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成立暖蓉基金會 兩類疾病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啟動。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供圖

中新網廣州12月12日電 (蔡敏婕 朱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12日成立,該基金會重點進行神經類疾病的專項救助。成立當天,基金會率先面向全國患者推出帕金森病援助、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援助兩項救助項目,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金。

今年46歲的劉阿姨(化名)一直遭受面肌痙攣的折磨。23年前發現自己左眼經常跳動,後來發作越發頻繁並伴隨著嘴角抽動。她試過中藥、針灸、按摩、理療等方法,並沒多大效果。由於抽搐不斷加重,有時一天幾十上百次,「面部猙獰」的她無奈從東莞辭工回了貴州老家。

經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勇對劉阿姨面肌痙攣發生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評估後,完善相關檢查,確定採用微血管減壓手術方案。

張勇表示,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腦功能性疾病,發病率為千分之二,多在中年以後發病,且以女性較為多見。表現為異常眼瞼及面部頻繁的痙攣樣抽搐,導致眼瞼閉合、嚴重者出現功能性失明。

「面肌痙攣會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教師、律師、演員、營銷人員等。長期病態的面容讓他們不願與人交往,導致情緒低落,對生活失去信心。」張勇稱,雖然這個疾病診斷簡單,手術治癒率也達到98%以上,但仍有部分邊遠貧窮地區患者,因為經濟拮据只能隱忍病痛折磨。

據介紹,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帕金森病慈善援助項目每例資助3萬元至8萬元;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慈善援助項目每例資助0.5萬元至2萬元。

「基金會還將加強腦功能疾病知識科普宣傳,資助神經領域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學術交流和國內外合作,幫扶基層及縣級醫療機構開展醫務人員培訓和專科建設、新技術研究推廣等工作。」張勇補充。(完)

相關焦點

  • 治療帕金森,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這家醫院為患者成立基金會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較為高發的一種神經疾病,其治療周期漫長,治療費用龐大,制約了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12月12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神經外科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重點進行神經類疾病的專項救助。
  • 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成立—新聞—科學網
    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成立現場 捐贈現場 朱健攝 12月12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神經外科發起的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重點進行神經類疾病的專項救助。成立當天,該基金會率先推出帕金森病援助、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援助兩項救助項目,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金。 「此次成立的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是由省二醫腦科領域的專家作為發起人,在社會愛心企業和個人的捐資下成立的公益慈善機構。」
  • 廣東成立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 面向全國首推兩個援助項目
    央廣網廣州12月12日(記者周羽 通訊員朱健)12月12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神經外科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重點進行神經類疾病的專項救助。成立當天,基金會率先推出帕金森病援助、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援助兩項救助項目,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金。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張勇表示,面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腦功能性疾病,發病率為千分之二,多在中年以後發病,且以女性較為多見。表現為異常眼瞼及面部頻繁的痙攣樣抽搐,導致眼瞼閉合、嚴重者出現功能性失明。
  • 這3種常見疾病,在廣東省二醫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金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朱健12月12日,廣州市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重點對神經類疾病進行專項救助。成立當天,基金會率先推出帕金森病援助、面肌痙攣和三叉神經痛援助救助項目,符合救助條件的患者,最高可獲8萬元救助金。
  • 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12日成立
    12月12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神經外科羊城暖蓉公益基金會成立,重點進行神經類疾病的專項救助。  近年來,省二醫不斷探索與社會慈善機構合作開展公益救助,搭建慈善組織與貧困患者間的橋梁,多渠道發力、專業化救助、全過程守護。
  • 360保險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 打造惠民保險「湖北模式」
    9月21日,360保險在湖北武漢舉行惠保中國公益計劃暨360城惠保武漢發布會,宣布啟動「惠保中國公益計劃」,聯合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以及7家保險公司,共同設立總額500萬元的「360城惠保專項公益基金」,全面開展面向弱勢群體、困難家庭的保障幫扶工作,助力人民群眾解決「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 河北省成立社會救助基金會192家
    從12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共成立社會救助基金會192家。其中,成立社會救助基金會省級1家,市級(含定州、辛集、雄安新區)14家,縣級165家,行政區劃外的開發區(管理區、新區)12家。
  • 實業興邦 大美至善——記翟美卿和她創辦的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
    她介紹說,現在是集團和基金會兩方面同時做慈善,子女也支持和參與慈善。 在翟美卿身體力行的帶領下,15年來,香江集團累計向社會捐贈20億元,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始終聚焦「教育、扶貧、救助、賑災」四大領域,直接幫扶超400萬人次,愛心足跡踏遍全國23個省以及緬甸華人地區,覆蓋超150個區縣。
  • 播撒一束光 溫暖一人心 北京一路陽光慈善基金會正式成立
    8月31日 北京一路陽光慈善基金會3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當日舉行的基金會成立儀式同時啟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播撒一束光,溫暖一人心』,基金會將在陽光下公開透明的開展公益活動,將凝聚起來的愛心力量像陽光一樣播撒到困難群體身上。」基金會發起人、北京中盛富通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張逢林表示,基金會的運作方式為資助型,資助範圍主要包括4個方面:貧困孤寡老人、貧困殘障人士生活,貧困學生就學、貧困患者就醫,貧困人群疾病篩查,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救助。
  • 全省首個以民警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成立
    溫商網訊(記者 李楊慈 通訊員 季光凱)日前,瑞安市成立「振宇跑者基金」。該慈善基金會是浙江省首個以公安民警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善款將用於困難救助幫扶等愛心慈善活動。林振宇出生於1975年,生前系瑞安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中心勘查一組組長,痕跡檢驗工程師。
  • 14個縣(市、區)全部成立社會救助基金會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育民 通訊員趙俊傑、韓靜)為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唐山加快縣(市、區)社會救助基金會成立工作。截至5月15日,唐山所轄14個縣(市、區)均已登記成立了社會救助基金會,實現縣(市、區)社會救助基金會全覆蓋。
  • 我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健康扶貧」出新招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羅維 姚瑜 記者7月9日從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獲悉,重慶市首個兜底治療困難家庭大病患兒的兒童醫療救助基金「大足區人民醫院大病專項救助基金」,在重慶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正式啟動。基金對16名困境家庭住院患兒開展了兒童重大疾病兜底救治,一次性支出306489元。記者了解到,「重慶市大足區人民醫院大病專項救助基金」共150萬元,其設立的目的就是讓貧困家庭的患病兒童在醫院能夠得到及時救治。該基金是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與大足區紅十字會、大足區人民醫院在助力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的一個新舉措,新試點。
  • 三重醫療保障救助疊加這12類貧困人群看病更有保障!
    資助參保、醫療救助、扶貧濟困……今年,我區針對貧困群體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開展醫前、醫中、醫後三重醫療救助,12類城鄉貧困人群門診、住院有了救助保障。為了不讓這些貧困群體因病「醫窮了」,我區加大醫療救助力度,「三重保障」築牢防貧濟困銅牆鐵壁。「三重保障」救助對象為城市「三無」人員、城鄉低保對象(兩類人員)、城鄉孤兒、城鄉重度殘疾人員、建卡貧困戶、民政部門建檔其他人員、農村五保對象、特困人員、因病致貧家庭重病患者、在鄉老復員軍人、在鄉重點優撫對象等12類人員。
  • 「001」號非公募基金會——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15年探索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報記者 李晨赫)16年前,國務院頒布《基金會管理條例》,首次允許私營企業成立非公募基金會。15年前,第一家在民政部登記的非公募基金會——由香江集團出資的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成立,民政部批號「001」。
  • 金螳螂成立公益慈善基金會
    金螳螂成立公益慈善基金會 中國日報網 2015-05-12 09:07:38   蘇報訊(蘇堂)近日,由金螳螂企業集團捐款5000萬元發起成立的「蘇州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會」正式獲得民政部門的批准。
  •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成立智慧財產權文化教育專項基金
    新時代新市場北京訊(汪俊 姚逸寧)12月20日,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成立智慧財產權文化教育專項基金,曹玉軒任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李國生任基金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據了解,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於2010年1月12日在北京成立, 是我國具有民間色彩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其宗旨是募集社會資金,開闢民間救助通道,對社會上無人監管撫養的孤兒、流浪兒童、輟學學生、問題少年以及其它有特殊困難的少年兒童等特定對象進行及時救助。
  • @深圳人:貧困戶可免費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助立行動啟動
    據深圳市慈善會發布消息,由深圳市德義慈善基金會發起成立的"助立行動——困境患者骨關節手術援助行動" 2020 年的援助開始啟動,有需要的人可申請免費骨關節置換手術。但由於手術費用較高,以單側髖關節置換手術為例,平均每次醫療費用高達 7-8 萬元,即使通過新農合報銷後,仍需自負 3-5 萬元的高額醫療費用。這讓很多貧困患者望而卻步,給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
  • 兒童醫療救助持續增量 今年將加大網絡募款力度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羅維 姚瑜記者日前從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獲悉:在市級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市紅十字會領導下,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的救助持續增量,自2005年成立以來,我市困難家庭超過10萬名兒童在市兒童醫療救助基金會的幫助下獲得救助,眾多大病兒童因此重獲新生
  • 漳州0-14周歲的重特大疾病患兒 可申請救助
    導報記者6日從漳州市紅十字會獲悉,具有漳州市戶籍,罹患腫瘤等重特大疾病的低保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重度殘疾人家庭〔二級(含)以上〕及貧困家庭0—14周歲的患兒,可以申請「2020年度福建省紅十字會福萬通少兒重特大疾病醫療人道救助項目」這項救助。
  • 武漢支出型貧困家庭被納入救助範圍,可申請7類救助
    楚天都市報1月2日訊(記者王榮海)家人患了重病、家庭困難子女學費負擔重……因家庭剛性支出和財產損失超過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曾是社會救助的「夾心層」。今後,這類支出型貧困家庭在武漢可申請救助。武漢市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實施辦法(試行)出臺,今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