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韋仕蘭,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28日,42歲的我挑起了省級深度貧困村——月亮河鄉大壩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擔子。
當時,全村457戶1796人中有202戶是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達795人。 大壩村要在脫貧攻堅中出列,任務的艱巨可想而知。那麼,我如何帶領66人的扶貧隊伍開展工作呢?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將全村幫扶人員分成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及環境整治等專班,在六枝特區檔案館的支持及全體幫扶人員的努力下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白天,我與扶貧工作隊隊員在各村民組組織實施各類扶貧項目;夜幕降臨,我便進寨入戶或召開院壩會,與農戶促膝談心,向村民宣傳黨和政府的惠農政策,了解社情民意,回答村民提出的各種疑問……
韋仕蘭(左二)與扶貧隊員一起晚上同村民交心談心張發明張發喜兄弟倆父母早已病故,他們在外打拼並分別結婚生子,然而家中原居房屋搖搖欲墜。我知其家中困難後,立即與村兩委研究決定爭取上級扶貧資金給張發明等12戶的住房進行重建。同時,還決定對黃吉明等19戶的住房進行危房改造,對張惜舉等48戶房屋進行維修加固,對龍勝蓮等7戶落實易地搬遷扶貧政策。當時,全鄉脫貧攻堅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一家建築公司需要承擔幾個村的建築工作,我便常常駕車到離村10公裡外的項目部拉工人,確保了各項工程正常施工。 貴子隴組村民賀國友,獨自帶著4個孩子在外生活,家裡住房岌岌可危。我組織村委會按程序將其納入建檔立卡戶,最終使該戶成了易地搬遷對象。
韋仕蘭(右)了解村民飲水情況「一達標二不愁三保障」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為幫助村民們增加經濟收入,我帶領扶貧工作團隊在村裡種植有機紅米、獼猴桃等,邀請貴州省農科院羅孝明等專家9次到田間地頭向村民們傳授如何楊梅、獼猴桃的嫁接、管護、剪枝、授粉、施肥、追肥等技術。同時,六枝特區檔案館牽手六枝特區旅遊文化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投入資金4.2萬元購買了2噸肥料無償送給58戶獼猴桃種植戶,並邀請肥料生產廠家技術員現場傳授施肥等技術。還與六枝特區各個農產品配送公司及六枝特區青年商會等企業聯繫,解決銷售之難。我還先後邀請貴州大正家庭職業培訓學校和六枝特區鴻昇職業培訓學校的教師為280名村民進行了創業培訓。
韋仕蘭(右二)與村民拉家常眾志成城奏凱歌。我帶領的大壩村脫貧攻堅團隊,落實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團結協作、艱苦奮戰,幫助全村建檔立卡202貧困戶795人全部脫貧,7個村民組實施的「三改三化」「三新一清潔」工程,分別硬化串戶路2745米和庭院8632平方米。我們在六枝特區民政局的支持下修建了620平方米的農民文化廣場。如今走進每個村民組,一幅幅欣欣向榮的美麗新農村畫卷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凝心聚力再啟航,砥礪奮進續華章。大壩村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有了新的思路:我們採取近遠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首先實施了86戶小康菜園工程,改建維修小康水池(井)5口;然後經過組織村支兩委及村民代表商議,我們決定擴大規模種植市場看好的蜂糖李等經果林。
韋仕蘭(右一)指導村民種植蜂糖李心動不如行動。我馬不停蹄帶著48人到鎮寧自治縣六馬鎮蜂糖李種植基地實地考察學習。經過村民們去冬今春的揮鋤流汗種植,81450株蜂糖李落戶大壩村。 民生無小事,歷歷見初心。我們與村民的一次次促膝談心,我們組織推進的項目一個個落地,我用真情、真心換得了村民的信任。
整理 郭府祥
編輯 王琳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