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相聚西江,探討交流水族「民間禁忌」文化

2021-02-18 掌上V黔南

1月30日,來自黔南、黔東南兩地研究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著名詩人等相聚黔東南西江,就《水族民間禁忌解讀》進行探討交流。

水族民間禁忌是一種廣泛存在的文化現象,是水族先民在特定歷史時期與社會環境中,對社會,自然及人類自身形成的獨特的認識,通過長期的時間積澱,成為水族先民處理自身與自然關係的基本準則和行為標準. 水族民間禁忌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廣泛存在於水族同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千百年來的長期發展,這些民間禁忌已經滲入了水族人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中,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水族民間禁忌解讀》是一本基礎研究讀物, 由黔南民族師範學院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員蒙耀遠所著,從2003年到2013年,作者用了十多年時間,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資料收集、查閱文獻,最終完成了這一難得的文獻著作。該書共分為七章, 從文化解釋的角度對水族禁忌進行解讀和深度分析,探討水族民間禁忌形成的深層成因,與現代的文明關係。可以說,該書也是屹今為止,讓世人最易於了解水族文化的一本「科普」書籍 。2015年,《水族民間禁忌解讀》列入水族文化系列叢書,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讀書分享會現場

「禁忌就是一種儀式,我們的生活是建立在儀式化的基礎上。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靠儀式來確立的,但是網絡化的時代裡,生活儀式漸漸被淡化掉了。那麼,我們從水族的儀式、少數民族的儀式、中華民族的傳統儀式裡,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儀式感,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讓我們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傳承,這就是舉辦這次讀書會的一種嘗試和探討。」這是黔南籍著名詩人夢亦非在讀書分享會上所發表的個人感受。

黔南籍著名詩人夢亦非

分享會上,蒙耀遠就自己創作這本書的背景、基本內容等,通過PPT的形式,向大家作了說明。蒙耀遠認為,開展這樣的活動,對於提升自己的學術專研水平,更好地挖掘、保護、傳承和弘揚水族文化具有特別的意義。他說:「這次讀書會,大家在探討交流中指出了本書的亮點,也指出了不足,讓我受益匪淺。如果有機會進行修訂出版本書的話,這將是寶貴的意見。同時,通過大家的思想碰撞,迸發出新的思考,新的觀念,新的研究方向。」

《水族民間禁忌解讀》一書作者蒙耀遠介紹該書創作背景

參與分享會的都勻二中歷史教師劉軍認為:「我比較崇尚人和人面對面的交流,今天的這種交流方式很好,它不是普通人的那種泛泛而談,談點娛樂呀什麼的,它是一種朋友之間很純真的交流,容易閃現出思想的靈光。」

黔東南侗族專家學者、湖南科技大學文化人類學專家學者教授潘年英說:「這種交流方式很靈活,不枯燥古板,不拘謹。同時,現在的知識越來越小眾化,像今天談的水族禁忌,它就是水族群眾生活中非常具體的課題。通過今天的交流,讓我感覺到水族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有許多方面有待我們去努力挖掘和探討。所以我覺得開展這樣的讀書會非常好,我希望他能堅持下去。」

「水族文化是一個自成體系的文化系統,很多少數民族文化如果把漢文化體系去掉,它基本就不成立了,但水族不是這樣」  。夢亦非說,他早些年就深入黔南的水族地區進行水族文化探源,由此創作出了一批文學作品,水族有自己的文字、語言、曆法、習俗、服飾等這些方面內容。所以他這二十多年來的寫作,基本上都是圍繞著水族在寫,包括很多長詩,多部長篇小說,基本上都在寫水族。

夢亦非:「比方說我的長篇小說《碧城書》,是以三都水族自治縣都江鎮1900年到1949年的歷史作為背景來寫作的;長篇小說《沒有人是無辜的》是三都水族自治縣1950年到1980年這段歷史作為背景來寫作的。還有我的《魔書》以及另外幾篇長篇小說和長詩集《蒼涼歸途》,也都是以水族為題材。而我現在的一些英文的詩歌部分,也開始在涉及水族的題材。」

夢亦非以水族文化歷史為題材的部分著作以及《蒼涼歸途》詩歌卷首段詩歌內容

夢亦非說,這次讀書分享會,雖然人少,但與會的人都具有代表性,成果不小。首先蒙耀遠對自己的作品作了一定的講解,然後大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交流,探討,拓寬了思維和視野,在深化對水族禁忌文化了解的同時,都各有收穫。

據了解,在這之前,夢亦非就已經組織了兩次類似的讀書分享會。他認為這樣的讀書分享會有助於有效促進當地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夢亦非說,每年他基本上都有八場以上的讀書公益活動。今後,他將計劃繼續開展好這樣的讀書分享會。他認為這種小範圍但卻具有深度化的交流,對我們當下的生活和學術的有效結合會有一定的幫助。

記者:韋忠益

相關焦點

  • 兩廣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第八屆廣府文化論壇在梧州市開幕
    ;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漢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徐傑舜;市領導全桂壽、鍾暢姿、謝凌雲、黃振饒、黃恩、徐文偉、李桂珍、曹垂龍,梧州學院院長楊奔等領導嘉賓、專家學者參加論壇有關活動。朱東指出,自治區社科聯積極推動兩廣社科文化交流與合作,梧州市委宣傳部、梧州市社科聯充分發揮「聯」的功能,奮力突破地域界限,以西江文化為緣、廣府文化為媒,主動聯姻廣東各地市的宣傳部門和社科文化系統,力促已在廣東成功舉辦了七屆的廣府文化論壇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沿著西江流域走進廣西,開啟了「西江緣·廣府情」兩廣社科文化交流之旅。
  • 水族水書 文化同源
    只是因為水族篤信鬼神,故水書用途很廣。水書這種特有的功能,促進了水族鬼神崇拜的世代沿襲。水書除了包涵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內容以外,它還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譯的天象、曆法資料和水族古文字資料。水書所反映的天象、曆法資料,是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水書其一是指其結構,有的字雖是仿漢字,但基本上是漢字的反寫,倒寫或改變漢字字型的寫法。"
  • 水書——水族文化的傳承密碼
    水書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倫理、哲學、美學、法學、宗教等文化信息,是水家人的「易經」,目前仍在水族民間普遍使用,故被稱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一部解讀水族悠遠歷史的重要典籍,亦是破解、研究和傳承水族社會歷史文化的重要密碼。
  • 民族文化之水族
    2004年底中央電視臺在貴州省採訪水族,一個懂周易的記者當場與聲稱全本《連山》易至今存在的謝朝海老人發生嚴重爭論,後導致謝朝海2005年將其荔波縣老家所藏的可能是水族裡唯一完整版的水書《連山易》五冊(三萬多字,但全書長度相當於八萬字左右的篇幅)捐獻於貴州省民族圖書館,現藏於荔波縣檔案局。再進一步研究,專家學者們發現,「水書」上的文字,與甲骨文和金文類似,相當於漢族的《易經》。
  • 水書:水族文化的奇異密碼
    除個別封頁以漢文書寫形成者或使用者姓名及時間外,全部為水族文字書寫。文獻主要記錄了貴州、廣西等地水族社會歷史文化發展變遷的過程。內容包括水族擇期舉行婚嫁、喪葬、營造、出行、佔卜等活動記錄,及原始宗教、水族的天象、曆法資料和水族古文字資料。其記錄文字體現了漢民族文化對水族文化的影響。該文獻是研究水族民族、歷史的原始資料,具有重要意義。」
  • 臺灣學者發來「跨海視頻」:兩岸文化交流不應中斷
    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在廈門舉行  華夏經緯網12月2日訊:第三屆「兩岸出版與人文智庫論壇」2日在廈門舉行,海峽兩岸近70餘位出版業界代表及專家學者與會共同就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兩岸出版交流拓展深耕
  • 兩岸心理學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
    當天,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質性研究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暨第六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研討會在閩南師範大學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200位專家學者齊聚福建漳州,共同探討疫情下的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閩南師範大學校長李順興致辭。
  • 臺灣《祖國文摘》學術交流團與上海專家學者座談
    交流現場。(上海市臺聯 王茜 攝) 中國臺灣網1月23日上海消息 1月23日,以臺灣世新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戚嘉林為團長的臺灣《祖國文摘》學術交流團一行10人來滬參訪。上海市臺聯舉行座談會,邀請臺灣客人與上海專家學者、在滬臺商臺胞就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增強臺灣民眾國家認同及臺胞在滬投資興業、求學生活等議題進行交流。上海市臺聯會長盧麗安主持,市臺聯副會長張雄、市臺協常務副會長胡興中出席。
  • 學者探討大航海時代的知識與物質交流
    11月9-10日,「大航海時代珠江口灣區與太平洋——印度洋海域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19海洋史研究青年學者論壇」在廣東省中山市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山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山市火炬開發區管委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中山市現代服務業協會承辦。
  • 民間傳說:民間禁忌大全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更是一個多文化多習俗的國家。同時,也因為地域文化或習俗的關係留下了很多民間禁忌。
  • 中日越學者共探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
    自此以後,日本文化發生了巨大變化。」日本黃檗宗宗務總長荒木將旭18日表示,令人惋惜的是,關於隱元禪師對日本做出的巨大貢獻,現代的日本人卻知之甚少。2020年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當日在福建僑鄉福清舉辦,由福建技術師範學院主辦,來自中國、日本、越南的多所高校與科研機構的20多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參加了會議。
  • 專家學者齊聚鎮平,懇談玉文化轉型升級
    五月一日下午,一場名為「鎮平縣玉文化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懇談會」在裕隆花園舉行。鎮平縣委縣政府,全國各地專家學者,藝術大師等嘉賓,相聚在中華玉都,共襄喜事盛會,深度謀劃玉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大計,助推玉文化產業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 數百專家學者齊聚南平 探討中國夜間經濟發展趨勢與未來
    全國政協有關領導,多位全國政協委員,著名專家學者,南平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等500餘位嘉賓齊聚南平,通過政產學研系列化活動,共同探討中國夜間經濟發展的趨勢與未來。開幕式上還舉行了中國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閩江分院成立揭牌儀式暨《走進長三角》文獻發布儀式。
  • 五大民間信仰、四大禁忌
    客家人的民間信仰充分表現出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的色彩,民間信仰分為以下幾種:(一)伯公廣東客家人有普遍流行敬祀
  • 解「崑崙丘」之謎 專家學者齊聚山西晉城探討中華文明起源
    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先秦史學會、民族文學研究所、中科院地質所等20多家研究機構和10多個省市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研究崑崙丘文化,探尋中華文明起源。「今之析城山就是古之崑崙丘,古之崑崙丘就是今之析城山」,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員華仁葵與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等海峽兩岸學者聯手,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實地考證、潛心研究17年,對崑崙丘文望、地望、名望多層面對照佐證,得出以上論述,探究中華文明肇始。
  • 56個民族茶—水族打油茶
    水族,有本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字,水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侗臺)語支,水族古文字體系保留著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 關於水族的來源,有殷人後裔說、百越(兩廣)源流說、江西遷來說、江南遷來說等說法。水書是夏商文化的孑遺,屬水族的精神支柱。魚是水族的圖騰,飯稻羹魚是水族的重要社會習俗。 水族以大米為主食,喜食酸辣調味,有「無菜不酸,無辣不食」的習俗。
  • 20 世紀中葉後,學者傾向於把文化劃分為精英文化和民間文化
    民間美術是在民間文化的生態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民間文化是民間美術的源泉,同時,民間美術又是是民間文化的形象載體和表現形式,它體現了民間文化的性質和特徵,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文化是相對於精英文化來說的,20 世紀中葉以來,許多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都不再把文化看做為一個籠統的研究對象,而更加傾向於一種二分法,即認為文化可以劃分成為兩大部分——精英文化(大傳統)和民間文化(小傳統)。
  • 我在西江千戶苗寨等一場有你的邂逅
    西江千戶苗寨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餘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每年的苗年節、吃新節、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文化的大看臺。
  • ...東協(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交流周考察嘉賓走進西江千戶苗寨
    關注 | 2019中國·東協(貴陽)「一帶一路」文化旅遊交流周考察嘉賓走進西江千戶苗寨 2019-08-28 17: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泉州:專家齊聚職教研討會 探討立德樹人文化育人
    (泉州晚報記者曾聰虹 通訊員吳文彈)18日,由福建省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泉州市中華職業教育社、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承辦的「有業者樂業」——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研討會舉行。職教專家學者齊聚泉州輕工職業學院,共同交流、探討職業教育立德樹人、文化育人的任務和舉措、方式和路徑,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