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同學不管是去日本留學還是本身在日本晉升學習,在學校方面都會考慮到選公還是私的問題。在日本,一般中小學是以公立為主的,到了高中和大學,私立學校的比重是逐漸增大的。
早在19世紀初,學校教育就在歐美和日本普及了,但是當時大部分學校還是以私立為主。
日本的第一所私立學校是在1858年福澤諭吉創辦的慶應義塾,可以說是開創了日本私立學校之先河。
有了私立之先河,越來越多的私立學校也就紛紛出現了,慢慢的,漸漸發展成了義務教育主要由公立學校來承擔,而高等教育,私立學校發揮的作用是日益增大。
一、那麼在義務教育階段會不會有人選擇上私立呢?
答案是肯定的,公立學校主要靠國民稅金來運作,不能像私立學校那樣實施獨特的教育,公立最大的目標也是讓學生達到標準的學業水平準予畢業,因此,在義務教育的階段,為了避免學校之間形成大的差距,也不會採取讓優秀學生優先發展的教育模式。
家長都想要小孩更加獨特優秀的發展,那麼在你有一定經濟條件下,大部分家長都會選擇讓孩子上私立學校。
二、公立與私立的學業水平差距有多少?
我們就以大學舉例,大學專業差異非常大,文理分科,沒有辦法對大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統一的測試。不過,間接了解大學生學業水平的方法還是有的,一個是根據學校入學考試的難易程度,還有就是根據畢業生的國家資格考試的通過情況。
對於入學考試來說,錄取分數線是一個明確的水平,我們從錄取分數線地位高低就能夠評判這個大學的一定水平在哪了。但是,日本很多大學跟中國一樣,不同院系的錄取標準也是不同的,更別說考試科目了,所以對此只能進行一般性論述。
判斷一個日本大學的好壞在當地一般用偏差值,偏差值被看作學習水平的正確反映,成為了日本高中用來衡量學生成績水平的重要指標。
偏差值的概念
偏差值是一種將平均分視為50的、檢測測試成績的方法。偏差值在50以上(如55、60等等)的話,則成績在平均分以上,反而言之比50要低的話(如45、40等等)的話則說明成績在平均線之下。數字越高則成績越好,數字越低則成績越差。
對於各個學校偏差值的情況同學們可以對應學校和專業去查找。
在日本假設將大學生的學業水平按高到低來排序的話,首先肯定是國立大學、其次是公立大學然後是私立大學,不過同一大學的不同院系裡面也存在在很大的差距,具體還是要落實在院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