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民俗信仰嗎?帶你探索古代中國的民間信仰

2020-12-12 歷史思維所

本文摘自《民俗學概論》鍾敬文 主編

民俗信仰的對象古今接雜、容並蓄、種類繁多,大略分之幾種。

靈魂

人類最初的信仰是從自身開始的,如對夢境和死亡的不解,導致相信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肉體是具體的,摸得著的,靈魂幻的、摸不著的。靈魂附在肉體上,做夢、生病則是靈魂暫時離開肉反映,一且靈魂離開肉體不歸,人就死了。但是,肉體雖然腐爛了,元卻能變成鬼或鬼魂。

起初,人們認為靈魂都歸故鄉,由祖先管理;後來,又認為由泰山管理;佛教興起以後,閻王又成為陰間地獄的主宰。「閻王」是楚文音,意為地獄的統治者,號稱「幽冥之王」。不過我國各民族的靈魂觀繁簡不一,許多民族相信每個人只有一個靈魂,有些民族相信人有靈魂;哈尼族相信人有十二個靈魂,每種靈魂都有自己的作用。

傳統叫魂

在人們的意識中,最初的靈魂是有血緣、遠近和親疏之別的。《左傳》信公十年:「神不散非類,民不祀非族。」民間認為,善始善終為正常死亡,屬於善魂,被奉為祖靈,並進行祖先崇拜。中國的「三冥節清明、中元節和十月朔,就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未成年人、未婚者、難產及非命而亡者的靈魂,則被視為怨魂,被認為這些靈魂在人世還沒待夠,過早無折,會更強烈地留戀人間,不安於九泉,時常徘徊於人間,容易帶來災難。對此必須特殊料理,進行超度,如非命死者不能久停,不入墓地。黎族為兇死者出殯時,要轉彎行走,進行俯身葬,並以木楔釘屍,壓以巨石,目的是讓死者迷途難返,不來作崇於活人。

現代叫魂

靈魂信仰不限於人,也涉及自然神、圖騰,包括人類自身役使的牛馬和使用的器物。它們有些還被奉為神靈,有牛神、馬神、雞神、門神、宅神、井神、床神,灶神、倉神、船神等。這是萬物有靈信仰的反映。

自然神

自然神是把自然現象視為神靈並加以崇拜。這也是一種最古老的仰,並且在民間廣為流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自然現象都是神靈,而是與人類有密切關係的自然現象。自然神種類較多,出現早晚也不一。歸納起來約有四類:

一類是天體,包括天神、日神、月神、星神,進入文明時代以後,天神地位與日俱增,成為諸神之首,將天神擬人化,認為天界為諸神所居,天帝為大,道教又將玉皇捧得至高無上。天神的崛起,顯然與人為宗教的出現有關。

一類是自然現象,包括風神、雨神、雷神、電神、火神。一類是無生物,包括山神、土地神、水神、石神、海神、潮神,其中的地神,又稱社神。《孝經援神契》:「社乃土地之主,封土以為社。」

祭山神

還有類是生物,其中有兩種,一種是動物神,如蛇神、熊神、鳥神、虎神,華北地區的「四大門」一一狐狸、黃鼠狼、刺蝟和蛇,是當地民間對四種動物神的總稱。一種是植物神,如樹神、草神、穀神、花神等。最初的自然神具體的自然現象,視樹為神,視谷為神,後來人類把自然神擬人化,如水神本指具體的江河之水,後來演變為二郎神,山神由自然的由的形象發展為人格化的五位嶽神。海神原指海水,後來演變為媽祖等,從面使自然神具有人的屬性,甚至有男有女,有妻兒老小了。

圖騰

圖騰是原始信仰之一,它原是北美印第安人鄂言布瓦人的方言,是「他的親族」的意思,認為人與某種動物、植物之問有一種特殊的血緣關每個氏族都起源於一個圖騰,並以該圖騰為保護神、徽號和象徵,並且在同一圖騰內禁止通婚。圖騰還有一定的祭祀和禁忌。

圖騰是氏時代的產物,隨著氏族的分化,圖騰也有所變化。在我國,上古和近代各民族中流傳許多感生神話,有些就與遠古圖騰信仰有關。漢族的家姓,有些也與圖騰信仰有關。古夜郎的竹圖騰,仡佬族的葫蘆圖和彝族的虎圖騰等,大都是圖騰信仰的產物。

圖騰

由此觀之,我國遠古期大概有過圖騰信仰,至今在民間還多少殘存著遺蹟。不過圖騰信與動植物崇拜容易混淆,這點是應該注意的。另外,遠古氏族林立,圖際各異,這就決定了圖騰的多樣性。所以,遠古時期不會有一個或兩個的圖騰。

祖先神

祖先神是人類把已故祖先加以神化的結果。由於相信靈魂不死,所以人們認為祖先靈魂是氏族、家族、家庭的保護者,同時也是人死後的理者。

祖先神包括不同層次:有遠古祖先或始祖、氏族祖先、部落祖先族祖先、家族祖先。但是一般並不是所有已故親長都是祖先,而是氏長、部落首領、家族長、家長、繼承人、有功的成員正常死亡的才能成為祖先。這是由其地位、年齡、輩分和歷史作用決定的。最早的祖先是女始祖,如漢族的女媧、侗族的「沙麻」、苗族的「央母」、滿族的佛託媽媽。後來才出現了男性始祖,如伏羲等。

家族祖先是個體家庭產生以後才興的。如同靈魂信仰一樣,人對死者既敬畏又恐懼。前者是對其在世時惠的感激、留戀,後者是擔心亡靈不滿,把活人帶到地獄。所以人死後既要招魂、哀悼,也要儘快送走。祖先亡靈一般在墳地、在故鄉,也在天堂或地獄,但是要經常祭祀。由於祖先亡靈在祠堂、在墳地,所以祭祖在祠堂和墓地兩處進行。通常在清明祭祖、掃墓;道教興起後,也在三元節舉行祭祖活動。苗族祭祖—「吃牯髒」,儀式活動持續數年,其儀之繁、巫術之多、耗費之大,在各民族的祭祖活動中都是很突出的。

生育神

生育神是主宰生育諸神的總稱,它們大都起源於史前時代的女神。我國紅山文化出土有兩種女神像,一種高大、莊重,可能是女祖先;另一種較小、殘缺,可能與生育巫術有關。我國民間的生育女神很多,如女媧、西王母、碧霞元君、媽祖、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等。對她們要定期祭祀,其間有抱娃娃、掏子孫窯、生菜會、搶童子等活動。在女神信仰的同時,也崇拜女陰,民間的「感華池」、「陶壺」、「打兒窩」、「摸兒洞」、「阿央白」、石坑等都與女陰信仰有關。

後來興起男神,如伏羲、張仙、保生大帝等。至於男根的信仰也相當流行,有陶祖、石祖、木祖多種。此外,催生娘娘主宰生產,子孫娘娘保生子和保平安,胎神主司保胎,壽星和麻姑主司長壽等,也是生育神的範圍。此外,民間的偷瓜送子、摸城門釘、掃帚打婦等巫術活動,也是傳統生育信仰的組成部分。

行業神

行業神是指各行各業信奉的行業祖神和保護神。它起源於生產的發展。最初的行業神就是生產神,如獵神、漁神、蠶神、畜牧神。隨著社會分工的擴大、手工業的出現,又出現了工匠神魯班、酒神杜康、紡織神黃道婆、匠神太上老君、茶神陸羽。此外,巫現也有自己的祖師爺,如巫鹹就是古代巫覡之祖,近代各氏族保留的儺戲,每每舉行儺戲,除儺公、儺母等祖先神外,必供師壇圖,其上就繪有歷代巫現和端公的形象。其實名覡成神者不乏其例,如媽祖、臨水夫人、何仙姑等,都是由女巫演變民間神的,在民俗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媽祖是東南沿海的常見信仰

總之,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保擴神。這些神,有些是該行業的開山鼻祖,農神、蠶神;有些是某行業的革新能手,如酒神杜康、紡織神黃道婆;有些神對某些行業的發展起過保護作用,所以才為該行業所供奉。

相關焦點

  • 古代江南有著怎樣的民俗信仰
    古代江南有著怎樣的民俗信仰  ■王健  五月二十分龍雨石頭縫裡都是米  隋唐以前,今天的江南地區雖然自然地理條件比較優越,但生產力還相對落後。《漢書·地理志》說:「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耨,民食魚稻,以漁獵山伐為業。」可見,當時的自然資源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特別是,與農業發展密切相關的水利事業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 司門守衛,驅鬼闢邪——始於敬畏自然的古代門神信仰經歷了什麼?
    引言年畫,作為中國古代民間繪畫藝術的重要一員,源遠流長,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以表達辭舊迎新的寓意,這項歷史悠久的民俗活動,吸引了眾多的小朋友的注意,尤其是貼門神的時候,一家老小都會小心翼翼,恭恭敬敬地把門神貼在大門上。門神,中國古代民間信仰中守護家庭的神。
  • 塘河鉤沉丨㉛紙山民間信仰
    除多神信仰崇拜外,民間信仰還與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相互交融。佛教、道教也是信仰之一,有教義,有嚴格的組織制度, 與民間信仰不是截然對立,而是存在許多共通性。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經漫長的歷史發展,逐漸被世俗化,為平民百姓吸納接受。同時民間信仰的神也被民眾融於佛教場所中,如寺院中塑有民間信仰的堯、舜,即三官大帝。
  • 塘河鉤沉丨紙山民間信仰
    除多神信仰崇拜外,民間信仰還與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相互交融。佛教、道教也是信仰之一,有教義,有嚴格的組織制度, 與民間信仰不是截然對立,而是存在許多共通性。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經漫長的歷史發展,逐漸被世俗化,為平民百姓吸納接受。同時民間信仰的神也被民眾融於佛教場所中,如寺院中塑有民間信仰的堯、舜,即三官大帝。
  • 陳靖姑在閩北的民俗信仰
    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傳播陳氏力量!
  • 客家人的民間信仰.
    南方土著的民間信仰和中原漢族的民間信仰,以及周邊民系的民間信仰,交匯形成客家民間信仰的整體。
  • 道教信仰與民間巫婆神漢的本質區別有哪些?
    正統道教的知識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去其糟粕,還其精華,正統道教的信仰與民間中一些大仙、巫婆、神漢有本質的區別。禮神就是要有正確的神佛崇拜,分清哪些是國家支持的宗教信仰,哪些是一些邪教反動教派,並且能正確區分明辨是非,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去實現自己的宗教信仰。
  • 閩南記憶:九龍江疍民的民間信仰
    因此,涉及疍民的民間信仰,五花八門,為數眾多。就全國範圍而言,疍民的民間信仰的主要有蛇(龍)、媽祖、龍母、玄武、海龍王等五種。九龍江疍民的民間信仰,與其它地方大抵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譬如王爺信仰與水仙王信仰。在兩廣擁有大量信眾的龍母,九龍江一帶似乎就不曾聽說。
  • 青海民間「打鬼石」信仰,這種傳統民俗,是從什麼時候傳下來的
    問斬引言:寫這篇文章,首先要說的是,大家一定要把一些民俗習慣,與風俗迷信區分開來。雖然兩者在一些表現形式上有相似之處,可是從本質上來說,是截然不同的。比如青海民間流行一種「打鬼石」信仰。在《中國民俗詞典》中,有這樣的解釋,將超自然視為有威力的對象,然後加以崇拜,於是在中國的民間,就出現了「鬼」信仰,並將其作為一種崇拜、宗教文化,從逐漸傳承下來。
  • 路遙| 中國傳統社會民間信仰之考察
    一、中國民間信仰之學科性探索始於西方人類學與社會學1.高延(De Groot)的研究當前不少論著都認為對中國民間信仰較早進行學科性研究而具有代表性的,當首推荷蘭的J.J.M de Groot(1854-1919),繼而是法國的Marcel Granet(1884-1940)。
  • 【歲時節日 | 小年】 醉司命—祀灶與民間信仰
    可見此時灶君信仰與人間婚嫁有關係。灶王的敬稱大約出現在道教發展的唐朝,李廓《鏡聽詞》「匣中取鏡祠灶王,羅衣掩盡明月光」 (《唐詩紀事》六十),描述了夜晚取鏡祭祀灶神的情景。灶神由君而王,它不僅僅是稱呼的變化,表明灶神職司的擴大與地位的上升。民間至今仍有「二十四夜敬灶王,供上糯米打白糖」的俗諺(孝感)。以司命稱灶神,是灶神神格的新變化。司命本來是文昌宮星神,主司人壽。
  • 「泉州民間信仰」清水祖師的傳說與民俗
    清水祖師是民間信仰的神祇,在他的信仰圈內,流傳許多清水祖師驅邪鬥惡濟世行善的民間傳說。安溪清水巖志編纂委員會編著的《清水巖志》收錄清水祖師民間傳說7則:(1)試劍削石;(2)比法渡蛻巾;(3)臉黑被火燻;(4)襲裟收鬼眾;(5)方池傳浮杉;(6)移雨泉州府;(7)請風掃蟲害。前4則是清水祖師與山鬼鬥爭,並以法力取勝,反映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 陝北信仰民俗探析(一)
    信仰民俗是指一種能夠傳達人們信仰觀念和崇拜心理的習俗,廟宇、神堂和窟龕是信仰民俗文化的載體,陝北的廟宇、神堂和窟龕大體上可以分為因神話或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及傑出的歷史人物修建的廟宇,因俗神崇拜建造的廟宇、神堂和神龕以及因宗教信仰修建的廟宇與石窟三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陝北廟宇的修復和新建,以及一家一戶的神堂神龕的不斷建造,幾乎村村有廟,家家有神。
  • 為何「土地公」是民間最普遍的信仰,帶你看看福清的土地公文化
    這是一句讚揚土地公的民間俗語,那麼這位土地公是何方神聖,為何受人如此敬仰呢?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護者,是與那塊土地形成共存的神,傳說土地公也可以隨意上天,但是為了百姓福澤而留在了人間。土地公的信仰是源於古代先民的原始崇拜,先民們覺得地載萬物,取材於地,因此供奉土地公,以祈求地潤萬物,五穀豐登。
  • 古代木雕佛像,手藝見證信仰
    木雕佛像是隨著佛教興起和中國木雕雕刻有機結合發展起來的,木雕佛像成為古代精美的藝術品和古代文化傳承。木雕到商周,已出現施漆、鑲嵌、雕花等裝飾技術,到戰國時期,盛行漆繪木雕枝術,存世有出土女俑可窺見當時水平。至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此時又誕生施彩木雕新沄。標誌著木雕工藝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最基本的信仰觀念,都是什麼意思
    普通人對儒家接受多是鄉村秩序的潛移默化,而對道家的接受是通過道教來進行,對佛教的接受比較簡單,但普通人很少研究深奧的宗教道理,更多是靠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基本信仰觀念,來維護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及社會的秩序。大多數文化研究者意味,大多數的中國人並無明確的宗教信仰,他們對高深的宗教道理並不感興趣,很多人是從生活實用方面來信仰各種宗教,只要有用,就相信。
  • 世界各地都有信仰,有信仰上帝有信仰佛祖,中國人信仰什麼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的百家號「諸葛雪歷史小屋」很多人說外國人有著自己的信仰,中國人卻沒有什麼信仰,外國人的信仰,比如有的人信奉上帝,有的信奉伊斯蘭,還有佛教、印度教之類的信仰,中國好像一直沒有什麼信仰之類的東西,幾乎翻遍歷史也沒有,那到底中國人信奉什麼呢?
  • 【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
  • 段晴:古代于闐天災人禍所生發的信仰與習俗
    災禍發生在人類社會,必然連帶產生人文現象,連帶產生思潮、文化潮,催生新的民俗,甚至新的信仰。今天的討論,僅以一方視角,以古代于闐文明為案例,觀察于闐人應對天災人禍的方式,以及其背後的信仰和理念。一、絲路之畔多文明的中轉樞紐古代于闐王國,相當於現在的新疆和田地區,其文明一千年前已經毀滅。
  • 信仰造句和解釋_信仰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信仰(xìn yǎng),動詞。近義詞有:信奉。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信仰參考例句:1、信仰決不是知識,而是使知識有效2、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3、我信仰民主政體,因為它使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