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都是陝西籍作者,素有「陝西三棵大樹」之稱,也被人稱為陝西的三駕馬車。
有網友按照三人的寫作風格總結說:陳忠實以寫「幹」為主,路遙半溼半乾,賈平凹以溼為主。
如今,三棵大樹已經倒下兩位,只有賈平凹還健在。
而且68歲的賈平凹寶刀不老,剛出了新書《暫坐》,是都市題材小說,以西安城內十二個單身多金的女性為主線,描繪了這些女人在經濟獨立之上,如何追求精神獨立的,以及她們之間抱團取暖,生意場上和男人撇不清的利益糾葛。
今天我們文章的主要人物不是賈平凹,而是故去的路遙和陳忠實。
時間倒退到28年前,42歲的路遙在1992年11月17日因病去世。
路遙的追悼會,陳忠實參加了。
陳忠實在路遙追悼會上講道:
「路遙是無愧於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於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以路遙的名義,陝西作協寄望於這個群體的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是路遙的遺訓。」
一句「千萬不可馬虎了自己」,道盡無數心酸。
路遙是逐日的夸父,倒在了乾渴的路上。
路遙的一生,雖然短暫,卻也精彩,是苦難和輝煌並存的一生。
1949年,路遙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7歲那年被過繼給了大伯;上學期間,養母出去乞討供他讀書。
路遙出生的那年,陳忠實已經7歲,也出生在一個農家庭,他初中時,家裡只能供讀一個學生,父親選擇了讓他休學一年。
這兩個同時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或許沒有想到,若干年後二人都拿起了筆,一個人寫了《平凡的世界》,一個人寫了《白鹿原》。
更為關鍵的是,這兩部作品還都獲得了矛盾文學獎。
關鍵中的關鍵是,沒有《平凡的世界》,可能也不會有《白鹿原》。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先說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為了寫好《平凡的世界》,路遙翻閱了幾年的報紙和書籍,加一起重達幾噸,光筆記就做了幾十本,手指頭磨得沒了指紋露出了毛細血管。
路遙說:只要不喪失遠大的使命感,就不能把人生之船停泊在溫暖的港灣。人不僅要戰勝失敗,還要超越勝利。
原本,在《平凡的世界》之前,路遙靠《人生》奠定了自己在文學圈的地位,可他卻想著再寫一部可以傳世的經典作品超越《人生》。
只是,路遙投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後卻屢遭退稿,編輯們認為,《平凡的世界》寫得太平,人物眾多而龐大,故事代入感不強。
除了路遙自己,幾乎沒人相信他可以超越自己。
幾經周折,《平凡的世界》發表,並在1992年獲得矛盾文學獎。
路遙歷時六年,用生命書寫的《平凡的世界》在中央廣播電臺播送後,創下了長篇連播最好成績,讀者的信譁譁地寄過來,聽眾達到3億。
路遙說:作家不僅要取悅於當代,更要給歷史一個交代。好作品原子彈炸不倒,壞作品上帝的讚賞也沒用。
如今,28年過去了,《平凡的世界》一直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了燈塔式的讀本。
用命在寫作的路遙,如果泉下有知他的《平凡的世界》銷量達到了2000萬冊,也該了無遺憾了吧。
當小陳忠實7歲的路遙寫下這部傳世作品的時候,46歲的陳忠實坐不住了。
其實,早在路遙的《人生》出版後,陳忠實就因為這個被人揶揄過。
據說,有一次,陳忠實回老家,遇到一個村民。那人問他:你為啥寫不出《人生》?
陳忠實無言以對。
是啊,路遙用21天時間寫了《人生》,陳忠實內心既佩服又不服。
1988年,100萬字的《平凡的世界》全部完稿出版,陳忠實就想,為啥路遙可以,我不行?
不甘心落後的陳忠實,接連說了兩句狠話。
他告訴妻子說:自己一定寫一部長篇,如果寫不出來,就回老家養雞。
另外一句是說給自己聽的,他說,自己要寫一本死後可以帶進棺材裡做枕頭的書。
為了寫好《白鹿原》,他還給自己定了三大約律:不再接受採訪,不再關注對已以往作品的評論,一般不參加那些應酬性的集會和活動。
陳忠實說:
「三條約律也是保障整個寫作期間能聚住一鍋氣,不至於零散洩露零散釋放,才能把這一鍋饅頭蒸熟……當我完成這部書稿之以後,便感佩當初的三條約律拯救了我的長篇,也拯救了我的靈魂。」
陳忠實用四年時間磨一劍寫了《白鹿原》,不過,因為裡面有涉及到「性」,它的出版也是一波三折。
創作《白鹿原》,陳忠實沒少下功夫,他查閱了地方縣誌等資料,還有外國名著,他那句開篇就點睛的"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就是參考了《百年孤獨》。
提到寫作都不容易,陳忠實後來回憶:「寫《白鹿原》我的心情很複雜,生活也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娃上學快交不起學費了。我給老婆說,我回原上老家去寫,你給我多擀點面帶上,吃完了回來你再擀,這事弄不成,咱養雞去。」
《白鹿原》是一部民族秘史,記錄了白嘉軒、鹿子霖、田小娥這些人物之間的故事。
它的出版也不容易,人文社的高賢均編輯讀完說了四個字:開天闢地。
只是,因為裡面寫田小娥和四個男人之間的事情過於直白,也面臨一個尷尬。
提及為什麼會這樣寫,陳忠實用了十個字——不迴避,撕開寫,不做誘餌。
後來,《白鹿原》有機會競爭矛盾文學獎,但前提是,他需要刪減,把田小娥那部分修改一下,無奈,為了參加競獎,陳忠實做了妥協。
哪怕今天拍成影視劇,也是做了適當改編的,比如電影版的《白鹿原》,因為時間限制,白靈那部分就做了刪減,電影也只呈現了原著的三分之一。
陳忠實說,沒有《平凡的世界》,就沒有《白鹿原》。
在我看來,他和路遙,就是英雄惜英雄,兩個人是同行,是盟友,暗地裡也是競爭對手,暗暗較勁。
可惜的是,路遙用生命寫下了《平凡的世界》,剛到中年就猝然長逝。
欣慰的是,陳忠實吸取教訓,在以後的日子裡沒有馬虎自己。#陳忠實#
2016年陳忠實因癌症去世,但他的這部民族秘史卻流傳了下來,且無刪減版本得到了認可。
讓我們一起走進「陝西三棵大樹」,領略一下他們作品的不同,看一看他們是各有千秋,還是平分秋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