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旗飄揚的地方集結
花園路街道黨工委、花園路街道辦事處攜手花園融媒推出抗疫榜樣系列故事,發揚抗疫精神,傳播新時代榜樣力量。通過聆聽抗疫故事,激發廣大人民的愛國熱情,向抗疫榜樣致敬學習。
今天讓我們一起聆聽花園路街道花園路街道黨群工作辦公室丁子博的防疫故事宣講《在黨旗飄揚的地方集結》!
大家好,我是花園路街道黨群工作辦公室的丁子博。我宣講的題目是《在黨旗飄揚的地方集結》。「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直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在成立轉運一線戰旗黨支部時,我被任命為戰旗黨支部書記,帶領轉運組在黨旗下鄭重宣誓的情景。其實在成立戰旗黨支部之前,我是作為下沉幹部和社區工作者戰鬥在防控一線。敲門入戶、全面摸牌、數據統計、隔離管控、返京登記、站崗值守是我每天的工作內容。
當時我所在的社區開始的幾天人力十分緊缺,我們要擔負24小時的值守任務,經常站崗值守到黎明,無論暴雪狂風或者被居民不理解而反感我都一直堅守在那裡,我覺得手持測溫槍的自己就如同自己當年在部隊服役時持槍站崗值守一樣保家衛國一樣。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這些下沉幹部將臨時戰旗黨支部的戰旗高高的飄揚在了96個防控點位上,以花園路街道零感染的成果度過了第一階段!
因為國外疫情全面爆發,3月中旬,作為街道青年骨幹的我臨危受命,加入了由6人組成的境外入京人員轉運組,開始擔任戰旗黨支部書記。轉運工作開始的前幾天,我和隊員們都住在臨時轉運車裡,轉運工作強度非常大,全天24小時都有接領任務,有時48小時都不能合眼,同時也伴隨著密接感染的危險。同一航班境外進京人員一般會需要轉運幾個目的地,每趟耗時幾個小時,最終送至目的地,多的一天要去十幾二十趟酒店,輾轉六七個不同的轉運點,經常晝夜交替、全天候運轉。作為街道「青年突擊隊」的一員每日奔波在北京的街道上。任務重,而且全程不能脫防護服,為了更好地完成轉運任務,每次轉運前幾小時,我們減少喝水,到了用餐時間,由於在外執行轉運任務身著全套防護服不便用餐,少吃一頓飯是常有的事;在臨時轉運點待命也是匆忙吃幾口後便迅速投入工作狀態,為轉運下一批次境外進京人員做準備,轉運任務充滿各種未知性,但不容任何疏漏。
記得有一次執行轉運任務中,我接到轉運花園路轄區一入境人員的任務,在把乘客順利交接給集中隔離點後,剛準備吃口飯的我又接到了集中隔離點醫生的電話,「剛才轉運的乘客填寫信息十分可疑,並開始發高燒,我們已經對其採取相應的檢測措施,你們負責轉運的二位同志隨時做好密接隔離準備,等待我們的檢測結果」。這是我第一次遇到發熱人員,放下電話,我心裡一顫,雖然大家都接受過專業的防護培訓,但都不是醫務人員,與乘客同處一密閉空間防護萬一有疏漏,後果不敢想像。萬幸的是,幾小時後發熱乘客「核酸」檢測呈陰性,一切正常。我們6人中有5名共產黨員1名積極分子,面對未知的工作我們從始至終沒有退縮。我們不辱使命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轉運任務!
隨著形勢不斷變化,我又加入了在鄂人員返京工作組,在轉運點上,高高飄揚的黨旗照亮著每一位旅者的回家之路,記得有一次接到的返京的祖孫兩人,從到達分流點到進家門一路感謝,一路淚水,和進門的歡笑,覺得不管再苦再累,能把大家安全送回家一切都值得。從嚴寒到酷暑我們的防護服始終穿在身上,天氣越來越熱,厚厚的防護服密不透風,N95的口罩勒出了一道道印痕,呼吸變得很困難。尤其是隨著北京防疫態勢的不斷變化,還沒來得及喘息的大家又再次投入了緊張的戰鬥,短短的一周我們就在烈日炎炎下完成了幾千人的核酸檢測,為大家充分展現了花園速度!
這就是我要分享的抗疫故事,但不僅是我自己的故事,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基層抗疫工作者的故事。我以一個參與者的視角看到了花園路街道領導和同事,轄區26個社區工作者、社區民警、市區下沉幹部、在職黨員、志願者、物業、保安等等在黨旗之下迅速集結,在戰旗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中全力戰鬥,歷經寒冬到夏至、歷經白雪到春花,每一天都在不停的戰鬥。疫情給我們帶來了痛苦,但是也凝聚了全國人民的愛,帶給了我一份深深的民族驕傲!
在黨旗飄揚的地方我們集結,無論身份和職業,我們在國家和民族面對困難的時刻,都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文字:丁子博
排版:張 萌
責編:羅 旭
審核:石 金
花園路街道疫情防控登記表
配合政府做好基層防護,為了您和他人的平安健康。
全國新型肺炎疫情實時動態
疫情地圖、基礎的疫病知識,查看最新實時疫情。
新型肺炎確認患者行程查詢
飛機、火車、地鐵... 排除您接觸病毒的可能。