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村民唐安定:搬遷住進新房子...

2020-12-17 瀟湘晨報

我是唐安定,今年 48 歲,原居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從小家庭貧困,初中尚未畢業的我獨自到浙江一帶打拼。34 歲那年,我與惠水縣的布依族姑娘楊石英結婚成家,隨後生了一雙兒女。

4 年前,我攜妻兒回到家鄉。因為我們沒有固定的住所和穩定的收入,所以被當地政府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一位幫扶聯繫人幫助解決我們一家的生活難題。

2018 年 7 月初,我們全家遷入六枝特區牂牁大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聚福新苑小區,住上了 80 平方米的新房,房子是三室一廳一廚一衛,嶄新明亮、裝修精緻、家電家具齊全。小區裡的公共服務設施應有盡有,兩個孩子在六枝特區思源實驗學校讀書,每學期均享受國家教育扶貧政策。

後來,我與妻子反覆商量,用僅有的 600 元作為資本,在小區裡賣水果。我將過去使用的一輛手推板車裝上水果,每天在小區裡進行移動式銷售。因為我的水果物美價廉,所以熱情耐心服務的我逐漸有了回頭客,自己的腰包越來越鼓。

生意慢慢好轉起來,我想擴大規模試一試。做生意需要本錢,發展資金是個難題,這時,我的幫扶聯繫人胡坤軍就伸出援助之手,先後借給我 1.6 萬元,還讓身邊從事商品批發的親朋好友給予大力關照。

依靠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在居民委員會及社會各界好心人的幫助下,我於安置點附近的商飲一條街租了一間 56 平方米的店面,經營除水果、糧油、菸酒、副食等小生意。後來生意越來越好,我還專門買了小車來跑貨。

如今我跑貨源,妻子打理小店,孩子們高高興興地上學。一家人依靠黨和政府易地搬遷扶貧政策,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貴陽晚報 +/ZAKER 貴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庭靜 整理

編輯 侯川川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情換來村民的信任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大壩...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將全村幫扶人員分成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及環境整治等專班,在六枝特區檔案館的支持及全體幫扶人員的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我組織村委會按程序將其納入建檔立卡戶,最終使該戶成了易地搬遷對象。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
    2017年3月,我初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時,看到這個偏遠落後的村寨,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將會經歷什麼?能為這個落後的村寨帶來什麼?我開始每天和村支「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深入村組走訪,幾天下來,同事都笑我臉黑了一圈,還瘦了不少,還勸告我說:「時間還長,不要急,慢慢來」,我只能笑著回答「早一天了解清楚就能早一天幫上忙」。用了半個月,終於走遍了半坡村9個村民組570多戶農戶,對村各方面情況有了一個總體的認識。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我叫劉安貴,今年46歲,是六枝特區自然資源局一名職工。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王家衝村位於新華鎮西北部,平均海拔1800米,全村國土面積10.05平方公裡,有17個自然村寨,10個村民組,全村564戶2897人。有耕地5700餘畝,林地6500畝。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0戶682人,貧困發生率25.2%。
  • 住進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我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這要是在村裡,我有事出門還惦記著家裡的火爐,如果滅了房子就變成冰窖啦。」呂懷元說,「現在好了,一進門就暖暖和和的,走幾天也不怕。」  在我市,易地扶貧搬遷改變了許多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活。他們和呂懷元一樣,從破舊的老房子搬進了新房子,開啟了新生活,過上了好光景。
  • 「我的脫貧故事」好生活如蜜般香甜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村民沙...
    我叫沙厚祥,居住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河尾巴組。多年前,我家裡很苦,居住在一間窄小的瓦房裡,我弟兄姊妹3人尚小還在讀書,父母親成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在幾畝薄土上「刨」,生產出來的糧食一年到頭來還不夠餬口。  我倆結婚後幾年,都是和父母們擠著居住,想建個新家搬出,讓父母們居住環境寬鬆點,一直是我的夢。沙厚祥在加工木材有夢就有力量。
  • 今年教師節,六枝這些老師和集體將受市級表彰
    晨 六枝特區第二中學 唐正倫 六枝特區第六小學 聶 玉 六枝特區第四中學 趙 輝 六枝特區實驗中學 劉 雯 六枝特區第一小學
  • 六枝特區涼都跑山豬搭建致富路-新華網
    六枝特區涼都跑山豬搭建致富路。一是提升發展質量,形成一個鏈條。規劃建設臘製品加工廠、熟制休閒食品加工廠以及豬樂極文化體驗中心,不斷延伸產業鏈。通過進超市、開專賣店等形式,將「涼都跑山豬」推向省外市場,今年以來,共銷售3.8萬頭8000萬元,2020年預計銷售仔豬、育肥豬6萬餘頭,產值突破1.2億元。  二是創新組織方式,打造一批基地。
  • 「我的脫貧故事」養豬助脫貧丨六枝特區關寨鎮西克村村民馮平
    我叫馮平,今年30歲,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關寨鎮西克村6組村民。2010年6月,我在六盤水實驗二中參加高考被大學錄取。我本想和同齡人一起去上大學,可父親突然被查出尿毒症,去醫院透析不僅花了很多錢,預後還不知道會怎樣。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堅戰貧困|六枝特區新窯鎮洗馬河村陳進朝
    我叫陳進朝,家住六盤水六枝特區新窯鎮洗馬河村楊柳灣組。2014年我一家共8口人,因我是殘疾人行動不便,妻子又常年多病,生產生活較閒難,被列入新窯鎮洗馬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個念頭產生後,說幹就幹,2019年9月初我就付諸行動,在洗馬河村楊柳灣組苗子衝用做牛生意賺來的除家庭開支外餘下的錢建起養羊場,修通從雞窩地至苗子衝埡口的進場沙石路,購來78隻黑山羊進行飼養。我深知殘疾人正常生產生活的艱難,請來了本村張玉剛、關光興及新窯村李真海3位殘疾人來做幫忙飼養管理黑山羊這種輕便活路,每人每年開工資2000餘元,增加他們家庭收入,加快他們家脫貧致富步伐。
  • 美麗鄉村丨景谷永平鎮:住進新房子 找對活路子 過上好日子
    美麗鄉村丨景谷永平鎮:住進新房子 找對活路子 過上好日子 2020-05-27 2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脫貧故事」陽光照進了我家新房子丨望謨縣打易鎮大灣村村民...
    電話那頭,父親激動地和我說著易地搬遷選房的事情。  2011年6月6日凌晨2點,睡夢中的我被父親猛烈的搖醒,父親大喊著:「快起來,對面垮坡了,山洪來啦!」我們全家慌慌張張地起床,窗外大雨傾盆、狂風怒吼,猶如一群受驚的野馬正從山谷裡奔來,勢不可擋。
  • 從無到有,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動少先隊建設 ——寫在六枝特區第一次少代會開幕之際
    長期以來,在黨中央關於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指示下,在區委的堅強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帶領下,特區各級少先隊組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少年兒童和少先隊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少年兒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不忘初心,團結、教育、引導六枝特區8萬餘少先隊員全面發展、茁壯成長,推動我區少先隊事業蓬勃發展。從無到有,我們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推動少先隊建設。
  • 產業唱「主角」 致富「看點」多|六枝特區產業扶貧工作掠影
    「郎岱西瓜甜又甜,巖腳牛兒滿圈跑……」群眾自編的一段順口溜,生動呈現了六盤水市六枝特區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新景象。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六枝特區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謀劃布局鄉村旅遊、生態畜牧等特色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接地氣、見實效、暖民心的產業脫貧之路。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的春風暖了家|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胡國東
    我叫胡國東,今年28歲 ,是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的村民。我從小生活在被病魔浸寒得困苦不堪的家庭中,父親患有心臟病 ,長期反覆發作,家中的每一分錢幾乎都用於為父親求醫買藥。父母生病住院不再感到特別的發愁 ,曾經住的黑漆漆的房子粉刷得白白淨淨的 ,父親每個月還領到了低保 ,還有村裡以前的泥巴路變成了白花花水泥硬化路,串戶路打到了咋家們門口......所以父母不時由衷的感嘆到「現在的國家政策真的是太好了!」
  • 六盤水六枝特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現
    數據顯示,1至6月,六枝特區生產總值完成64.03億元,同步增長2%,實現扭負為正。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20.17億元,同比增長5.7%;二產增加值完成11.15億元,同比下降3.3%;三產增加值完成32.7億元,同比增長2.2%。
  • 「我的扶貧故事」把初心鐫刻在教育扶貧的路上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在「新兩基」實施之前,我儘管對教育事業兢兢業業、愛生如子,總有學生成為手中的漏網之魚,家訪調查的結果:不是沒有學習用品,就是交不上書費、學費。無奈之下,或慷慨解囊,為學生購買學習用品;或與學校商議,免交其書費學費。
  • 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議
    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2日召開。以下是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決議全文。(2020年12月22日中國共產黨六枝特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 繪就天藍地綠水淨美麗畫卷——六枝特區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小記
    六枝特區落別鄉牛角村,花團錦簇,綠蔭環抱,溪流清澈,魚遊蝦嬉。村民們或群聚休憩聊天,或溪中淘米洗菜忙活家務。「垃圾有人拉,汙水有了家。室內現代化,室外開百花。」村主任蔡正法說起了村裡人新編的順口溜。近年來,六枝特區深化「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的實施等工作。開展清潔水源、清潔空氣、清潔土壤三大行動,推進沿路、沿河、沿山三大整治,促進村莊綠化、庭院美化、道路潔化三大提升,全力營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 六枝特區教育局舉辦第二屆中小學生詩詞大會比賽活動
    傳承中華經典,弘揚中華文化——六枝特區教育局舉辦第二屆中小學生詩詞大會比賽活動貴州民族報訊(特約記者 尚 任)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 ...脫貧故事」搬出大山 走向新生活丨晴隆縣沙子鎮興合村村民廖高志
    我是晴隆縣沙子鎮興合村二組的村民,今年43歲。2013年底,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我家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後來也成了眾多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說起搬遷前後的變化,我心裡有太多的話想要表達。在未搬遷前,興合村老家山水遙遠,路都是泥濘路,每次上街的時候,到鎮上採集生活用品,要走十多公裡的小路,來回要三、四個小時。一家人住的是瓦房,有四五十個平方,五口人住。現在搬遷以後呢,搬到了騰龍街道大興田社區,新房子有100個平方,居住寬敞了,生活電器用上了,條件好了,娃娃讀書方便,就醫也方便。搬遷後,自己要謀出路,要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