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朧村正》:水墨風情的絢爛浮世繪

2021-01-12 追月的貓咪

如今,3D畫面早已在玩家的屏幕上樹立了絕對統治地位。但依然還有這麼一群堅持理想的創作者,用過人的才華和非凡的創意,讓日漸式微的傳統橫版2d捲軸遊戲繼續煥發出耀眼的光芒。其中,世嘉旗下Vanillaware製作小組(中文譯名:香草社)出品的《朧村正》以其驚豔而獨特的美術風格和極高的可玩性,讓所有接觸過的玩家無不津津樂道,樓主從其美術造詣出發,探討一下她鮮明的「浮世繪」風格所演繹的江戶風情。

月下閣樓上皎潔的倒影、清風吹拂下隨風飄動的麥穗、山間樹蔭下涔涔流淌的溪流、飄灑的櫻花、茂密的竹林、神秘的古寺、舒適的溫泉、燈紅酒綠的吉原......柔和的場景色調和絢麗的色彩搭配,讓《朧村正》將日本歷史上那個浮華奢靡的時代演繹得生動傳神美妙絕倫。遠處夕陽照耀下的山丘,小道上簡陋的茅草屋、一口關西腔的小商販、總是帶著慈祥微笑絮絮叨叨的老爺爺老奶奶......虛實得當的人景結合,讓冒險途中步履匆匆的玩家與他們相遇時,恍惚間仿佛真正行走在江戶的田間地頭,心曠神怡地細細品味那小農經濟時代寧靜淳樸的民風。

要說江戶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事物,那當然是武士、太刀和吉原了。作為當時社會最頂層的特權階級,一把做工精湛的佩刀,毫無疑問是每名武士身份與實力的象徵。遊戲裡,玩家經常會在旅途中遇到四海為家的武士,他們頭戴蓑笠,腰間掛著佩刀,雙手叉胸而立,言談舉止中無不透露著嚴謹自律的品行和對自身實力與地位的絕對自信。同時,敵方陣營的武士,實力也往往比普通忍者雜兵強很多,絕對是玩家切磋刀法的理想對象。

而另一大象徵的太刀,在遊戲裡的表現更是大放異彩:傳說在江戶時期,德川幕府有不少達官貴人都死於一把名叫「村正」的太刀刃下,德川家因此一直將此刀視為「妖刀」而忌諱,這也是《朧村正妖刀傳》名字的由來。在遊戲裡可鍛造的上百把太刀中,大部分都以「村正」命名,且每一把都有自己專屬的必殺技。戰鬥中大開大合行雲流水的連擊和令人血脈僨張的光影特效,更是將東瀛武士迅猛、飄逸、電光火石招招致命的交鋒演繹得淋漓盡致。而最終boss為妖魔化的德川氏後代的設定,也給遊戲中的「村正」賦予了格外鮮明的傳奇色彩

相信看過《銀魂》的朋友都很熟悉裡面那個「女人的帝國」——吉原。實際上,江戶時代的日本,確實存在過真實的吉原,具體位置是在如今東京的臺東區。其地位與性質和動畫裡別無二致,都是達官貴人和武士們花天酒地的天堂。而遊戲裡,夜晚的室外場景基本以昏暗的色調為主,唯獨吉原,通過鮮豔的色彩描繪、一望無際的夜色和燈火通明的閣樓之間醒目的明暗反差、以及櫻花、燈籠、燭光等精湛的細節刻畫,完美詮釋了那個香豔無比紙醉金迷的「不夜城」的魅力。行走在閣樓瓦礫間的玩家,總能看見房間裡明亮的燭光反射在窗戶上的,那一幕幕姿態各異令人遐想的倒影,偶然進入房間,運氣好的話還會遇到半裸酥胸性感妖嬈的吉原遊女(可惜紳士們期待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

《朧村正》所描繪的江戶,沒有賣弄權術和勾心鬥角,也沒有加劇的階級矛盾與腐朽的閉關鎖國。嫻熟而華麗的水墨繪畫,渲染出了一個真實、細膩、淳樸的小農社會,讓玩家和手中的太刀一起,去在刀光劍影中感受扶桑武士的光明磊落;去在燈火通明中欣賞吉原的妖嬈風情;去跟隨傳說的腳步見識那些古典文化中的妖魔鬼怪;去仰望妖刀「村正」的傳奇色彩......我相信,對每一個品味過本作的玩家而言,即使你合上了手中的「畫」,這幅屬於那個紙醉金迷的時代的「浮世繪」,也早已永遠描繪在了你的記憶之中。

相關焦點

  • 《朧村正》水墨和風與鬼怪的聊齋奇譚
    今天要寫的遊戲是2009年在Wii上推出的朧村正,這款遊戲在2013年也移植到PSV上!朧村正主打「絢爛繪卷和風動作RPG「!在遊玩時確實感受到了濃厚的日系風格,把水墨風格用2D完美呈現,日系和風搭配水墨、鬼怪,可以說是完美襯託了這款遊戲的獨特之處。究竟這款遊戲還有什麼迷人之處呢?由水墨、和風與鬼怪黃金三角元素組成的遊戲!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一部浮世繪風格動畫,乍看讓人不喜歡,但細看之下卻是風情萬種
    而這種繪畫,就被稱為「浮世繪」。浮世繪對大家是並不陌生的,而浮世繪後來影響到的畫家,大家肯定也熟悉。一個是莫奈,一個是梵谷。這兩個人都曾經在繪畫上受到過日本浮世繪的影響。而浮世繪一直以來只是一種供人欣賞的藝術繪畫,要把它運用到動畫當中來,是非常困難的。但也有人不願意失去這個機會,真正把浮世繪搬到了現實當中來。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近日,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兩者代表作品一百餘件展出,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浮世繪》作者: 潘力
    貳: 本書是我收集到的少有的國內詳細介紹浮世繪的書。能看得出本書潘力老師潛心研究的成果。不但宏觀的把浮世繪的歷史發展概括出來,更精彩的是挖掘了浮世繪和日本傳統美術的傳承,論證了如何吸收外來(包括中國西方)文化精華,闡釋了對世界美術史的影響。總之,對國內浮世繪研究的有一個積極的啟發作用。
  • 浮世繪出現之前,日本都在畫些什麼?——日本美術作品欣賞
    說起日本美術,你想到的一定是《浮世繪》。《浮世繪》版畫像是日本美術的一張名片,印刷品散播到了全世界。那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呢?在它出現以前,日本都在畫些什麼呢?《浮世繪》顧名思義,即為浮華世界的繪畫。《浮世繪》並不是憑空出現,在鎌倉時代禪宗的傳播導致中國宋朝畫風的流行,而禪宗本身就含有世俗化成分。12世紀至14世紀繪卷盛行時期,興起了純世俗性的繪卷,直接表現鎌倉時代的武士精神,我們可以看到的代表作有《平治物語》、《蒙古襲來繪詞》。日本的水墨畫深受中國的南宋繪畫影響,14世紀以後我們看到的日本畫家如周文、雪舟、雪村等畫家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到南宋繪畫的影子。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此次展覽作品精彩紛呈,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朧村正的人設畫家是誰 絢爛繪卷和風
    《朧村正   朧村正的人設畫家是:神谷盛治     VANILLAWARE有限會社執行董事。   擔任:     1997年《公主王冠》人設,導演     2006年《幻想大陸》人設,導演     2007年《格林魔書》人設原案     2007年《奧丁領域》人設,導演     2009年《朧村正》人設,導演
  • 日本浮世繪竟然和中國的木版年畫同源
    近期,中國美術館甄選館藏的一百餘幅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作品,組成「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
  • 浮世繪與年畫:東方版畫花開兩朵
    正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展覽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日本浮世繪:浮世眾生與人間風景    因本展作品的品類並不完備,下面僅以展廳中主要作品為例,介紹一下日本浮世繪各自的藝術特色。
  • 江戶時代的種子,神奈川的海浪,浮世繪文化在珠寶中也很有地位
    浮世繪起源於日本江戶時代,常見的一般為版畫,匠人將畫好的畫刻在木板上,批量拓印,也有少量的手繪作品。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的字面意思為"虛浮的世界繪畫"。"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即,此岸或穢土,即憂世或塵世。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因此浮世繪即描繪世間風情的畫作。下面這兩款設計就是將這世間的風情實物化,用靈感定格這份美好。
  • 眾籌| 繁世浮雲錦繪成!21個浮世繪流派藝術精選,限量圖書及周邊
    開篇的海浪,是浮世繪最著名的代表作,畫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作為浮世繪的頭號迷弟,梵谷受浮世繪影響巨大。梵谷一生雖然窮困窘迫,卻也收藏了200多張浮世繪作品。「浮世」在日語裡即是「俗世」之義,作為反映日本世俗生活的風俗畫,浮世繪floating world的精髓就是live in the moment 「活在當下」。梵谷所在的時期正是浮世繪發展的巔峰時期,自那時起,經過450年的發展,浮世繪的派別和繪畫門類也愈加豐富。目前為止,浮世繪歷史上共有21個流派。
  • 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小紅書?
    浮世繪,可以有多美?它在19世紀風靡歐洲,讓莫奈、梵谷和眾多印象派大師為之傾倒,競相效仿。其中,梵谷可能是受浮世繪影響很深的人。他不僅臨摹過不下30幅浮世繪作品,並且以歌川廣重、溪齋英泉等日本畫家的浮世繪作品為參考,繪製出了東西方藝術相遇的經典之作。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展覽分為「同源與流變」「形象與風格」「技藝與受眾」「生產與發行」四個部分;從淵源、技術、發行及風格等方面探討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的異同。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日本的代表藝術浮世繪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是日本傳統文化貨真價實的瑰寶。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浮世繪潮流」「浮世」這個詞在古代日本實際是「憂世」的意思,它代表著一種「厭世情結」。由於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傳入,「浮世」一詞也有了一種及時行樂的意思。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浮世繪便宜大碗的基礎來源於明確的分工。 浮世繪影響了西方藝術,反過來,西方文化也影響了浮世繪的創作。 但它的奇妙旅程還在繼續,20世紀初,不少畫家以浮世繪的材料與技法,創造出融合西方風格的新浮世繪,這些作品被稱為「新版畫運動」,是帶著印象派光影和透視的浮世繪,代表人物有川瀬巴水和吉田博。
  • 限量復刻只印3000冊的浮世繪,每1冊都是私人訂製
    梵谷對其他版畫家的作品學習和臨摹,會帶有自己的藝術加工,對廣重則是原封不動照搬,梵·高對廣重的浮世繪臨摹已經徹底「放飛自我」,連廣重作品的籤名都學著寫了上去。梵谷是識貨的,他推崇的《大橋驟雨》、《龜戶梅屋鋪》是浮世繪中的極品。它們既是浮世繪巔峰畫家歌川廣重的作品,同時也代表了浮世繪大錦繪的巔峰。
  • 高清作品圖:浮世繪精選集I
    永井荷風的名篇《邪與媚——關於浮世繪》中,總結了早已凋零的浮世繪,「最耐人尋味的東西,它的身上可能具備兩種品質:邪與媚。浮世繪就有這樣的品質。邪與媚的統一,讓感觀的享樂的世界有了豐富的質感,沉甸甸地,如晚熟的高粱,所有的穗子都垂下來了,富足的,殷實的,直達天邊。」
  • 浮世繪風格的大米包裝設計,畫風好棒!
    浮世繪風格的大米包裝設計,畫風好棒! 封面以浮世繪插畫呈現 並在畫面中穿插各種情節 有仙鶴嬉戲打鬧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