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做人要有分寸,懂得識人你就贏了

2020-12-22 禪文修

文/禪文修

01 做人要有分寸

《道德經》講:「盈則溢,滿招損」,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分寸。夢不能做得太深,深了難以清醒;話不能說得太滿,滿了難以圓通;事不能做得太絕,絕了難以進退;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難以自拔;利不能看得太重,重了難以明志;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難以交心。

02

懂得識人你就贏了

會看人你就贏了。你找他借錢,他二話不說立馬借給你,這是奇人,必須摯交;你幫他多次,一次不幫就記仇,這是 人渣,必須斷交;經常批評你還經常幫你的人,這是貴人,必須深交;你拆他的臺,他裝傻的人,這是明白人,值得學習;你捧他的場,他捧你的場,這是好人,值得尊敬。

03

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請記住這段話:「說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急事慢慢說;小事幽默說;沒把握的事謹慎地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別人的事,小心地說;自己的事,聽別人怎麼說;兩個人的事,商量著說,孩子們的事,開導著說。

04

聰明人三不管、四不說 、五不幫

1、三不管:不管他人家事、不管他人閒事、不管他人情事;

2、四不說:怨話不說、胡話不說、狂話不說、假話不說;

3、五不幫:不了解真相的忙不幫、涉及錢財的忙不幫、沒辦法幫的忙不幫、不被感激的忙不幫、超出底線的忙不幫。

05

手有三不插;錢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

1、手有三不插:不插手親戚朋友買、車買房的事、不插手堂兄堂弟的事、不插手親朋好友結婚的事;

2、錢有三不借:非病非災的錢不借、投資理財的錢不借、入股持股的錢不借;

3、傻有三不犯:給領導參謀提拔誰的這個傻不犯、給人擔保的傻不犯、給人幫忙卻讓自己左右為難的傻不犯。

06

窮不求三人;富不濟三親

1、窮不求三人:不求看不起你的人、不求落井下石的人、不求不幫助你的人、

2、富不濟三親:不幫助傷害過你的親人、不幫助忘恩負義的親人、不幫助貪心不足的親人;

07

日久見人心,歲月識人品

友情到了最後,拼的都是人品,朋友貴在風雨同行;言語貴在真心真意;真正的友誼從不會輸給時間,因為日久見人心、歲月識人品。

08 為人處世

為人處世,學會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學會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學會寬容別人;你會一次比一次快樂;做人不越底線,不忘根本,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做人,要懂分寸!(值得看看)
    做人,要懂得分寸!凡事,都講求一個「度」字,過分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是為「度」,其實,就是分寸感。分寸,是為人的底線,是處世的原則。人,要懂分寸,做事,不過界。把握分寸的處世,恰到好處地做事,是人生的一門學問!《中庸》中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 什麼才是為人處世中的「分寸」和「度」?究竟要如何把握為好呢?
    在人的一生中,如何較好地為人處事,確實是一問奧秘無窮而又研究不盡的學問和藝術。而人們經常說,為人處世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掌握好尺度。否則,就會對為人做事不利。那麼,什麼才是為人處世中的「分寸」和「度」呢?究竟要如何理解才對?又要如何把握為好呢?
  • 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外圓內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外圓內方,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為人處世的智慧之道,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為人謙和的同時也不與人一起犯錯,這就是外圓內方的最好解釋。「內方」是指做人要有原則,要遵守自己的底線,這是為人之本,而「外圓」是指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靈活多變,對人對事要懂得圓滑,而不是一頭莽上去,這是處世之道如果一個人太方,只有方而不圓,必然會處處受阻,撞到頭破血流。
  • 人生感悟:掌握分寸,是做人最精妙的藝術
    一一一荀子《勸學》做人和做學問一樣,都要懂得分寸感。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人不懂節制,隨心所欲,以至犯了大錯。這些事例古往今來,每每有之。這事其實不用怪朱元璋無情,是那發小不看場合,不懂分寸所致。你想一個個堂堂的開國皇帝在眾大臣面前,被人掀老底,那是何等的羞辱。03為人處世很不容易,你自認為一切都無所謂,但無意中會對別人造成傷害,你說的每句話,每件事,都要掌握好分寸,把握好度。
  • 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這三條為人處世之道,災禍少,人生更順暢
    做人是一門學問,想要順順利利過完一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智慧。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這三條為人處世之道,災禍少,人生更順暢。1不管對什麼人,說話都不能口無遮攔。有一句話:「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說話分場合,而不是口無遮攔想說就說。有一期《奇葩大會》,何炅是主持人。節目中,兩年前海選被淘汰的年輕選手冉高鳴重新殺回舞臺。
  • 做人如尺 要懂得分寸、知進退、遇事停三分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要學會體諒他人,尊重他人,只有懂得尊重他人,這樣你的朋友才會更多,以後的路才會更順利。讓人三分有何難,留有餘地天地寬。心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是人,都不完美;人人,都有缺點。如果學不會體諒,做不到寬容,就會引來矛盾,發生衝突。蘇聯大文豪高爾基說:「反省是一面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汙。」做人,要常常反省自己,不要把責任和錯誤,推到別人身上。
  • 再好的關係,也要懂得分寸!
    人與人之間要有分寸,人與事之間也要有分寸,尤其說話更要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衝突,就會有是非,就會不歡而散。做人要明理,明理先要懂得彼此之間的分寸。因為理是軌則,應該是連接在一起,是保持雙軌運行的。
  • 為人處世的技巧,厚道,是做人的原則,也是處世的標準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不是聰明圓滑的人,而是本分厚道、厚道的人。做人太過精明就會失了人心,而厚道積福氣、厚道積福報,厚道守信的人,既會有人幫助他們也會有上天保護他們。現在打電話很常見,但不要小看打電話,打電話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談話的藝術。二、厚道,是做人的原則1、厚道是最硬的後臺厚道,不是愚蠢,是修養,厚道,不是無能,是人品。厚道是做人的基礎,厚道是做事獲得誠信的證明。
  • 出言有尺,嬉鬧有度;把握分寸,熟不逾矩
    網上有句話:「那些擁有頂級魅力的人,都有著恰到好處的分寸感。」 每個人都喜歡和有分寸的人交往、共事。 有分寸感的人,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心情愉悅。 01 說話有分寸,不揭人短。
  • 鬼谷子教你為人處世,記住這三句話,方可趨利避害,受益終身
    人的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讓你歡喜的,也有讓你厭煩的,尤在學生時代凸顯。小時候最常聽媽媽說的在學校不要跟人打架,不要大小姐脾氣等等這類話語。但回到事情的本質,歸根結底就是你要學會為人處世,因為世界是殘酷的,沒人會因為你是個孩子就會手下留情。
  • 鬼谷子識人智慧:為人處世有這三個特徵的人,貴人一路相伴
    時常聽到有人抱怨說,為什麼別人總有貴人相助,而我卻沒有呢?有這樣想法的人,顯然已經把第一貴人錯過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你永遠都是你自己的第一貴人,當自己把自己給否定的時候,就已經失去。就像是一個整天懶散,不求上進的人,指望著有一個貴人出現,為他帶來財富,這難免有些不現實。
  • 懂得分寸,才能有最長久的關係
    人際交往中,分寸,是一種尊重。友情是需要來維護的,即使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不顧及他們的感受,說出一些傷害他們的話。懂得將心比心。假如你的好朋友在人群中說一些詆毀你的話,你心情會好嗎。做一個有分寸的人,對熟悉的人更應該講究分寸。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不要一昧地將自己的負面情緒都發洩在你熟悉的人身上。熟悉的人,因為更懂你,才會更包容你,但不意味著你可以不講分寸,一旦你失了分寸,越過了底線,再熟悉的人也可能變成陌生人。懂得分寸,是一種語言技巧。
  • 《厚黑學》教你修煉情商:為人處世要有厚的功夫,也要有黑的學問
    做人難,處世難,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有的切身感受,但具體難在哪裡,就未必人人都能說得清楚搞得明白了。「人情練達皆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為人處世是一門非常考驗人的學問,難倒了很多人,也成就了不少人。為了讓自己在社會上混得開,人情世故是必須弄懂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做人還是需要點「厚黑的」。
  • 別人不說,你卻一定要讀懂、悟透的30條處世金句,真正的人情世故
    為人處世,不可不懂人情世故!人情世故,是真正有助於我們建立和諧人際關係和美好生活乃至獲取成功的一門實用學問。人情世故並非簡單的圓滑處世,也不是虛偽的假意逢迎,而是真正懂得世事人情,並能為自己所用。以下分享別人不說,你一定要讀懂、悟透的6條處世天規、30條處世金句,真正的人情世故,受益終身。
  • 老僧的告誡:為人處世,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小心福氣慢慢溜走
    我的朋友中有一位年近四十的老大哥,他是很多朋友公認的有福之人,而且深諳為人處世的智慧。他說話滴水不漏,做事無懈可擊,所以現在非常成功,可謂名利雙收。有一次跟他喝茶聊天的時候,我向他請教如何才能像他一樣會說話,讓自己左右逢源。他給我講起了年輕時,拜訪一位老僧得到的教誨。
  • 做人:三分為人添情義,七分為己謀生路
    人這輩子總要兜兜轉轉,將愛恨離合嘗遍,最後回到最初的起點,發現最好就是人生恰是象徵著圓滿的0。三分糊塗,七分清醒,才能修身養性,踏實做人。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才能建業成事,大有作為。三分為人,七分為己,才能活得自在灑脫,遺世獨立。
  •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八種「不聰明」的表現,真奇怪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以下八種「不聰明」的表現,或者說往往有以下八種做人「心計」,早晚能混出頭,真奇怪。具體有三個技巧:一是在細枝末節、無關重要的事情上要懂得「隨眾」,不要什麼都追求與眾不同;二是不要讓人感覺你比他更聰明;三是多做少說,不要把聰明表現在你的嘴巴上。「心計」三、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不要「胡言亂語」做人有「心計」的人,不該聰明時絕不聰明,因為這個時候的聰明是需要隱藏的。
  • 懂分寸的人生,才能進退自如
    為人處事,重要的是要講規矩,懂分寸,才能有進有退。人生需有尺,做事需有度。做事做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才是人生的高境界。掌握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做人知分寸宋玉言:「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做人要講分寸,學會有度有量,不卑不亢。凡事過剛則易折,過滿則招損。不可成亂矩之人,不能行過分之舉。
  • 「交友不慎,人財兩空」:到底該如何為人處世?老祖宗告訴你技巧
    有的時候比能力、際遇,更重要的並非是命運,而是掌握高手處世的技巧和方法。到底該如何為人處世?老祖宗告訴你技巧。 懂得處世哲學的高手,一般都會遵循這3個原則,越早知道就會越早受益。一旦違背了這3個原則,想必就會渾渾噩噩的過一生。
  • 做人,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以德服人」!
    事實上,做人,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以德服人,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傻子,你可以用詭計騙過別人一時,但只有靠「德」才能讓別人心服口服。「德」是自我的教育,是內心的梳理,表現在外則是行為的規矩。自古以來,以德服人就都是一條最重要的處世哲學。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以德服人呢?其實在細節上多加注意,往往就夠了,具體而言,做人,牢記以下6條處世天規,教你以德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