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女,1976年10月生人,中共黨員,籍貫蚌埠市固鎮縣,大學本科學歷,現任阜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卒中中心技術總監,副主任醫師。
勇攀登,醫術路上永不歇
2001年7月畢業季,楊曉莉作為安徽理工大學的一名優秀畢業生,放棄家鄉的就業機會,來到阜南縣人民醫院報到,成為阜南縣人民醫院的一員。初參加工作時,面對業務不精的局面,楊曉莉非常著急,認真向各位上級醫師學習,刻苦鑽研,2005年在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到安徽醫科大第一附屬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進修。
作為醫務工作者,對待患者要有愛心、耐心,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更要有精湛的醫術,有能夠為患者解決疾苦的本領。2010年,考慮到縣級醫院沒有開展肌電圖檢查,科室為了開展新業務,再次選派楊曉莉到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肌電圖室學習肌電圖知識。這一年楊曉莉拋下幼小的孩子,再次踏上學習的徵途。學成後楊曉莉積極開展新業務,率先在縣級醫院開展了首家肌電圖檢查,肌電圖檢查的準確性得到了省級專家的肯定,隨著這項工作的開展,阜南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的診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為一個精益求精的醫務工作者,必須要有一顆不停進取的心,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在醫術前進的道路上永不懈怠。2013年楊曉莉再次邁出學習的步伐,到國內頂級的華山醫院神經內科學習。經過這三次的業務進修,楊曉莉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掌握了精湛的業務水平。
勇擔當,醫者仁心作表率
2013年底,院內為更好開展神經內科工作,由以前的一個病區分為三個病區,楊曉莉因工作表現突出,被任命為神經內科三病區主任。初分科時,科室人員結構年輕、人手不夠,楊曉莉經常顧不得家人和孩子,吃住在醫院。不管白天和黑夜,手機保持24小時開機狀態,科室只要有需要,隨時出現在科室。
2018年,為利於神經內科業務的開展,楊曉莉被任命為神經內科主任兼三病區主任,多年來楊曉莉仍然保持科室一旦有事,隨叫隨到的習慣。
2020年3月的一天,正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時候,很多科室停診。夜間11點多,楊曉莉接到科室值班人員的電話,一個急性腦梗死的病人,給予靜脈溶栓治療效果不好,下一步需要急診取栓治療。接到電話後,楊曉莉急忙起床趕到醫院,和病人家屬談病情,到介入室指導手術操作,等到栓子順利取出,病人轉危為安,安返病房,已經接近凌晨三點,無數個夜間和白天就是這樣度過。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楊曉莉總是會說「我們做醫生這個職業的,幹的是救死扶傷的工作,病人的需要是最大的需要,能夠挽救病人的生命比什麼都重要,病人能夠恢復健康,是我最大的成就,個人的得失實在是微不足道。」
勇跨越,學科建設當先鋒
腦卒中是造成我國減壽年數的首位病因,40~74歲人群首次卒中發病率為379/10萬,我國居民腦卒中發病率為345.1/10萬,年標準化發病率為246.8/10萬。
針對我縣是人口大縣、農業大縣,也是沿淮防汛重縣、基礎薄弱縣,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2018年響應國家腦防委號召,楊曉莉作為卒中中心技術總監,不管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盛夏,工作之餘,只要有機會有時間,就到各個鄉鎮衛生院及社區進行卒中知識的宣傳,提高老百姓及村醫、衛生院醫師對卒中的識別和防治意識,提高醫務人員的重視,在院內深入到120急救中心、急診科等相關科室、部門進行培訓,並組織全院各部門人員如保潔人員、便民服務隊、各臨床科室、醫院管理層等多場培訓。一年下來,進行了幾十場次的培訓。院內協調各科協作,院內實行綠色通道,優化流程,極大地提高患者的就醫效率,當年順利通過國家腦防委的驗收,被授予全省唯一一家縣級示範卒中防治中心稱號。
2019年縣醫院積極開展腦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療技術,完成腦血管造影165臺,支架植入術病例15臺,急性腦梗死動脈取栓9臺。在腦血管造影術技術支持下,完成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症、煙霧病等少見病的診斷,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確切依據。此項目的開展,提高了我縣神經內科對腦血管病的診治水平,也減少了腦血管病患者外轉,極大地解決了全縣百姓就醫難的問題,有效提高了腦卒中的治癒率,減少了致殘率及致死率,提高了縣人民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為阜南人民群眾的健康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來源:阜南縣直屬機關工委 阜南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帥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