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時期,整個艦隊的戰鬥力有多強?

2020-12-22 遙望北極

鄭和是我國歷史上為數不多且流傳後世的宦官,他七次下西洋,為我國的航海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鄭和下西洋時期,艦隊的戰鬥力有多強呢?

1、艦隊規模是當時的世界第一,鄭和每次下西洋的船隻數量都達到了驚人的200艘以上,光寶船就有40到60艘,寶船多大呢?長148米,寬60米,排水量達到了2萬噸,什麼概念呢?一艘寶船相當於一艘泰國的查克利.那呂貝號航母,40到60艘航母啊。

2、艦隊承載人數在27000人以上,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艦隊剛開始只有4000人,後來才逐漸增加到19000千人,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的總人數也只不過才17000人。

3、擁有當時世界上完善的艦隊和後勤能力,不說還是,就是陸地上有一支27000人的隊伍的後勤都不是小數目,更不用說在海上了,沒有強大的後勤保障,鄭和是下不了西洋的。

4、鄭和下西洋時期,也是最霸氣的,根據《鄭和碑記》記載:「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什麼意思呢,不恭敬地抓起來,打我艦隊主意的人,殺了。這和陳湯說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有異曲同工之妙。

可惜,鄭和下西洋沒有引起當時當權者的重視,要不然後世的航海就是中國的。

相關焦點

  • 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的艦隊有多強?凡是不恭者,生擒之!
    明朝永樂時期,由於農業與人們的生活受到之前「靖難之役」政變的影響,使得當時中國廣州等許多沿海的大城市經濟飛速發展。在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之後,發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貿易就已經變得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而當時造船業的發達和羅盤的使用也為當時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貿易提供了必要條件。
  • 鄭和艦隊的實力有多強,海上大艦隊,豈是浪得虛名?
    明朝時期,我國就已經開始了海上發展,鄭和下西洋可以說是當時最早的海上探索。那麼雖然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其他國家,探索未知領域,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鄭和艦隊是一支龐大的軍事艦隊。對於鄭和艦隊的實力,一直到現在都頗有議論。根據歷史的記載,鄭和艦隊船隻超過兩百個,人數超過兩萬七千,比之後來歐洲艦隊的實力都有過之而不及!
  • 從鄭和下西洋中,了解中國古代到底有多強大
    這件事,就是——鄭和下西洋。 一、鄭和下西洋的規模 眾所周知,歐洲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是達伽馬、哥倫布和麥哲倫這幾位大咖,他們為了證明自己,也為了探索外界,分別進行了遠航,雖然航線各有不同,但也都獲得了累累成果。
  •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龐大的艦隊沒有建立海外殖民地?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航海活動,就要數鄭和下西洋最為出名,因為鄭和在明朝進行了7次大型的航海行動,他是從永樂年間,也就是朱棣時期開始的,到了宣德年間第七次航海才結束,前後持續了28年之久。鄭和當時出海的艦隊非常龐大,單個船隻最大的船有44.4丈長、18丈寬,而這樣的船有60多個,船隻上總人數有近3萬人。這樣龐大的規模,是史無前例的。
  • 鄭和下西洋到底在尋找什麼,探秘那些難解的未知事件
    今天小編跟大家聊的卻跟這三件無解之謎無關,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跟第一件未解之謎有莫大關聯,那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多次下西洋到底在尋找什麼呢?又是出於什麼目的?鄭和下西洋是非常壯觀的一件事,無論是在當時的明朝還是現代來看,都是非常氣魄的一個大舉動。
  • 朱棣為什麼要派鄭和下西洋?是否為了尋找建文帝?
    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十五日,明成祖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率領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南下西洋,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壯觀、最神秘的航海之旅。鄭和船隊在南京龍江船塢建造,在江蘇太倉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正式起錨。
  • 鄭和下西洋的諸多機密任務你知道多少?
    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故事想必無人不知,大家也都知道鄭和所率領的是一支比哥倫布更早探索海洋,比十六世紀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規模更大的中國艦隊。至於鄭和此行究竟奉了永樂大帝哪些機密任務就不是誰都清楚的了。鄭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最輝煌的事跡,直接或間接對馬六甲以及東南亞產生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影響。這樣的結局可能連委派任務的明成祖也沒有想到。
  • 【歷史】鄭和下西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最壯麗的詩篇
    鄭和在這裡會見沿途各國的王室成員、政府要員、華僑頭領,傳播中華文化,洽談商貿往來,廣結和平友誼,重振海上絲綢之路。  無堅不摧的戰船運載著將士。鄭和七下西洋,每次使團規模27000多名,這其中90%是海軍將士。鄭和下西洋不是殖民者的擴張與掠奪,不是軍事上的侵略與爭霸,而是向外炫耀軍威。
  • 明末鄭和下西洋的意義為何不及西方地理大發現?
    就拿明末的下西洋為例,在明朝永樂到宣德年間,航海家鄭和曾經先後七次出海遠航,到達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甚至到達過非洲東海岸和紅海。這是當時世界上很多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可見當時我國航海技術之發達可見一斑。鄭和七下西洋是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航程最久、出徵船員最多的一次遠航,就算是拿當時1433年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來比較的話,也比當時歐洲航海家哥倫布發現北美新大陸時候早了半個多世紀。
  • 西方學者:鄭和下西洋是侵略和殖民!非洲學者反駁一針見血
    關於鄭和下西洋,根據目前史書記載和考古發現來看,應該是兼有宣揚大明威德和貿易的雙重功能,基本是一種和平之旅,與歐洲大航海四處殖民侵略的做法截然相反。然而,一些西方學者卻認為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實是侵略和殖民,而且以當時航海條件,根本不可能將3萬人的艦隊送到非洲。
  • 鄭和下西洋如果憑藉武力,能開疆拓土,開創一個大航海時代嗎
    鄭和下西洋的時代,正是大明國力最鼎盛的永樂王朝時期,好大喜功的永樂皇帝朱棣急欲在周邊國家宣示「天朝國威」,建立代表宗主與藩屬國關係的「朝貢體系」,同時還有一個隱秘的動機,就是在海外追查失蹤的建文帝的下落,因此,必須進行一系列聲勢浩大的「航海外交」活動,由此開啟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序幕。
  • 鄭和下西洋,為何不做生意不搶殖民地?今天才知道!
    明成祖朱棣登基後,重用太監鄭和多次下西洋,而鄭和帶著龐大的艦隊,去往各國,當時其他各國還處於蒙昧的階段,相對來說,明朝的艦隊是非常強大的。那麼強大的明朝艦隊為何不做生意,也不佔領殖民地呢?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花費大筆金錢,耗費了人力物力,卻不做生意,不搶殖民地,明朝圖什麼呢?
  • 鄭和下西洋是騙局?華裔博士大放厥詞,顯露無知
    這位使者就是明代永樂、宣和年間進行七次下西洋海上遠航活動的鄭和,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最早的航海家和外交家。  博士演講稱:鄭和下西洋是騙局!  博士或許沒有想到,在這所大學中也有對鄭和下西洋頗有研究的學生,  沒有充分的證據就質疑一件對人們思想來說已經根深蒂固的事情,這勢必會遭到我們中國人的反駁。  古代人的智慧,也許超乎現代人的想像  當然,林炎平博士作為一個理科生,以及他所具有的西方思維模式,推斷出這樣的結果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
  • 鄭和下西洋,西洋在哪裡?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中外交流的重要事件,也是中國歷史上的裡程碑事件,為廣大民眾所熟知。成書於明正德間的《西洋朝貢典錄》,正是記載鄭和下西洋所到達諸國的地理學文獻,其中所載「西洋」諸國:自佔城至天方二十餘國,皆為印度洋沿岸東南亞、南亞、西亞國家。這種觀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 鄭和下西洋的那些事兒
    只見領頭最雄壯的寶船上令旗一揮,整個船隊好整以暇的駛出海港,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遠航——鄭和下西洋。更加令人驚嘆的是,這樣的遠航竟然總共發生了七次。在28年裡,鄭和船隊遍訪東南亞,足跡繼續向西,涉及印度、紅海和東非。甚至有傳言,鄭和船隊曾經發現了南極洲和美洲。
  • 鄒振環:鄭和下西洋與明朝的麒麟外交
    鄭和下西洋時期是明朝官方主導的海上絲綢之路面向世界的一個重要的時代,在這一時代,中國正在成為東方世界一個有力的符號,不僅展示了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朝貢圈與亞洲各國,以及非洲若干國家交往的宏大場面,也為這個世界即將被充分探索和透徹了解做了技術上的準備。
  • 說起鄭和,除了下西洋還有支提寺
    一千多年法派源流在此延綿不絕,1983年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佛教寺院。這是鄭和第一次下西洋之由。《明成祖實錄》卷71又載:「永樂五年(1407)九月壬子(初二),太監鄭和使西洋諸國還。」剛剛下西洋回到南京的鄭和,被永樂帝朱棣授以密旨:以同年七月去逝的徐皇后遺願為名,送1000尊「千聖天冠菩薩」鐵佛到福建寧德支提寺,並與軟禁在支提寺的建文帝進行密談,對其進行安撫。
  • 鄭和艦隊去日本的說法是怎麼來的?
    不過,還有一件事情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而且此事目前還有不少爭議,即鄭和是否曾經「下過東洋」,也就是訪問過日本,甚至還有一個流傳很久的說法「水師十萬到東瀛」!關於鄭和是否曾經率領艦隊前往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有爭議的說法。
  • 2020教師資格歷史備考:鄭和下西洋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教師資格歷史備考:鄭和下西洋,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下面是寧夏華圖小編準備的歷史備考:鄭和下西洋,希望大家學習記憶。   一、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背景   15世紀,世界大格局的基本特徵依然是東方遙遙領先於西方,中國居於世界舞臺的中心。明朝永樂時期,國家強盛統一,政治較為清明。政府致力於恢復和發展中國與海外諸國的友好關係,開展大規模的外交和外貿活動,從而有鄭和下西洋之盛舉。
  • 外國教授:鄭和下西洋不存在!中國學生的一句反問,讓他悻悻離去
    鄭和是明朝的三寶太監,受明成祖朱棣的派遣,鄭和組織了很多的船隊前往海外諸國進行貿易往來,順便弘揚大明的威嚴。值得一提的是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大多只是商用船隻,而不是明朝海軍真正的王牌海軍巢湖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