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肩負使命 趕上女兒的最後一程丨六枝特區中寨鄉...

2020-12-15 天眼新聞

我叫安仕平,今年44歲,中共黨員,是貴州六盤水六枝特區中寨鄉扶貧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

安仕平(右)動員貧困戶參與三變

2016年8月,我由鄉計生辦調整到鄉扶貧工作站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當時就深感任務艱巨且責任重大,想到既然是組織和領導的安排和信任,我就必須努力認真地做好,於是馬上就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當中。  要做好脫貧攻堅這項工作,就得吃透上級文件精神,把握好方針政策,並要結合全鄉的實際情況,理清思路,找準方向。於是,不管是陽光初露的清晨,還是毛風細雨的傍晚,我都會騎著我心愛的摩託車走村竄戶進行調研。經過幾個月不分晝夜的摸排和整理,終於掌握了全鄉17個村的基本情況,摸清楚了8個貧困村分布在全鄉的哪些位置,有多少貧困戶,貧困人口有多少,全鄉唯一一個深度貧困村在哪裡,是什麼原因導致貧困的……拿到第一手資料後,就和領導一起研究討論,想對策、擬方案、找項目、尋資金,想方設法幫助全鄉貧困戶減貧摘帽,脫貧致富。

安仕平(右一)督查老舊房整治工作

四年多來,為了每項扶貧政策都得到有效開展和落實,我常組隊到各村進行督導,對兩項專項治理、年度動態信息調整、脫貧質量等各項工作進行督查,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和整改。另外,我還利用周末空閒的時間主動到村裡開展幫扶責任人相關業務培訓......那被汗水浸溼了的筆記本,寫滿了我對脫貧工作的忠誠和對貧困農戶早日脫貧致富的期盼。

安仕平(左一)到村指導業務工作

因為常常是「5+2」和「白+黑」的工作狀態,所以很多時候無暇顧及家庭和女兒的身體狀況,在脫貧攻堅「大戰100天」、「再戰50天」期間,我女兒檢査出患有骨癌並且是晚期,在這段煎熬的日子裡,我每天奔走在鄉裡、村裡、醫院,但未放下手中複雜而艱巨的扶貧工作。白天下村督導各村各項工作進展以及相關材料起草與培訓,晚上把臨時辦公桌設在守護女兒的病床邊,隨時在微信群裡接應、交辦和督導各村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3月,忍受不了癌痛折磨的女兒,希望我請假多陪陪她。可我直到接受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驗收結束後,才回到家中滿足女兒的心願。不到一周,可愛的女兒在病痛中離世,幼小的生命定格在豆蔻年華的11歲。女兒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那一刻:「爸爸……我好痛……我支持不住了,爸爸……請您多陪陪我……爸爸……」那呼喚,那聲音,我永生難忘……   女兒的離世,我感到非常的傷心和內疚,但作為共產黨員的我——這面旗幟,在家中不能倒,在脫貧攻堅的戰鬥中不能少!安排好女兒的後事後,我耐心的勸導妻子,鼓勵她重新振作起來,好好經營好我們將來的日子。而我,也重新打理好心情,回到工作崗位,繼續去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光榮使命。

蔣鵬 整理

見習編輯 吳一凡

編輯 劉娟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用真情換來村民的信任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大壩...
    我叫韋仕蘭,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月亮河鄉人民政府的一名幹部。2018年3月28日,42歲的我挑起了省級深度貧困村——月亮河鄉大壩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擔子。當時,全村457戶1796人中有202戶是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達795人。
  • 「我的扶貧故事」把初心鐫刻在教育扶貧的路上丨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驚喜之時,我懸著的心也終於平靜下來!胡滴滴是我包保戶胡平的女兒,我幫扶她家後,成了微信好友,這一平臺成了我鼓勵他好學習和關心她就業的主渠道。現就業於月亮河鄉人民政府辦公室的胡滴滴我叫羅開學,六枝特區月亮河鄉第二小學的一名普通教師,已紮根農村教育30餘載。
  • 「我的扶貧故事」攻堅路上 不辭辛苦丨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同步...
    我叫劉安貴,今年46歲,是六枝特區自然資源局一名職工。2018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選派到六枝特區新華鎮王家衝村擔任同步小康第一書記。脫貧攻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村民要求過高,個別群眾爭當貧困戶,有的村民對扶貧政策理解有偏差等等,這些問題造成村民對村幹部怨氣大。針對這些情況,我及時和村支兩委成員交流思想,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亮明觀點,引導和帶領大家以脫貧攻堅為重,切實把村支兩委班子思想統一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上來。
  • 「我的扶貧故事」一個先鋒 一面旗幟|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第一...
    2017年3月,我初到六枝特區牂牁鎮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時,看到這個偏遠落後的村寨,我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將會經歷什麼?能為這個落後的村寨帶來什麼?我開始深入田間地頭,採集產業宣傳素材、了解本土文化、收集戰貧故事,將筆下的文字轉化為戰勝貧困的力量,在各大媒體撰寫刊發新聞稿件及圖片100餘條次,20餘篇被新華社轉載,單條閱讀量突破100萬。通過宣傳打造了半坡村舊院早熟櫻桃等品牌,吸引大量採摘遊客,為群眾開闢了增收致富新渠道,實現貧困戶畝產純收入達15000元。
  • 「我的扶貧故事」夫妻同駐村 扶貧並肩行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
    胡中友、羅穎夫妻在接受採訪2018年3月,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來到六枝特區月亮河鄉郭家寨村駐村擔任第一書記。上任後,我心無旁騖、撲下身子、以村為家,用實際行動讓村寨改變面貌。這也慢慢影響了我妻羅穎。我駐村後忙於工作很少回家,和家人一個月也見不了幾次面,特別是妻子在2018年6月生二胎時,直到她被推進手術室後,我才氣喘籲籲地趕到醫院,內心非常愧疚。後來,當小孩歲半會走路後,妻子為了不拖我的後腿,咬牙把小孩託付給嶽父嶽母照料,於今年年初來到偏僻的郭家寨村擔任村文書,和我共同駐村扶貧。
  • 「我的脫貧故事」身殘志堅戰貧困|六枝特區新窯鎮洗馬河村陳進朝
    我叫陳進朝,家住六盤水六枝特區新窯鎮洗馬河村楊柳灣組。2014年我一家共8口人,因我是殘疾人行動不便,妻子又常年多病,生產生活較閒難,被列入新窯鎮洗馬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一天夜裡,我心裡冒出在家鄉發展養羊的念頭,因為家鄉具有發展養殖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個念頭產生後,說幹就幹,2019年9月初我就付諸行動,在洗馬河村楊柳灣組苗子衝用做牛生意賺來的除家庭開支外餘下的錢建起養羊場,修通從雞窩地至苗子衝埡口的進場沙石路,購來78隻黑山羊進行飼養。
  • 「我的扶貧故事」「這裡就是我的家,你們都是我的親人」|原六枝...
    我叫勾曉月,是六枝特區新場鄉綜治辦工作人員,也是廣大扶貧幹部之一。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根據鄉黨委政府的安排,我來到了新場鄉落龍村工作,成為了一名駐村扶貧幹部。落龍村距鄉政府駐地5公裡,屬於省級三類貧困村。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的春風暖了家|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胡國東
    我叫胡國東,今年28歲 ,是六枝特區中寨鄉補許村的村民。我從小生活在被病魔浸寒得困苦不堪的家庭中,父親患有心臟病 ,長期反覆發作,家中的每一分錢幾乎都用於為父親求醫買藥。2017年,為了照顧體弱多病的父母,加上我覺得長期在外面打工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我就決定在家搞點事情做,正好這時 ,政府有一項搞養殖的扶貧政策,在鄉政府和村領導的關心幫助下,他們給我出主意,傳技術,並給予資金扶持,就建起了一個有11頭牛的小養殖場。
  • 產業唱「主角」 致富「看點」多|六枝特區產業扶貧工作掠影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六枝特區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謀劃布局鄉村旅遊、生態畜牧等特色產業項目,走出了一條接地氣、見實效、暖民心的產業脫貧之路。自從巖腳小城鎮建設啟動後,就成了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王勇從中嗅到商機辦起農家樂,並藉此實現了增收。  像王勇這樣,依託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跳出傳統種植業吃上旅遊飯的農民,在六枝特區已不是少數。
  • 「我的扶貧故事」家人中的「野人」 工作上的「葛總」|六盤水市...
    自查大家的結果後,當時什麼有豪華轎車的、商品房的、門面商鋪的、公職人員的,也魚龍混雜的進入了我們精準扶貧的系統。怎麼辦?兩個字「再來」——我和我科室的兄弟姊妹又組織大家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在市級部門間比查,在縣鄉比查,進村入戶核訪等,有的地方為了保證工作的精準度,直接推倒了重來或推倒幾次重來。
  • ...故事」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村民唐安定:搬遷住進新房子...
    我是唐安定,今年 48 歲,原居六枝特區新場鄉黑塘村上街組。從小家庭貧困,初中尚未畢業的我獨自到浙江一帶打拼。34 歲那年,我與惠水縣的布依族姑娘楊石英結婚成家,隨後生了一雙兒女。4 年前,我攜妻兒回到家鄉。
  • 「我的扶貧故事」你不脫貧 我不離開丨水城縣阿戛鎮原中壩村支部...
    我是黃富銀,現在是以朵街道住武社區第一支書。五年前,大學畢業後我回到了家鄉,回到了道路崎嶇泥濘的貧困村子—貴州六盤水水城縣阿戛鎮中壩村,變身成為一名村文書,開啟了我的扶貧歷程。大學畢業後原本可以留在外面工作,已經考取了六枝特區事業單位的我,一想到家鄉的貧困面貌還未扭轉,便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一種莫名的力量驅使我放棄六枝的工作,選擇了回來。中壩村是一個邊遠的貧困村,全村共有14個村民組,1200餘戶村民,在2015年的時候,貧困戶就有490餘戶。
  • 「我的脫貧故事」養豬助脫貧丨六枝特區關寨鎮西克村村民馮平
    我叫馮平,今年30歲,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關寨鎮西克村6組村民。2010年6月,我在六盤水實驗二中參加高考被大學錄取。我本想和同齡人一起去上大學,可父親突然被查出尿毒症,去醫院透析不僅花了很多錢,預後還不知道會怎樣。
  • 「我的脫貧故事」好生活如蜜般香甜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村民沙...
    我叫沙厚祥,居住在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河尾巴組。多年前,我家裡很苦,居住在一間窄小的瓦房裡,我弟兄姊妹3人尚小還在讀書,父母親成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在幾畝薄土上「刨」,生產出來的糧食一年到頭來還不夠餬口。2014年初,我享受政策的恩惠實施國家危房改造項目,一併把做木匠賺得的錢投入進去,建了一間寬敞明亮面積100餘平方米的平房,圓了我想建新房的夢。  這一年,黨中央號召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家共4口人,因2個孩子讀書負擔重,建房經濟花費大,導致生活較困難,被列入六枝特區新窯鎮聯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 六盤水六枝特區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現
    數據顯示,1至6月,六枝特區生產總值完成64.03億元,同步增長2%,實現扭負為正。其中,一產增加值完成20.17億元,同比增長5.7%;二產增加值完成11.15億元,同比下降3.3%;三產增加值完成32.7億元,同比增長2.2%。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情系扶貧踐使命,大山深處顯擔當
    2019年3月,時值公務員職務職級晉升,已七年副處的孫士峰沒有坐等晉升,而是主動請纓,懷著「愛國孝親、履職擔當」的辛寨子精神來到貴州六枝,掛任六枝特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帶著幫助群眾脫貧的夢想和使命,從千裡濱城奔赴到大山深處,訪貧問苦,為民解難,與六枝人民心手相牽,不勝不休……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付出 必有迴響丨安順市西秀區巖臘鄉箐口村...
    我叫賀祝英,是巖臘鄉人社中心負責人。2014年,扶貧工作開始,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那就是一名扶貧工作者。我包保的貧困戶在巖臘鄉箐口村,一共有八戶,其中有四戶殘障家庭,一戶智力有障礙,一戶重性精神疾病,兩戶聾啞,基本上都是溝通不暢的對象。老實說,我剛剛知道我的包保對象的這些情況時,心裡是忐忑的,我很害怕我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拖了全鄉扶貧工作的後腿。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 中國科大貴州安徽扶貧紀實
    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六枝特區組織的參賽隊伍獲得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項目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也是貴州省2012年以來在該項目中獲得的首例全國一等獎。中國科大扶貧幹部林高華感觸頗深:「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教育扶貧是提高扶貧工作實效的前提,而提升教育水平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
  • 「我的扶貧故事」我肩上扛著的是神聖的使命丨晴隆縣紫馬鄉慄樹村...
    第一次走訪扶貧戶,山路顛簸,又加之缺乏扶貧工作經驗,我覺得工作非常的艱辛,脫貧攻堅途中有太多的心酸苦樂,但讓我的工作、生活多了一筆豐富的財富。  2019年8月,我被調整到慄樹村坪子組擔任網格員,開始了駐村工作。  慄樹村坪子組,總戶數33戶,其中貧困戶19戶74人。
  • ...科教扶貧激活「一池春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扶貧工作紀實
    這是中國科大以科技為「抓手」,深化教育扶貧的一個縮影。此外,學校通過研究生支教團、三下鄉,高校夏令營,定期開展科普講座,籤署對口支援協議,對接社會捐贈等多種形式,雙向促進教育資源交流與共享。在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六枝特區組織的參賽隊伍獲得科技輔導員科技教育創新項目一等獎,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也是貴州省2012年以來在該項目中獲得的首例全國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