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秋拍接近尾聲之際,小編驚喜地發現還有一場高品質大拍開槌在即,那就是廈門博美2020年秋拍。廈門博美長於古董器物的拍賣,古董專場一直做得有聲有色,突出拍品質量,強調性價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徵集渠道,歷年都能呈現出來源有緒、獨具看點的器物。
(圖片來源於博美拍賣)
是次秋拍將於本月11日預展,13日正式拍賣,共設六大專場,分別是《長廊回眸·宋之韻》——老窯專場;《桃華》——中國古事專場;《尚古存珍》——古董珍玩專場;《熙華宸居》——宮廷·珍玩專場;《盛古吉金》——銅器專場;《五色崑崙》文人空間專場。
其中,兩大個人專場尤其值得關注,《熙華宸居》專場是首次與藏家見面,由朱熙鵬先生(業界人稱「白開水」)個人推出。朱先生從業20餘年,擁有豐富的海內外資源,並在從業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及藏品資源,此次拍賣更是將多年積累和寶貴資源一一呈上,整體貫穿宮廷+文人書房理念,從瓷器到家具雜項,均嚴加篩選,力求將貴族書房空間打造成器物拍賣的主題品牌。
重器雲集的《桃華》專場,由美女拍賣師謝碧君女士徵集,分為兩大類別,瓷器和佛像。瓷器以官窯為主,而佛像類部分拍品取得了公博鑑定的評級認證。評級認證是對拍品的年份、工藝水平等的綜合評級認定,為業內外廣大愛好者提供了雙重保障,這也是拍賣與鑑定機構結合的首次嘗試。
《尚古存珍》——古董珍玩專場作為博美拍賣延續多年的專場,一直都是人氣的保證,也是件數最多的專場,很多性價比極高的拍品都出自本專場,歡迎藏家朋友們關注撿漏。
01《熙華宸居》 — 宮廷珍玩
Lot 1144
明 銅鑄山子筆架
規格:長:11.5 cm;淨高:5 cm;淨重:498 g
拍品估價:80,000 - 18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說明:銅質筆架,形體精巧溫雅,入手沉篤,狀若連綿橫峰,山巒有主次之分,山形亦有高低之別,錯落有致,極富有層次感,視之似有文人畫中層巒淡遠的境界。將其置於書案上,仿佛一片江山盡收眼底,頗有意趣。
參閱:朱力主編,《明清古玩真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48頁。
Lot 1147
清乾隆 銅鎏金嵌白玉暗刻花卉紋御製詩雙龍耳四方扁瓶
規格:高:20.7 cm;重:1407 g
拍品估價:180,000 - 28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款識:「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書款 題識:「御題菊花詩。菊本瀟灑姿,陶潛託幽好。卻被人傳說,東籬轉厭鬧。」
Lot 1148
明 白玉雕瑞兔擺件
規格:高:5 cm
拍品估價:100,000 - 150,000 人民幣
Lot 1152
清 白端石雕天祿紋硃批硯
規格:硯:17.2×12.3×3.3 cm;
盒:19.6×14.4×7.4 cm
拍品估價:300,000 - 4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
說明:其純白者產七星巖,名白端,為柱為礎及几案盤盂,皓然如雪,皆可愛。
Lot 1160
清道光 外松石綠釉內黃地軋道粉彩太獅少獅紋大盤
規格:直徑:40.3 cm;高:8.5 cm
拍品估價:200,000 - 4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道光。
款識:「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此盤形體碩大,規整端莊,胎體厚重堅緻,敞口,弧壁,腹部較深,底承圈足。外壁遍施松石綠釉,底心白釉長方框內篆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識。內壁施以檸檬黃釉,純淨嬌嫩,明麗奪目,布滿軋道曼草細小連錦紋,中央繪雙獅戲球紋,大獅施以紅彩為主色,前足扶按繡球,神情威嚴而慈愛,闊吻大張,牙齒排列細密,眉蜷成渦,雙眼凸出瞪視,雙耳伏貼,鬃毛濃密,長尾俏立鋪展;前側幼獅以藍料彩為主,奔跑追逐繡球,頑皮之態盡現,整體寓有太師少師之意,置於桌前案上,自成氣勢。
Lot 1161
清中期 德化窯白釉彌勒坐像
規格:淨高:21.5 cm;總高:24.5 cm
拍品估價:150,000 - 25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中期。
說明:德化窯於今福建德化縣,為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為數不多燒造年代早,且留存歷史時間長的古窯之一。明代,其燒造白瓷已經冠絕一時,出產的塑像、生活用具等,胎釉渾然一體,如同白玉,被贊為「象牙白」、「奶白」或「天鵝絨白」。直至清末,此窯口從未斷燒,並湧現了包括蘇學金、龍井等大批名家。
原配紫檀鏤雕桃枝紋器座。
參閱:1.《BLANCDECHINE》,P.J.Donnelly著,1973年,頁19,圖B。
2.《故宮經典—故宮竹木牙角圖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頁226。
3.《故宮博物院藏德化窯瓷器(上)》,故宮出版社,2016年,頁159,圖55。
Lot 1162
清雍正 窯變釉弦紋獸首銜環耳漢壺尊
規格:高:27 cm
拍品估價:800,000 - 1,3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雍正。
款識:「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書款。
說明:此件作品器形源自戰漢時期青銅壺尊,撇口束頸,溜肩弧腹,下承外撇高圈足。頸部飾凸起雙弦紋,肩部堆塑獸首銜環耳,使得整體散發出亭亭玉立且古雅莊重之感。通體內外施窯變釉,外壁通身以紫紅為基調,釉色釅且正,泛寶石紅光澤,玻璃質感極強,絲絲縷縷向下垂墜,參雜天藍、月白兩色流淌交融,有「雲亂水光浮紫翠」的詩意之美。足脊露胎,修足利落,胎質緻密。外底施醬色釉,以表現宋代鈞窯底足特徵,釉下刻「雍正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
參閱:1.《Hall Family Collection inventory》,no 441。
2.《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顏色釉》,2009年,頁201,圖181。
3.《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09年,頁221,編號II-53。
4.《玫茵堂中國陶瓷》,康蕊君,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809。
5.《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 卷一冊·下》,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頁306,圖139。
Lot 1163
清乾隆 茶葉末釉賞瓶
規格:高:40.1 cm
拍品估價:600,000 - 9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來源:法國巴黎藏家舊藏。
說明:賞瓶撇口,長直頸較粗,球形腹渾圓,圈足外撇。造型端莊凝練,古樸典雅,通體光素,周身施茶葉末釉,釉色瑩潤,內斂華貴,卓然超凡,為典型的「鱔魚黃」色。整器造型考究,製作嚴謹,雋雅雄渾,足內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款字清晰,頗具法度。
Lot 1168
明 銅鑄衝耳爐(原配爐座)
規格:爐直徑:31 cm;高:19 cm;
重:9950 g;座重:2963 g
拍品估價:800,000 - 1,5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款識:「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
說明:衝耳爐,又稱朝天耳爐,是仿自宋代官窯瓷器的款式,或脫胎於古代青銅鼎彝,以遺貌取神,追求線條簡潔流暢,頗有上古禮器之遺韻,後世也作為供奉用爐,在眾多爐形中是較為經典的款式。雙耳朝天,被認為具有可溝通天地之意,明清時期還將其視作祭天的禮器,置於天子議政之所。
Lot 1170
清乾隆 銅鑄獅子戲球花鳥紋鳳耳方觚
規格:直徑:20.6×20.6 cm;高:30 cm;重:9650 g
拍品估價:600,000 - 9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
說明:自鐵器盛行以後,銅器製造漸入式微,明初國力強盛,銅器的製造有所恢復,宣德年間的鑄爐細膩精妙,水平可以說是空前絕後。清乾隆時期皇家器物日益考究,除仿製古代銅器外,也創製了許多本朝特點的銅器製品。銅雕藝術分為鑄銅、鍛銅和刻銅三大工藝,裝飾手法有鎏金、鍍銀、包金、包銀及鑲嵌工藝,至乾隆時期,銅器製造到達了嶄新的水平,真正體現了雍乾盛世的景象。
配木質器座。
Lot 1172
清乾隆 紫檀雕拐子龍紋八屜寫字檯
規格:173×80×82.5 cm
拍品估價:1,800,000 - 3,0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說明: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中文:「至於書桌、書案則必須有抽屜。凡作桌形結構的叫書桌,凡作案形結構的叫書案。」
已知此類紫檀寫字檯還見有二件:1.釣魚臺國賓館舊藏。(見《釣魚臺國賓館館藏文物》1997年出版)。
2.黃胄先生舊藏。
Lot 1174
清乾隆 紫檀木雕雲龍紋書櫃
規格:90.5×34.5×172 cm
拍品估價:1,200,000 - 2,0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說明:通體紫檀木質,造型為頂箱櫃式,四角見方,上下連為一體,不可分離。所見此類小頂箱櫃,大同小異,皆是精工細做,雕飾繁華,均制於清雍正至嘉慶這一區間,尤以乾隆時期多。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頁245,圖208。
參閱:1.《明清宮廷家具》,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2011年,第349頁,圖386。
2.《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宮庭家具大觀(上)》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12月,頁295,圖337。
3.《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頁245,圖208。
Lot 1179
明 黃花梨圓腿夾頭榫條案
規格:164.5×48×82 cm
拍品估價:1,800,000 - 2,8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說明:黃花梨平頭案,原皮殼包漿,百年滄桑,一目了然。案面以格角榫攢框鑲嵌獨板面心,夾頭榫結構,光素刀牙板,圓材腿足,側面腿足間安雙梯棖,簡約耐看。這種夾頭榫平頭案,是明式家具中非常經典的制式。
參閱:1.《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頁133,圖113。
2.《明式家具珍賞》,王世襄編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頁110。
Lot 1180
清乾隆 紫檀木嵌百寶御製詩飼魚圖太平有象插屏
規格:35×13.5×33.2 cm
拍品估價:1,800,000 - 2,8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款識:「丙」字款 題識:「坐石俯澄波,遊鱗生趣多,識人先己待,得飼樂無過,詎是曉廳鯉,堪方聽講鳶,竿絲權且置,非欲效詹何。」「臣陳宏謀恭錄。」
來源:文物商店舊藏。
說明:插屏又稱硯屏或臺屏,古人將其置於硯端以障風塵,多以玉、石、漆木為之,屏心常見鑲嵌大理石、彩瓷等。宋代文人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說:「古無硯屏……自東坡、山谷始作硯屏。」其實硯屏之用,當在蘇東坡、黃庭堅之前,然古硯屏存世無多,難以詳考。時至清代,宮廷和上層階層的居室內,廣泛地應用插屏與掛屏等家具,但其實用性已基本退化,成為室內陳設的一部分,主要起的是美化環境的目的,故往往不吝成本,極盡精工之能事,而其設計與製作又與不同的場所與位置緊密相聯,體現了一個時代的風尚。
參閱:1.《乾隆御製詩文全集·二》·卷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頁301。
2.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明清家具(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頁197,圖172。
02《桃華》— 中國古事專場
Lot 0757
清雍正 鬥彩花卉紋碗
規格:直徑:11.8 cm;高:5.5 cm
拍品估價:1,200,000 - 1,8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雍正。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來源:士紳珍藏。
記錄:香港蘇富比,2020年7月11日,編號3619。
十八世紀清宮盛行西洋風,諸項宮廷藝術品的裝飾皆不同程度融入西洋元素。
參閱:《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5年,圖59。
Lot 0761
清道光 粉彩纏枝蓮託蝠紋海棠式盆
規格:長:21.5 cm;高:8.7 cm
拍品估價:250,000 - 35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道光。
記錄:法國Boissinot tailliez拍賣,2019年5月11日,編號0121。
參閱:1.瀋陽故宮博物院·清道光 青花礬紅纏枝蓮託蝠紋海棠式盆。
2.北京翰海,2012年12月9日,編號3489,成交價RMB 1,897,500。
3.中國嘉德,2011年5月22日,編號3409,成交價RMB 1,265,000。
Lot 0768
清康熙 黃釉暗刻團龍紋大碗
規格:直徑:20.8 cm;高:9.7 cm
拍品估價:600,000 - 8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康熙。
款識:「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
記錄:中國嘉德,2011年5月23日,編號4039。
此碗形體頗大,典雅尊貴,胎骨細薄輕盈,迎光可透。侈口,弧壁,深腹,下承圈足,足內施青潤白釉,青花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並圍以雙圈欄。
舊配錦盒。
參閱:1.《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雜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9 年,頁106,圖87。
2.《清康雍乾名瓷》,臺北故宮博物院,1991年,頁56,圖16。
3.《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朝華出版社,2005年,頁83。
4.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編,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圖65。
5.《清代單色釉瓷器特展目錄》,臺北故宮博物院,1982年,頁63,圖22。
Lot 0769
明宣德 霽藍釉地暗刻白雲龍戲珠紋鋪首耳撇口尊
規格:高:25 cm;直徑:22.7 cm
拍品估價:1,000,000 - 1,2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宣德。
此尊為宣德時期「藍地白花」工藝尊類器物的傳世孤例,正所謂,古物收藏「精,真,新」為妙品,傳世稀有者,品級極高者,質量上佳者,是為絕品,此尊問鼎三絕,實乃宣德佳器之本宗!
參閱:1.《明清瓷器鑑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頁51,圖90-3。
2.《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窯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頁122,圖3-41
3.《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鴻禧美術館,臺北,1998年,頁257。
4.《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上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00年,頁122,圖116。
5.《瓷器上的龍紋特展目錄》,臺北故宮博物院,1983年,圖46。
6.《江西藏瓷全集-明代(上)》,朝華出版社,2005年,頁166。
7.《明代宣德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故宮出版社,2015年,頁44、93、106。
Lot 0798
清康熙 宮廷風格銅鎏金度母造像
規格:高:35.5 cm;重:9000 g
拍品估價:2,200,000 - 2,5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康熙。
記錄:紐約佳士得,1998年,編號0137。
中貿聖佳,2019年12月1日,編號1650。
這尊度母造像1998年首次在紐約佳士得拍賣(第137號拍品)首次露面,後經中貿聖佳2019秋拍釋出。黃銅鎏金,鎏金厚且明亮,空心鑄造,裝髒已失,可見內膛較為齊整光滑,還殘存了裝髒用的紅色硃砂顏料的痕跡,用銅厚重,尊像莊重沉穩,深具康熙至乾隆初期宮廷造像的基本特徵。
03
04《長廊回眸- 宋之韻》— 老窯專場
Lot 0623
明 龍泉窯粉青釉長頸貫耳瓶 (一對)
規格:高:16.4 cm
拍品估價:800,000 - 1,2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說明:貫耳瓶一對,形制如一,圓口微斂,長直頸,頸部近口沿處附雙貫耳,豐肩,球腹飽滿,底承內斂式圈足。通體施青釉,釉面光潤,釉色嬌嫩純美,觀之如置雨後山林,格調清新,這種含蓄沉靜的美,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儒家思想審美意趣,成對出現,頗為難得。
Lot 0648
明 龍泉窯黃釉鬲式爐
規格:直徑:7.8 cm;高:5.7 cm
拍品估價:1,200,000 - 1,8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說明:本品仿照商周青銅器鬲的形制,敞口,折沿,短束頸,腹部扁圓飽滿,下承以三足,三足內側各有一個凹孔。爐的腹部延至足部凸起三稜,逼真的模仿了銅器出筋的裝飾效果。
Lot 0692
明 定窯蓮瓣紋缽
規格:直徑:19.3 cm;高:9.2 cm
拍品估價:1,000,000 - 1,5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說明:缽形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中就已經出現,但「缽」字是佛門盛貯器的音譯,自佛教傳入中國後,僧人用之,多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瓷質的缽較為少見。
Lot 0706
明 官窯素麵蓋碗
規格:直徑:8.7 cm;高:6.8 cm
拍品估價:1,200,000 - 1,800,000 人民幣
Lot 0718
明 建窯兔毫束口盞
規格:直徑:12.3 cm;高:5.7 cm
拍品估價:800,000 - 1,2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款識:「供御」。
附雙層包裝及雙層供盒。
05《尚古存珍》 — 古董珍玩專場
Lot 0902
清雍正 仿汝窯天青釉弦紋尊
規格:高:33 cm
拍品估價:2,800,000 - 3,8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雍正。
款識:「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宋官窯氣韻古樸典雅,為宋器之精粹,千百年折服無數欽慕者,為文人雅士首推之佳器,明張謙德《瓶花譜》中贊曰:「尚古莫如銅器,窯則柴、汝最貴而世絕無之,官、哥、宣、定為當今第一珍品。」
附供盒及包裝。
附木質鏤雕束腰器座。
參閱:1.《中國古代陶瓷藝術——明清彩瓷與顏色釉》,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頁272,圖118;
2..《清代瓷器賞鑑》,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第134頁,圖164;
3.《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兩宋瓷器(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12月,頁2,圖1;
4.《明清瓷器鑑定》,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93年,頁236,圖463-5;
5.《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1999年,頁102,圖96。
Lot 1000
清 翡翠雕劉海戲金蟾三多紋象耳銜環蓋瓶
規格:淨高:11.5 cm;總高:14 cm;寬:8.7 cm
拍品估價:250,000 - 350,000 人民幣
Lot 1027
清 陶碧作田黃石雕龍鳳紋方章
規格:4.5×4.5×4.5 cm;重:185.9 g
拍品估價:1,000,000 - 1,5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
邊款:「公碧」(陰文) 印文:半堵碧雲蝸路溼,一簾紅雨燕泥香。
舊配錦盒。
Lot 1058
清乾隆 御製金胎畫琺瑯纏枝蓮紋盞託
規格:高:2.5 cm;直徑:20.5 cm;重:618 g
拍品估價:1,200,000 - 1,6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記錄:香港蘇富比,2013年4月8日,編號3028。
參閱:1.《故宮琺瑯圖典》,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出版社,頁235,圖217。
2.《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金銀玻璃琺瑯器全集6》,河北美術出版社,頁86,圖126,127。
06《盛古吉金》 — 銅器專場
Lot 1211
清乾隆 宮廷造辦處烏銅走金花卉紋爐瓶盒三事
規格:爐直徑:8.7×6.6 cm;高:16.3 cm;
重:1170 g;瓶高:8 cm;重:128 g;
盒7×5.3×2.2 cm;重:193 g;筷長:17 cm;
鏟長:16 cm;底座:39.5×12×11.5 cm
拍品估價:350,000 - 45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說明:爐、瓶、盒三式組合自十五世紀明早期就已出現,其後盛行於清代,是宮廷重要的陳設用品,在書房、廳堂的案几上均可設置。清宮舊藏的爐瓶盒式樣既多,且製作材質也頗為豐富。材質多以銅、玉、瓷為主,但成套傳世者十分少見,更顯珍貴。
爐、瓶、盒各附木質束腰勾雲紋器座,下承紅木嵌硬木歲寒三友紋器座。
附火箸及火鏟。
Lot 1231
清乾隆 銅雪花金橋耳爐
規格:直徑:20 cm;高:16 cm;重:5350 g
拍品估價:400,000 - 7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款識:「宣德年制」篆書款。
說明:斯爐素雅凝練,莊重古雅,爐腹深,不為多見,但符合清乾隆時期器身普遍拉高的特徵,氣勢雄偉,充滿了盛世之氣象。
參閱:《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263,圖236。
Lot 1245
清乾隆 銅雪花金橋耳爐
規格:直徑:20.2 cm;總高:23 cm;淨高:18 cm;
爐重:6850 g;座重:2749 g
拍品估價:600,000 - 9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款識:「宣德年制」四字篆書款。
說明:書畫有「神」、「逸」、「妙」、「能」之品。或天機迥高,思與神合,或筆簡形具,得之自然。皆有品位之分。香趣逸遠,爐中亦有典格。或纖巧悅目、或精工規典,皆可品賞、把玩。至於神逸妙品必良金百鍊、寶色內涵,一種由內而外的氣韻,隱躍於膚理。如有貴族氣息,即使素裝田間,亦使人觀之而敬意肅然,此爐即為其中之佳例,宮廷氣韻頗為濃厚。
參閱:1.《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263,圖236;
2.《金玉清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119,圖16;
3.《明清宣德爐》,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頁115,圖25。
Lot 1260
明 銅鑄孔雀牡丹擺件
規格:高:65 cm;重:8600 g
拍品估價:200,000 - 3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明。
說明:此件作品精銅所鑄,胎體厚重,體量碩大,鑄雕孔雀俏立於山石之上,孔雀身姿肥碩,長頸粗韌有力,圓腦尖喙,冠羽前倚,鳳目圓睜,口銜牡丹花枝,神採奕奕。振右翅而收左翼,背部翎毛疊壓穿插,寫實絲密,以彰顯質感厚重的背羽。雙腿細長筆直,四爪抓握有力,腿足鱗片狀紋理雕刻寫實。山石之側巧設小孔雀昂首俏立,亦有牡丹幼枝嶄露頭角,極具靈動之氣。
參閱:《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裡紅(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頁187,圖176。
07《五色崑崙》 — 文人空間專場
Lot 1282
清乾隆 天然木根雕隨形花插
規格:高:50.7 cm
拍品估價:120,000 - 17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乾隆。
鐫刻:「微妙玄通。」鈐刻「竹居」。「鹿觡象鼻,虎狀龍顏。」 「香風時來。」鈐刻「沅」(白)。「妙不可盡之於言。」鈐刻「周氏」、「竹谷」。「淡中有味,所謂天授,非人力也。己亥春仲,小坡書。」
Lot 1284
清 英石橫峰供石
規格:長:70 cm;高:42 cm
拍品估價:400,000 - 60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清。
配木質器座。
英石橫臥,色澤青黛,石表有嶙峋褶皺,偶有巖脈間雜。其形宛如峰巒攢湧,間隙凹窟,氣勢澎湃,又如雲海高山,俯瞰塵景。陳之於室,當屬妙玩,文人的雅致場景得以最好的詮釋。
Lot 1297
元 剔犀如意雲頭紋香薰
規格:直徑:8.5 cm;淨高:9.5 cm
拍品估價:250,000 - 350,000 人民幣
創作年代 元。
參閱:1.《中國の漆工芸》,松濤美術館,1991年,頁30,編號22。
2.《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8年,頁92,編號050。
說明:附供盒及包裝、舊配白銅鏤空爐蓋。
此件作品為元代雕漆極為鮮見的品種,斂口唇沿,氣韻內涵,長弧腹,平底,口底相若。內鑲銀膽,上壓鏤空銅質爐蓋,以為香薰之用。平底所髹黑漆,因傳承使用年代久遠,顯斑駁之態,古色古香。
Lot 1310
元 剔黑孔雀牡丹紋帶託泥案上幾
規格:60×24.5×13.6 cm
拍品估價:500,000 - 700,000 人民幣
說明:附包裝及供箱。
參閱:1.《East Asian Lacquer—he Florence and Herbert Irving Collection》,大都會博物館,1991年,頁66,圖18。
2.《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上海書畫出版社,2018年,頁172圖115。
3.《唐物漆器—中國·朝鮮·琉球—德川美術館名品集(2)》,
平成九年,德川美術館,圖19。
4.《中國の漆工芸》,東京松濤美術館,1991年,頁41,編號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