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趙冊貴,今年32歲,是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第一幼兒園教師。 2017年6月,根據組織安排,利用工作之餘到月亮河鄉郭家寨村田家寨組開展扶貧工作。 記得開始下村的時候,我沒有車,每一次走訪都要從花德河坐中巴車到郎岱,再從郎岱打摩託車去村裡。走訪結束又打電話叫摩託車去接,然後再坐中巴車回單位。 到了寒冷冬天,郭家寨村總是陰雨濛濛。當時村裡的部分道路還是泥巴路。一天,我與同事一起走訪貧困戶結束時準備回學校,行走在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一群水牛過路,同事穿的是一件紅色的衣服。水牛看到了紅衣便睜著大大的眼睛、頂著長長的彎角向我們衝了過來,還好我們反應及時避讓了水牛,差點被頂下了高坎。
包保戶易扶搬遷後的幸福生活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約上有摩託車的同事周全,因道路溼滑,陡坡較多,他不敢騎車,我們倆只能將車子一步一步地推起走。還有一次下大雨,道路上到處是山水在流淌,周老師開著轎車在半路撞上了從山上滾落在路中的一塊石頭,我倆冒著譁譁的雨水尋找被撞落的車輪檔泥板。 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我沒有絲毫的懈怠。 走訪中,一貧困戶的孫女劉某從小父親服刑,母親改嫁,一直由他和老伴撫養,並在一起共同生活。現在兩位老人年紀大,經濟收入不高,撫養孫女讀書有些困難。針對這一問題,我發現了其孫女不在貧困戶系統裡,便及時聯繫了掛村領導及村支兩委的同志,經過認真研判、通過補短板、上措施,最終使其進了貧困戶系統,同時幫助該女孩申請了低保。現在劉某在貴陽某職業技術學校讀書,享受了國家教育資助政策。 貧困戶盧貴瓊,現在已70歲,老伴早些年已去世。由於年紀大,缺勞動力導致貧困。每一次走訪,她總是那麼熱情,說:「趙老師,吃了飯再走。」常常對別人說:「我是關心她的人」。聽到這暖心話語,真的很感動。在走訪中發現她還存在一些生活上的困難,我立即與村支兩委溝通,並幫助其申請了3200元購買生活用品補助金。2020年6月幫助申請了低保,每月增加了291元的經濟收入。
走訪盧貴瓊老人 每逢工作之餘,我都會往貧困戶家裡跑,成了貧困戶家裡的常客,向他們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以電通,水通,路通,蔬菜水果有人拉上門,生產生活條件及環境衛生的改變等為實例,鼓勵他們感恩共產黨,相信國家,從思想上戰勝貧困,勤勞致富。 彈指一揮間,三年的幫扶時間過去了,貧困戶依舊如我的親人一樣。他們的身體健康、生產生活狀況、家庭子女讀書如何、務工情況怎麼樣等等成了我日常的牽掛。 郭府祥
編輯 張良勝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