的遺傳障礙患者神經纖維瘤病1型(NF1)。 由CHOP醫學博士Michael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