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米海拔5天5個馬拉松是怎樣的體驗?人體耐力是否存在極限

2020-12-10 騰訊網

長達五天的2020環青海湖超級馬拉松賽昨天落幕,來自全國各地以及常年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等近200名跑者在美麗的青海湖邊,參加了這場堪稱「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的賽事。

2020環青海湖超級馬拉松共分為單日賽五公裡、單日賽全程馬拉松、超馬五日賽等多個組別,也就是說相當比例的參賽者在5天內跑完5個全程馬拉松,5天內總跑量累計達到211公裡,所以才稱其為超級馬拉松賽。

這場比賽吸引了很多跑圈大咖,有完成過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發燒友、有跑過七天七大洲七個馬拉松的極致玩家、有登頂過珠峰的戶外大咖、有熱衷跑步的企業家等等。

圖片來自新華網以及網絡

虐人的不僅僅是連續5天要完成211公裡超長距離,青海湖海拔高度超過3000米,這個高度下氧含量只有15%(正常低海拔情況下氧含量為21%),即便是經常要拉到高原進行訓練的中長跑運動員也很少在這個高度進行訓練。

因為缺氧會導致人體能承受的運動強度嚴重下降,當然還有超級強烈的紫外線,雖然高海拔使得溫度並不高,但架不住缺氧和暴曬,同時還伴隨幾百米的賽道起伏,在青海湖邊走走路沒啥感覺,但你要是跑起來,還帶點上坡,絕地是相當要命。

所以這場比賽可謂極其虐人,向完賽的勇士們致敬。

馬拉松的真相

不是42.195公裡,而是…

馬拉松這一偉大運動是如何起源的?

想必大眾跑者都非常清楚!

是公元前490年著名的馬拉松戰役,雅典人戰勝了入侵的波斯軍隊,取得勝利後,一名最擅長跑步的士兵菲迪皮得斯(Pheidippides)奉命將這一位捷報從馬拉松鎮傳遞迴雅典城,菲迪皮得斯一口氣跑了42.195公裡,高呼「我們勝利了」,便倒地而死。

後來,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和菲迪皮得斯,便設立了馬拉松這一運動項目,如今馬拉松運動已經風靡全世界,成為路跑運動的皇冠和代名詞。

因此在大眾眼裡,菲迪皮得斯從馬拉松鎮跑回雅典,一共跑了42公裡多,就成為人們對於馬拉松運動起源的基本認知。

可是你知道嗎?

事實並非完全這樣,菲迪皮得斯當時並非跑了42公裡,而是連續三天跑了600多公裡,這42公裡只是他跑的這600公裡的最後一段,而為了祖國和人民,菲迪皮得斯在耗盡最後的體力後,不幸失去性命,顯示了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堅持到底的意志品質,並因此贏得了希臘人民的尊敬。

當時,菲迪皮得斯為什麼會跑上不可思議的600多公裡呢?

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當年波斯軍隊渡過海峽,登陸馬拉松海灣企圖侵略雅典,雅典人民自然奮起反擊,組織了軍隊在馬拉松鎮決心與波斯軍隊展開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決戰,考慮到敵我懸殊,指揮官便派出軍隊中最能跑的菲迪皮得斯跑回雅典搬救兵,眾所周知馬拉松鎮距離雅典40多公裡。

馬拉松鎮距離雅典40多公裡

但當菲迪皮得斯跑後雅典,發現雅典城內已經沒有多少可用之兵,剩餘的都是老弱病殘,但人們建議他何不找驍勇善戰的斯巴達人幫忙,於是乎菲迪皮得斯便馬不停蹄從雅典跑到240公裡以外的斯巴達,菲迪皮得斯的確相當能跑,第一天早上出發,第二天傍晚便達到斯巴達。

斯巴達人倒是願意出兵幫助雅典人,但當時斯巴達正在舉行祭祀活動,要過幾天才能出兵,於是菲迪皮得斯不得不再次從斯巴達跑後馬拉松鎮的戰場,這一趟又是280多公裡的路程,當菲迪皮得斯跑回馬拉松鎮,發現雅典軍隊已經戰勝了入侵的波斯軍隊;

為了將這一信息傳遞迴雅典,菲迪皮得斯在已經跑了570多公裡後,再次從馬拉松鎮跑後雅典,之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在拼盡最後一口力氣,高呼「我們勝利後」,便因為全身衰竭而死亡。

所以菲迪皮得斯並非只是跑了40多公裡,而是跑了600多公裡,而馬拉松的命名只是源自這600多公裡的最後的40多公裡。

當然,這個故事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謎,比如菲迪皮得斯為什麼不騎馬?

當菲迪皮得斯從斯巴達跑回馬拉松鎮之後,為什麼指揮官不派出另外一名士兵去傳遞勝利的消息,也許當時剛剛經過一場大戰,所有人都筋疲力盡,而只有菲迪皮得斯只是跑步而已,況且整個軍隊大概就他最能跑,那就只能能者多勞,讓他再辛苦跑這最後的42.195公裡!當然,這最後的42公裡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菲迪皮得斯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類是天生的耐力動物,3天連續跑600多公裡,簡直是不可思議。

但當時的人們其實耐力應該比現代人類更強,因為那個年代都是冷兵器時代,步行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能跑能走當然是一名戰士所應具備的最基礎的軍事體能。

人類天生擅長奔跑

耐力潛力驚人

相比獵豹,人類絕對速度與之相比相去甚遠,但獵豹只能高速奔跑幾百米,因為獵豹沒有人類那樣的汗腺系統,所以散熱很差,持續奔跑帶來的大量產熱如果不能被帶走,那麼獵豹將被自己活活熱死,而人類皮膚毛髮並不發達,但卻具有發達的汗腺系統,可以有效散熱。

人類之所以擅長長距離奔跑其機制非常多元化:

● 人類毛髮較少利於汗液分泌從而加強蒸發散熱;

● 人類高而窄的身體可以有效散熱;

● 頭髮阻礙了紫外線輻射同時也阻止太陽直接照射頭部,這樣可以預防在長時間陽光下奔跑時頭部升溫;

● 更多的靜脈循環流經面部有助於頭部降溫從而保護大腦;

● 人類具備良好的儲備能量(糖和脂肪)的能力並能夠更有效地利用能量;

● 人類更長的腿和更輕的足可以增加步長,同時節省能量;

● 人類粗大的大腳趾有利於最後蹬伸發力;

● 人類具有強大粗壯的跟腱,可以像彈簧一樣儲備和釋放彈性勢能,同時足弓也可以儲備能量和吸收衝擊;

● 靈活且較寬的肩部可以讓上肢擺動和下肢擺腿彼此分離又協調的進行;

● 人類長和窄的腰部可以避免軀幹過度旋轉,同時面積寬大的背部和臀部肌肉可以穩定軀幹及核心部位;

● 髖膝踝關節面較大,減少了骨受到的應力,較大的根骨也可以吸收衝擊;

循序漸進地提升耐力

人人皆能進步巨大

雖然說人類天生會跑步,但耐力有潛力和耐力良好這完全是兩件事,現在動輒10公裡的跑者回憶自己剛開始跑步的那個時候,哪個不是從幾百米就氣喘籲籲開始的,這說明只要經過合理的訓練,人人皆能在耐力方面獲得巨大進步。

從1公裡、3公裡、5公裡、10公裡、20公裡到42公裡,你的每一步都不會白付出。

1、月跑量800-1000公裡

鳳毛麟角頂級大神跑者,月跑量達到這個水平意味著平均每天25-30公裡,這個量是專業隊的訓練量,專業隊也未必就一定到這個月跑量。

2、月跑量600-800公裡

眾人膜拜的跑圈大神,平均每天20-25公裡,相當於一天一個半馬,秒殺99%的大眾跑者,準專業隊的訓練量。

3、月跑量400-600公裡

頂尖精英跑者,能達到這個跑量意味著每天要花大量精力在跑步方面,當然這部分跑者也跑得比較快。

4、月跑量200-400公裡

全馬成績在345以內的跑者通常都能夠達到這個跑量,這個跑量基本上每次跑步10公裡左右,周末拉個長距離,再適當進行些間歇跑就能實現。月跑量200公裡是個坎,能超過月跑量200公裡的,大概佔跑者10-25%的比例。

5、月跑量100-200公裡

這是全馬完賽者中大部分能實現的月跑量,平時跑步5-8公裡,周末跑個10-15公裡,就能夠實現這個跑量,月跑量100公裡是實現最佳健康所需要的跑量。

因為根據美國癌症協會2020年最新指南,每周積累300分鐘走路,或者每周積累150分鐘跑步,這是預防癌症的最佳運動量。

這也就意味著每周跑步5次,每周30分鐘,或者每周跑步3次,每次50分鐘能實現;

6、月跑量50-100公裡

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世界衛生組織身體活動指南,每周積累150分鐘走路,或者每周積累75分鐘跑步,這是最低水平的運動,就能帶來積極的健康價值;

也即每周跑步3次,每次25分鐘左右,大約3-4公裡,就足夠有益健康。

這樣算下來,每周跑步10-12公裡,月跑量50公裡,是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運動量。

7、月跑量不足50公裡

小白跑者剛開始跑步,有個逐步適應和提升耐力的過程,只要跑起來就是好的。

按照美國運動醫學會2018年身體活動指南,有一些運動就不運動好,哪怕只跑一公裡也是有益健康的,所以動起來就有益健康。

總結

超級馬拉松似乎距離我們很遠,5天5個馬拉松似乎也難度驚人,相信很多跑者還會擔心這樣的跑量會不會造成過量運動?

其實,每個人的能力高低是不同的,雖然運動量有基本下限要求,但似乎也沒有上限,關鍵是要循序漸進。

正如基普喬格所說:「當你開始做一件事,你已經成功50%,首先需要設立目標,向著它努力,告訴自己跑出自己的配速,完成挑戰,最終你們都會得到滿意的結果,每個人都沒有極限!」

你的月跑量有多少?

你認為耐力有極限嗎?

相關焦點

  • 5天5個馬拉松是怎樣的體驗?人體耐力是否存在極限
    2020環青海湖超級馬拉松共分為單日賽五公裡、單日賽全程馬拉松、超馬五日賽等多個組別,也就是說相當比例的參賽者在5天內跑完5個全程馬拉松,5天內總跑量累計達到211公裡,所以才稱其為超級馬拉松賽。這場比賽吸引了很多跑圈大咖,有完成過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發燒友、有跑過七天七大洲七個馬拉松的極致玩家、有登頂過珠峰的戶外大咖、有熱衷跑步的企業家等等。
  • 「陳盆濱七大洲極限耐力跑大滿貫」已拉開序幕
    陳盆濱本次出徵的全球七大洲極限耐力跑大滿貫這一世界高度的計劃將用9個月完成「七大洲極限耐力跑大滿貫」,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人能完成這項活動,陳盆濱因此可能成為全球首個完成七大洲極限耐力跑大滿貫這一新國際標準的制定者,中國的極限耐力跑運動也將全面展現在世界的面前,因此,對於陳盆濱來說,奔跑的每一小步,都代表著中國極限耐力跑運動的一大步。
  • 科學家發現人類耐力極限 超過後人體開始「自殘」
    北京時間6月6日消息,對世界上需要時間最長、強度最大的部分體育運動的能量消耗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無論什麼樣的運動項目,都存在相同的代謝極限——人類能夠長期保持的努力程度。圖:參加2015年「穿越美國賽」的跑者研究人員發現,在持續數天、數周甚至數月的體育運動中,人類只能以相當於靜息代謝率2.5倍的速度燃燒卡路裡,甚至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馬拉松運動員也不能超過這一極限。參與這項研究的杜克大學進化人類學副教授赫爾曼·龐特茲(Herman Pontzer)說,「這是人類能力的極限。」
  • 海拔5364米!2020珠穆朗瑪峰馬拉松
    「丹增 - 希拉蕊珠峰馬拉松賽」目前仍是被吉尼斯認定的「全球海拔最高馬拉松」,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冒險的越野跑賽事。賽前適應性的徒步訓練,即使不是跑者來說,也是一場難得的自我修行的體驗。2.比賽線路是從海拔5364米的珠峰大本營開始,到達海拔3446米的南池巴扎。
  • 如何利用先天耐力和先天爆發力優勢,進行馬拉松訓練
    耐力訓練,可以讓心臟跳得更持久;速度訓練,可以讓心臟適應大功率輸出。如果把心臟比作發動機,那麼前者是讓發動機改裝得更結實,後者是讓發動機轉速更高,輸出功率更大。或許你有過這樣的體驗:訓練一次速度間歇跑,第2天把速度降下來就可以跑得更遠。
  • 耐力的科學
    40公裡到達雅典宣告希臘和波斯之間的馬拉松鎮戰役取得勝利繼而由於力竭忽然倒地死亡之後,人們便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開始著迷,漸漸對耐力項目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的確,我們已經反覆嘗試過不斷突破體能極限:迪安卡納澤斯50天內跑50次馬拉松、連續不停地跑480公裡;蘭斯阿姆斯特朗以平均每小時42公裡的時速完成為期三周的環法自行車賽;英國女運動員保拉拉德克裡夫以平均每公裡3分12秒完成馬拉松;衣索比亞運動員海爾格布雷西拉西耶以平均每公裡2分56秒完成馬拉松;挪威人Borge Ousland 64天內沿途2470公裡穿越南極洲;在高空極度缺氧的條件下攀登珠穆朗瑪峰
  • 耐力科學
    介紹:據說,自從雅典信使斐裡庇得斯從馬拉松鎮跑了40公裡到達雅典宣告希臘和波斯之間的馬拉松鎮戰役取得勝利繼而由於力竭忽然倒地死亡之後,人們便對人類極限的挑戰開始著迷,漸漸對耐力項目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的確,我們已經反覆嘗試過不斷突破體能極限:迪安卡納澤斯50天內跑50次馬拉松、連續不停地跑480公裡;蘭斯阿姆斯特朗以平均每小時42公裡的時速完成為期三周的環法自行車賽;英國女運動員保拉拉德克裡夫以平均每公裡3分12秒完成馬拉松;衣索比亞運動員海爾格布雷西拉西耶以平均每公裡2分56秒完成馬拉松;挪威人Borge Ousland 64天內沿途2470公裡穿越南極洲;在高空極度缺氧的條件下攀登珠穆朗瑪峰
  • 五天211公裡,他們在3200米海拔跑了五個馬拉松!
    平均海拔3200米,連續五天五場馬拉松,總裡程211公裡,累計爬升約1200米。
  • 馬拉松破三法寶——5000米重複跑
    重複跑的次數為2~5次,距離越長,次數越少。 相對而言,5000米是一個好記、常見的距離,符合中國人的記數習慣。在田徑項目中,它屬於中長跑,無論對於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運動員,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5000米水平高了,萬米才能快,而萬米又是馬拉松的基礎,大家常用萬米成績×馬拉松係數(4.5~4.7)預測馬拉松的大概成績。
  • 老外真的是太會玩了,在海拔近3000米的雪朗峰上玩極限健身
    尤其是對極限運動,更是有一種不懼挑戰不怕死的精神,而且不少危險高難度的極限運動也是他們發明的——於是,網上就有了這麼一句調侃的話,歐美人口少是有原因的。今年一個人去瑞士旅遊的時候,在雪朗峰上就遇見了一幫老外在海拔近3000米的雪山上玩極限健身。還碰見幾個玩翼裝飛行的老外,他們乘坐纜車到一定高度階段之後就先下車了。
  • 西藏林芝首辦半程馬拉松 3000餘米高海拔暢跑
    [摘要]2016南迦巴瓦半程山地馬拉松賽30日在西藏林芝市鳴槍,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領跑,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名馬拉松愛好者參加角逐。 2016南迦巴瓦半程山地馬拉松賽30日在西藏林芝市鳴槍,中國登山隊隊長王勇峰領跑,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名馬拉松愛好者參加角逐。最終,來自西藏本地的索朗才仁和旦吉以1小時15分51秒和1小時40分44秒的成績分獲男女組第一名。 南迦巴瓦半程山地馬拉松賽道位於4A級景區雅魯藏布大峽谷內,平均海拔約3000米,屬於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高海拔馬拉松賽。
  • 人生必須體驗的「一環」馬拉松,天堂在左,地獄在右
    再過一個星期,2020年環青海湖超級馬拉松即將開賽,這是國內第一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舉辦馬拉松賽事,也是今年疫情之下第一個沒有限制參賽人數的線下賽事,再加上背靠背五天五個全馬這樣超級「吸睛」和挑戰的賽事,自然意義非凡,各方關注。
  • 馬拉松耐力訓練-乳酸閾值跑
    挑戰極限,才能進步!這是每位跑者都曾告訴自己的一句話。因此,每位跑者從事訓練,無非是追求能跑得更快、跑得更久、跑得更遠…所以跑者在訓練過程中,往往都會安排高強度的訓練計劃,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從而追求成績的進步。而每個人身體,都有一道門檻,當跨過這道門檻後,跑者會感到雙腿沉重、氣喘如牛,這是身體到達極限的訊號。
  • 海拔最高、獎金最多、賽道最美的喜馬拉雅極限越野跑
    今年,因為受疫情的影響,國內馬拉松賽事是徹底的涼涼了,但是,從前甘當綠葉的越野跑賽事現在搖身一變成主角了。步入金秋九月,大大小小的越野賽事撲面而來,這不,又一場越野賽重頭戲要亮相了,喜馬拉雅極限越野跑將於9月12—13日在西藏林芝魯朗鎮舉辦,接下來小編帶你來看看吧。
  • 周杰倫監製的《一萬公裡的約定》上映,是時候聊聊極限馬拉鬆了
    什麼是極限馬拉松,極限馬拉松跟我們所熟悉的馬拉松到底有什麼區別呢?這究竟是一門怎樣的馬拉松生意?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杰倫小公舉用了近兩年時間講述的極限馬拉松的故事吧。 除了電影中的大峽谷超級馬拉松賽之外,極限馬拉松在全球還有很多的比賽,其中七大洲最負盛名的數個極限馬拉松比賽,被稱為極限馬拉松「大滿貫」。
  • 超越「閃電俠」,人類有史以來,極限奔跑速度究竟有多快
    都說人體是有「極限」的,那麼人類短跑的速度極限是多少呢?答案是100米9秒58。人類100米短跑的世界紀錄,由牙買加短跑名將尤賽恩·博爾特((Usain Bolt)在2009年所創下的記錄,約時速37.58公裡。根據動物學家的研究,一隻健康的貓可以達到每小時50公裡的速度,一百米約7.2秒。如果人類先跑個50米,貓大約5秒左右就可以追上。
  • 海拔6000米!他們挑戰高空極限飛行
    在雪域高原人員和裝備都會面臨低溫缺氧的嚴峻考驗然而要在高原惡劣天氣環境下挑戰海拔6000米高空極限飛行陸航官兵需要怎樣練就過硬的本領?為錘鍊部隊高原作戰能力近日一場海拔6000米的高空極限飛行訓練在新疆軍區某陸航旅展開↓↓新疆軍區某高原訓練場數架直升機聽令起飛
  • 陳盆濱將再戰澳洲240公裡極限馬拉松
    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 王曦)著名極限馬拉松運動員陳盆濱29日在京宣布,12月8日他將再次出發澳洲,挑戰Coastto Kosci 240公裡極限馬拉松,這是陳盆濱繼2016年首次挑戰這一賽事後再次向C2K240公裡極限馬發起衝擊。
  • 成都5.5小時跑攏青海!四川這條「雲端高速」全面開建,全線海拔3000米以上
    5.5小時從成都跑攏青海未來,這將成為現實10月27日從四川交投集團藏高公司傳來好消息G0615線久治(川青界)至馬爾康段高速公路(簡稱久馬高速)已全面開工建設久馬高速是一條西北出川大通道,也是首條四川連接青海的直達高速公路,
  • 最Max的人體潛能,挑戰生理心理雙重極限!
    珠峰海拔8844.43米,峰頂氣溫可達零下73度。然而,這樣極端惡劣的氣候沒有打消熱愛挑戰極限的人們的熱情,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登山者都在珠峰上展示了自己的身體潛能,留下了自己的腳印。一直以來,人類都是非常熱愛挑戰極限的,身體裡更是隱藏著許多奧秘,除了挑戰珠峰,你還知道哪些人類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