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做好計劃就能「管好」時間?帶娃認識時間才是首要

2020-12-22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221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在最近的父母課堂上,我準備了一個「時間管理」的話題,沒想到受到了異常熱烈的反饋。說起自家孩子的「磨蹭」事跡,爸爸媽媽有一肚子苦水要吐。

多多爸爸說:「剛上幼兒園的這半年,多多幾乎每天遲到,起床磨蹭、吃飯磨蹭、出門更磨蹭,有時候搞的他上班也會跟著遲到,有時候時間不夠連飯也吃不完。」

小嶼媽媽點頭表示理解:「沒錯,而且每次你說,快點還有十分鐘時,他們一點反應也沒有,根本不著急。

在一旁聽了一會兒,有位家長說:「老師,你說的時間管理方法,我們都試過。什麼給孩子列時間表,沙漏計時之類的,但是怎麼沒效果啊!」就像這位家長一樣,一提到給孩子做時間管理,我們總會先想到各種各樣的表格和計時器,好像時間管理就是「卡點」和「做計劃」。但事實或許並非如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兒童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

時間管理就是「做計劃」嗎?

在時間管理這件事兒上,我也進入過一個誤區。哥哥三四歲時,還沒有入園,我則在家準備研究生考試,努力在每天照顧他的"工作"中擠出一點給自己學習。然而他總是磨磨蹭蹭,浪費我的時間,於是我打算帶著哥哥做時間管理。

我對哥哥說:「如果你吃飯這麼慢,那出去玩的時間就沒有了!我們來規劃一下時間吧!」誰知哥哥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邊哭邊說:「沒有了。」我才意識到,原來他根本不理解時間是什麼,而只會關注「沒有了」。

因此對於孩子,尤其是3、4歲的孩子來說,真正的時間管理,並不是帶著孩子做計劃,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出來,而應該把重點放在如何教他們理解時間這一抽象概念上。

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

在《合理安排時間》中,作者高取志津香說:小孩子能感覺到的只有"現在"所以他們才總是無意義的打發時間。

而這樣的行為,在我們大人的眼裡就是「浪費時間」。舉個簡單的例子,吃早餐時,由於我們知道如果早飯快一點,上午就能有時間去超市購物,還能去公園散步。這一切不比坐在桌前摳麵包來得有意義點麼?然而孩子們不會想到之後的事情,對他而言只有「吃飯的當下」。

這是因為心理學中的「時間知覺」,在大腦中並不存在專門負責的系統,而是需要依靠一些零散的感覺信息逐步加工而成。此外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生物鐘」也在起著一定作用。

但是對於尚未發展完善的兒童大腦而言,感知時間尚且剛剛開始進入正軌,要理解「抽象」的時間概念,還需爸爸媽媽多做引導。

從「時間知覺」出發的理解時間的抽象概念,才是兒童時間管理的底層邏輯,如果寶寶們不知道時間是有限的、有序的、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話,那麼就會出現哥哥小時候的反應:「我沒有時間了嗚嗚,媽媽你把我的時間給我!」

讓孩子理解時間,用好三原則

在科學家的眼裡,世界上可能並沒有時間。在哲學家眼裡,不是時間在流逝,而是我們在時間中流逝。這麼玄妙抽象的概念,該如何給孩子講解,讓他們真正明白呢?爸爸媽媽可以遵循下面三個原則。

原則一:化抽象為具象讓孩子感知時間

有很多教孩子時間管理的書籍,一上來就要求他們去認識鐘錶。來工作室的一位媽媽說:「在我兒子眼裡,表就是一張大餅啊!」其實這樣做犯了兩個錯誤:第一是用一件抽象的事物來解釋另外一件抽象的事物,對孩子而言表和時間都很抽象。第二是上來就讓孩子理解很小的時間單位

而正確的做法是先讓孩子通過具體的信息,來理解大的時間流逝。比如當寶寶兩歲三歲時,可以通過觀察自然界的樹木、太陽、月亮,通過溫度和氣候來感覺春夏秋冬的變化、白天的變化,三歲時能理解早、中、晚就已經足夠了。隨著孩子抽象思維的發展,再去理解更小的時間單位。

原則二:讓孩子體驗時間的有限

有一次我對妹妹說:「浪費時間」時,妹妹說:「太陽晚上落下去,明天還會升起來,中午過去還會有中午。時間並沒有不見啊!」時間的有限,是我們管理時間的原因之一,如果理解不了這一點,磨蹭又算得了什麼呢?因此讓孩子體驗時間是「有限資源」就非常必要了。

推薦爸爸媽媽們使用「限時玩耍」法。玩平板遊戲、看動畫片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當他們要進行這些活動時,可以說:我們玩十分鐘,等時間到了馬上停止,對他說:「好,時間到了,媽媽的下一件事兒是去做午飯,寶寶的下一件事兒是什麼呢?」

Tip:我們還可以用積木塊加貼紙來表示一天中的時間,讓孩子理解時間是有限的。

原則三:管好「自己」的時間

有一位朋友告訴我,她對孩子說:「晚上7點到9點的2個小時是媽媽時間。你和爸爸都不能打擾我哦!」有一天她走出書房門,看見孩子端來凳子站在時鐘下,看著錶針說:「快點走,到9媽媽就出來了。」

在這件事兒中,他既了解了時間的流逝、鐘錶能計時,也理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安排,也應該尊重這種安排。這個時候帶著孩子「做計劃」管理時間才能成為可能。

在管好自己的時間上,我的辦法是找一個休息日,問問孩子明天想要做什麼。他可能會說:「想要去公園玩。」「想和爸爸玩打怪獸遊戲。」「想去吃冰激凌」。我們可以幫他把每一項列出來,預計一下需要花費的時間。再給他每張代表1個小時的「時間卡片」讓孩子具體安排。從這樣的「遊戲」開始,再慢慢過渡到紙面上的「計劃」。

凌晨媽媽來叨叨:

時間管理,其實就是生命管理,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小時都必須放在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上。時間管理的本質,是讓孩子對生命如何度過有一個自覺,而不是糊裡糊塗地度過一天、一個月、一年甚至一生,你說是不是呢?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家庭教育:簡單地跟孩子說「不要」、「不許」,效果往往甚微!

相關連結二:小魚兒發脾氣,胡可用接納性語言應對?腦科學家研究給出證明

相關連結三:小學3年級是學習的分水嶺,避免孩子走「下坡」,家長得「拉」一把

相關焦點

  • 我採訪了100位爸爸後,才知道男人帶娃為什麼鬧心
    「我的月工資2萬,我老婆只有4000,保姆都比她工資高,所以讓她辭職在家帶帶娃做做家務。她就負責帶娃,我工作壓力這麼大,一回家不是9點就是太累了想躺著,帶娃實在有心無力啊。」帶娃真的一點都不比你的工作輕鬆!工作忙,抽20分鐘陪孩子總是有的哇,你天天玩手機、刷抖音的時間都不止兩個小時了!
  • 重慶家長暑期帶娃實錄!娃:「好想媽媽去上班」……
    開始奔走於各大培訓機構孩子們開始上課了教室外面有十多個家長候著圖源購物狂網友分享有些家長實在上班脫不開身就委託爺爺奶奶接送每天要管接管送還要管飯>圖源@露豬的豬空餘時間還會安排孩子學習編程和魔方看來好的思維要從娃娃抓起圖源@露豬的豬如果說上面的案例是「雞血家長」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以前一提帶孩子,那不用多說,指定是奶奶的事兒,可時過境遷,走在社區的公園裡,隨便一打聽,姥姥帶娃的現象遠遠多過了奶奶帶娃的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呢?@劉美麗:我讓我媽帶孩子,那也是沒辦法,人家奶奶真不給帶啊。
  • 帶娃的媽媽跟不帶娃的媽媽有啥區別?從頭到腳都不一樣
    帶娃的媽媽和不帶娃的媽媽生活都是什麼樣子的呢?某位帶娃的媽媽說:帶娃的辛苦只有帶過了才知道,不僅要搭上自己所有的時間,而且一旦寶寶不睡覺,我也別想好好睡。孩子不睡覺就算了,但最怕他沒完沒了地哭,怎麼哄都不行,聽了很焦慮,但不知道怎麼辦才行。說實話,我有兩三年沒跟閨蜜逛過街了!
  • 傳李晟蔡徐坤合作新劇,李佳航霸氣闢謠:瘋了嗎,知道帶娃多累嗎
    而最近一段時間,網上的確傳出李晟要拍電視劇的消息,有網友爆料稱,李晟接下來要與蔡徐坤、傅菁等流量明星合作《請吃飯的她》,改編自韓劇《請吃飯的漂亮姐姐》。
  • 有了娃後,既定的計劃一直在打破?一些事,當媽後才知道有多難
    公司女員工生娃是可以申請帶薪生產的,但是這位90後寶媽並不知道有這個事情,領導告訴寶媽可以申請停職,在生完孩子以後再回來上班,於是這位寶媽就按照主管的話申請了停職。等申請完停職以後才得知孕婦在產期內是可以申請帶薪生產的,但是如果申請了停止以後,就不可以再申請帶薪生產了。
  • 「孩子從學霸到厭學,老公指責我連娃管不好」
    當媽的永遠不要妄想翻身解放,除非你透徹學習好時間管理。親子時間管理也是我們這些職場媽媽們難以逃避的永恆話題。最近網課迷上打遊戲和網購,怎麼勸都不聽,我老公指責我連個娃都帶不好…」什麼?帶娃是世界上難度最高的工作好不好?沒有之一!偶爾社會新聞也會爆出來一些讓人難過的消息,開學前,連續幾個孩子因為作業,和父母爭吵過後,從窗口毫不猶豫的轉身跳出去。
  • 老人帶娃需要一場「得體退出」,錯過兩個關鍵時間點,對誰都無益
    可是,這些任勞任怨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有沒有想過何時退出呢?帶娃十年VS帶娃四年:老人不能帶娃一輩子,要懂得退出付阿姨退休後沒幾年,便承擔起幫兒子兒媳帶娃的任務,這一帶就是十年,完全把付阿姨拴住了,一點自己的生活和空閒都沒有。
  • 女人帶娃和不帶娃一眼就能看出來?這3個區別很明顯,用不了半年
    女人帶娃和不帶娃的差別其實非常明顯,而許多媽媽卻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總是苦惱於不知自己哪裡表現出了「媽媽味兒」,從而讓人一看就知道自己家裡有個娃。事實上,女人帶娃和不帶娃,有以下三大區別最為明顯,不用太久,半年就能看出來。
  • 上班+帶娃+性格懶散 中級會計考試怎樣備考才能功德圓滿?
    由中級會計考試的報名要求所限,很多考生具備多年工作經驗,都是上班族,甚至帶娃備考中級會計的考生更多,帶娃的媽媽和上班族備考中級會計肯定會分散掉自己大部分的精力,因此,空閒時間自己就想好好的休息,造成性格懶散的備考狀態,那麼,這種情況真的就沒有辦法通過考試了嗎?
  • 2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做好這4步,娃以後更好管
    李玫瑾說過:「父母必須是要有給小孩子立規矩的意識,有一句話,三歲的孩子都管不好,如果到了六歲以後想管也是很困難了。」兩歲是給娃立規矩的「關鍵期」,父母做好這4步,娃以後更好管1.空間探索的敏感期最早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壘高高,鑽箱子,三維。
  • 有人拼帶雙胞胎嗎?我只帶一小時,其他時間都是你的
    其中,名媛群有一個拼絲襪的聊天記錄,讓我忍不住腦洞大開了下:有人拼帶雙胞胎嗎、我只帶一小時,其他時間都是你的,哈哈!笑著笑著突然覺得這些套路怎麼似曾相識,貌似我當年也是這種操作,與一波人拼團一起帶雙胞胎,才終於把兩隻四角吞金獸拉扯到上幼兒園。
  • 李玫瑾直言: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
    就是好孩子是管出來的,尤其這個時間狠心管,孩子更懂事。這個時間就是在6歲之前,父母要有意地對孩子進行性格培養。李玫瑾教授在演講中表示,很多孩子到了12歲離家出走、用生命要挾父母的案子,她經常碰見。而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管教他們引起的。
  • 為何老外一人就能輕鬆帶娃,中國全家上陣都頂不住?原因令人唏噓
    引文:從眾多影視劇中我們就能發現,很多外國家庭通常都是一個人帶娃,而咱們國家至少得父母兩個人,有些家庭甚至爺爺奶奶齊上陣。但奇怪的是,人多並不佔優勢,可能全家一起帶娃還沒有老外一人帶娃輕鬆,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 老外帶娃都好輕鬆,是怎麼做到的?真相揭秘
    中國老母親的臉上似乎都有數不盡的疲憊,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帶娃,如果沒有老人、老公幫忙,那就更慘了。在中國,常常是一家子帶一個娃,但在外國通常是一個媽媽帶一群娃。這對比也太明顯了吧!老外究竟是怎麼做到輕鬆帶娃的?
  • 「最嫩爸爸」走紅,在家帶娃被誤認為是哥哥,媽媽:這是我老公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他是兩個娃的哥哥,還在下面評論兩個寶寶很幸福,有這麼帥脾氣又這麼好的哥哥。就在大家都以為這是三兄弟的時候,發布視頻的媽媽出來回應了,回復網友稱:這是我老公。寶媽的"闢謠"讓網友們都震驚了,這個爸爸未免也太童顏了吧。
  • 工作、帶娃、考哈佛一樣不落,超人媽媽的時間管理秘訣是什麼?
    「又要在家工作,又要帶孩子做家務,日復一日,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但是在日本,有個叫吉田穗波的媽媽,她在有2個娃、做著一份全職工作的同時,還考上了哈佛,留了個學,順道出了本書,是不是很讓人吃驚?我們可能會說:這種「超人媽媽」的故事看看就好了,我等普通人望塵莫及。
  • 十一帶娃出去「浪」,如何乘火車或飛機?寶寶出行攻略寶媽請收好
    但帶寶寶出行,去一些遠地方,肯定會涉及乘坐火車或飛機的問題,所以今天就來說說帶娃出行那點事,這份寶寶出行攻略寶媽請收好! 十一帶娃出行,前期的準備工作要做好 1.
  • 輕鬆帶娃第一步,給娃買件「好」衣服~
    然而,當媽後,才發現帶娃可沒這麼輕鬆,出門採購大包小包拎回家,手裡還要抱著胖娃娃,一不留神袋子裡的西紅柿掉了出來,天知道此刻有多崩潰,一個人帶娃真的太難了....,看到童裝打折,當時就給寶貝囤了好幾件,結果一兩個月後就發現娃穿不上了,好幾套新的都沒穿,只能送人。
  • 寫給全職媽媽的6點建議,帶好娃和提升自己兩不誤
    朋友子琳是貿易公司的副總,生了寶寶後選擇回家帶娃。朋友夏晴是培訓機構的老師,生了寶寶後選擇辭職帶娃。可是,沒老人帶娃,更要把孩子帶好,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在心中問自己幾個問題。第一,沒有我的收入,家中經濟是否穩定?稍顯拮据,但是照樣可以維持基本的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