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莆田市第一期路邊智能停車位在南門開始試運行後,我們的城市街道發生了哪些變化?新的收費模式和標準,對城市居民和商家又帶來了哪些影響?
城市環境
智能停車位開始試運行的第三天,一位居住在南門附近的網友反饋稱:「街道變得寬敞許多。」
清晰的收費標準加上大規模的交通整頓,雙管齊下,的確讓原本擁堵不堪的街道變得煥然一新。
原來,並非車位緊張,而是免費的車位緊張。
可以看到,適當的收費確實能有效治理改善城市的交通環境。
街道變美,殭屍車不再,莆田人民喜聞樂見。
違規停車
可智能停車位,並非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即使配套了智能收費的系統,也有不少司機想法設法逃避繳費。
他們躲避攝像頭,或者乾脆停在車位邊上。
而對停車位意見最大的莫過於道路兩旁的商家。
劃分停車位,嚴格的管理,意味著商鋪門口的位置不再「屬於」他們。
不少商家無法容忍失去商店門口的空地使用權,為此他們動用了摩託車、停車神器等系列搶佔車位的手段。
很明顯,違規停佔車位的結局只有——被整治。
2020年5月12日,有網友舉報稱:莆田某地多個商家私自在店鋪門口的人行道上加裝地鎖,當成私人車位,而且私裝的地鎖裝置凸起地面一大截,給行人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當天下午3時許,荔城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經過核實確認,當即把6處私設的地鎖一一拆除,並對相關人員進行警告教育。
停車費
其實,單純的贊成與反對,都不足以說明問題。
最有資格評判智能停車位的,是它的受眾群體。
高價值的反饋來自那些為停車位老實繳費的普通百姓,他們的聲音才是主流的聲音。
智能停車位試運行以來的半個月,有車一族討論最多的並不是「城市變美」,也不是「違規停車」。
大家真正關心的只有——停車費。
「城區主幹道停車泊位,車輛臨時停放15分鐘內免費,臨時停放1小時內收費3元。此後臨時停放每超過30分鐘加收3元,以此類推。同一輛車每日停放24小時以內最高收費為40元,每月最高收費500元。」
「城區非主幹道停車泊位,車輛臨時停放15分鐘以內免費,臨時停放1小時以內收費2元。此後臨時停放每超過30分鐘加收2元,以此類推。同一輛車每日停放24小時以內最高收費為25元,每月最高收費500元。」
對於這個收費標準,群眾的評價是:貴。
一個月封頂500的停車費,其實已經無限接近一線城市的停車收費標準。
不少開車上班的人表示,在小區裡租一個車位已經花了300,如今還要再加500,一個月800,實在是停不起。
停車費用太高,繳費的時候心在滴血。
很多人已經在考慮賣車了。
費用暫調
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後,國投易泊在5月13日發布「關於暫行調整項目收費標準的通知」。
調整後的主幹道收費標準:車輛臨時停放15分鐘以內免費,超過15分鐘納入計費時長。臨時停放1小時以內收費3元,臨時停放第2小時起加收3元,第3小時起每超30分鐘加收2.5元,第4小時起每超30分鐘加收3元(不足30分鐘按30分鐘計算),此後類推,同一車輛當天24小時以內(含免費停放時段)最高收費為35元。同一輛車每月最高收費為500元。
調整後的非主幹道收費標準:車輛臨時停放15分鐘以內免費,超過15分鐘納入計費時長。臨時停放1小時以內收費2元,臨時停放第2小時起加收2元,第3小時起每超30分鐘加收1.5元,第4小時起每超30分鐘加收2元(不足30分鐘按30分鐘計算),此後類推,同一車輛當天24小時以內(含免費停放時段)最高收費為25元。同一輛車每月最高收費500元。
主幹道當天的最高收費從40下調到35,當月最高收費不變。這樣的調整,不知道是否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總而言之,智能停車位推行後,在莆田用車的成本無疑是提高了。以後市民在購車的時候,也多了一筆需要考慮的費用。
在未來,也許更多的莆田人會選擇公交車、自行車或電動車出行。
如何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和有效地促進公共運輸優先發展與公共道路資源利用之間達到平衡?
這是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
對於智能停車位收費標準的暫行調整,您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