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2020-12-16 小屁孩兒

文|文兒

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有了孩子後,就會把他們交給奶奶或姥姥帶。自從流行老人帶娃之後,「奶奶親」和「姥姥親」之爭就沒有斷過。不過,你說我說大家說,都不如作為當事人的孩子說。

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

「姥姥親,她對我很好,很寬容」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姥姥),在孩子的記憶中,總是那麼溫暖又親切。每一個跟著媽媽去姥姥家的孩子,都會覺得姥姥很親。每次去都會給自己做好吃的,還會抱著自己不撒手。

我家孩子,從小是姥姥帶大的,現在十幾歲了,每次去姥姥家還是要在姥姥懷裡撒嬌。每次我一兇她,她就會立馬衝到姥姥跟前告狀:「姥姥,你管管你女兒吧。」姥姥就會護短,替她出氣。所以,我家孩子會說:「姥姥親,她對我很好,很寬容。」

「奶奶親,雖然總是兇我,但其實都是為我好」

相對於姥姥,很多人覺得奶奶跟孩子才是「最親」的血緣關係。因為孩子跟爸爸姓,是爺爺奶奶一家的後人,所以奶奶理所當然比姥姥親。也正是因為這種「一家人」的認同意識,很多奶奶跟孫子孫女相處時,才不像姥姥那樣「客氣」。如果孩子犯錯了,奶奶就會直接批評,甚至動手打孩子幾下,因為是「自家」的孩子。

我朋友,小時候父母工作忙,把他送到老家跟著爺爺奶奶。因為他從小比較調皮,奶奶對他管得很嚴,基本上每天都要兇他,挨打也是家常便飯。那時候,他覺得奶奶對他一點也不親,但是現在長大了,他說:「奶奶親,雖然總是兇我,但其實都是為我好。」畢竟,父母把孩子交給老人,老人就有一份責任,如果管不好孩子,他們對子女也不好交代。所以,奶奶兇孩子,也是想要把孩子教育好。

「姥姥和奶奶都比媽媽親,因為媽媽沒空管我」

鄰居家孩子,上周末從姥姥家回來了,我問他覺得奶奶親還是姥姥親,他的回答是:「姥姥和奶奶都比媽媽親,因為媽媽沒空管我。」他說自從媽媽生了二胎,他不是被送到奶奶家幾天,就是被送到姥姥家幾天,跟她們相處的時間比跟媽媽都多,很扎心。所以,他覺得奶奶和姥姥都親。

確實,孩子是誰帶跟誰親,如果媽媽不怎麼管孩子,總是讓奶奶或者姥姥幫忙帶娃,孩子自然是跟老人親。同樣,有些孩子是姥姥帶大的,奶奶一天也沒帶過,他們會覺得奶奶更親。而有些孩子,是奶奶帶大的,也會覺得奶奶親。

【話題討論:網友們,你覺得對孩子來說,奶奶親還是姥姥親呢?】

相關焦點

  • 在孩子的眼中,奶奶和姥姥有區別嗎?孩子的回答雖扎心但真實
    而在眾多老人中,有的是奶奶幫忙帶娃,有的是姥姥幫忙帶娃,雖然同樣是老人帶孩子,但由於立場不同,奶奶帶和姥姥帶的方式也不同,而這也就導致孩子對兩位老人的感情也有區別。 小羅最近總接到媽媽的電話,說兒子不聽話,非要去奶奶家,小羅很是好奇,明明兒子從小是被姥姥帶大的,為何更喜歡奶奶呢。
  • 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文|文兒昨天,跟一位寶媽聊天,她說要買兩身衣服、一些禮物跟老公一起去看看孩子姥姥,因為前段時間加班顧不上孩子,一直都是姥姥帶娃,太辛苦了,要去表示一下感謝。但是,當我問她:「你家孩子奶奶帶娃三四年了,你咋不去表示一下感謝?」她的回答是:「她帶自己孫子,天經地義,高興還來不及,哪還用我感謝啊。」如今,有這種想法的人還真不少。那麼,為什麼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卻要感恩呢?理由還真不好反駁。
  • 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來欣賞?奶奶:不是不想帶娃,是被迫隱退
    但姥姥成帶娃主力,並不是奶奶想要推脫責任,而是迫於無奈的「隱退」。為了孩子,也為了我自己少生氣,還是不要跟兒媳相處得太密切,矛盾太多。◆沈老師:我們家是南方人,親家是北方人,也許是性格不同吧,總感覺親家母比較強勢,也習慣了給兒媳大包大攬,什麼都給安排得妥妥噹噹的。我也想幫忙,但被婉拒了,說不用我插手,我也不便堅持。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也許你會說,一個是孩子爸爸的母親,另一個是孩子媽媽的母親,能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自己的親人帶。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以前一提帶孩子,那不用多說,指定是奶奶的事兒,可時過境遷,走在社區的公園裡,隨便一打聽,姥姥帶娃的現象遠遠多過了奶奶帶娃的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呢?@劉美麗:我讓我媽帶孩子,那也是沒辦法,人家奶奶真不給帶啊。
  • 奶奶在家打麻將,5個娃全往姥姥家送,姥姥為何成為帶娃主力軍?
    可能部分家長有著與我一樣的同感,過去大部分孩子基本都是由奶奶來帶,現在反而姥姥成了帶娃的主力軍,這不禁讓不少人感到奇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趨勢呢?案例前段時間我回老家辦點事情,發現了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也就是姥姥帶娃情況。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並非是奶奶們撒手不管,而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執筆:七月定稿:七月不知從何時起,姥姥就成為了帶娃主力軍。以前孩子出生後都是奶奶幫忙帶,偶爾姥姥姥爺來看孩子才能幫忙照顧一下,但不知從何時起,帶娃的都是姥姥了。這不免就讓人有疑問,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們都去哪了?其實並非是奶奶們不負責撒手不管,而是這些扎心原因。
  • 姥姥辛苦把孩子帶大,奶奶卻想「截胡」,寶爸的這番回懟太給力
    因為家裡還有房貸車貸,財政壓力光壓在寶爸一個人身上不太現實,所以寶媽生完後休養了幾個月就回去上班了。而寶寶由誰照顧成了麻煩事,寶媽原本想讓孩子奶奶照顧,誰知孩子奶奶推脫自己身體不好,連忙回了老家。夫妻倆又談到僱個保姆,想想一大筆支出又不太現實。就當寶媽決定自己辭職時,姥姥打了個電話過來,主動和女兒說自己來照顧外孫。
  • 有種「帶娃」叫爺爺奶奶帶娃,氣質這塊拿捏得死死的,就沒服過誰
    現在普遍都是老人幫忙帶娃,畢竟大多數的年輕爸媽都比較忙,而老人對孩子也是真的疼愛,所以讓老人幫忙帶娃,父母也會更加放心。不過因為育兒理念的不同,老人在帶娃方面的畫風也與父母截然不同,特別是在氣質這方面,那絕對拿捏的死死的。
  • 「聽我一句勸,別幫女兒帶孩子!」一位姥姥的忠告,現實讓人揪心
    在生活中,大多都是奶奶帶娃,當然也有著小部分家庭因為特殊原因是姥姥帶娃。其實,對比與奶奶帶娃,姥姥有著許多奶奶不可比擬的好處,比如在生活中,姥姥帶娃能有效地減少婆媳之間因為育兒理念不同造成的矛盾,而且姥姥還能更好地貫徹寶媽的育兒理念。雖然說姥姥帶娃有著許多好處,但是有些東西只有姥姥自己知道。
  • 媽媽總結姥姥帶娃三大優勢,姥姥一句話回懟:費力不討好
    只好求助妮妮的姥姥幫忙照顧孩子的起居。 為了減輕女兒的壓力,姥姥只好接手帶娃,可是時間一長,姥姥就感到力不從心,雖然是幫忙帶娃,但自己從來沒有被女兒理解過,每天下班,女兒和女婿都直接往床上一躺,什麼也不幹,家務都是姥姥一個人的。
  • 寶寶在外婆家長大,為什麼和奶奶更親?寶媽:姥姥真是白疼你了
    根據一項網上調查顯示:有60%的夫妻會選擇在生完孩子之後,讓自己的父母們幫忙帶娃。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很多小夫妻生了孩子之後都會找父母幫忙帶娃,尤其是那些職場媽媽們。而請奶奶還是請姥姥就成了小夫妻的「議題」之一。
  • 姥姥帶娃還是奶奶帶娃,結果確實不一樣,原因很現實也很扎心
    有一款網絡育兒頻道叫《小然說育兒》,裡面講述了一個關於姥姥和奶奶帶孩子的案例:陳女士和張先生都是獨生子女,雙獨家庭生了個孩子,孩子快2歲了。母親因為升職的緣故變得更忙,平時經常要出差,於是想把孩子交給老人來照顧。
  • 「媽媽,我不想去姥姥家」孩子的遭遇,揭示了姥姥帶娃的3個真相
    孩子送到姥姥家玩,遭遇大差不差。 不同的是,有的孩子強忍著委屈,逐漸內化為自己的性格;而有的孩子卻脫口而出,試圖求得家長的援助得以逃離。 晨晨的奶奶在遙遠的外地老家,一年也不來一次。而姥姥住得近,距離自己家有5個紅綠燈。於是,放學後接孩子的重任落在了姥姥身上。 晨晨舅舅家裡有個兩歲半的小表弟,姥姥每天都會帶著孫子去接外孫。 剛開始,姥姥把晨晨接到自己家裡,然後媽媽下班後再去姥姥家接他回家。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這個32歲媽媽的醒悟,讓無數人沉默
    這兩天,《產後調理院》中一個母女對話的片段,讓很多媽媽大呼太扎心。 母親要做手術,可是女兒賢真剛生娃孩子,需要她幫忙帶。 所以,她小心翼翼地在電話那頭徵求賢真的意見。 賢真聽了後,一再確認媽媽是不是非要做這個手術。
  • 為什麼姥姥成了帶娃主力軍,並非奶奶不管不顧,而是壓根沒選擇權
    小話題:各位家長是選擇奶奶帶娃還是選擇姥姥帶娃呢?許多60後的長輩們當初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都選擇只生一個孩子,也就造成選擇很多80後和90後都是獨生子女。而在生活中不難發現,現在帶娃的事一般除了自己親力親為外,帶娃主力軍多半都是由姥姥進行。無論是帶娃去菜市場還是公園一角,不問旁人問,和媽媽一起帶娃的一般都是姥姥。
  • 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誰更愛孩子?科學排序出來了,你想的對不對
    因此有人提出假象:「是不是誰帶娃時間長,誰就更疼愛娃呢?」要知道,人都是講究真情實感的,姥姥長期帶娃情感上必然會更傾向於外孫,可對於自己親孫子孫女的奶奶而言,她們的寵愛也毫不遜色。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相比較,誰愛孩子更多一點呢?我們來看看心理學家的排序。1、第一名:姥姥俗話說得好:「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必須自己疼。」
  • 在孩子眼裡,姥姥和奶奶最大的區別,是這幾個時候產生的
    很多老年人都存在"隔代親"的心理,對自己兒女的小孩特別好,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孩子比較依賴奶奶或者姥姥。在孩子的眼裡,姥姥和奶奶都是比較疼愛自己的,但是他們心中也會對奶奶和姥姥有一個區分。一般來說,孩子只要誰對他好,他就更喜歡和依賴誰,所以孩子對奶奶和姥姥的區分,都是從他們的感覺出發的。一般孩子會在這些時候,認定奶奶和姥姥的不同,所以做長輩的想要孩子喜歡自己,就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 雙胞胎大寶給奶奶帶,二寶給姥姥帶,2個月後兄弟倆的變化很大
    同為家裡的老人,爺爺奶奶帶娃和姥姥姥爺帶娃會有差距嗎?今年孩子們的假期特別長,冉冉需要工作沒那麼多的時間陪孩子,於是打算把孩子送到家裡老人那裡看管。
  • 民間故事:娃姥姥的帽子,咋不能戴?奶奶:老人東西,小孩戴不得
    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你穿過衣服嗎?答案當然是穿過,那當你小時候,你穿過大人衣服嗎?我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被發現後難免會挨揍一頓。小時候只知道不讓穿卻不知道為什麼?凡是過了60歲的人,他們的衣物是不會讓小孩碰的,如果有老人拿衣服給小孩披上,或者戴帽子圍脖之類的衣物,那就要考慮考慮老人的用心了。當然各地習俗不同,今天所講的便是有這種習俗的地方。暫且不管這種說法準不準,玄乎不玄乎,憑這動機就不得不思量一下。都說人心隔肚皮,面對生老病死面前,都不能免俗,魯迅先生不是也描述過嗎?仁義道德的背後也有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