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帳下第一等謀士,曹操惋惜的說,我有他早就得天下了

2021-01-10 自說文史

談起三國時期的謀士,恐怕曹操麾下的郭嘉已經被某些人吹到了天上去,也無怪乎有網友戲謔的稱之為「宇宙嘉」了,什麼「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小編對此只想口可口可。

實際上,就算「鬼才」這個稱號,也是杜撰來的,沒有任何來源,實際上三國謀士,不止荀彧、荀攸、劉曄、龐統、諸葛亮等人,早在前期,袁紹帳下也有很牛的謀士。

之前介紹了田豐,此人非常剛直,雖然三次提出滅曹計策,然而每次都被袁紹拒絕,最後還被袁紹殺了,實在可惜。

田豐

袁紹帳下的謀士,如果非要有個高低之分的話,那麼田豐必然是第一等謀士,但他不是唯一的,還有一人完全可以和田豐並駕齊驅,歸入第一等!

此人就是沮授。

和田豐一樣,沮授一開始也是冀州牧韓馥的人,初任別駕,舉茂才,對於韓馥而言,當他後來在廁所自殺的時候,一定能想起沮授當年說的話。

沮授

話說,袁紹覬覦冀州,便勾結公孫瓚,讓公孫瓚打冀州,這樣韓馥就會讓袁紹來坐領冀州對抗公孫,然後兩人再瓜分冀州云云。

韓馥真的要這麼做,但沮授卻說: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

這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來袁紹的處境,但韓馥卻不肯採納這個建議,送出了冀州後,果然整日活在恐懼中,最後在廁所自殺了。

袁紹

袁紹籠絡人才有一套,聘了沮授作為自己的謀士,沮授不愧其才,立馬給袁紹制定了遠大的計劃: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佔領冀、青、幽、並四州,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戰略藍圖足見沮授的眼光之長遠,袁紹「採納」了他的建議,高興的封他為監軍、奮威將軍。

說歸說,做歸做,袁紹似乎自帶「屏蔽正確意見」的技能,在聽了淳于瓊的建議後,他認為迎接漢獻帝對自己不利,會削弱自己,結果曹操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勝負似乎隱然註定。

袁紹

在這以後,袁紹的「自動屏蔽正確意見」的技能用的相當熟練:

沮授反對他任命三個兒子各督一州,袁紹不聽,導致的結果是他死後,三子相爭,互相殘殺;

官渡之戰,沮授建議佔據黎陽、河南,穩紮穩打,「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拖垮曹操,袁紹不聽;

沮授反對讓顏良單獨領軍,袁紹不聽,結果顏良被關羽所殺;

沮授建議留守延津,分兵官渡,一步步推進,這樣攻守都有保證,袁紹不聽;

淳于瓊據守烏巢,沮授建議派蔣奇護送,保證糧草的安全,袁紹不聽,導致烏巢糧食被燒,軍心大亂;

袁紹

沮授那麼多建議、計策,只要袁紹採納一條都不會有官渡之敗,可袁紹卻似乎是和他對著幹一樣,從不採納,最終換來的是帶著幾百人狼狽逃回。

他跑了,沮授沒來得及,被曹操俘虜後,沮授絲毫不給曹操面子,拒不投降,甚至還想著逃跑,最終為曹操所殺。

對於沮授,曹操那句評價足矣: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可是真有人早得了,卻依舊失敗。

結合田豐沮授的經歷可以看出,袁紹是「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說難聽點,就是做面子工程,就算把天下奇才都籠絡來,可是不能用人,又有何用呢?

相關焦點

  • 他才是曹操擊敗袁紹的首席謀士,卻是曹操五大謀士裡名氣最小的
    文|夏彥(讀史專欄作者)大家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大謀士,分別是荀彧、郭嘉、賈詡、荀攸、程昱(二荀郭賈程)。這五個人在曹操剪滅各方勢力、統一北方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五個人裡邊,名氣最大的當屬「王佐之才」荀彧,他屬於張良一樣的人物,在後方運籌帷幄,保障前線軍隊的吃喝拉撒,是曹操的國務院總理、內政部長兼曹軍後勤部長。
  • 袁紹沒聽他的建議被曹操消滅,曹操幸災樂禍:誰叫袁紹不聽話的
    《三國演義》裡有很多戰役,有三大戰役被評為改變歷史走向的戰役。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眾所周知,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爭天下的決定戰役,曹操最終勝出。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獲勝的曹操,更是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徐以攻敵緩圖天下,面北而亡矢志不降,淺談袁紹首席謀士
    徐以攻敵緩圖天下,面北而亡矢志不降,淺談袁紹首席謀士寧死不降休要多言,這是官渡兵敗之後沮授被俘對曹操說的話,曹操和沮授是舊時,見沮授不願意歸降只能嘆氣說到:「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仍然以禮相待,可惜沮授想著跑回河北準備盜馬而跑,事敗被殺,很多時候隨風搖擺是種優秀的品質,像是賈詡,他歷時無數諸侯,卻仍得重用最後甚至位列三公九卿。但是從一而終更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沮授便是如此。
  • 三國絕頂高手的十七大謀士
    曹操得知後,發兵攻打下邳,由於呂布不採納陳宮的兩面互補之計,最後被曹軍攻破。呂布、陳宮被擒拿,最後慷慨就義! 陳宮雖死,感覺令人惋惜,如果呂布採納陳宮的建議,三分天下未必是孫權。當時的孫堅並未在江東立足,是袁術帳下的名將,所以根本不具備三分天下。
  • 三國真正得其輔佐可以得天下的四大謀士,他們是誰呢?
    三國謀士星漢燦爛,而被宣傳得最厲害的莫過於諸葛亮和龐統,因為有言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但是根據實際史載來看,顯然過於誇張了。而且縱觀三國歷史,能夠得一安天下的四大謀士,絕對不是臥龍和鳳雛。而是以下這四位。第一:周瑜。孫策帶著很少幾百人用計逃離袁術,東渡長江,來到江東。
  • 三國演義27: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用幾句話讓袁紹大敗而歸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到了,劉備、關羽、張飛和趙雲四人終於在古城相會,袁紹也決定出兵討伐曹操,並且還將自己的兒子們叫了過來一同徵戰。就在他的兒子們爭論誰要做先鋒的時候,袁紹則說道:「這個先鋒由我來當」,此話不僅讓自己做了先鋒,而且也避免了一場口舌之戰。之後袁紹率領了70萬大軍陳兵官渡,向蒼天歃血祭拜並且鼓舞士氣,與曹操一決勝負、決一死戰!
  • 重讀三國︱曹操為何逼死他的首席謀士?
    荀攸(157-214年)公元190年前後,荀彧為避戰亂,舉家遷往冀州,頗受袁紹厚待。但荀彧發現袁紹難成大事,遂毅然投靠當時實力不強的曹操,開始其二十多年的首席謀士生涯。作為潁川士人領袖,荀彧自然舉薦了大量潁川人才,包括荀攸、郭嘉、鍾繇、陳群等,非潁川籍的有司馬懿、華歆、王朗等。其中荀攸、郭嘉、鍾繇都屬核心謀士,司馬懿是後起之秀,這些謀士都堪稱王佐、命世之才,能力與荀彧不分伯仲。郭嘉(字奉孝)最突出的謀劃判斷就是在曹操擔心不足與袁紹抗衡時,提出了「十勝十敗」論,詳細分析曹操相對於袁紹的優勢長處,堅定了曹操與袁紹決戰的信心。但天妒英才,郭嘉早逝。
  • 在《三國演義》裡,袁紹敗給曹操早就註定了
    沒有了丁原這個眼中釘,董卓自認為沒有人再敢反對他,於是舊事重提,沒想到這次袁紹站了出來,兩人還差點當眾大打出手。要說丁原站出來還說得過去,畢竟他是一方刺史,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而袁紹只是一個小小的西園校尉,當時洛陽都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他這個西園校尉壓根都不夠看。
  • 三國中最令人惋惜的幾位謀士!周瑜戲志才榜上有名
    在這個時代,謀士如雨猛將如雲,不禁讓人眼花繚亂,激情澎湃,有的人功成名就,留名千古,有的人功敗垂成,而在這些人傑中,有那麼幾位謀臣,著實令人惋惜。 第一位:戲志才 戲志才是出場於三國前期的一位謀士,與之相對應的人物便是「鬼才」郭嘉,二人經常被世人同時談起,能力不相上下。
  • 曹操的第一謀士荀彧是怎麼死的?為什麼說他是漢朝最後一位大臣?
    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著名的謀士,諸葛亮無疑是劉備集團的首席謀士,曹操方面的眾多謀士中,荀彧毫無爭議地是謀士之主。對於郭嘉粉來說,這樣也許會讓他們受不了,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東漢時期有兩大士族集團很有名,一個是汝南士族,一個是潁川士族。袁紹的強大依靠的就是汝南士族,四世三公,所以袁紹在一開始是最強大的勢力。
  • 此人乃三國前五謀士,若曹操聽其言,天下早已歸曹
    曹操手下謀士眾多,然而有一人中途投奔,頻繁獻計,曹魏歷史上的每一次轉折,都有他在幕後推動的身影。一生算無遺策,明進退,得善終,那就是被後人稱為毒士的賈詡。賈詡,字文和,今甘肅武威人。當時曹操發愁糧草將盡,正欲退軍,忽報袁紹謀士許攸叛逃至此,並告訴曹操袁軍的糧草所在,賈詡也趁機向曹操進言「四勝袁紹論」,即「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一聽賈詡此言,曹操當即點兵,帶著全軍奔襲三十餘裡打破袁紹大營,一戰定了河北。
  • 三國裡過慧早夭的5位人才,曹操錯失3人,劉備因他之死兵敗夷陵
    在那個時代,最令人遺憾的事不是像呂布,袁紹,袁術那樣兵敗身亡,而是滿腔才華抱負還沒來得及施展就離開人世。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三國裡過慧早夭的5位人才,看看他們都是誰,又有怎麼樣的才華和故事。4.郭嘉郭嘉的大名讓很多人如雷貫耳,有著「鬼才」之稱的他堪稱神機妙算,戲志才死後荀彧將郭嘉舉薦給曹操,此後郭嘉便成為了曹操帳下第一謀士。
  • 曹操和袁紹有什麼關係
    然而卻被曹操在官渡一戰中打敗,成就了曹操,令他有了真正實力令諸侯,成為天下的眾矢之的。曹操和袁紹縱看袁紹和曹操的生平,他們走的是從合作到分裂的一種道路。當曹操還是少年的時候,他還是很崇拜袁紹的。建寧二年(公元169年),曹操進入太學,得以同袁紹相識,而且有著親密的聯繫。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和袁紹同任朝廷官職。
  • 袁紹四世三公,為何打不過宦官之後的曹操?其實他輸得一點也不冤
    袁紹四世三公,為何打不過宦官之後的曹操?其實他輸得一點也不冤 熟知三國的人,肯定對官渡之戰記憶猶新。官渡之戰,袁紹以11萬大軍,對抗曹操的八千軍隊,十幾比一的差距,按道理來說,袁紹是必勝的。當時無論是袁紹那邊還是曹操那邊,都以為此戰袁紹必勝,然而,事實的卻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 三國最坑謀士,畢生盡出餿點子,曹操脊背生汗:我可不敢用他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最終還是曹魏、劉蜀、孫吳三個政權笑到了最後,不過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在軍閥紛爭的初期,曹操劉備孫堅等人都並非最強的玩家,劉備還只是一個賣鞋的,最有希望統一天下的,實際上是董卓、袁紹、袁術等人,他們擁有龐大的勢力,廣闊的土地,為何他們失敗了呢?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他先後擊敗呂布、袁術,佔據了兗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隸。建安四年(199年),袁紹最終戰勝公孫瓚,據幽州、冀州、青州、并州,盡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爭天下。這樣,華北最重要的兩個政治軍事集團,決戰勢所難免。起初形勢袁強曹弱。袁紹已無後顧之憂,地廣人眾,可動員的兵力在十萬以上。
  • 曹操曾用一句話評價袁紹,官渡之戰,袁紹用4個昏招一一印證
    三國演義中,曹操曾與劉備青梅煮酒,探討天下英雄。劉備認為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且虎踞冀州之地,部下文臣猛將極多,可做英雄。曹操則並不贊同,他認為,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不能稱作為英雄。而事實證明,曹操對於袁紹的看法是極為準確的。
  • 劉備手裡的王牌謀士,和諸葛亮齊平,曹操感慨得不到此人
    在東漢末年到三國的這段時間裡湧現了無數的英雄豪傑以及頂尖謀士。郭嘉就是眾多頂尖的謀士之一。「奇佐」郭嘉郭嘉原本是袁紹集團的一名謀士,但是袁紹並不是個合格的主公,志大才疏,對於謀士的建言往往都是不採用的。郭嘉在意識到袁紹不能成事之後就轉而投靠了曹操。
  • 三國坑謀士,送給敵人28萬大軍3員猛將,出賣主公還說得大義凜然
    三國時期,天下英雄逐鹿,但只有劉備、曹操、孫權3人笑到了最後,這3位仁兄能夠三分天下固然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才的輔佐。但逢亂世,武力值爆棚的猛將可以幫助主公攻城拔寨,但能夠出點子的謀士似乎更為可貴。
  • 曹操雖求賢若渴,卻非心慈手軟之人,這幾位頂級謀士就死在他手上
    提到曹操這個人,恐怕所有的人都得說他是一代梟雄。這樣看來,曹操這個人在大家的心目中其實還是挺有地位的。都說亂世出英雄,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你若是不奮起抗爭,那麼可能連一個落腳之地都沒有。01許攸許攸年輕時與曹操交好,但卻是袁紹的謀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