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追悼會上,陳忠實念「路遙遺訓」,道盡無數心酸

2020-12-23 王老師教育說

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是陝西籍作者,素有「陝西三棵大樹」之稱,也被人稱為陝西的三駕馬車。

有網友按照三人的寫作風格總結說:陳忠實以寫「幹」為主,路遙半溼半乾,賈平凹以溼為主。

如今,三棵大樹已經倒下兩位,只有賈平凹還健在。

而且68歲的賈平凹寶刀不老,剛出了新書《暫坐》,是都市題材小說,以西安城內十二個單身多金的女性為主線,描繪了這些女人在經濟獨立之上,如何追求精神獨立的,以及她們之間抱團取暖,生意場上和男人撇不清的利益糾葛。

今天我們文章的主要人物不是賈平凹,而是故去的路遙和陳忠實。

時間倒退到28年前,42歲的路遙在1992年11月17日因病去世。

路遙的追悼會,陳忠實參加了。

陳忠實在路遙追悼會上講道:

「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以路遙的名義,陝西作協寄望於這個群體的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是路遙的遺訓。」

一句「千萬不可馬虎了自己」,道盡無數心酸。

路遙是逐日的夸父,倒在了乾渴的路上。

路遙的一生,雖然短暫,卻也精彩,是苦難和輝煌並存的一生。

1949年,路遙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7歲那年被過繼給了大伯;上學期間,養母出去乞討供他讀書。

路遙出生的那年,陳忠實已經7歲,也出生在一個農家庭,他初中時,家裡只能供讀一個學生,父親選擇了讓他休學一年。

這兩個同時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或許沒有想到,若干年後二人都拿起了筆,一個人寫了《平凡的世界》,一個人寫了《白鹿原》。

更為關鍵的是,這兩部作品還都獲得了矛盾文學獎。

關鍵中的關鍵是,沒有《平凡的世界》,可能也不會有《白鹿原》。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路遙翻閱了幾年的報紙和書籍,加一起重達幾噸,光筆記就做了幾十本,手指頭磨得沒了指紋露出了毛細血管。

路遙說:只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就不能把人生之船停泊在溫暖的港灣。人不僅要戰勝失敗,還要超越勝利。

原本,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靠《人生》奠定了自己在文學圈的地位,可他卻想著再寫一部可以傳世的經典作品超越《人生》。

只是,路遙投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卻屢遭退稿,編輯們認為,《平凡的世界》寫得太平,人物眾多而龐大,故事代入感不強。

除了路遙自己,幾乎沒人相信他可以超越自己。

幾經周折,《平凡的世界》發表,並在1992年獲得矛盾文學獎。

路遙歷時六年,用生命書寫的《平凡的世界》在中央廣播電臺播送後,創下了長篇連播最好成績,讀者的信譁譁地寄過來,聽眾達到3億。

路遙說:作家不僅要取悅於當代,更要給歷史一個交代。好作品原子彈炸不倒,壞作品上帝的讚賞也沒用。

如今,28年過去了,《平凡的世界》一直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了燈塔式的讀本。

用命在寫作的路遙,如果泉下有知他的《平凡的世界》銷量達到了2000萬冊,也該了無遺憾了吧。

當小陳忠實7歲的路遙寫下這部傳世作品的時候,46歲的陳忠實坐不住了。

其實,早在路遙的《人生》出版後,陳忠實就因為這個被人揶揄過。

據說,有一次,陳忠實回老家,遇到一個村民。那人問他:你為啥寫不出《人生》?

陳忠實無言以對。

是啊,路遙用21天時間寫了《人生》,陳忠實內心既佩服又不服。

1988年,100萬字的《平凡的世界》全部完稿出版,陳忠實就想,為啥路遙可以,我不行?

不甘心落後的陳忠實,接連說了兩句狠話。

他告訴妻子說:自己一定寫一部長篇,如果寫不出來,就回老家養雞。

另外一句是說給自己聽的,他說,自己要寫一本死後可以帶進棺材裡做枕頭的書。

為了寫好《白鹿原》,他還給自己定了三大約律:不再接受採訪,不再關注對已以往作品的評論,一般不參加那些應酬性的集會和活動。

陳忠實說:

「三條約律也是保障整個寫作期間能聚住一鍋氣,不至於零散洩露零散釋放,才能把這一鍋饅頭蒸熟……當我完成這部書稿之以後,便感佩當初的三條約律拯救了我的長篇,也拯救了我的靈魂。」

陳忠實用四年時間磨一劍寫了《白鹿原》,不過,因為裡面有涉及到「性」,它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

創作《白鹿原》,陳忠實沒少下功夫,他查閱了地方縣誌等資料,還有外國名著,他那句開篇就點睛的"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就是參考了《百年孤獨》。

提到寫作都不容易,陳忠實後來回憶:「寫《白鹿原》我的心情很複雜,生活也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娃上學快交不起學費了。我給老婆說,我回原上老家去寫,你給我多擀點面帶上,吃完了回來你再擀,這事弄不成,咱養雞去。」

《白鹿原》是一部民族秘史,記錄了白嘉軒、鹿子霖、田小娥這些人物之間的故事。

它的出版也不容易,人文社的高賢均編輯讀完說了四個字:開天闢地。

只是,因為裡面寫田小娥和四個男人之間的事情過於直白,也面臨一個尷尬。

提及為什麼會這樣寫,陳忠實用了十個字——不迴避,撕開寫,不做誘餌。

後來,《白鹿原》有機會競爭矛盾文學獎,但前提是,他需要刪減,把田小娥那部分修改一下,無奈,為了參加競獎,陳忠實做了妥協。

哪怕今天拍成影視劇,也是做了適當改編的,比如電影版的《白鹿原》,因為時間限制,白靈那部分就做了刪減,電影也只呈現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陳忠實說,沒有《平凡的世界》,就沒有《白鹿原》。

在我看來,他和路遙,就是英雄惜英雄,兩個人是同行,是盟友,暗地裡也是競爭對手,暗暗較勁。

可惜的是,路遙用生命寫下了《平凡的世界》,剛到中年就猝然長逝。

欣慰的是,陳忠實吸取教訓,在以後的日子裡沒有馬虎自己。#陳忠實#

2016年陳忠實因癌症去世,但他的這部民族秘史卻流傳了下來,且無刪減版本得到了認可。

讓我們一起走進「陝西三棵大樹」,領略一下他們作品的不同,看一看他們是各有千秋,還是平分秋色呢?

相關焦點

  • 路遙,賈平凹和陳忠實,誰的文學地位比較高?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上一般很難說誰的地位更高,因為每一個人的文風不同,對於自己的文學特色和內容描寫的風格也各不相同。就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路遙,因為孫少安在《平凡的世界》裡是我的精神楷模,當然,我覺得路遙的文學地位要高一些。
  • 陳忠實,路遙,賈平凹,三位陝西著名作家誰的文學地位更高?
    陳忠實,男,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以及文論集《創作感受談》。 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陳忠實小說自選集》,《陳忠實文集》,散文集《告別白鴿》等。
  • 【原創】路遙故裡行
    路遙首先是一位英雄,其次才是一個作家。他是用生命寫作的人。為了寫作,他放棄了健康、家庭,甚至放棄了生命。在明知道自己已身患絕症的情況下,他拼盡生命的最後力氣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三部。路遙去世已經二十年了,陝西文學界至今都把他的名字排在陳忠實、賈平凹的前面。在中國,文人相輕的情況比比皆是,但在陝西乃至全國,我沒有在任何一個作家的文稿、談話中看見、聽到過非議路遙的話,聽到的只有讚譽、欽佩、惋惜和懷念。賈平凹說:「在陝西,有兩個人會長久,那就是石魯和路遙。」陳忠實說:「路遙獲得了這個世界裡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這是路遙作為作家最難仿效的本領。」
  • 路遙未完成的3部小說:生命樹、崩潰、十年,曉雷:劍指諾貝爾!
    有一次,路遙把自己的小說《不會寫詩的人》拿給好朋友海波去看,並讓海波評價他的小說與陳忠實《高家兄弟》,賈平凹《姚生枝老漢》的特點,海波直言不諱指出路遙小說的缺點,這讓路遙很失落。作為一個不服輸的人,路遙希望自己的文學創作儘快成熟。
  • 死於42歲的路遙:寫完《平凡的世界》,他為何把筆扔出了窗外?
    進行原稿後,路遙回到西安市時經過銅川,把小說集念給那時候在媒礦當職工的侄子王天樂。文學家陳忠實追憶那時候念完路遙《人生》的震撼人心覺得:「一下子人體癱倒,從信心中墜入到不自信」,在他眼中,這一比他還年青七歲的又生早已把她們中間的間距拉得很遠。也更是在路遙的鼓勵下,陳忠實之後完成了他的《白鹿原》。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路遙與《平凡的世界》(原創)
    路遙的妻子林達也是北京知青,當年因為肩負勸說林虹與路遙重修舊好未完成任務,在於路遙的接觸中產生了愛情,在物質生活上給路遙這個窮光蛋給予了極大支援,若不是妻子的幫助,路遙早垮了,也不知道是否還有《平凡的世界》?
  • 去留肝膽兩崑崙——記陳忠實先生
    我與陳忠實的私交一直很好,我敬重他的文章,他看重我的書法(陳老師的書法也很好,儘管他常說他的書法是「用毛筆寫成的字」);我喜歡吃陝北飯,他也喜歡,於是便經常在這些飯館碰面,有時還很親密地聊上一通;我們又是住在同一條街上,相隔不過百米左右(他在高桂滋公館裡辦公,我在張學良公館隔壁居住),更重要的是他是省政協常委,我是省政協研究室幹部,政協工作人員是為委員服務的,所以他又是我的服務對象。
  • 懷念路遙:真實的路遙與真實的《平凡的世界》
    在新中國文學的天幕上,路遙猶如一顆流星,在短暫寫作生涯裡,給中國文壇留下了一道難以磨滅的輝煌。他的作品展現出奮鬥不息的昂揚鬥志曾經感染了無數讀者心靈,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徵程。同學白正明說,一身灰的卡服是路遙經常的禮服,「老三樣」(白、黃、玉米發糕)吃飯後一碗開水衝菜湯是他很喜歡的美味佳餚。「兒子上大學前靠家裡,上大學後靠的是林達,林達是北京人,家裡境況好,在經濟上給了兒子很多接濟,就連背到學校裡去的被子和褥子,都是林達給準備的。」
  • 情感「小白」路遙,把工人資格讓給初戀,自己卻含淚成為偉大作家
    在遇到林虹之前,路遙的感情履歷是一片空白。作為初戀,路遙給了林虹自己當時可以給的一切。禮尚往來,林虹的一個決定,也成就了偉大作家路遙,成就了《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初戀1969年,路遙認識了北京青年林虹。
  • 路遙:日他媽的文學​
    1992年寒冬,窮了一輩子的路遙死了,年僅42歲,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獲獎無數的他唯一的遺產竟然是10000多元的借條。「等我出院以後,我先回王家堡老家,讓我媽把我餵上一個月。我媽做的飯好吃,一個月就把我餵胖了。」病危期間,路遙念念不忘中學時,因為飢餓偷吃西紅柿的事。去世前三四天,路遙對去看望他的人說:「我這十幾年,吃的是豬狗食,幹的是牛馬活。」
  • 路遙42歲患病而死,臨終的話,讓賈平凹奪門而逃,躲在樓梯間痛哭
    路遙是陝西文壇上個世紀「陝軍東徵」的主力,代表了陝西文化軟實力,與陳忠實、賈平凹並稱為陝西文壇的「三駕馬車」。路遙的一生是不卑不亢,與天鬥與地鬥,大筆如椽著作等身,一部《平凡的世界》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
  • 人生路遙,必讀路遙《人生》|為每個在人生路口徘徊的人指明方向
    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路遙的《人生》,通過講述青年高加林的故事,反映了人生道路中政治、事業、情感、個人生活等種種問題,主人公高加林正是當下很多人的縮影,對於每個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的人,在這本書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 路遙的二弟:路遙的乳名叫「wei」,具體啥意思,我至今都不知道
    《平凡的世界》作者名叫路遙,他出生在陝北農村,他用6年的時間創作了《平凡的世界》,卻因創作累得油盡燈枯,在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第二年,路遙因病去世,年僅42歲。一位偉大的作家,就這樣離我們而去,讓無數讀者扼腕。
  • 路遙臨終前被迫籤下離婚協議,妻子無情離去,後被女兒告上法庭
    妻子林達不僅要照顧丈夫路遙,還要照顧孩子。林達自己一個人承受的太多,最後或許是真的承受不了了,所以對路遙提出了離婚。這個時候路遙已經因為長期熬夜寫作把身體累垮了,住進了醫院。而在住院的三個多月裡,林達僅來探望過一次。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路遙終於還是籤下了離婚協議。
  • 《平凡的世界》激勵了無數人,但作者路遙的故事,卻少有人知曉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近代文壇的裡程碑之作,不僅獲得茅盾文學獎,還激勵了無數的人,教育部更是將其列入閱讀書目,高考曾多次以此為題。馬雲曾說,他高考落榜時,在火車站買了此書,讀後備受鼓勵,再戰高考。多年以後,衛國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路遙。路遙大伯家的條件也不好,但還是讓路遙上了小學。但是隨著家境越來越差,伯父伯母反對路遙去上初中。路遙與家人達成協議:可以不讀書,但是要去參加入學考試。
  • 《平凡的世界》出版30多年後,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讀路遙?
    生活是勞動人民創造的……歷史用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離開大地和人民,任何人也不會成功。」但少有人知道,在《平凡的世界》乘著電波飛入無數青年人內心之前,它遭遇的是文壇的當頭棒喝。 在路遙剛剛寫完第一部的時候,全中國的文壇充滿期待——他的上一部小說《人生》就已得到肯定——各路編輯紛紛跑到西安約稿,包括曾發表過《人生》的《收穫》雜誌,還有發表過他第一部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的《當代》雜誌。但看稿過後,幾本主流文學刊物的編輯都失望而歸,婉拒發表。
  • 白描:為路遙母親畫像
    畫家邢儀寫生的路遙母親的畫像【畫家日記】……又踏上了這片土地,又走進了這條川道,久違了這陝北的藍天,這高原的風,陽光下黃土墚峁的景色是這樣鮮亮,而背陰處的色彩又是如此柔和,陝北在粗獷的外表掩蓋下,其實藏就著更多厚重的母性的本質……這是路遙早年曾走過無數遍的路,也是老人走過無數遍的路,路遙永遠再不可能踏著這條路回來
  • 路遙臨死前與妻子離婚,7年後路遙弟弟說出實情:這事不怪嫂子
    翻開中國當代的文學史,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是一個繞不開的豐碑。路遙一生過的苦難,在他臨死之前,妻子堅決提出跟路遙離婚。在這種苦難交加的環境中,路遙還是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平凡世界中,路遙苦難的成長1949年的冬天,路遙出生在陝北的一個農村裡,上學的時候老師為他取名為王衛國。而路遙是他後來的筆名。
  • 路遙的《人生》,他自己的人生,寫出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
    有外國的,也有中國的,其中我最推崇的是我們中國的兩位作家:一位是路遙,另一位也是一位黃土高原的作家陳忠實。今天我想依舊介紹一下路遙的作品,不為別的,我覺得他是一位真正的作家,是一位用生命寫作的作家。路遙先生寫就他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僅過了一年時間就與世長辭,留給我們後代的文學愛好者只有惋惜和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