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三國時期的謀士,恐怕曹操麾下的郭嘉已經被某些人吹到了天上去,也無怪乎有網友戲謔的稱之為「宇宙嘉」了,什麼「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小編對此只想口可口可。
實際上,就算「鬼才」這個稱號,也是杜撰來的,沒有任何來源,實際上三國謀士,不止荀彧、荀攸、劉曄、龐統、諸葛亮等人,早在前期,袁紹帳下也有很牛的謀士。
之前介紹了田豐,此人非常剛直,雖然三次提出滅曹計策,然而每次都被袁紹拒絕,最後還被袁紹殺了,實在可惜。
田豐
袁紹帳下的謀士,如果非要有個高低之分的話,那麼田豐必然是第一等謀士,但他不是唯一的,還有一人完全可以和田豐並駕齊驅,歸入第一等!
此人就是沮授。
和田豐一樣,沮授一開始也是冀州牧韓馥的人,初任別駕,舉茂才,對於韓馥而言,當他後來在廁所自殺的時候,一定能想起沮授當年說的話。
沮授
話說,袁紹覬覦冀州,便勾結公孫瓚,讓公孫瓚打冀州,這樣韓馥就會讓袁紹來坐領冀州對抗公孫,然後兩人再瓜分冀州云云。
韓馥真的要這麼做,但沮授卻說:冀州雖鄙,帶甲百萬,谷支十年。袁紹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股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奈何欲以州與之?
這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來袁紹的處境,但韓馥卻不肯採納這個建議,送出了冀州後,果然整日活在恐懼中,最後在廁所自殺了。
袁紹
袁紹籠絡人才有一套,聘了沮授作為自己的謀士,沮授不愧其才,立馬給袁紹制定了遠大的計劃:橫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擁百萬之眾,迎大駕於西京,復宗廟於洛邑,號令天下,以討未復,以此爭鋒,誰能敵之?
佔領冀、青、幽、並四州,迎接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戰略藍圖足見沮授的眼光之長遠,袁紹「採納」了他的建議,高興的封他為監軍、奮威將軍。
說歸說,做歸做,袁紹似乎自帶「屏蔽正確意見」的技能,在聽了淳于瓊的建議後,他認為迎接漢獻帝對自己不利,會削弱自己,結果曹操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勝負似乎隱然註定。
袁紹
在這以後,袁紹的「自動屏蔽正確意見」的技能用的相當熟練:
沮授反對他任命三個兒子各督一州,袁紹不聽,導致的結果是他死後,三子相爭,互相殘殺;
官渡之戰,沮授建議佔據黎陽、河南,穩紮穩打,「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拖垮曹操,袁紹不聽;
沮授反對讓顏良單獨領軍,袁紹不聽,結果顏良被關羽所殺;
沮授建議留守延津,分兵官渡,一步步推進,這樣攻守都有保證,袁紹不聽;
淳于瓊據守烏巢,沮授建議派蔣奇護送,保證糧草的安全,袁紹不聽,導致烏巢糧食被燒,軍心大亂;
袁紹
沮授那麼多建議、計策,只要袁紹採納一條都不會有官渡之敗,可袁紹卻似乎是和他對著幹一樣,從不採納,最終換來的是帶著幾百人狼狽逃回。
他跑了,沮授沒來得及,被曹操俘虜後,沮授絲毫不給曹操面子,拒不投降,甚至還想著逃跑,最終為曹操所殺。
對於沮授,曹操那句評價足矣: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可是真有人早得了,卻依舊失敗。
結合田豐沮授的經歷可以看出,袁紹是「能聚人而不能用人」,說難聽點,就是做面子工程,就算把天下奇才都籠絡來,可是不能用人,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