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2020-12-12 月叔說育兒

#育兒參考#文章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

以前一提帶孩子,那不用多說,指定是奶奶的事兒,可時過境遷,走在社區的公園裡,隨便一打聽,姥姥帶娃的現象遠遠多過了奶奶帶娃的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呢?

@劉美麗:我讓我媽帶孩子,那也是沒辦法,人家奶奶真不給帶啊。還不是因為我生了女孩,可我媽既不嫌棄我生了女孩,還擔心我自己帶孩子太累,她幫我,我就能解脫出來,做好的工作。在我媽看來,女孩子到啥時候自己得掙錢,有自己的生活那才有價值。至於帶孩子,既然生了,他能幫我一天,幫一天。

@ohh:說實在的,我媽也給我姐,但我知道,她並不心甘情願,我媽自己還有理想沒完成呢,她想要報了舞蹈班,那是他的一生遺憾,可她呢,如今卻被迫給我姐帶孩子,我姐還嘰嘰歪歪挑毛病,我說幾句,我媽還替我姐解釋,說我姐又是工作又是家庭,兼顧起來太不容易。這就是當媽的吧,他們帶孩子身不由己,沒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和權利,因為她們愛自己的女兒,生怕她受到點的委屈。

其實,看著這些代表發言,我們在心裡或許已經有了答案,但綜合來看,大體上可以總結出這些了姥姥帶娃的原因。

1.寶媽更放心讓自己的親媽帶娃

不比從前了,現在一家就一個孩子,為了能平衡家庭關係,為了對自己孩子心理髮育更好。寶媽更多的選擇自己的親媽來帶孩子,交流方便,帶娃不用自己管,畢竟是親媽,總不會有女男的區分,總不會因為和自己生氣了,就拿孩子洩氣。總之,有種錯覺,叫做「娘家媽才是親媽」。

2.跟親媽交流比跟婆婆交流更容易,還不留後遺症

當了媽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的情商降低,心胸也少了許多。如果這時候和婆婆這個外人交流久了,還住同一屋簷下,真不知道會出什麼問題,所以,麻煩自己的親媽帶娃,省了好多的磨合時間,再說,親媽在線,即便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什麼事,親媽總是不會計較的。

3.時代不同了,孩子不分你家我家

和過去不一樣了,古代女人出嫁就是潑出去的水,從此也不再回娘家的門了。自然也輪不上娘家媽來幫助帶孩子了。現在社會,孩子少,老人多,一家一個都是嬌生慣養長大的,女兒嫁了人,生了娃,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受苦,好多娘家媽都是主動要給女兒帶孩子的。

再說,現代家庭,已經沒了你家我家之分。四個老人,小兩口,帶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讓娘家媽再沒有了不給女兒帶孩子的理由,畢竟,說句不公平的話,孩子出生主要挨累的還是寶媽,所以,作為寶媽的親媽,姥姥自然首當其衝。

其實無論誰帶娃,關鍵都是要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推薦這本育兒百科,你想了解的育兒知識,這裡全部都有,有空多看看,遇到問題就不會再迷茫了。

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讚轉發一下吧,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顧孩子,可以關注我,和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那些事吧。

相關焦點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也許你會說,一個是孩子爸爸的母親,另一個是孩子媽媽的母親,能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自己的親人帶。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可現實問題是,一般的家庭裡,因種種原因,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他們的地位原本就是不平等的。
  • 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文|文兒昨天,跟一位寶媽聊天,她說要買兩身衣服、一些禮物跟老公一起去看看孩子姥姥,因為前段時間加班顧不上孩子,一直都是姥姥帶娃,太辛苦了,要去表示一下感謝。但是,當我問她:「你家孩子奶奶帶娃三四年了,你咋不去表示一下感謝?」她的回答是:「她帶自己孫子,天經地義,高興還來不及,哪還用我感謝啊。」如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那麼,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呢?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並非是奶奶們撒手不管,而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執筆:七月定稿:七月不知從何時起,姥姥就成為了帶娃主力軍。以前孩子出生後都是奶奶幫忙帶,偶爾姥姥姥爺來看孩子才能幫忙照顧一下,但不知從何時起,帶娃的都是姥姥了。這不免就讓人有疑問,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們都去哪了?其實並非是奶奶們不負責撒手不管,而是這些扎心原因。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文|文兒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有了孩子後,就會把他們交給奶奶或姥姥帶。自從流行老人帶娃之後,「奶奶親」和「姥姥親」之爭就沒有斷過。不過,你說我說大家說,都不如作為當事人的孩子說。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姥姥親,她對我很好,很寬容」「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姥姥),在孩子的記憶中,總是那麼溫暖又親切。每一個跟著媽媽去姥姥家的孩子,都會覺得姥姥很親。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奶奶:不是不想帶娃,是被迫隱退
    但姥姥成帶娃主力,並不是奶奶想要推脫責任,而是迫於無奈的「隱退」。01奶奶也想參與帶娃,卻常被「拒之千裡」,姥姥丟了自由,奶奶丟了回憶很多奶奶表示,不是不想帶娃,也想為孩子盡一份心,卻因兒媳的壓力而選擇隱退
  • 奶奶在家打麻將,5個娃全往姥姥家送,姥姥為何成為帶娃主力軍?
    可能部分家長有著與我一樣的同感,過去大部分孩子基本都是由奶奶來帶,現在反而姥姥成了帶娃的主力軍,這不禁讓不少人感到奇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趨勢呢?案例前段時間我回老家辦點事情,發現了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也就是姥姥帶娃情況。
  • 為什麼姥姥成了帶娃主力軍,並非奶奶不管不顧,而是壓根沒選擇權
    小話題:各位家長是選擇奶奶帶娃還是選擇姥姥帶娃呢?許多60後的長輩們當初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都選擇只生一個孩子,也就造成選擇很多80後和90後都是獨生子女。而在生活中不難發現,現在帶娃的事一般除了自己親力親為外,帶娃主力軍多半都是由姥姥進行。無論是帶娃去菜市場還是公園一角,不問旁人問,和媽媽一起帶娃的一般都是姥姥。
  • 有種「帶娃」叫爺爺奶奶帶娃,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就沒服過誰
    有種「帶娃」叫爺爺奶奶帶娃,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這位寶寶一看就是爺爺帶出的娃,盤腿的小坐姿,手裡拿著一杯熱茶,特別是這個靈魂一吹。真是將「老幹部」的氣質拿捏得非常到位,寶寶:「論喝茶這塊,我就沒服過誰!」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媽媽總結姥姥帶娃三大優勢,姥姥一句話回懟:費力不討好
    為了減輕女兒的壓力,姥姥只好接手帶娃,可是時間一長,姥姥就感到力不從心,雖然是幫忙帶娃,但自己從來沒有被女兒理解過,每天下班,女兒和女婿都直接往床上一躺,什麼也不幹,家務都是姥姥一個人的。
  • 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科學排序出來了,你想的對不對
    「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欣賞。」不知道,你是否聽過這首打油詩,它描述了當今社會「以姥姥帶娃」為主導的社會潮流現象。畢竟,放眼望去各大小區幫年輕人帶娃的身影,80%以上的比重都是姥姥。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孩子帶出去,大家都會誇孩子可愛,衣服好看,發照片也會有不少寶媽問我要衣服連結。前段時間帶孩子回家探親,那幾天爺爺奶奶抱著孩子到哪都帶著,於是就有了右邊那張,孩子灰頭土臉,又黑又「樸素」的照片。只能說,從「城市潮娃」到「農村土娃」,真就只需要一個奶奶。
  • 姥姥帶娃還是奶奶帶娃,結果確實不一樣,原因很現實也很扎心
    那麼問題來了,母親會考慮把孩子交給誰照顧呢,自己的母親還是婆婆?有一款網絡育兒頻道叫《小然說育兒》,裡面講述了一個關於姥姥和奶奶帶孩子的案例:陳女士和張先生都是獨生子女,雙獨家庭生了個孩子,孩子快2歲了。母親因為升職的緣故變得更忙,平時經常要出差,於是想把孩子交給老人來照顧。
  • 民間故事:娃姥姥的帽子,咋不能戴?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婆婆很明事理,所以有事沒事就勸勸小慧回娘家看看,畢竟後媽也是媽。說的也是,除了太偏心以外也沒餓著自己,自己那便宜哥哥畢竟是後媽的親生兒子,想到這裡也釋然了。人就是這麼回事,事到眼前,總是過不去那道坎,但事後回想,也就那麼回事。再加上娃他姥姥年紀大了,近些年身體又不好,也是該去看看了。
  • 為什麼城裡姥姥帶娃長得慢,鄉下姥姥帶娃長得快?理由只有一個
    又過了一個月,朋友和老公都要上班了,而孩子的姥姥也不舒服,無法照顧孩子。所以,就把孩子送到了鄉下奶奶家。在一個月後回來的時候,皮膚變黑、消瘦,身材依然高大。但在城裡人姥姥家,小孩雖然有點胖,但個頭並不大。好友很納悶,問了一個當醫生的表哥,表哥說基本情況了解了,說出原因,讓人恍然大悟。為什麼城裡人姥姥帶娃長得慢,鄉下姥姥帶娃長得快?理由只有一個。與睡眠時間長短有關。
  • 姥姥辛苦帶娃三年被親家截胡,幸得女婿怒懟親媽:你好意思嗎
    文|好孕姐 按照我國傳統,爺爺奶奶帶孫子已經成默認規則,三代同堂也多指的是老一輩和兒子一家三口的家庭模式。只不過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計劃生育的推行,我國出現了第一批獨生子女家庭,這導致很多家長沒有機會成為爺爺奶奶,只能成為姥姥姥爺。
  • 雙胞胎大寶給奶奶帶,二寶給姥姥帶,2個月後兄弟倆的變化很大
    同為家裡的老人,爺爺奶奶帶娃和姥姥姥爺帶娃會有差距嗎?今年孩子們的假期特別長,冉冉需要工作沒那麼多的時間陪孩子,於是打算把孩子送到家裡老人那裡看管。
  • 「媽媽,我不想去姥姥家」孩子的遭遇,揭示了姥姥帶娃的3個真相
    晨晨的奶奶在遙遠的外地老家,一年也不來一次。而姥姥住得近,距離自己家有5個紅綠燈。於是,放學後接孩子的重任落在了姥姥身上。 晨晨舅舅家裡有個兩歲半的小表弟,姥姥每天都會帶著孫子去接外孫。 剛開始,姥姥把晨晨接到自己家裡,然後媽媽下班後再去姥姥家接他回家。
  • 有一種疼愛叫「隔代親」,一張讓人淚崩的圖道出「姥姥帶娃」真相
    01「誰也不為,就為我姑娘」 前段時間看到個調查:我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其中專程來照顧孫輩的高達43%。大數據顯示,姥姥逐漸成為帶娃的「主力軍」。
  • 在孩子的眼中,奶奶和姥姥有區別嗎?孩子的回答雖扎心但真實
    而在眾多老人中,有的是奶奶幫忙帶娃,有的是姥姥幫忙帶娃,雖然同樣是老人帶孩子,但由於立場不同,奶奶帶和姥姥帶的方式也不同,而這也就導致孩子對兩位老人的感情也有區別。 小羅最近總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兒子不聽話,非要去奶奶家,小羅很是好奇,明明兒子從小是被姥姥帶大的,為何更喜歡奶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