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民間信仰充分表現出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的色彩,民間信仰分為以下幾種:
(一)伯公
廣東客家人有普遍流行敬祀「伯公」的習俗。「伯公」神位隨處可見:在室內有鎮宅土地龍神伯公、床頭伯公、灶頭伯公;室外有田頭伯公、水口伯公、路口伯公、橋頭伯公、石頭伯公、大樹伯公、塘頭伯公等等;在祖墳旁還要專門建造一個后土伯公神位。對一些轄地較廣的水口或村口伯公則尊稱為「公王」或「社官老爺」。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是「伯公生日」,客家人要給各處伯公上香、敬茶,辦三牲、果品敬祀「公王」「社官」。
(二)盤古
盤古信仰是一種自然神圖騰崇拜,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珠江流域、贛江流域,其中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東江地區是盤古神祭祀圈的主要範圍。
(三)三奶娘娘
三奶娘娘又稱臨水李奶夫人,是漢族民間信奉的女神,她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相傳在她二十四歲時,因祈雨抗旱、為民除害而犧牲。據說她在保護婦幼上頗有奇效,所以,被稱為救產護胎佑民女神,是道家中救助婦女難產之神,又被稱為順天聖母,一直受到許多人的信仰,特別是婦女。據悉廣東省揭陽市揭西縣的一些地區信仰三奶娘娘的人為數不少。
(四)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的家神,客家人對紫姑神的崇拜主要集中在七月初七「七夕節」,梅州大埔、興寧、五華等地客家有「拜月華」「鬧七姑」的風俗。
(五)保生大帝
「保生大帝」是宋朝年間一位救死扶傷的大夫,醫術十分高明,治癒了很多病人,百姓非常感激他,就尊稱他為「再世華佗」。他過世後,皇帝追封他為「醫靈真君──保生大帝」。兩百多年以前,廣東大埔人民將「保生大帝」奉迎到黎家坪,在每年的除夕晚上11點至年初一晚上7點的「保生大帝」廟會,香客不斷。
【民間禁忌】
禁忌是人們對某種神秘力量的畏懼,基於某些經驗、觀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為指向和行為方式上的自我限制,客家民間有很多禁忌。
(一)數字禁忌
舊時,客家民間對一些數字十分忌諱,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禁忌數字四
孩子4歲,不能稱為4歲,而是說兩雙歲,因為「四」與「死」諧音。
2.禁忌數字七、八
客家人對數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吃「七樣菜」除了象徵祈願聰明勤勞、幸福長久外,還隱含著人們對數字「七」的禁忌。
3.禁忌初五、十四、二十三
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舊時稱為「月忌日」(即每月之忌日),俗語有言:「初五、十四、二十三,且婆有銀莫去擔。」「初五、十四、二十三,老君灶裡不煉丹。」
(二)生育禁忌
1.忌六月六出生
客家民間有「六月六,伯勞掰伯母」的說法,意思是說,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會禍及父母。
2.孕婦飲食禁忌
客家民間有孕婦禁食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羊肝、蛤蟆、黃鱔、鯉魚等,據說這些食物能引起災、病。
3.孕婦禁「馬」「牛」
孕婦忌跨牛、馬繩,相傳牛馬要懷胎十二個月才生產,孕婦若跨過牛馬韁繩,會導致難產;忌坐「木馬」,木馬就是木匠工作時常用的木架,若坐了木架,木匠蓋房子就會不吉利。
4.忌孕婦並排坐
因為孕婦並排坐會影響胎氣。
(三)日常生活禁忌
客家的日常生活禁忌有很多,包括衣食住行,都十分講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忌反穿衣服,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有喪事。
2)出門辦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時」。
3)吃飯夾菜時,忌用筷子敲擊盤碗,據說用筷子敲擊盤碗是乞丐討吃的手法,也是逗狗貓等畜生進食的信號。也不能將筷子豎插在飯菜碗上,這是祭死人的方式。
4)老人上了年紀,不能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詞,應說年歲多了或年歲高了。
5)忌用貓、豬無償贈親友,客家有一句俗諺「豬來窮,狗來富,貓來戴麻布」,帶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對方收了狗、貓,也要回贈禮物才吉利。
(四)春節禁忌
春節禁忌也稱為「過年禁忌」,是指臘月十六至正月十五一個月的禁忌。
1)春節期間,禁打罵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說粗話惡語。
2)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苦、貧、災、亂、荒、殺、病、死等。
3)初三忌出門訪友,因為初三是「窮鬼日」,如果在這一天有客上門,則客為「窮鬼」,主人一年不吉。此外,還忌用針線,尤其忌在廳堂做針線活。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薦
正月十五八個忌諱
正月十二3種禁忌打雷時的四個禁忌
立春有五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