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紹有什麼關係

2021-02-2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在三國的歷史上以及後來的演義小說中,袁紹和曹操是三國前期最重要的兩個人物。袁紹割據了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頗有吞併四方的氣勢。然而卻被曹操在官渡一戰中打敗,成就了曹操,令他有了真正實力令諸侯,成為天下的眾矢之的。

曹操和袁紹

縱看袁紹和曹操的生平,他們走的是從合作到分裂的一種道路。當曹操還是少年的時候,他還是很崇拜袁紹的。建寧二年(公元169年),曹操進入太學,得以同袁紹相識,而且有著親密的聯繫。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和袁紹同任朝廷官職。之後二人相見的機會幾乎沒有,直到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當時董卓是在洛陽肆意妄為,屠害忠良,令天下人所痛恨。所以曹操同各路的諸侯一樣,都來到袁紹帳下,試圖通過聯盟的形式討伐董卓。然而聯軍是各自心懷鬼胎,作戰中各自為戰,甚至是一旁觀望的都有。曹操主導的戰爭首次大敗,令其元氣大傷,最後只能依附於袁紹。

之後袁紹佔領了冀州,並將關東交於曹操代理。曹操在這一時期也曾利用條件,以討伐黑山軍的名義,進軍東郡。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劉岱戰死,鮑信將兗州轉與曹操,自此曹操有了自己的可用的地盤。然而此時的曹操還是面臨著四面的強敵,諸如袁術、公孫瓚等人,所以他仍舊需要袁紹的牽制。

當袁術、公孫瓚和袁紹火拼的時候,雖然曹操也參與其中,但這也讓他有了喘息的機會。終於在恭迎天子這一事件上同袁紹產生了分歧。挾天子令諸侯的曹操迅速壯大,才迎來了他於袁紹的決戰。

袁紹為何敗給曹操

袁紹出生在「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的大家之中,袁家的舊臣遍布全國。當袁紹起兵之時,各地都有人響應,所以他的人望是極大的。諸如田豐、許攸、逢紀、審配、顏良、文丑等等這些文武人才都聚集在袁紹的營下,除此之外他還擁有冀、青、幽、並四州為基礎,勢力之大是當時首屈一指的豪強。但是最後還是敗給了不及於他的曹操,大抵原因有一下幾個。

袁紹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出在袁紹這個人優柔寡斷,雖然謀略較多,卻是不善於決斷之人,從而時常錯失良機。在官渡戰役期間,劉備起兵反曹,田豐勸袁紹奇襲曹操後部。但是袁紹卻以小二病重,而不願出兵,等到了劉備敗於曹操,他才興師動眾討伐曹操起來了。再有就是袁紹雖會用人,但不懂的識人。袁紹手下的田豐、許攸、逢紀等人都是有名的謀士,但是他們內地裡常因為不合而時常相互爭鬥,袁紹又部分忠良。田豐極力諫言要以持久戰術拖延,令曹操斷糧而敗。但是袁紹非但不聽反而將田豐關入大牢。還有就是袁紹心存婦人之心,部下受傷他會很傷心,但是倘若手下立功了,他有對封賞極為吝嗇。導致袁紹軍中很多人才沒被重用,最後反而投降了曹操。

另外就是曹操無論在政治上的決策,還是軍事上的部署,其能力和見識都超過了袁紹。曹操挾天子就為他的政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袁紹還嫌棄天子吳用。曹操面對袁紹的遠超於他的大軍,重點設防,做到從容應對。加上曹操對人才的渴望,才會令許攸背離袁紹,成為袁紹官渡之戰失敗的關鍵因素所在。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27: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用幾句話讓袁紹大敗而歸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到了,劉備、關羽、張飛和趙雲四人終於在古城相會,袁紹也決定出兵討伐曹操,並且還將自己的兒子們叫了過來一同徵戰。就在他的兒子們爭論誰要做先鋒的時候,袁紹則說道:「這個先鋒由我來當」,此話不僅讓自己做了先鋒,而且也避免了一場口舌之戰。之後袁紹率領了70萬大軍陳兵官渡,向蒼天歃血祭拜並且鼓舞士氣,與曹操一決勝負、決一死戰!
  • 曹操擊敗袁紹,是怎麼對待袁紹妻子的呢?
    曹操和袁紹爭奪地盤和勢力範圍,在官渡大戰,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擊敗了袁紹,袁紹從此一蹶不振,很快吐血而死
  • 袁紹沒聽他的建議被曹操消滅,曹操幸災樂禍:誰叫袁紹不聽話的
    《三國演義》裡有很多戰役,有三大戰役被評為改變歷史走向的戰役。三大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眾所周知,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間爭天下的決定戰役,曹操最終勝出。官渡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獲勝的曹操,更是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袁術和袁紹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兩人為什麼不聯手奪取天下
    東漢末年的袁氏家族,袁紹和袁術究竟是什麼關係?為何兩人不聯手呢? 袁術,東漢末年割據群雄之一。,司空和太尉三個官職。 當時很多有志人士都有因為這個名號去投奔袁紹等人的。袁紹和袁術不是親兄弟嗎,為什麼史書上卻說兩人是堂兄弟關係呢?由於袁紹是過繼到伯父名下的,故史書普遍稱兩人是堂兄弟關係。 袁術年輕時以有俠氣出名,後來被舉薦,多次調任,一步步進入政治的中心。漢靈帝死後,何進掌握大權,進一步拉攏袁術和袁紹兩兄弟。
  • 袁紹曹操本是舊友,為何最終分道揚鑣?
    後來董卓入京,袁紹與曹操還第一時間內提出了反抗,並一起組建了關東聯軍,掀起了討董之戰的序幕。此戰過後,袁紹的實力如日中天,而本就式微的曹操卻因為一場滎陽之戰遭受重創,不得不依附在袁紹麾下。此時的袁曹,又是上下級的關係。
  • 三國的歷史從黃巾起義開始,曹操和袁紹對宦官反戈一擊
    那時以張讓和趙忠為首的宦官「十常侍」勢力很大,漢靈帝曾說「張常侍是我父親,趙常侍是我母親」。百姓困苦不堪,爆發了黃巾起義,天下大亂。漢靈帝不得不解除黨錮,派數路軍隊鎮壓黃巾起義,董卓、曹操由此起家。為了壯聲威,漢靈帝讓大將軍何進召集軍隊,他親自檢閱,自稱「無上將軍」。同時,漢靈帝建立自己的御林軍西園軍,讓宦官蹇碩當統帥,他的屬下有中軍校尉袁紹和典軍校尉曹操。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當時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紹、河內的張楊、兗豫的曹操、徐州的呂布、揚州的袁術、江東的孫策、荊州的劉表、幽州的公孫瓚、南陽的張繡等。形成群雄並起的局面,在這些割據勢力的連年徵戰中,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逐步壯大起來。
  • 曹操其實並沒有打敗袁紹,後來袁紹的孫子甚至還顛覆了曹魏政權
    官渡之戰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劉曄、荀攸、許攸。
  • 袁紹帳下第一等謀士,曹操惋惜的說,我有他早就得天下了
    談起三國時期的謀士,恐怕曹操麾下的郭嘉已經被某些人吹到了天上去,也無怪乎有網友戲謔的稱之為「宇宙嘉」了,什麼「郭嘉不死,諸葛不出」,小編對此只想口可口可。實際上,就算「鬼才」這個稱號,也是杜撰來的,沒有任何來源,實際上三國謀士,不止荀彧、荀攸、劉曄、龐統、諸葛亮等人,早在前期,袁紹帳下也有很牛的謀士。
  • 張邈:曹操從袁紹手中救他一命,為什麼他反而聯合呂布背叛曹操
    曹操不答應,委婉地勸說道:「張邈是我的親友,不管對錯都一定要寬容他。如今天下未定,我們可不能互相殘殺啊!」事後張邈得知,對曹操非常感激。《三國志》記載:「董卓之亂,太祖與邈首舉義兵。汴水之戰,邈遣衛茲將兵隨太祖。袁紹既為盟主,有驕矜色,邈正議責紹。
  • 三國的田豐是什麼級別?袁紹全聽他的能打敗剛剛崛起的曹操嘛?
    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這一段時間智謀之士眾多,曹操有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賈詡,劉備有龐統、法正、諸葛亮;孫權有張昭、魯肅、顧雍,呂布有陳宮,袁紹有田豐、沮授、許攸、郭圖等。田豐和沮授是袁紹謀士的代表人物,可以稱之為謀主。
  • 公孫瓚手下3員大將,曹操和劉備各得一個,還有一位被袁紹處死
    劉虞是漢朝皇室,公孫瓚殺害劉虞之後,就正式與漢朝脫離關係。雖然公孫瓚的起點非常高,但是他卻因為自己沒有劉備那種心胸而最終失敗。在公元198年,袁紹大軍攻破公孫瓚的防禦,成功地把公孫瓚逼上了絕路。公元199年,在困境中堅持了幾個月的他知道自己已無回天之力,於是就放火自殺了。
  • 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赤壁戰敗為何對曹操影響不大?
    官渡之戰2年後袁紹病死,7年後袁家勢力徹底被曹操清除,曹操統一了北方。官渡戰敗讓袁紹身敗名裂,成了易中天口中漂亮的草包,然而赤壁戰敗對曹操的影響卻並不大,這是為什麼呢?官渡之戰曹操是弱勢的一方,據史書記載曹操「兵不滿萬,傷者二三」,而袁紹則是「精卒十萬,騎萬餘」,但最終曹操以弱勝強戰勝了袁紹,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 三國殺:你的主公是袁紹,你的對手有曹操,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袁紹如果選三國殺中,誰是被黑的最慘的主公,恐怕僅僅只有江東小霸王孫笨能與我們四世三公的袁紹袁本初能相比。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有存牌,有稀有的大面積殺傷(一套三國殺牌組裡面,僅有一張萬箭齊發,同時應對萬箭齊發的閃也比應對南蠻入侵的殺更少,而袁紹手牌足夠的話,能持續輸出這樣強力的AOE),合理操作的袁紹上限極高,同時下限也極低。然而現在卻被許多玩家關進小黑屋裡面。而這樣設計的袁紹也與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小說與遊戲的中袁紹的形象有許多相似。
  • 三國演義中,前期袁紹護主為何後期敗給曹操?
    筆者回答這個問題:三國演義中,前期袁紹護主為何後期敗給曹操?袁紹家族身世顯赫,袁紹的高祖父袁安。袁安為司徒。袁安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袁京,小兒子袁敞。袁敞為司空。袁京的兒子袁湯是太尉。袁湯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兒子袁成、四兒子袁隗分別是司空、司徒。
  • 曹操曾用一句話評價袁紹,官渡之戰,袁紹用4個昏招一一印證
    三國演義中,曹操曾與劉備青梅煮酒,探討天下英雄。劉備認為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且虎踞冀州之地,部下文臣猛將極多,可做英雄。曹操則並不贊同,他認為,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不能稱作為英雄。而事實證明,曹操對於袁紹的看法是極為準確的。
  • 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前後,荊州發生了哪些詭秘事件?
    後來袁紹、曹操官渡決戰,都來拉攏劉表,如果袁紹是此時的老大、曹操是老二,劉表就是老三,他站在誰的一邊無疑至關重要,但劉表知道這其實是更大的危機,倒不是押不好寶日後會成大患,而是介入任何一方都會喪失荊州的獨立性,所以他採取了不介入的方針。
  • 蔡文姬和曹操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 曹操為何不惜重金也要贖回蔡文姬
    蔡文姬和曹操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 曹操為何不惜重金也要贖回蔡文姬時間:2020-11-25 15:0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蔡文姬和曹操之間究竟有什麼故事 曹操為何不惜重金也要贖回蔡文姬 三國時代,群雄輩出,英雄都在爭取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王敗寇,而美女則是亂世中的浮萍,
  • 袁紹如此強大,官渡之戰後為何卻消亡了?看看曹操都幹了些啥
    東漢末年,亦或者說三國前期,基本上沒有後來鼎盛的三方勢力什麼事,唯一有點影響力的,也就是曹操了。但是曹操集團雖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勢力,但是相比較於那一時期實力最強勁的袁紹軍隊來說,顯然還是不夠看的,曹操為了發展自身勢力,一開始也不得不委身於袁紹帳下。袁紹在東漢末年時的實力有多強大呢?
  • 在《三國演義》裡,袁紹敗給曹操早就註定了
    要說丁原站出來還說得過去,畢竟他是一方刺史,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而袁紹只是一個小小的西園校尉,當時洛陽都在董卓的掌控之中,他這個西園校尉壓根都不夠看。圖片來源於網絡特別是有丁原這個例子在前,袁紹還敢站出來,那這個袁紹不是一個愣頭青就是一個對大漢忠心耿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