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入12月,上汽通用五菱就迫不及待地公布了宏光MINI EV的銷量,這輛售價低廉的小號電動代步車在11月賣了超3.3萬輛。比亞迪也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漢的銷量成功破萬,對於比亞迪來說,20萬以上的新車能賣到月銷超1萬實在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績。
拿到整個新能源市場來看,特斯拉Model 3在10月份的銷量是1.2萬輛多一些,以至於有人推測漢的銷量會不會超過Model 3?
Model 3笑了笑。乘聯會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Model 3在11月份的銷量達到了2.1萬輛多一些,Model 3依然是王者。2.1萬的月銷量是什麼水平?11月份,B級車的銷冠是本田雅閣,銷量為2.2萬左右,BBA三家品牌的單一車型沒有一款車型破2萬。
所以,Model 3已經舉著旗杆大踏步領先於那些明星燃油車,勢頭不可謂不好。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目前Model 3的能見度非常高,基本出門不久就能見到這款車身影。而我,每次見到它時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它到底怎麼樣?
設計的目標是永不過時
就算再豪華的汽車也擋不住時間的無情,過幾年後設計就會過時,這是因為人們對於審美的需求總是變化的。不過,也有能歷久彌新的設計,比如,蘋果的電腦設計就是,而這是因為蘋果一直踐行的是極簡設計。
在蘋果電腦上,我們看不到多餘的設計,除了Logo,就是一塊金屬板。再舉一個更生活化的例子,時裝品牌的服飾每年都會更新,但賣的最好的通常都是常年不變的基本款,這些基本款幾乎所有都是簡約得只剩下Logo。
當然,除了簡約能對抗時間,如果能預測未來的趨勢,把產品設計的非常超前,也是能保持很久的新鮮感的。所以,特斯拉Model S能在發布8年之後仍然顯得不過時就源於它的簡約以及前衛了。
Model 3設計的關鍵詞仍然是簡約和前衛。儘管現在的電動車款式很多,但Model 3的封閉式前臉一直都是最簡單那一個,根本沒有什麼細節可言,只是用輪廓區分了辨識度。車側和車尾也非常簡單,就算是把前後燈玩出花的年代,Model 3也保持了相當的克制。
極簡設計確實不容易過時,但也可能導致性冷淡。而Model 3用了巧妙的結構和線條讓自己性感了起來,看它那淺薄的車頭和微胖的車尾,有沒有前凸後翹的即視感?看它那車窗的流暢走線,是不是宛如跑車一般?
Model 3的內飾,我們都很熟悉了,更加簡約,連儀錶盤都沒有了,空調出風口設置成了隱藏式的細條型,沒有明顯的形狀,方向盤上也僅有兩個波輪,基本上所有的操作都需要在中控屏上完成。許多人都認為簡約得只剩下簡陋,一時我也被這種論調影響,認為是不是太過於簡單了。但是,每當我坐進Model 3裡面,又都會驚嘆,新鮮感和科技感真強!
除了不過時的審美考慮外,Model 3的內飾之所以做成這樣其實還有另一方面的考慮,即前衛。前幾天恰好與特斯拉的首席設計師Franz von Holzhause有過交流,他解釋稱,Model 3的內飾設計考慮了未來自動駕駛的結構,想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中控屏上。
這就意味著,Model 3的內飾是有意引導大家提前適應未來的。那麼,這種設計是否適應眼下呢?首先,Model 3中控屏的交互邏輯只需要簡單熟悉後就很好上手,常規的操作在一級菜單裡很好找,二級菜單也不複雜,值得好評。
差評的地方在於,連手套箱都需要通過中控屏來打開就有些讓人覺得麻煩了。還有,Model 3的地圖服務並不好用,與手機導航的體驗差了一大截。開Model 3如果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還是需要用手機來導航,這也令我覺得Model 3上這麼大個的中控屏有些浪費了。
設計層面,中控中央通道的儲物空間部分的蓋板是鋼琴烤漆的,一方面看起來有些廉價,另一方面非常粘指紋。不過,前部的手機無線充電板要點個讚,手機可以豎著放,角度超棒,不影響查看和簡單的操作,而且左右分別一個,便利性很高。
總體而言,Model 3內飾既能做到不過時,也能適應現在。經過比較日常化的體驗來看,Model 3的內飾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樣簡陋不好用,我甚至認為它極強的科技感也是吸引那麼多人購買Model 3的一個產品點。
開起來像風一樣快
去年曾開過一次Model 3,可惜是在城市擁堵的路段,時間也比較短,對它的動態性能並沒有深刻的印象。這次,我拿到車以後,有了更多的時間來感受它的能力。
一句話,Model 3的動力會給所有它的新朋友們一個下馬威。我試駕的車型是長續航後輪驅動版,百公裡加速5.3秒,與Performance高性能全輪驅動版百公裡加速僅用時3.4秒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它已經足夠快了。電門的響應實在是活潑,輕點一下就是超強的爆發力,我甚至有些不敢像往常拿到一輛燃油車一樣把踏板踩到底。
我當然也是要試一下的,深踩電門,加速獲得的體感比數字上的5.3秒來的更強烈。我特意找來我一個燃油車熱衷粉的朋友來感受Model 3的動力,當他在駕駛座壓榨Model 3的電機時,我坐在副駕時會被加速度搞的肚子不舒服。而他在踩下電門那一刻,便對我說,和自己想像中不一樣,真快、高級!
我相信,大部分潛在消費者到店裡試駕Model 3時,都會立刻被它的快所打動。除了快,Model 3的動力輸出也很線性,非常順滑,非常聽話,最好的燃油車也難以比擬。沒有了轟鳴的快是不是沒有靈魂?我不這麼見得,它那一絲電流的聲音也挺有趣,而速度與轟鳴徹底分離本身也是種奇妙的事情。
Model 3的操控也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它的方向盤略微有些沉,但有高級的順滑感,轉向幾乎沒有虛位,非常靈活,指哪打哪,加上加速非常快,變道會讓人信心倍增。而在急彎,Model 3的轉向也很緊緻高級。
底盤的性能偏運動化一些,經過減速帶時濾震很清晰,但有挺舒適的阻尼感。遇到不平路面,能感覺到Model 3的底盤很正,很緊緻。放在BBA的中型轎車之間進行比較,Model 3的底盤質感可能也要略勝一籌。
配置也是Model 3吸引人的一面,併線輔助、主動剎車、360全景影像、全速域自適應巡航、座椅加熱、座椅記憶、遠程啟動、OTA都是標配,不輸於BBA中型轎車。當然,Model 3的後排體驗是要差不少。
另外,特斯拉的極客品牌形象、目前低至補貼後24.99萬的售價、日常實惠的電費、保養成本、還有一個在大城市的關鍵因素,牌照容易獲取等,也是Model 3吸引人的原因。
最後,如果真的看上Model 3了,也要考慮一個問題,自己充電是否方便。充電便利性,可能是唯一算得上影響消費者購買Model 3的硬性前提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