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日本對外的逐步解封,越來越多拿到日本長期籤證的朋友開始陸陸續續準備入境了,這裡要恭喜各位,熬了半年多總算熬出頭了。不過這幾天有不少網友在問我關於孩子上學的問題,到底該讓孩子上哪種學校,中華學校好不好,國際學校好不好等等相關問題。很多家長用國內的思路想日本的問題,所以可能會出現一定誤解,日本和國內還是有很多不同的,今天就來把日本這裡的情況講講清楚。
回顧了一下,其實我公眾號之前的文章裡關於孩子上學的文章還是不少的,有我女兒幼兒園和小學的實際體驗,上學過程中的真實經歷,實際參觀東京中華學校的遊記等等,但是的確缺了一篇系統性的文章來好好搞明白具體怎麼選:到底來日本給自己孩子上哪種學校?走什麼進學路線最合適?
在日本的基礎教育簡單概括,除去極少數的國立學校、教會學校等和普通人關係不大的學校,對在日華人來說常見的就是四種:公立學校、私立學校、中華學校和國際學校,前兩者歸屬一大類,即日本本土學校,遵循的是日本課程,針對的是日本高考,後兩者歸屬另一大類,區別是挺大的。我今天簡單分享一下我所知道的吧,給迷茫中的家長們做一下簡單參考,不是簡單選個學校就一勞永逸的,這裡必須先提出進學路線的概念,然後根據不同家庭情況選擇不同的進學路線。
進學路線
所謂進學路線,日文為進學しんがく,你可以理解為對孩子未來上什麼學校的規劃或者計劃,比如有沒有計劃上私立學校,什麼年齡什麼階段進私立學校,如果是上了國際學校或者中華學校的話,什麼時候轉回日本體制的公立或者私立等等。日本雖然的確是真正意義上的寬鬆教育,但是也是針對的大部分人寬鬆,小部分人的精英教育還是需要爸媽提前規劃的。
我這裡廢話不多說,先把比較常見的幾種進學路線寫出來,尤其是在日華人家庭孩子的進學路線,然後再一個個邊解釋邊分析吧。需要注意的是,這裡不包含幼兒階段教育,即小學前的不會寫,小學前的教育不管公立私立都是在純玩,對未來幾乎沒有影響,離家近更重要,有興趣的也可以看一下我女兒以前在東京幼稚園的上學經歷文章,尤其是本公眾號最最早的幾篇文章,非常有意思。
第一種路線:公立小學、公立初中,公立高中,全程公立學校
第二種路線:公立小學,公立初中,私立高中
第三種路線:公立小學,私立一貫制初高中
第四種路線:中華學校小學部和初中部,日本高中;或全程中華學校
第五種路線:國際學校小學部,私立一貫制初高中;或者全程國際學校
第六種路線:私立幼小中高一貫校,全程私立學校
一般來說在日華人的孩子們在日本走這六種路線,六選一,下面我具體解釋一下,邊解釋邊分析,看完你基本上對「在日本到底上什麼類型的學校」這個問題心裡有底了。不過我也不是專門搞教育的人士,只是分享我自己的所見所得,如果有說錯的請多多包涵。
不同進學路線的詳細說明
第一種路線:公立小學、公立初中,公立高中,全程公立學校
這是在日本絕大多數正常孩子的標準進學路線,從小學開始全程公立學校直至大學,所謂的學區也是只針對公立學校而言才有學區這種說法,租房買房都能上,私立沒有學區。日本的義務教育階段也是9年制,分為小學6年(7到12歲)和中學3年(13到15歲),全程公立相比較其他所有類型的學校的學費都是相對最便宜的(注意這裡只是學費部分最便宜,加上補課費未必,後面會說)。
國內所說的「初中」,在日本的叫法是「中學」、「中學校」、「中等部」等等。國內所說的「高中」,在日本的叫法是「高等學校」、「高校」、「高等部」,注意別搞錯了。舉個例子,當你看到東京港區的「六本木中學校」,這其實只是個初中,沒有高中的,至於畢業後上什麼高中,都是需要參加中考或者各高中的自主招生考試。
小學和中學因為是義務教育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誰都能上,這裡要說下高中。上公立小學和中學按照學區該上什麼就上什麼,但是想進到自己喜歡的高中也絕非易事。日本全國現在有15所國立高中(日本國家設立的高校,毫無疑問相對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最難進的),3465所公立高中,1320所左右私立高中。但是如果你在教育資源最豐富的東京,東京的數據是6所國立高中,186所公立高中,237所私立高中,也就是說,東京地區私立高校數量比公立高校數量更多,我查了一下公立高中的應募倍率,普遍在2左右,也就是說每兩個申請人就有一個落選,激烈程度一點都不低。這種情況在東京以外的地區會好很多,全日本只有東京公立高中比私立高中少,所以全程公立在大部分日本地區是最普遍的情況。
(數據來源:https://data.gakkou.net/r1koukou002/ ,這個網站裡還有其他關於學校和入學人數等信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查。)
一般公立高校申請人數都是錄取人數的兩倍左右,競爭很激烈
注意這是公立高中的倍率,不是私立高中
但這裡發現了沒有,有一個矛盾在。你說你孩子上普通公立小學初中,學業壓力幾乎沒有從而導致了競爭力相對不足,但想進比較好的高中又競爭很激烈,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於是出現了「塾」或稱「私塾」,即專業補課連鎖機構。關於塾足夠單獨開一篇文章了,但是個人其實還是比較認可這種模式的,我始終認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讀書這塊料,那些愛讀書想要衝擊名校的自己補課去,不要逼著所有人都打雞血,這樣孩子壓力太大,受挫感也會增強,日本和國內的整體高強度教育真的很不一樣,既然來了日本就沒必要把國內那套對待孩子教育的思維帶來日本。
第二種路線:公立小學,公立初中,私立高中
第二種路線和第一種只差了高中不同,看過上面第一種路線的高中部分的解釋,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出現第二種路線了。因為所有公立學校的孩子如果想要進好大學,那補課上塾根本逃不掉,但是私立學校一般學業會抓得比較嚴,不另外補課上塾問題也不大,從費用上來說,公立+塾的總費用,會和直接上私立高中的費用差不太多,甚至補得多的公立學校孩子會比私立學校花費更多。這也是多數家長懶得折騰,直接選擇私立的原因。
我覺得第二種路線更適合那些帶著孩子來日本,但孩子已經上初中的家庭。不過私立高中也不是想上就上得到的,初中階段肯定要努力一把才行。如果你孩子還在上小學或者只是幼兒園階段,其實更推薦第三種路線,下面繼續說。
第三種路線:公立小學,私立一貫制初高中
第三種路線和第二種路線又有一些差別,初中高中階段合併成了中高一貫制的私立學校。既然你選了私立學校,那一定想進好的私立學校對吧?但最好的那些私立學校幾乎全部都是只在初一階段招生,高一階段不招生,插班也很難,直接一次初高中六年連讀,所以叫做中高一貫制。
很顯然,中高連讀的一貫制學校有很多好處,第一,好的私立學校一般都是中高連讀;第二,不用參加第一種路線所說的競爭激烈的考高中階段了,直接從初一上到高三;第三,能有一個緩衝,因為把戰線拉長了,如果你在小學六年級考不上私立中高一貫校,那上了公立初中還有一次機會能再去考好的高中,一共有兩次機會;第四,初中高中一起上,不用頻繁搬家,相對而言對家庭生活更穩定,畢竟人活著不是只有孩子的學習。
我自己也打算讓我女兒走這個路線,現在她才小學一年級所以還早。但是說了這麼多好處,也一定是有缺點的,在我看來這缺點就是孩子奮鬥的年齡提前了,戰線拉長了,本來初中開始拼,變成了小學三年級開始拼。進私立中高一貫校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任何後門都走不了,家裡有錢有權也沒用,必須硬碰硬的用考試成績說話,所以小升初的這個階段其實就是一次小高考,比中考都激烈。回想起我自己當年讀書其實也就是整個高中比較辛苦,但是如果在日本要走這路線,我女兒其實是小學後半段比較辛苦,會比準備高考還辛苦,畢竟只是個小學生。
但是要注意的是,私立校是分男校、女校、男女共學的。像東京最牛的開成中學就是中高一貫制男校,東洋英和女學院這種就是中高一貫制女校。開成有著非常誇張的升學率,每年大部分畢業生全都進的東京大學(全日本第一),小部分進慶應和早稻田,美國常春藤每年都能進好幾個,全是頂級學霸,想考進開成很難。如果你想了解哪些私立校好,可以在谷歌搜關鍵字:私立高校 偏差値,有很多名門私立等著你,比如東京御三家等等。但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孩子大概能進什麼學校,大概什麼水平,請諮詢你孩子的sapix老師,下面說一下sapix。
可怕的開成,每年東大合格數日本第一
偏差值就是日本人用來衡量正態分布排名的手段,最高75,最低25
東京這裡有很多著名的大型補課機構,專門補小升初的公立小學進私立中高,最有名的就是sapix小學部了,很多東京的著名私立學校的入學考試題目就是sapix出的。相信看過以前我寫的「在日本怎麼找學區房」文章的朋友,都不會對sapix太陌生。sapix這種模式和國內比,還是相對輕鬆的,你要讓孩子補課只需要上個sapix就夠了,裡面會補各門學科,低年級一周一次,高年級一周三次,而不是每個學科都單獨報補習班。一般來說,要走這第三種路線,大概從小學三年級開始上sapix就夠了,等我研究透了以後會專門寫一篇關於塾的文章。
還有一些私立學校,比如天主教學校等等,是會給你孩子灌輸宗教觀念的,如果介意請不要申請,而且如果你不信教,也很難送孩子進去。
第四種路線:中華學校小學部和初中部,日本高中;或全程中華學校
終於寫到中華學校了。中華學校你可以視為是國際學校的一種,當然也算私立性質。在日本分為兩種中華學校,一種是大陸系,一種是臺灣系,兩者是不同的。大陸系學的是拼音和簡體字,就和國內差不多的感覺,臺灣系學的是注音和繁體字,上幾年肯定會學會一股濃濃的「港臺腔」,但這兩種中華學校學出來的孩子一定都是中日雙母語。
全日本目前一共只有5所中華學校,三所在東京圈,兩所在大阪圈,所以如果你打算讓孩子上中華學校,那就只能選東京、橫濱、大阪、神戶這四個城市了,另外,不管是哪所中華學校,都需要考試和面試,需要至少提早一年準備,沒有想像中好進,並且必須持有日本長期籤證(不要再問旅遊籤能不能申請日本學校了,日本也沒有陪讀籤證),具體名單如下:
大陸系:橫濱山手中華學校
大陸系:神戶中華同文學校
臺灣系:東京中華學校
臺灣系:橫濱中華學院
臺灣系:大阪中華學校
普遍來說臺灣系的中華學校各年級人數都不多,一個年級一般只有一個班40人左右,但年級設置會有些許不同,比如東京中華學校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有12個年級,但大阪中華學校從幼兒園小班開始到初三也有12個年級,沒有高中部,如果要上的話都要上官網或者實地去確認。另外聽我朋友說,他們東京中華學校的孩子一般在小學畢業後轉去考日本本地私立中高的比較多,小學讀完很多人都走了,畢竟課程設置都不按照日本文科省來。很多家長送孩子進來的主要目的只是學個雙母語,未來大概率還是留在日本高考的。
下圖是大阪中華學校的學生人數和國籍分布,可以看到初中部人就不多了,並且大陸人和中日混血比例很高,純臺灣人和純日本人都不多。
而大陸系的中華學校各年級一般在80人左右,但是兩所大陸系都是只到初三,沒有高中部,但有幼稚園部。所有的初三畢業生畢業後全部都考進日本高中就讀,具體的內容兩所學校官網都寫得明明白白了,有興趣可以自己查,全是簡體中文,這裡就不多說了。
橫濱山手中華學校:http://www.yycs.jp/
神戶中華同文學校:http://www.tongwen.ed.jp/
另外說下費用,中華學校的費用比公立學校高一點,但是由於都有華人財團的資助等等,學費會比純日本私立低得多,一般每個月都在3萬日幣上下,這個價格非常良心了,加上第一次入學時的入學金一般在十來萬日幣左右,也沒多少錢。而且由於是華人學校,所以學校成績抓得都挺緊的,也不一定要再去上塾,還是挺合算挺省心的,畢竟不是每個華人家長都受得了日本學校那種寬鬆。不過缺點也不是沒有,你得住在橫濱或者神戶才能上這兩個學校。
橫濱山手中華學校的學費
東京中華學校的學費
第五種路線:國際學校小學部,私立一貫制初高中;或者全程國際學校,直至歐美大學
國際學校路線這塊我是真的不熟,身邊上國際學校的朋友非常非常少,也很少交流過這個問題。在日本讀國際學校是所有路線中最貴的,一般稍微好點的國際學校都在300萬日幣一年打底,加上雜七雜八的費用估計一年在四五百萬左右日幣,還需要孩子的筆試面試,家長的英文面試等等,但最貴不一定是最適合自己的。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的孩子是英語國家國籍,比如美國籍,加拿大籍,英國籍等等,以後長大了確定會回歐美國家上大學,那可以選擇在日本國際學校上。說白了,大部分國際學校的目標客戶群,是那些來日本出差幾年的歐美人,讓孩子臨時在日本讀一下書,未來還要回歐美發展的比較多。如果目標是長期留在日本發展,不如拼一把走私立學校路線,因為國際學校的WASC,CIS這種國際認定,日本大學不全都認,孩子長大後會很麻煩,捨不得孩子一個人去歐美留學,自己又沒有二次移民的打算,到時候會很尷尬。
不過也有一部分日本人會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很多日美混血,日歐混血會進去上學,畢竟國際學校最大的優勢就是母語化的英語教學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谷歌上搜關鍵字: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スクール,會有很多日文的文章詳解讀日本國際學校的費用,入學條件,筆試面試要求,注意點,推薦的學校等等。比如這篇日本人總結的文章,挺全的,https://my-best.com/5501 。
在查找信息的過程中發現後悔上國際學校的人也很多,看了一下他們後悔的理由,比如有的學校完全禁止學生說日語,只允許說英語,搞得孩子日語也說不好,英語也說不好,厭學了;比如很多日本私立中學不承認國際小學的學歷,無法參加入學考試;比如國際學校畢業的孩子申請日本大學選擇會很少,很多專業也是不接受國際學校學習經歷的,尤其是理科類、醫學、工學、藥學等等專業。所以對於我們大部分華人的情況來說,小學階段進國際學校就是學個基礎教育抓一下英語,孩子大了之後大部分還是會轉學進日本本土學校的。
我自己日本本地群裡有一位姐姐,她是日本籍上海人,現在生活在澳洲,所以會中文,上海話,日語,英語,他兒子除了這四種學校裡還教了法語、義大利語、拉丁文。我覺得吧,與其為了學英語進國際學校,還不如送孩子直接去國外留學,不管是高中留學也好還是大學或者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或者拿到日本身份再全家移歐美拿綠卡都行。只是上個國際學校肯定不如去當地直接上學更好,就像你在國內給孩子上日本學校比不上在日本本土上學一樣,還更貴。當然這是我個人觀點,國際學校我就不多寫了。
第六種路線:私立幼小中高一貫校,全程私立學校
最後一種路線,全程私立。如果你很有錢,希望孩子能和一般孩子區別開來,想讓你的孩子和有錢有權的富二代官二代皇二代們做同學,並且你的孩子出生在日本,或者很小的時候就帶到日本來了,那你可以試試看全程私立,從幼稚園開始,小學,初中直至高中。這種學校稱為:幼小中高一貫校,聽名字就感覺很厲害很省心,送進去了就再也不用操心孩子學習了。東京這裡一共有1所國立和19所私立幼小中高一貫校,選擇面還是不少的。至於怎麼讓孩子能考進這樣的學校,上谷歌了解一下伸芽會吧。
說白了,全程私立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競爭最小,最容易進私立的幼兒園階段就進去,然後就什麼都不用管了,後面所有的各種競爭,各種考試,什麼小升初,初升高,各種操心都沒了,直到參加日本高考為止,非常穩定。當然代價也不小,全程私立的費用一個孩子加一起基本上都在幾千萬日幣左右不等,你生兩三個的話資金壓力還是不小的,所以這個只適合土豪,普通人能在小升初考進私立中學就挺好了,有什麼能力就做什麼事。
東京都的幼小中高一貫校名單一覽
結語
因為每個來日本的華人家庭,帶過來的孩子年齡段都不一樣,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對號入座一下,看看自己孩子最適合走什麼路線。總體而言因為在日華人的孩子們都起碼要學中文和日文雙母語,越早帶過來越好,在語言爆發期同時掌握兩門母語不是難事。如果你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或者小學,那過來完全沒壓力,扔在學校裡一年不到自己就能學會日語,而且是母語級別;如果你孩子都已經上初中了,這時候帶過來也請做好吃苦的準備,一般大孩子語言適應期都需要兩年左右,孩子越大所花費的時間越長。如果你孩子都已經高中了,那我建議也別帶過來了,還不如直接走留學了,日本高考的內容和中國高考很不一樣,一邊要學新東西一邊還要適應語言這太痛苦了。
如果你特別有錢,那顯然帶孩子住在窮地方上普通學校也是不合適的,因為差距太大無法融入;但如果你資金實力的確沒那麼強,那顯然硬要擠進這種非富即貴的私立甚至貴族社交圈子也沒多大意義,當年流星花園的偶像劇故事在現代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私立學校不是都好,公立學校也不是都差,適合自己,和自己匹配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我想說,我一直覺得人有沒有學會認清現實和接受平凡是成熟的一大標誌,硬著頭皮勒緊褲腰帶進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還不如找個比較好的公立,我女兒的公立幼稚園和小學都遇到了非常非常好的老師。讀書不是一切,不是只有讀書好才能出人頭地,學歷只是敲門磚,在選學校上一定要理性,也要根據自己孩子實際情況考慮。既然來了日本,也沒必要執著於雞血,孩子讀書能有出息那最好,如果讀書不好也不要硬逼,有個開心的童年,良好的家教,會比硬逼著考進名校更快樂,不是只有高學歷才能有高收入。與其把壓力都給孩子指望他做富一代,還不如自己拼命去賺錢,讓孩子安安靜靜做個富二代。
- END -
消息來源:假裝在東京
作者: 中本蔡
公眾號編輯: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