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巖桐又叫落雪泥,花色嬌研,秀麗而又玲瓏別致,是近年頗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室內觀賞花卉。大巖桐屬苦苣笞科,有扁球形的地下塊莖,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原產巴西,性喜溫暖溼潤及半陰的環境,不耐寒冷,愛肥沃疏鬆的土壤,故栽培要點是:
(1)適宜的溫度。大巖桐生長適溫為1-10月為18-22℃,10月至翌年1月為10-12℃。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乾燥些,若溫度低於8℃、空氣溼度又大,會引起塊莖腐爛。
(2)適當遮光。大巖桐為半陽性植物,喜半陰環境。故生長期間要注意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環境也不可過於乾燥。在夏季,要放置在蔭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否則極易引起葉片枯萎。供水應根據花盆乾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
(3)適當施肥。大巖桐較喜肥,從葉片伸展後到開花前,每隔10-15天應施稀薄的餅肥水一次。當花芽形成時,需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花期要注意避免雨淋。開花後,若培養土肥沃加上管理得當,它又會抽出第二批蕾。
(4)大巖桐葉面上生有許多絲絨般的絨毛。因此,施肥時不可沾汙葉面。否則,易引起葉片腐爛。
(5)大巖桐不耐寒,在冬季,植株的葉片會逐漸枯死而進入休眠期,此時可把地下塊莖挖出,貯藏於陰涼(溫度不低於8℃)乾燥的沙中越冬。待到翌年春曖時,再用新土栽植。
大巖桐怎樣繁殖?
大巖桐可用播種、葉插、枝插和分球莖等方法來進行繁殖。
(1)分球法。此法較簡便:選擇生長了2-3年的植株,於春季換盆前進行。待塊莖發芽後,用利刀將塊莖分割成塊,要求每塊都帶芽眼,否則僅能生根,不能形成生長枝。分割後,切口塗抹些草木灰,以防止塊莖腐爛。
(2)葉插法。在花落後,選取優良單株,剪取健壯的葉片,留葉柄1釐米,斜插入乾淨的河沙中(如使用珍珠巖和蛭石混合的基質土效果更好),葉面的1/3插在河砂中,2/3留在地表面,適當遮蔭,保持一定的溼度,在22℃左右的氣溫下,15天便可生根,小苗後移栽入小盆。
(3)枝插。大巖桐塊莖上常萌發出嫩枝,扦插時剪取2-3釐米長,插入細砂或膨脹珍珠巖基質中,注意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維持室溫18-20℃,15天即可髮根。
(4)播種法。春秋兩季均可。播種前,先用將種子浸泡24小時,以促使其提早發芽。用淺盆或木箱裝入腐葉土、菜園土和細砂混合的培養土。將土平整後,均勻地撒上種子,盆底潤水後,上面蓋上玻璃。在18-20℃的溼度條件下,約10天後出苗。出苗後,讓其逐漸見陽光。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分栽於小盆。苗期應適當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經常用水噴霧,以保持較高的溼度。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一般播種後6個月可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