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重症醫學科是最能體現一個醫院水平的科室之一,重症醫學科的大夫也經常被認為是醫院裡水平最高的大夫。
在2020年COVID-19患者救治中,重症醫學科的大夫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我們在對重症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檢索過程中,發現中國發表的SCI論文,在10年內增長了29倍。這顯示了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及科研的急速發展。
我們特別卯足了勁,幫朋友們找到了重症醫學科做臨床科研的四大策略。
1,重症醫學科論文概況
重症醫學科領域已經發表了230,734篇Medline收錄文獻。
2011年,僅有6,843論文;到2020年目前,就已經達到38,019篇論文;十年翻5.6倍。
(重症醫學科研究論文的增長趨勢)
我們對其中最新發表的10,997篇論文進行大數據分析。
根據重症醫學科領域2020年發文3.8萬篇的總量,下面針對重症醫學科的全球數據大都是今年最近3個月論文分析結果。
國家分布可以看到,美國發表論文數最多,佔33%;中國發表的研究論文數量為1,877篇,佔19%,排在第二位。義大利、德國和法國分列第三到五位。
(SCI論文的時間和國家分布)
研究發表在哪些雜誌?
發表重症醫學科相關研究最多的五個SCI雜誌是Crit Care Med, PLos One, Sci Rep, Chest, Crit Care等。
可以看到,重症醫學科的研究發表在高質量期刊的比例比較高,20%的研究發表在6分以上期刊。
需要注意的是,IF=-1的標記意味著該期刊儘管被Medline資料庫收錄,但不是SCI收錄期刊;尤其是其中的很多是掠奪性期刊,比如Cureus,就是典型的垃圾期刊;投稿時要特別小心。
(發表論文的雜誌分布)
其中發表重症醫學科論文最多的Crit Care Med,2019年的影響因子是7.42;每年發表的論文在700篇左右。
中國學者在該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僅佔第5位。
研究熱點基因
和相關疾病
重症醫學科研究的主要基因包括NLRP3, ACE2, STAT3, SET, MTOR等;膿毒症、肺癌、休克、睡眠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是與重症醫學科研究最關注的五種關鍵詞。
重症醫學科研究最活躍的機構
如下圖所示,麻省總醫院、華西醫院、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是發表重症醫學科SCI論文最多的三個醫院。
最活躍的學者
重症醫學科領域最活躍的學者及其關係網如下圖所示。
很多同仁在找研究生導師、或者找訪問學者導師,學術上活躍的學者總是最優先的選擇。
包括:美國匹斯堡大學醫學院CRISMA中心的Kellum, John A;中國中日友好醫院的Cao, Bin;沙烏地阿拉伯的Arabi, Yaseen;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Slutsky, Arthur S;美國匹茨堡大學的Ely, E Wesley等。
2,領域內的重要論文
從下圖可以看出重症醫學科領域經典論文的分布。
在發表的高質量論文中,集中發表在NEJM這一醫學頂刊,主要是重要的臨床試驗結果和綜述。下表中的第二篇特別值得閱讀,是Escobar等針對如何識別院內臨床惡化風險的成年患者研究。
應用這一研究結果,不僅對於第一時間識別出那些病情加重的病人從而第一時間做出診治,對於應用這一成果驗證自己的患者從而完成自己的科研課題亦有重大幫助。
3,中國發表的SCI論文
單獨查中國重症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時發現,中國已經發表了24,464Medline收錄的論文,其中2011年僅發表了257篇,到了2020年就已經發表了7433篇論文;中國重症醫學科研究論文十年時間增長了29倍,令人感慨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和科研的高速發展,這是患者的福音。
其中華西醫院、重慶醫科大學兒童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發表的論文最多。
從中國重症醫學科活躍專家看,Cao, Bin和Wang, Chen的研究團隊臨床科研最為活躍;尤其是在2020年針對COVID-19的臨床科研中做出了不起的工作。
中國重症醫學科發表的高質量論文也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4,對臨床科研的啟發
在重症醫學科最重要的論文中,展示的思路對於我們做臨床科研有非常大的啟發,對於臨床工作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我們同時也發現,重症醫學科的幾位學者,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裡發表了十餘篇篇SCI論文,強烈提示發表重症醫學科論文的套路。
所以,我們分享兩位學者的研究思路。
1,美國匹斯堡大學CRISMA中心的Kellum, John A等在短短的3個月內發表了12篇高質量論文,並位居最活躍科學家榜首。所以將Kellum等的研究思路分享給大家。
(2020) Urinary ezrin and moesin as novel markers for recovery from acute kidney injury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 -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2020) Acute kidney disease and cirrhosis Journal of hepatology(2020) Outcomes of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that experience acute kidney injury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Cardiology in the young(2020) Perioperative Renoprotection: General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2020) Ultrafiltr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kidney replacement therapy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020) Effects of 5% Albumin Plus Saline Versus Saline Alone on Outcomes From Large-Volume Resuscita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0) Publisher Correction: COVID-19-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25 Acute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 (ADQI) Workgroup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020)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2 Mediates Kidney Injury during Sepsis Nephron(2020) COVID-19-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25th Acute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 (ADQI) Workgroup 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2020) The authors reply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0) Targeting acute kidney injury in COVID-19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Dialysis and Transplant Association -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2020) Letter in Reply to Gueret et al: Carbon Dioxide Removal: Low Bicarbonate or H+ (Cl-) Addition? ASAIO journal (American Society for Artificial Internal Organs : 1992)總結這些研究,思路非常清楚,研究集中在重症醫學科患者的腎功能損傷及其保護。如第11篇和第9篇就是針對COVID-19患者的腎損傷研究,第5篇則研究了危重患者中腎臟替代療法,第4篇研究了圍手術期的腎臟保護,第3篇研究了成年先心病患者的腎臟損傷,第2篇則關注的重症醫學科患者中出現的肝腎損傷,第1篇是急性腎臟損傷的生物標記,第8篇是敗血症腎臟損傷的機制研究。
2,法國巴黎大學的Timsit, Jean-Francois,在3個月內發表了9篇論文。
(2020) Local signs at insertion site and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an observational post hoc analysis using individual data of four RCTs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2020) Ultrasound guidance and risk for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 the ICU. A post hoc analysis of individual data of three multi-centric randomized trial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 an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2020) Pulmonary infections complicating ARDS 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20) Concurrent systemic antibiotics at catheter insertion and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the ICU: a post hoc analysis using individual data from five large RCTs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2020)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in France: incidences, outcomes and costs of care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2020) SARS-CoV-2 detection in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of invasively ventilated ARDS patients Critical care (London, England)(2020) Insertion Site and Infectious Risk Among Peripheral Arterial Catheters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20) Duration of antimicrobial therapy for Gram-negative infections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2020) Impact of Loading Dose of Caspofungin in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Target Attainment for Severe Candidiasis Infections in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the CASPOLOAD Study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可以看到,Dr. Timsit的研究思路也非常清晰,對重症醫學科的感染做了系列研究。比如第9篇是觀察了重症室嚴重念珠菌感染治療的藥代-藥效;第8篇觀察了革蘭氏陰性菌抗生素的持續時間;第7篇關注了周圍動脈導管插入部位和感染風險;第6篇則是檢測SARS-CoV-2;第5篇研究敗血症的發生率;第4篇繼續研究導管插入的感染;第3篇研究肺部感染與ARDS;第2篇繼續關注導管插入後感染的風險;第1篇再次研究導管插入的感染風險。
其中第7、4、2、1篇論文,是一個系列的研究,對於開拓您的思路非常有幫助。
重症醫學科研究思路小結:
1,重症醫學科患者的器官損傷。
這是重症醫學科患者必有且獨有的情況。並且重症醫學科有來自不同科室的病人,所以關注一個點,就可以在不同疾病中做研究。比如舉例1中的腎臟損傷。您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研究肝臟損傷、周圍神經損傷、重症醫學科中的焦慮發生(我一直覺得,重症醫學科患者精神狀態對其是否能夠存活非常關鍵);等等。
除了損傷,如何防護這些損傷也同樣關鍵。
2,重症醫學科有些必用的藥物和治療手段。
如感染治療、血濾,這些也都是重症醫學科中獨有的,如舉例2中的導管及感染的問題;其他類似問題也可以做成體系,比如胃管、導尿管、呼吸機使用等等。
並且不同疾病肯定不一樣。
3,預測指標和生物標記研究。
就如第二部分(經典/重要論文)中第二篇,找到可能會加重患者的預測標記,或者我們總說的六類重點觀察患者的預後指標,這些都是臨床重要而未解決的問題。
如果已經有了指標,你可以驗證啊;驗證也是非常好的臨床科研課題。
4,患者轉出指標及預後隨訪
這個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比如最近就有人研究了COVID-19患者出院後,27%在60天內再次住院或者死亡。
重症醫學科的患者轉出去之後,哪些最後出院了,哪些又轉回來了,哪些死亡了等等。有沒有預測指標及生物標記,這些都是很有趣的研究。
甚至可以從我們昨天解析的急診科醫生那裡學到:能否用人工智慧方法或者更好的統計分析方法等新技術解決之前未解決的問題?
聲明:本文轉自「Hanson臨床科研」,文章轉載只為學術傳播,無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沃斯(WOSCI)由耶魯大學博士團隊匠心打造,專注最新科學動態並提供各類科研學術指導,包括:前沿科學新聞、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論文寫作技巧、學術講座、論文潤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