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龍,像搖滾樂手一樣寫作!

2021-01-20 上海譯文

村上龍,本名村上龍之助,1952年生於日本長崎,著名小說家、導演。

1976年,村上龍發表處女作《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一舉奪得第七十五屆芥川獎,轟動日本。20世紀80年代,與村上春樹一同成為日本當代最受歡迎作家,代表作有《寄物櫃嬰兒》《69》《孤獨美食家》等。近日,村上龍作品集(第一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

和村上村塾並稱為「W村上」的村上龍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在日本走紅幾十年,還一直被尊奉為日本文化界的偶像?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村上龍,像搖滾樂手一樣寫作

本刊記者 陳娟
本文原載於《環球人物》,轉載已獲授權

村上春樹喜歡貓。1989年,他寫了一篇有關貓的散文,提到自己數年間養了十幾隻貓,其中有一隻蘇格蘭折耳貓,是用第一筆稿費買的;還有一隻貓名叫「麒麟」,會發出歌聲,就是作家朋友村上龍送的。

村上龍比村上春樹小3歲,出道卻更早。1976年,24歲的村上龍發表處女作《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拿到當年的群像新人獎,第二年又獲芥川獎——日本文壇最具權威的純文學獎,就此以新人身份進入文壇。3年後,村上春樹的處女作《且聽風吟》才問世。

同為「村上」,同為上世紀80年代日本最具人氣的作家,日本讀者合稱他們為「W村上」。在日本書店裡,他們的書也總被擺在一起。但在日本之外,村上龍無論是知名度還是流行度,都比不上村上春樹。「可能和村上龍作品主題有關,他寫的大多是都市生活中的負面題材,他的隨筆又對社會抨擊猛烈,是一個思想性比較強的作家。」日本武藏野大學教授、村上龍作品譯者欒殿武對《環球人物》記者說。但也因此,他的作品總能引領話題,產生社會大討論。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村上龍作品集(第一輯),從《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到《寄物櫃嬰兒》,再到《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等,有小說,有隨筆,「可以重新認識村上龍」,欒殿武說。

《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講述一群青年男女在美軍駐日基地放浪形骸的生活,充滿了青春的迷茫、虛無、焦慮、絕望。這是一部自傳體小說,村上龍本人也擁有一個魔幻的青春期。

1952年,村上龍出生於日本長崎縣佐世保市。在他出生的兩年前,韓戰爆發,美軍將佐世保作為海軍基地。隨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前身海上警備隊也進駐此地。60年代末,整個軍港又瀰漫著越戰的氣息,「從那邊的窗戶可以看到港口,美國人的軍艦每天可都是從這兒出去殺人的哦!」

村上龍在這裡度過自己的少年時代,喝可口可樂、聽搖滾樂、打橄欖球。1967年,他考入長崎縣立佐世保北高中讀書。其間,他和好友組織搖滾樂隊,唱披頭四的歌。隨後兩年,日本爆發左翼學生運動,反對日美安保軍事同盟,很多大學捲入其中。村上龍所在的佐世保北高,學生們也組織起了示威遊行。

「為了認清這場鬥爭的意義所在,我想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向街頭去考慮一下。」多年後,村上龍在另一部自傳體小說《69》中回憶了當時的情形。現實中的他,並沒有走上街頭,而是和幾個同學爬上教學樓的頂層,用桌椅將陽臺封鎖,不讓老師上去。在混亂的運動中,樂隊解散,他加入校內新聞俱樂部,開始學習寫作。

1970年,村上龍考入東京現代思潮社經營的美術學校,學習攝影,不到半年就被學校開除。當時,他覺得人生偏離了正常的軌道,陷入迷茫,便來到橫田美軍基地,找尋「新生活」。橫田基地是駐日美軍空軍的核心,「一切都被置於噴吐著巨大火舌的飛機的支配下」。

在這裡,村上龍與美國士兵一起聽搖滾樂,一起飆車、酗酒、鬥毆,每日渾渾噩噩。虛度了兩年的時光後,他覺得人生不能如此,於是考入武藏野美術大學,回歸校園生活。在大學裡,他開始文學創作,將自己在橫田的經歷寫成小說,取名《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

小說剛一發表,便引起文壇討論。有人認為它「是一部很骯髒的作品」,但更多人肯定它「全新的、透明清澈的文學風格」。在一片爭議聲中,它先後拿到群像新人獎和芥川獎,並創造了當月銷售100萬冊的紀錄,很多青年稱它為「日本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它被認為是日本文學進入『亞文化』的開端,村上龍也由此開創了一個新文學流派——透明族。這一流派,以赤裸裸的頹廢文學的姿態走上日本文壇。」欒殿武說。

2000年,《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出版20多年後,村上龍寫了一篇文章,回應當年的非議。

「我寫作時,不自覺地想表現的是一種『喪失感』。70年代中期,日本完成了近代化,但與此同時又好像失去了什麼。失去的不是日本自古以來的文化,而是實現近代化這個遠大的目標。」村上龍寫道。自那以後,他一直不斷地描寫喪失感,「我的處女作包含了我此後所有作品的主題思想」。

成名之後的村上龍專職寫作。1978年,他在庫克島潛水,發生意外。當時,他意識模糊,只能從心臟的跳動聲中感受到自己還活著。那一瞬間,他找到了自己下一部小說的主題——想活下去的身體,並由此聯想到「寄物櫃嬰兒」。在日本,寄物櫃相當於一個「隱秘的角落」,人們把害怕的、不想承擔的、沒想明白的、恐於免責的,統統遺棄在寄物櫃中。據統計,從1969年至1975年,日本全國的寄物櫃裡發現了多達68個棄嬰,其中絕大部分是死嬰,極少數存活下來。

為了完成小說,村上龍開始搜集資料,查詢新聞報導,還專門去小笠原群島考察。第二年,小說《寄物櫃嬰兒》出版,講述在寄物櫃中存活下來的兩個棄嬰阿菊和阿橋的故事。他們在孤兒院度過童年,後被一對窮困的夫婦收養,青年時步入社會,一路跌跌撞撞,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寫《寄物櫃嬰兒》時,是村上龍生活最窘迫的時候。當時他已成家,靠寫作度日,入不敷出,「那個時候毫不誇張地說,我是把命賭上了來寫的」。很幸運,他賭贏了,小說發表後得到評論家一致好評。

「這部小說讀完後很久,它所造成的衝擊依然沒有消退。」多年後,村上春樹在一次演講中回顧自己的創作經歷時說道。當時,他也想寫出這樣的作品,於是關掉咖啡吧,專心創作。

之後,村上龍繼續將目光聚焦在都市邊緣人身上。「我比較偏向於少數群體……我覺得文學作品是為了一小部分人,為了那些被社會所遺棄的弱者所創作的。」村上龍說,小說就是一種翻譯工作,為那些失去語言能力而不斷喘息的人,翻譯出他們的喘息聲和吶喊聲。

「如果將村上春樹的小說比作爵士的話,村上龍的作品則是快節奏的表現反社會題材的搖滾樂。」欒殿武說,在村上龍的文字裡,有血腥、有暴力、有噪音,那種衝擊和刺激,讓人震撼。

村上龍一直對時代和社會保持著敏銳的觀察,用村上春樹的話說,「他的好奇心比鯨魚還強大」。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進入被稱為「失去的10年」的長期低迷。尤其是1997年以來,大批金融企業倒閉,經濟前景黯淡。在巨大的動蕩中,村上龍覺得應該做些什麼。

他著手做社會調查,去找經濟學家、匯率操盤手、網絡專家、中學生等,一一做訪問,記下十幾本筆記。2000年,他完成小說《希望之國的出埃及記》,以日本經濟大蕭條和日元崩潰為背景,寫80萬中學生捨棄學校,建立自己的網絡組織,發行自己的貨幣,在北海道建立理想國的故事。小說一經發表便引起社會大討論。

後來,村上龍長時間將目光投射在青少年身上。他寫《最後的家族》,探討長期曠課的中學生的生活和心理;寫《十三歲孩子的職業大全》,解讀500多個工種,讓青年人在其中發現自己的好奇心……在寫作的過程中,他自己也完成了文學上的轉型——從書寫「絕望和頹廢」轉向書寫「希望」。他希望,年輕人要自立、自救,而不是像他當年那樣遁入頹廢的亞社會。

寫作之外,村上龍還多方涉獵,不斷變換身份。他做主持,早期曾在電臺主持節目《青少年的聲音》,後來甚至還到電視臺做過財經節目;他做編劇、導演,將自己的小說《69》等搬上銀幕。工作之外,他週遊各國,打獵、參加嘉年華會和狂歡節,到紐約、倫敦等地看比賽,每年冬天都會去海島潛水。

儘管涉獵廣泛,但寫小說始終是村上龍的最愛,他的多方涉獵和遊走,最後也常化為小說中的文字。他曾將自己在巴黎、紐約、羅馬等地的遊歷見聞,寫成32個美食故事,集結成書,就是那本很受文藝青年追捧、出金句最多的《孤獨美食家》。

村上龍最近引起關注的小說是《永遠不要說你老了》,發表於2012年。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另一個群體:銀髮族。離婚後不斷相親的年長女性、被裁員的無業游民、接受優退的中年男人……「寫這組故事,就是想要提醒讀者:應該對中年之後的生活,儘量從年輕的時候就提前做準備。還有,最好不要過分相信自己。」村上龍說。兩年後,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日劇《55歲後開始的hellolife》播出,再一次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村上龍已經68歲了,依然沒有停止思考,停止寫作。在他看來,文學的終極使命是「社會的公正和精神的自由」,「我並不是很喜歡(寫作),但也談不上是厭倦。我覺得可能是因為無論我怎麼寫,大多數人不能夠理解我,所以我才堅持寫下去」。

(完)

.


昨天官宣了《正常人》中文劇集上線的消息

譯文君留下了一個懸念

說今天還有一個驚喜等著大家

這個神秘驚喜究竟是什麼呢?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揭曉!

.

.

海譯文

文學|社科|學術

名家|名作|名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揭曉聖誕驚喜 

相關焦點

  • 日本小說家村上龍如何描寫孤獨?
    如果留意看村上龍和巴勒斯中年後的面容,後者始終揮之不去的浮糜夢幻氣質,和村上龍開始掛著恍若政治家的嚴肅表情對比,也是很清楚不過的事情。曾經的「搖滾+毒品青年」村上龍能寫四十八年小說,並執著地追尋小說所不能回答的問題答案去做經濟訪談節目,應該也是因為內心有一種熱的東西吧。
  • 村上龍與《跑啊!高橋》:一部「廢柴星人紀實錄」
    這樣的正能量在村上龍的作品中並不常見。回顧一下村上龍的前半生,成長在駐日美軍基地附近,整個青春期都在西方電視、電影、報紙、搖滾樂、詩歌影響下度過,寫得最多的是《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寄物櫃嬰兒》那樣充滿強烈社會現實感的作品,文壇大家即使強如村上春樹,都為這位同姓作家灌注其中的強力氣場所嘆服。但這種暢快淋漓的力量感,很容易削弱閱讀帶給人的精神快樂。
  • 村上龍的69風景
    村上春樹的文學性日益提升,已成為當下日本最有希望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炙手可熱作家。村上龍及吉本芭娜娜雖然仍持續有新作推出,但前者幾已成為跨媒體專業人士,後者則逐步退隱至自己安在熟悉的世界去。簡言之,就是由三人起步時的並駕齊驅局面,演變成一人獨大的狀態了──我所指的是從三人新作的話題性及暢銷度而言。好了,還是回歸到村上龍的作品。
  • 與村上龍一同,探討面對中年的「無力感」
    寫出《永遠不要說你老了》的村上龍,是那個經歷過最叛逆青春的村上龍,是那個能從種種人生種種現實的細節處體驗出複雜況味的村上龍。當青春遠去,盛年不再,村上龍轉身向讀者娓娓講述人生的奧義,當他把創作的眼光從邊緣人物轉向更為普通更為平凡的人物時,小說便具有了更加普適的意義。
  • 《永遠不要說你老了》:村上龍獻給銀髮族的溫情之歌
    村上龍,原名村上龍之助,1952年出生在佐世保。作為日本戰後一代,青年村上龍和日本這一時期很多後來成為政治家或藝術家的青年一樣,參加社會運動,結社集會等等。這些反叛經歷,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後來被不斷融入他的文學創作中,也促使了村上龍早期近乎暴烈的寫作風格,他在文學創作中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與反叛意識。提起村上龍,我們最先想到的也許是他發表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那本驚世駭俗的處女作《無限接近於透明的藍》。
  • 日本作家村上龍:設法重新出發的中年人,普遍抱有一種「無力感」
    文藝中青年的偶像級作家——村上龍村上龍,原名村上龍之助,1952年出生在佐世保。作為日本戰後一代,青年村上龍和日本這一時期很多後來成為政治家或藝術家的青年一樣,參加社會運動,結社集會等等。這些反叛經歷,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後來被不斷融入他的文學創作中,也促使了村上龍早期近乎暴烈的寫作風格。所以他在文學創作中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與反叛意識。
  • 村上春樹談跑步與寫作:能掌控自己身體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對於如何堅持寫作,村上春樹給了我們這樣的建議:像長跑者一樣寫作。寫作愛好者在練習寫作時,可以參照長跑愛好者的練習方式,堅持不懈地打磨自己的肌肉。初期的鍛鍊很難看到成效,很多跑步愛好者和寫作愛好者都很難堅持下來。
  • 另一種性:村上龍《孤獨美食家》
    日本作家村上龍也是這麼認為的,他的《孤獨美食家》裡面有很多故事,每一篇以食物名開題,然後講述一個情愛故事,如《鱉肉》、《蛋包飯》、《牛肝菌》等,一共32篇。村上龍的風格細細品味後,我有讀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作品的感覺,驚奇而又不落俗套。
  • 村上春樹與寫作結緣的契機:一聲棒球的打擊聲|成為一名作家
    在往後的近半年時間,村上利用小店結束營業的時間來寫《且聽風吟》,也就是他的第一部小說。完成之後將它作為投稿作品,寄送給某小說評選,他放鬆了心情,對村上而言,他完成了自己彼時在棒球場的心願,就像完成一件任務一樣,之後便拋諸腦後了。正如我對他小說的觀念,有些事情真是可以用「神奇」一詞作為標籤。
  • 日本作家村上龍作品集出版
    近日,日本作家村上龍作品集(第一輯)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包括五冊:《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寄物櫃嬰兒》《第一夜 第二夜 最後一夜》《所有男人都是消耗品》《戀愛永遠是未知的》。村上龍出生於1952,日本最受歡迎的國民作家之一,曾任日本芥川獎評委(2000-2017)。
  • 村上龍是個壞傢伙!
    「這裡五花八門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希望」——村上龍有一點在老子開始發牢騷之前,事先必須先交代清楚,村上龍,準確而嚴謹地說來,我並不讀這傢伙的書,他的東西對我而言的價值,只是用來翻的。這本書名十分鹹濕的《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也只是荷爾蒙旺盛的大學時代的某個時期,衝著書名在舊書店買的,破爛不堪了已經,十分不像我這個愛書之人對書的保存風格,但是,這種充斥著LSD氣息的書還是被翻得越爛越好吧,就像包裝再精美的廁紙也是要變成被揉成一團的用過的廁紙一般。村上龍這個傢伙。
  • 村上春樹主持音樂節目開播 他表示從音樂中學習文章寫法
    村上春樹在東京廣播電臺(圖片來自《日本時報》網站)參考消息網8月6日報導 日媒稱,69歲的作家村上春樹首次主持的「村上RADIO RUN&SONGS」8月5日在TOKYO FM據日本《東京新聞》8月6日報導,村上在節目中主要分享了他跑步時常聽的海外搖滾樂等,並闡述了寫作與音樂之間較深的聯繫。並表示:「我是從音樂中學習文章寫法的。」村上春樹節目中介紹了喬治·哈裡森的「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和喬伊·拉莫內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等曲目,覆蓋範圍廣泛。
  • 即使還沒有成為作家,也可以像作家一樣早起寫作
    有人喜歡早起寫作,有人則喜歡在晚上寫作。今天,我想講講一個關於早起寫作的故事。01 開始早起寫作今天是我早起寫作的第61天了。如果不是有記錄,我也不相信自己既然堅持早起寫作這麼多天了。機緣巧合下,我參加了一個寫作訓練營。在訓練營老師的帶動下,我在2020年10月9日這一天按下了早起寫作啟動鍵。到2020年12月13日的66天裡,進行早起寫作61天,早起率為92.4%。02 和睡神各種鬥爭好了,現在平均10裡我至少會早起寫作9天。
  • 為什麼搖滾樂手喜歡摔吉他
    往期推薦:一首《高級動物》居然翻唱成這個逼樣94香港紅磡樂勢力英雄 ——  劉效松搖滾樂手摔吉他是有歷史和傳承的後來,搖滾樂手發現觀眾愛看,就變成了一個市場營銷行為。之後,摔吉他被賦予了行為藝術的含義。再到後來,便成為了一種表態,一種隱喻。另外,對某些人來說,摔吉他是不想返場。最後,摔吉他成為搖滾演出儀式的一個重要環節,也因此,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為表態而表態、沒有態度也要表的符號。
  • 一文帶你遊遍搖滾樂簡史
    搖滾樂 Rock and Roll(也寫作Rock&Roll或Rock 'N' Roll)是一種廣泛流行的音樂類型,它起源於1940年代,並在1960年代及以後在美國和英國發展成一系列不同的風格。
  • 「少年」村上春樹,生日快樂!
    29歲的某一天,他閒來無事去附近的棒球場看比賽,卻忽然感覺「像被什麼東西擊中了似的」,一個念頭毫無徵兆地從心底冒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當天晚上,他就買來稿紙和墨水,趴在廚房裡斷斷續續地寫上一兩個小時。這種寫作不為稿費,全憑興趣。他就在廚房的吧檯上,寫完了自己的處女作《且聽風吟》,投給了當時的群像新人獎,並奪得了頭獎。
  • 新手如何開啟寫作,村上春樹總結的4條,你學會了也是一個咖
    在現代人必備的各項技能中,寫作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工作中我們要寫總結、寫郵件、寫項目文檔;在生活中我們要寫讀書筆記、寫日記、寫寶寶成長檔案;在不經意間,你已與寫作斷不了關係。所以寫作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因為你隔三差五就在做這件事。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在《林少華看村上》裡,囊括了林少華對村上所有作品的評論,對於了解村上作品的讀者而言,讀一篇篇書評就像是與那些作品的久別重逢,像與另一個人的思維碰撞,在時光的洗禮之後,再次把村上作品裡的人物和事件梳理一遍。林少華談村上作品,向來開門見山,不作多餘的鋪墊,就跟村上作品進行數次打磨一般,簡直找不到一個多餘的字來。
  •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一起看村上春樹在跑步中觀照人生
    認識村上春樹,從那部著名的《挪威的森林》開始。他的行文基調輕盈,紀實手法與詩意語言並重,寫作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這位現代主義作家,我捧起了村上春樹以跑步為主線的自傳記――《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 讀日本作家村上龍的小說:虛妄城市迷惘人
    村上龍的小說《戰爭在海對岸開始》(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12月),如同一個晦澀的寓言,把現代都市富麗奢華這張皮下的虛妄墮落,憤懣無情地揭露了出來。 這是一部非常規的實驗性小說。它沒有核心情節,只是拼接了一些面目不清的人物活動碎片。沒有核心人物,只有一個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